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技术要点及维修保养方法的实施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10)

本文主要围绕小麦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中的重要性,详细探讨了其使用要点、技术操作以及维修保养的各个方面。阐述了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要点,包括起步与作业速度的合理选择,割台与切割幅度的调整,以及拨禾轮的正确调整方法。在技术操作方面深入分析了启动与运行的注意事项,切割与输送的效率,脱粒与分离的准确性,以及清理与排放的便捷性。针对维修保养,文章详细介绍了割刀部分、输送部分和脱粒部分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解决方法。通过这些研究,旨在为农业机械化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实践的参考,以提高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寿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机械设备,其使用效率和维护保养技术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割速度和质量。因此,研究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及维修保养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实际操作中的关键使用要点,分析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并提出有效的保养措施,以期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要点

小麦收割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人工收割 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小麦籽粒的损伤和丢失,所以往往会导致产量下降,而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机械化收割设备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小麦的收割工作,而且通过优化收割机械的设计和操作,例如通过调整拨禾轮、割台与切割幅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小麦籽粒的损伤和丢失,提高小麦的完整度和产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收割工作的影响,确保收割过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以外小麦联合收割机还能够根据小麦生长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收割时间和收割方式,例如,在小麦成熟度适宜时及时进行收割,可以避免因过度成熟造成的产量损失。

1、小麦收获时机的选择

小麦的收割时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条件、小麦品种等。以下是关于小麦收割时机的一些详细信息:①小麦的生长周期和收割时间。小麦的生长周期通常为120~150天。春小麦和冬小麦的收割时间有所不同。春小麦一般在每年的6~7月收割,而冬小麦则在每年的5~6月收割。具体到不同地区,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月底~6月初进行收割;在华北地区,通常在5月下旬~6月上旬;而在东北地区,由于生长周期较长,收割时间稍晚,一般在6月中旬。②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成熟。小麦成熟的标志包括籽粒饱满、颜色呈金黄色、含水量适中。这些特征表明小麦已经达到了最佳收割时机。需要注意的是,小麦收割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气候、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提前或推迟。

2、割台与切割幅度的调整

割台和切割幅度在小麦收割操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割台高度设置可以确保小麦被有效地割倒,并减少后续工序中的损失。而合理的切割幅度调整则能够提高收割效率,减少遗漏。因此,在操作小麦联合收割机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收割效果。①割台高度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割茬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收割的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说,割茬应尽量低,以便于割后耕作,这也是收割倒伏小麦、减少切穗、漏穗的重要措施。但割台高度最低不得小于6cm,以免切割泥土,加速切割器磨损。根据作业质量标准要求,割茬最高不得超过15cm。②切割幅度是指收割机一次作业所能覆盖的最大宽度。合理的切割幅度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收割损失。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满幅或接近满幅工作,此时的作业效率最高,但不要漏割,以减少收割损失。这意味着在操作时,应该根据田块的实际情况和收割机的能力,尽可能地扩大切割幅度,以实现高效的收割作业避免在收割过程中出现漏割现象,漏割不仅会导致小麦作物的损失,还会降低整体作业质量。因此,操作人员需要仔细调整和监控收割机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在最佳负荷范围内运行,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调整切割高度、检查刀片磨损情况等,以确保收割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收割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3、拨禾轮的正确调整

拨禾轮是小麦联合收割机中一个关键的部件,田间作业过程中负责将作物拨向切割器,以保证小麦的顺利收割。在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田间作业时,正确调整拨禾轮的位置和角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细致的调整拨禾轮,可以显着提高收割效率,并且有效减少小麦在收割过程中的损失。具体来说,拨禾轮的位置和角度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高度、密度以及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确保拨禾轮能够顺利地将小麦拨向收割装置,还能避免因调整不当而导致的作物折断或遗漏。通过精确的调整,收割机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收割任务,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小麦的损伤,从而提高整体的作业质量和产量。通常情况下,拨禾轮的圆周速度应是机组前进速度的1.5倍,既要保证拨禾轮能有效地将小麦拨向切割器切割,又要避免因拨禾轮转速太高而打掉麦粒造成损失。倒伏作物的收获对拨禾轮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倒伏的小麦,拨禾轮需要更加贴近地面,以确保能够有效地拾取作物。拨禾轮的转速和角度需要适当减小,以防止作物被过快的转速打落或损伤。在调整拨禾轮时,操作者应考虑到作物的倒伏程度和方向,以及收割机的前进速度,以实现最佳的收割效果。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操作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损失,提高收割效率,确保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各种作物生长状况下的高效作业。

二、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技术

1、启动与运行

在启动收割机前先进行作业前准备,检查收割机的各个部件,包括传动装置、行走系统、割台、脱粒装置等,并调整割台高度,以适应不同的小麦生长情况,通常割茬高度应保持在6~15厘米之间。在调整之后对拨禾轮的转速和位置进行校正,确保拨禾轮与地面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作物被过快的转速打落或损伤。启动收割机时,首先应确保发动机油压正常,缓慢启动发动机,然后让机器空转几分钟,以检查是否有异常声响或振动。确认一切正常后,操作收割机开始作业。在作业过程中,操作者应密切观察收割机的工作状态,及时调整割台高度和拨禾轮参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田间条件。同时,要定期检查收割机的油量和冷却系统,确保机器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2、切割与输送

在进行小麦收割作业时,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密度和高度来选择一个合适的作业速度。这样做可以确保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不会出现漏割的情况,即不会遗漏任何一株小麦,从而避免产量损失。同时,合适的作业速度还可以防止重复切割,即避免对同一株小麦进行多次切割,这样可以减少对小麦植株的损伤,提高收割效率和质量。通过精确控制作业速度,可以确保每一株小麦都被均匀且高效地收割,从而达到最佳的收割效果。在收割机进行小麦切割过程中,切割后的麦秆通过输送装置均匀地输送到脱粒装置中。输送装置的设计要保证麦秆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堵塞,同时要尽量减少对麦秆的损伤,以保证脱粒效率。在输送过程中,操作者需要监控输送带的张紧度和速度,确保其与收割机的作业速度相匹配,避免因速度不同导致的堵塞或麦秆损伤。此外,输送装置的清洁工作也非常重要,需要定期清理以防止麦粒和杂质的积累,这不仅影响输送效率,还可能对机器造成损害。

3、脱粒与分离

小麦收割机的脱粒与分离过程是收割机中关键的环节之一。脱粒装置通常由一系列的滚筒和筛网组成,其设计必须能够高效地将麦粒从麦秆中分离出来。滚筒的转速和间隙需要精确调节,以适应不同成熟度和湿度的小麦,确保脱粒过程既快速又不会损伤麦粒。筛网则负责筛选出麦粒,同时将麦秆和杂质分离出去。为了提高脱粒效率,筛网的振动频率和角度也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脱粒过程中,操作者应密切注意脱粒效果,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以避免麦粒损失和提高清洁度。

4、清理与排放

小麦收割机的使用技术中清理与排放是确保收割机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在收割作业完成后,需要对收割机进行彻底的清理,以去除残留在机器内部的麦粒、麦秆和杂质。这不仅有助于保持机器的清洁和延长使用寿命,还能减少因残留物造成的故障风险。清理时由于收割机内部结构复杂,清理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首先,应关闭收割机的电源,确保安全后,打开清理门,使用专用工具或压缩空气吹除积聚的杂质。对于筛网和滚筒等部件,应使用刷子或高压水枪进行彻底清洁。在清理过程中,特别注意检查筛网是否有破损,滚筒间隙是否需要调整。完成清理后,应检查所有部件是否安装到位,确保没有遗漏的杂质可能影响收割机的正常工作。最后,对收割机进行润滑,确保所有活动部件能够顺畅运动。排放系统的设计应确保所有收集的物料能够顺畅排出,避免堵塞。操作者应定期检查清理装置的工作状态,如风扇、刷子和筛网等,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清除物料。

三、小麦联合收割机的维修保养

1、割刀部分故障

割刀故障主要包括割刀阻塞、割台前部堆积作物阻塞与割刀的运动速度较低,切割力较小,导致割刀被杂物卡住的概率更大;或是由于割刀的间隙过大,导致刀杆或是刀片在工作过程中变形,致使割刀不能顺畅切割作物,导致收割机的阻塞。针对割刀阻塞的维修保养技术包括定期检查割刀间隙是否符合标准,确保刀片锋利且无损坏。使动刀前端间隙保持0.5毫米,后端间隙为0.5~1.5毫米。在发现割刀阻塞时,应立即停止收割,清理阻塞物,并检查割刀的磨损情况。若刀片磨损严重,应更换新刀片以保证收割效率。同时,调整割刀的运动速度,确保其与作物的切割力相匹配,避免因速度不当导致的阻塞问题。此外,操作者应定期对割刀进行润滑,减少因摩擦导致的磨损和卡滞现象,延长割刀的使用寿命。

割台前部堆积作物是由于割刀的运动速度过低,导致作物不能及时被割刀切割并输送走,从而在割台前部形成堆积;或是拨禾轮位置偏前,不能有效将作物拨向搅龙。为避免这种情况,操作者应根据作物的种类和生长情况适当调整割刀的运动速度。针对割台前部的维修保养技术主要是调整拨禾轮位置,确保其与割刀的运动协调一致,以促进作物的顺畅输送。定期检查拨禾轮的磨损情况,若发现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以保证其拨动作物的效率。在收割作业前,操作者还应检查割台的清洁度,及时清理割台上的杂物,避免作物在割台前部堆积。

2、输送部分故障

割台搅龙堵塞。割台搅龙堵塞通常是由于作物的湿度太大或杂物混入造成的。为预防这种情况,操作者应确保作物在收割前的湿度适宜,避免在雨后或潮湿的环境中进行收割作业。日常维护时定期检查并清理搅龙内的杂物,如石块、泥土等,以减少堵塞的风险。在发现搅龙堵塞时,应立即停机并进行清理,以避免对机器造成更大的损害。此外,对于搅龙的磨损情况也应定期检查,磨损严重的部件应及时更换,以保证输送效率和机器的正常运行。

输送带故障。输送带故障是由于输送带过度磨损或损坏导致的。在日常使用中,操作者应定期检查输送带的张紧度和磨损情况。若发现输送带有裂纹、撕裂或过度磨损的迹象,应立即更换,以防止输送带断裂造成作业中断。应确保输送带与驱动轮之间没有异物夹杂,避免因摩擦导致输送带损坏。适当的维护可以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确保收割机的高效运行。当输送带不能正常工作时应进行维修,检查驱动轮的磨损情况和张紧装置是否正常。如果驱动轮磨损严重或张紧装置失效,应及时进行更换或调整,以保证输送带的正常运转。

3、脱粒部分故障

秸秆夹粒多,通常是由于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设置不当造成的。为了减少秸秆夹带谷粒,需要调整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至适当位置。在收割机的日常保养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一部分的检查和调整。操作者应根据作物的种类和成熟度来调整间隙,以达到最佳的脱粒效果,脱粒滚筒的转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过高的转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秸秆夹带,而转速过低则可能影响脱粒效率。并定期清洁脱粒滚筒和凹板,以去除积累的谷壳和杂质,使用合适的清洁工具,避免使用硬质材料以免损伤部件表面。定期进行清洁工作,在收割季节结束后应定期清洁,以确保脱粒部分的清洁和良好状态。

穗头脱不净是由于麦穗青头多、脱粒间隙过大或转速低导致的脱粒间隙过大或转速低。针对穗头脱不净的维修保养方法应包括调整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至适宜范围,并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在调整间隙时,应确保间隙均匀,避免因间隙不均导致的脱粒不彻底。同时,操作者应根据实际作业情况,选择合适的转速,以确保既能有效脱粒,又不会造成过多的秸秆夹带。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的部件,如脱粒齿、凹板齿等,也是保证脱粒效果的重要措施。在收割季节结束后,应彻底清洁脱粒部分,以去除残留的谷物和杂质,防止其影响下一次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小麦联合收割机的高效作业不仅依赖于正确的操作技术,还需要定期的维护和及时的故障排除。通过技术要点应用和维修保养的详细指导,可以显着提高收割效率,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并减少因故障导致的作业中断。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科学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也将随之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要求。

标签:  小麦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