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寿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农业生产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以有效地推广和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各种农机装备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应用,真正实现了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很大帮助,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大背景之下,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和技术研究,推动农机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有效结合,加快形成完善且合理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更好地满足小麦的播种田间管理需求。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装备有效结合的一种产物,通过积极推广应用高精尖的小麦精量播种机,能够实现精确播种,确保播种深度一致,不存在重复播种和漏播的现象,保证播种之后能够快速出全苗,培育健壮幼苗。
一、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缩短播种时间,提高播种质量
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精准的播种量控制、深度调整以及行距保持等操作,实现播种的高效与均匀。精量播种模式下有利于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一致性。播种操作环节通过精准控制播种量,可以确保每株小麦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减少因密度过大或过小导致的生长不均现象,小麦的整体生长状况会更为健康,进而提高产量。由于播种精度高,可以减少因重复播种或漏播造成的浪费,实现种子的最优化利用,对种子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粗放播种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压实,影响根系生长,而机械化精量播种能够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扩展和深入土壤。小麦生产环节通过机械化的精量播种,可以实现播种速度和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保持播种质量的一致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2、切实提高小麦种植水平
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大力推广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能够实现大型农机装备的快速普及和应用,从而为更好地助推小麦机械化生产以及提高机械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传统的播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播种机械,可以实现播种、施肥、覆土等工序的自动化,提高了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此外,在栽培管理期间通过精确控制播种量、施肥量和覆土厚度,可以使小麦种子得到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小麦的出苗率、整齐度和生长速度,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另外,传统的播种方式往往存在过量施肥、农药污染等问题,而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流失,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二、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1、小麦种植地选择
在小麦精量播种模式之下,应该合理选择种植地,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地块坡度不宜过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灌溉条件好,病虫害少的种植地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在种植地选择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小麦,这样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前茬作物收获后应该立即翻耕,翻耕深度为20~25cm,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小麦根系生长,翻耕整地之后要保证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大坷垃。结合翻耕整地做好基肥的施入工作,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667m2,复合肥(15-15-15)20~30kg/667m2,基肥应在翻耕前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翻耕入土。
2、小麦品种的选择与处理
①小麦品种的选择
寿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日照时数1991.1h,年平均降水量935.5mm,主要集中在4-6月,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42.9℃,极端最低气温-12.9℃。根据寿县的气候特征和小麦生产实际,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该确保选择抗旱耐涝、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质小麦品种,目前在当地推广应用较好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淮麦44、中麦175、徐麦41、农大186、小偃6号等几种。这些小麦品种均经过多年试验示范,表现出优良的综合性状,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②小麦种子处理
播种前约10d进行小麦晒种,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避免在水泥地、铁板、石板和沥青路面等硬质地面上晒种,将种子均匀摊在苇席或防水布上,厚度以5~7cm为宜,连续晒2~3d,其间每间隔3~4h翻动一次,确保种子均匀接受阳光照射,晚上需要将种子堆好并盖好,防止受潮,种子晒至牙咬发出响声为止表示种子已经干燥即可以完成晒种。晒种结束之后要做好种子精选,如果条件允许,使用精选机进行种子精选,以去除碎粒、瘪粒和杂质,如条件有限可以通过人工筛选或风扬的方法,将不良种子和杂质从种子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药剂拌种。小麦药剂拌种是预防小麦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拌种可以控制种传病虫害,降低病虫基数,从而减轻和延缓小麦生长期间病虫害的发生,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对于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以选择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0.2%计算,即50kg种子用药100g,兑水2~3kg,拌后堆闷4~6h便可播种。对于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除了拌种外,还需要进行土壤处理,结合整地可以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2.5kg/667m2均匀撒施于地面,然后翻入土中,或者用50%的辛硫磷乳油250mL/667m2,兑水1~2kg/667m2,拌细土20~25kg/667m2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然后翻入土中。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发生区可以选择6%戊唑醇悬浮剂10mL,兑水0.4~0.5kg,拌种25~35kg,或2.5%咯菌腈悬浮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拌种,防治小麦寿病和白粉病可以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0.5kg兑水2.5kg,拌种。
3、小麦种植机械化播种
①选择适用性强的小麦播种机
目前在安徽省推广应用较好的小麦精量播种机主要有捷尔杰JD-6行小麦精量播种机、凯斯纽荷兰560小麦精量播种机、约翰迪尔1770小麦精量播种机、东方红LY-6行小麦精量播种机。其中捷尔杰JD-6行小麦精量播种机采用气吸分籽和气压输送相结合的方式,播种精度高,可调节播深和株距,播种速度快,效率高,配备镇压轮,播后镇压效果好,有利于小麦出苗。凯斯纽荷兰560小麦精量播种机采用双圆盘开沟和双圆盘覆土,播种精度高、出苗率高,满足不同小麦品种和种植要求,播种速度快、效率高,机械配备液压升降系统,操作方便。约翰迪尔1770小麦精量播种机采用气吸分籽和气压输送相结合的方式,同样可调节播深和株距,能够满足不同小麦品种和种植要求,机械播种速度快,效率高,同时配备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方便。东方红LY~6行小麦精量播种机采用滚筒分籽和气压输送相结合的方式,播种精度高,可调节播深和株距,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
②小麦科学播种要点
安徽省寿县小麦播种日期一般控制在10月中下旬,选择上述几种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机械化播种作业,播种行距控制在15~20cm,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播种量控制在12~13kg/667m2,根据播种机型号和地块条件确定,一般为3~6km/h,推荐选择使用带有镇压设备的小麦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镇压等诸多工作。
③操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在推进小麦精酿多种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做好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农机驾驶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操作、维护和保养技术,确保播种质量和效率。在培训过程中,内容主要涉及小麦精量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小麦精量播种机的操作规程、播种前准备工作,包括播种机调试和种子处理、播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处理、播种后的维护和保养。培训环节主要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技术人员讲解小麦精量播种机的原理、结构、操作规程等理论知识,然后安排操作人员在田间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掌握播种机的操作技巧,在作业现场模拟播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故障,并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培训结束后,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合格者颁发操作证。
三、大田精细化管理方案
1、小麦查苗补苗
在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工作,逐一查看田间每个角落,观察小麦出苗情况,特别要关注缺苗、断垄、病虫害等问题。针对查苗过程中发现的缺苗、断垄等问题,及时进行补种。对于缺苗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使用与原品种同龄的小麦种子进行补种,补种深度控制在3~5cm,覆土厚度控制在2~3cm,补种之前应该对种子进行浸泡,这样能够促进种子快速萌发。对于缺苗不是很严重的地区,可以从稠密地区移栽幼苗进行补种,在缺苗处开沟将苗期相近的小麦幼苗移栽至缺苗处,移栽深度控制在3~5cm,然后覆土、压实。通常小麦出苗后10~15d,是补种的最佳时期,过早或过晚补种,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2、小麦冬灌技术要点
小麦冬灌可以补充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养分,同时降低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小麦抗寒保暖。对于田间墒情不足的通过进行冬灌处理,还能够促进小麦分蘖,增加分蘖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小麦冬灌的最佳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初,当地表温度降至0℃左右时进行,采用沟灌或喷灌的方法进行,前者主要是在田间开沟,将水引入沟内,使水均匀分布在田间,后者主要是利用喷灌设施将水均匀喷洒在麦田表面。灌溉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小麦品种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灌水量,通常灌水量在60~80m3/667m2,一般情况下小麦冬灌只需进行1次。若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可以考虑进行第2次冬灌。
3、小麦返青期中耕划锄
小麦返青期中耕划锄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中耕划锄可以松土透气,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表温度,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刺激小麦根系生长,促进分蘖,增加分蘖数,提高小麦产量,同时中耕划锄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小麦返青期中耕划锄的最佳时间一般在2月中下旬,当地表温度回升、小麦开始返青时进行。采用中耕犁或锄头进行中耕划锄,中耕犁是在田间进行浅耕,深度约为5~10cm,锄头则是用锄头在麦田表面划锄,划锄宽度约为10~15cm。一般情况下,小麦返青期中耕划锄只需进行1次,若土壤湿度较低、病虫害较重,可以考虑进行第2次中耕划锄。在进行中耕化除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仔细避免设备伤及小麦幼苗根系,以免影响小麦生长。
4、小麦化学除草技术
小麦化学除草的最佳时间是在小麦的2叶1心或3叶1心期,此时小麦田里的杂草也基本出齐,且能吸收足量的除草剂药液。但具体时间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杂草的生长情况灵活调整,一般来说杂草萌发70%~80%甚至更多,长至2叶1心或3叶1心期时,是最适合进行化学除草的时机。根据草相正确选择对应成分的化学除草剂,针对阔叶杂草,可选用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钠、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防除,对于禾本科杂草可以选择使用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骠马、唑啉草酯、炔草酯等药物,通常选择在上午10点~下午4点,晴天无风且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施药,施药前需全面调查监测麦田,了解苗情、草情动态,确保小麦安全,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药量和方法进行喷施,药液稀释之后,药液使用量一般控制在30~40kg/667m2,施药前后3d不能有阴雨、霜冻、大幅降温等灾害性天气,施药一周内勿浇水,以防药效降低及产生药害。
5、小麦田间水肥管理
在进行小麦精量播种的基础上,要注重做好大田的水肥管理工作,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确保基肥施入充足的基础上,应该调控好养分平衡。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结合秧苗的生长情况,可以追施尿素2~3kg/667m2,对于秧苗生长较为旺盛,叶子浓绿的通常不需要进行追肥。小麦进入拔节期之后,追施尿素8~10kg/667m2,氯化钾5kg/667m2,雨后田间墒情较为充足时,可以采用沟施施肥方式,将肥料施入小麦垄间5~8cm处。小麦进入孕穗灌浆期之后,可以选择使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使用15~20kg/667m2,间隔7d喷洒1次,连续使用2次,增强叶子光合作用能力,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
6、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和小麦纹枯病等,针对上述几种病虫害,应该做到规范用药,合理用药,保障药物使用的精确科学,避免产生严重的药物残留。当田间孕穗期有蚜株率50%,灌浆期有蚜株率70%时,可采用以下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推荐使用3%啶虫脒乳油100~150g/667m2或者50%抗蚜威10~20mL/667m2或者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g/667m2,兑水50kg/667m2喷雾。小麦吸浆虫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150mL/667m2或者40%毒死蜱乳油100~150mL/667m2,兑水30~40kg/667m2喷雾。在小麦抽穗至齐穗期,预防小麦赤霉病可以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药量100~150g/667m2或者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用药量100~150g/667m2,兑水20~30kg/667m2喷雾。小麦锈病和纹枯病在危害初期,可以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667m2或者25%戊唑醇悬浮剂20~30mL/667m2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667m2,兑水30~40kg/667m2喷雾,上述药物的使用间隔一般控制在7~14d,连续使用2~3次,效果显着。
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在土壤水质条件相对较好的高产地块或者项目核心区域通过机械手段开展精量播种,更好地降低种子的使用量,改善小麦生长环境,增加大田的通风透光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播种方式,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有着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在操作管理过程中,应该从机械设备的选择、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农机驾驶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明确相应的播种数据规范等几方面入手,保障播种操作的科学、合理,提升播种质量,为播种出全苗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在小麦播种结束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大田管理方案,营造一个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为发挥小麦增量播种技术的职能作用,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