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针对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的大棚蔬菜栽培管理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优化该地区的蔬菜生产实践,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和蔬菜产量质量。颍州区作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大棚蔬菜栽培及防治病虫害,仍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大棚蔬菜属于部分人工控制环境下的半促成栽培模式,通过建立适宜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蔬菜的生长和发育,满足人民群众对蔬菜新鲜、营养、安全、反季的需求。
对于广大蔬菜种植户来说,系统掌握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尤其是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对关键环节的管理更为重要;同时,蔬菜大多柔嫩多汁,病虫危害大,需要特别注重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例如,某地区针对茄科蔬菜苗期猝倒病提出了通过优化栽培管理和使用生物农药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显着效果。另一项研究表明,立枯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过高和温度过低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温湿度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害的发生。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以阜阳市颍州区大棚蔬菜栽培管理实践为基础,结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等有关设施蔬菜栽培文献,总结归纳而成,为推广大棚蔬菜栽培重点环节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一、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棚膜选择
种植西瓜、甜瓜、番茄等挂果 类喜光作物,对温光要求高,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光能,大棚膜采用新的多功能长寿膜,膜厚0.05-0.06mm,而拉力强度大,散射光透过性好,抗老化,使用寿命比普通农用薄膜长1倍,能提高夜间保温性达1-2℃,每亩大棚约70kg。种植食用菌大多需要遮荫,可施用旧膜+遮阳网。种叶菜作物大棚膜可利用2年。
2、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例如,茄子可选用绿冠、绿美10号、12号等,瓠子可选用浙浦6号,黄瓜可选用津优30、35等。
3、肥料施用
大棚内整地施用基肥,要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以种植番茄为例:每亩施用5000kg左右,配合磷酸二铵25kg,尿素10kg,硫酸钾10kg,有机肥可以结合整地在播种前10-20d撒施后深翻25-30cm施入,化肥在定植沟内撒施。注意要控制氮肥用量,特别是夏秋氮肥用量,以防肥害。
4、种子处理
已包衣的种子可直接播种;未包衣的种子通常采用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不断搅拌,直至降至室温,然后用1%硫酸铜浸泡5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特别是夏秋育苗时再用10%磷酸三钠处理15-2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毒,沥干水分,进行催芽。
5、水分管理
大棚内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较快,使用地膜覆盖并安置滴管,在保证蔬菜需水的同时还可以防止高温病害。特别要注意灌水方法和时间,一般不要大水漫灌,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8-9时灌水。在严寒冬季要掌握:(1)不浇冷水;(2)不浇明水;(3)阴天不浇水;(4)午后不浇水;(5)不浇大水。一般大棚蔬菜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活棵后幼苗期8-12d,浇水1次,结果期一般每周浇水1次。
6、温湿度管理
控制好大棚内的温湿度是蔬菜健壮生长的关键。喜温蔬菜如黄瓜、茄果类、菜豆等,最适温度为20-30℃,超过40℃生长几乎停止;10-15℃以下,授粉不良,引起落花;夜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常呈饱和状态,日间随着温度升高,空气相对湿度有所降低,但也常达70%,所以,要注意根据蔬菜生长的不同阶段来调节温度,还要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水分管控和适当通风来控制大棚内温湿度。如遇到连续低温雨雪天气突然转晴的情况下,注意不要急于揭开覆盖物完全见光,这是由于天气突然转晴后光照强,大棚内升温快,叶片会迅速失水呈凋萎状,严重时部分叶片干枯或成片死亡,即所谓“闪苗”。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方法是放下部分草苫不完全遮光,根据大棚内温度适当通风,并用清水喷洒叶面,此后让其逐步见光以避免叶片受损。
7、其它管理
(1)苗床管理
几种常见的病态苗相:苗床营养土干燥、贫瘠,出苗温度偏低,容易引起子叶带帽出苗;育苗棚内温度湿度过大,阳光不充分,容易形成高脚苗;在长期的阴雨低温情况下,根系活力差,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形成僵苗。以上情况都应在育苗期注意避免,保证苗床土壤营养充足,早春大棚蔬菜栽培育苗关键是温度,做到早揭晚盖覆盖物,而秋延后栽培育苗则应注意适当遮光降温。
(2)花期辅助授粉及保花保果
挂果蔬菜可以采取人工授粉,如西瓜、甜瓜授粉,要掌握好授粉时间,上午7-10时是雌花柱头和雄花花粉生理活性最旺盛的时间,因此,这时是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阴雨天气开花较晚,授粉时间可推迟到8-11时;番茄保花保果,常用2,4-D、番茄灵等生长调节剂,浓度控制很关键,2,4-D使用浓度10-20ppm,番茄灵使用浓度25-50ppm,而且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要逐渐降低浓度;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借助蜜蜂授粉,放蜂前10-15d,彻底防治病虫害,于开花前1周放蜂,1棚1个蜂箱,箱口朝阳。
(3)叶面施肥
在棚蔬菜需肥量大,但又不能一次性施足,要结合叶面施肥。在大棚中蔬菜生长较弱时,喷洒尿素的浓度宜低些,一般用0.3%的浓度,当成株后则可适当加大浓度,采用0.5%-1%的浓度。为了增加植株的抗病性,改善品质,结果期还可与0.5%-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洒,每隔7-8d喷施1次,效果更好。喷施时间最好是选择下午4点以后。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让蔬菜多接受光照,促使蔬菜生长健壮,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在管理上应及时摘除侧枝(番茄)或对侧蔓进行摘心(瓜类),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病黄老叶让其远离棚室也很重要。
二、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
1、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1)易发、多发病虫害的种类
颍州区大棚蔬菜较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是:育苗期间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中后期有番茄早疫病、灰霉病、辣椒疫病、茄子绵疫病、黄瓜霜霉病、西葫芦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等,重茬地块还容易发生土传性病害,如茄子黄萎病、青枯病、黄瓜立枯病等;虫害主要是蝲蛄、蛴螬、根结线虫、蚜斑潜蝇、茶黄螨等。
(2)易发、多发病虫害的原因
①栽培管理不当
主要表现为:没有按照蔬菜正常生长的温湿度要求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众所周知,大棚是相对密闭的场所,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70%以上,夜间和早晨相对湿度在90%以上,进入4月份,若忽视通风,则极易造成黄瓜霜霉病及各类蔬菜灰霉病重发,低温高湿的条件下极易感染灰霉病和菌核病;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浅层施用导致根部发育不好,偏施氮肥,造成蔬菜徒长抗逆性差;浇水不当,当头泼浇利于真菌性灰霉病、霜霉病发生,而大水滥灌、漫灌则利于土传病害的蔓延。其他诸如棚膜覆盖面积不够、不严,大棚膜不注意定期清洁灰尘遮光严重,大棚通风时图省事一味地采用扫地风通风等等不当管理都会造成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②不注意轮作,菌源集中,土质恶化
由于大棚固定性强,蔬菜种类只限于茄果类、瓜类等早春种植,轮作余地不大,造成菌源集中。此外,忽视土壤改良,常年施用化肥,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结构恶化板结,营养元素单一,致使蔬菜生长羸弱,抗病性下降。
③药剂防治不合理
虽然有些药剂对防治某些病害的效果很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交替间隔使用,不要多种药剂复配混用,多种药剂复配混用的话,会造成病害的交互抗性增强,以后再发生类似病害,药效就会降低。
2、大棚病虫害综合防治
多年实践证明,大棚蔬菜病虫害应遵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手段。
(1)调节温湿度,预防病害发生
对病害而言,无论是细菌性病害,还是真菌性病害,必须具备一定的温湿度条件,病菌才能繁殖蔓延,所以,通过对大棚内的温湿度的调控,可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严格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①采用揭棚通风加以调节和控制,在温度许可的条件下,晴天大通风,阴天小通风,小雨也通风,大雨、低温不通风(如黄瓜在15℃以下,番茄在13℃以下)。中午通风除了可以换入外界的干燥空气降低大棚内的温湿度以外,还可以有补充外界的二氧化碳的作用。5月份起,大棚裙膜宜撤除,既不妨碍蔬菜生长,又有利于降湿控病。②严格浇水时间,一般应在晴天上午浇水,以早上最好,早上浇水后,当中午棚温达到32℃时,要放风排湿,棚温降到27℃左右时闭棚,升至32℃时再放风排湿,反复2-3次。
(2)调整种植方式,重视土壤改良
适当增加萝卜、马铃薯、苋菜、莴苣、南瓜等蔬菜品种的种植,以此养田,扩大轮作余地。对于土传性病害严重的地块,要进行4-5年轮作,还可以采取嫁接育苗的方式有效控制,近年来,颍州区大青茄嫁接技术日趋成熟,产量及效益都有提升。要重视土壤改良,常年菜田经常种植各类蔬菜,各种病原菌易残留在土壤中,因此整地时应进行40-50cm深翻,将遗留的病原菌深埋,冬季深翻可将越冬的病菌或害虫杀死。同时注意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减少酸性化肥的使用,必要时可以结合深翻土层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加强营养供给,增强蔬菜抗病能力
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抗病、高产、对温光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培育无病虫壮苗,结合定植水用药剂灌根防治土传性病害及虫害,开花结果期间,合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使蔬菜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果实开始采收后,适当随水追施沤制好的饼肥或者速效化肥,促使茎叶旺盛生长,也可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叶面喷肥也必不可少,如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往往与叶片本身氮糖比例失调有关,可以喷施营养液调整植物营养有效防病,营养液配制为:糖1∶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水100+500倍大森锰锌,喷施中部叶片7-8d1次。其他蔬菜类也可通过叶面喷施0.2%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加叶片营养,提高抗病能力。蔬菜生长后期要做好田园清洁,及时清理病果、病叶及病株,减少病原物和病菌传播的可能性。
(4)部分病虫害典型症状
①茄科蔬菜苗期猝倒病:发病初期在幼苗基部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很快扩大绕颈一周收缩成线状,最后成片倒伏死亡。在高温多湿时,病部有白色棉絮状物。
②立枯病:幼苗茎基部有椭圆形褐斑,病斑逐渐凹陷,扩大后绕茎一周,收缩干枯,开始病苗白天枯萎,晚上至清晨能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发展,继续失水,直至枯死,高温高湿或气温忽高忽低,有利于发病。立枯病和猝倒病的明显区别就是立枯病病苗是直立不倒枯死,病部不具明显的白色棉絮状物,而猝倒病病苗是倒伏后枯死,高温高湿时病部有明显的白色絮状物。
③茄子绵疫病:主要危害果实,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发病果实初期在茄果表面出现水浸状圆形斑点,迅速扩展至整个果面,病部黄褐色或暗褐色,逐渐收缩变软,表面出现皱纹,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有白色絮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展。
④番茄早疫病:一般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上蔓延,叶面呈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渐成椭圆形褐色斑,果上病斑稍凹陷,茎上病斑发生于分枝或叶柄处,后期叶、茎、果上病斑都具同心轮纹和黑色霉状物,严重时果实提前脱落。
⑤黄瓜霜霉病:只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后呈淡褐色,多角形斑块,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灰紫色霉,叶片枯萎,果实小且质劣。
⑥西葫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为害叶柄、茎蔓。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背面产生白色粉霉点,扩展后呈圆形白色粉斑,其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清晰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病叶萎蔫、干枯。
⑦辣椒灰霉病:幼苗发病,幼茎缢缩变细,子叶腐烂,幼苗倒折死亡。成株发病,多在茎基部产生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或灰白色,病斑扩展到绕茎一周时,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霉状物,果实发病,在幼果顶部或蒂部附近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大面积腐烂,其上产生灰色霉层。
⑧根结线虫病:线虫属低等动物,主要在土壤中活动,为害后,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根尖先膨大形成米粒状小瘤,后小瘤增大并增多,幼苗表现黄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中午萎蔫或逐渐变黄,植株渐渐枯死。
⑨斑潜蝇:幼虫潜入叶内食害叶肉,形成弯弯曲曲的虫道;成虫取食汁液或产卵在叶面上造成许多白色伤痕。
⑩茶黄螨:成螨、若螨均为害,多群集在顶梢、幼芽、嫩叶上吸收汁液,使叶变黄褐色,出现油渍状,叶缘向下卷。顶梢受害易扭曲畸形,花蕾受害不易开花,果实受害易龟裂。
综上所述,深入分析棚膜选择、品种选择、肥料施用、种子处理、水分管理、温湿度管理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强调调节温湿度、调整种植方式、重视土壤改良以及加强营养供给等措施的应用,为蔬菜种植户提供一套科学且实用的操作指南,以促进大棚蔬菜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棚蔬菜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水平会逐步提升,无论对地区农业经济还是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都将更加积极。当然,我们也应意识到,大棚蔬菜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因此,建议蔬菜种植户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关注蔬菜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无公害、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确保蔬菜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健康。技术研究、创新的同时,广大蔬菜种植户还需不断学习、积极响应,将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推动大棚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