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黑龙江垦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喜暖,若是温度过低,则会导致结荚出现延迟的现象,不利于产量的提升。为实现大豆优质、高产的目标,除了要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外,还应对影响大豆产量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影响程度,这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
(1)选地轮作
为确保大豆高产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要对种植地进行合理选择。由大豆的生长习性可知,它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高,除了要保证土壤疏松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从而使地块的墒情能够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所选的地块有机质含量越高越好,这样可以为大豆提供充足的养分。为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要对大豆合理轮作,建议采用3年轮作,可与玉米进行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
(2)精细整地
①当种植地块选好之后,应当采取精耕细整的方式对地块进行处理。对于之前未实施过深翻深松的地块,应采取深耕的方式进行整地,耕深控制在20cm左右,松土深度以25-30cm为宜。②如果是在春季整地,则可采用旋耕的方式,耕深控制在18cm左右,耙茬深度以12-15cm为宜。对地块起垄时,要控制好垄距,以65-70cm为宜,垄高控制在18cm,保证垄向平直。③当前茬作物为玉米时,可在秋季整地的过程中,一次性完成灭茬、起垄、镇压等作业,其中灭茬深度应控制在10-15cm,对秸秆粉碎还田时,要求粉碎率达到98%以上,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应不超过10cm。若是地块具备深翻基础,且前茬种植的是玉米,可在春季到来后的第1个月将地块内留下的割茬拣净、耢平,为大豆播种创造有利条件。
2、选种播种
(1)选取良种
在大豆高产栽培中,选种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所选的种子本身存在缺陷,则采用再好的栽培技术也很难实现高产的目标。所以必须保证大豆种子的质量。以机械或是人为的方式筛选,将瘪粒、病虫粒、破损粒及杂质全部剔除,这样才能确保种子的纯净度及发芽率达标。
(2)种子处理
当大豆种子选好后,在正式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晾晒和拌种,增强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①所选的大豆种子如果水分含量比较高,则应在播种前进行晾晒。选择晴好的天气,将大豆种子均匀摊铺在坚硬的地面上,利用阳光照射,达到降低种子含水量的目的,晾晒时间以2-3天为宜,之后便可进行拌种。②晾晒好的种子可以用药剂拌种,选用浓度为35%的多克福种衣剂,对大豆种子包衣,经过药剂拌种,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对种植地的土壤进行测定,由测定结果可以获悉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据此采用微肥拌种,如钼酸铵、硫酸锌、硼砂等。在使用微肥时,必须精确控制用量。以钼酸铵为例,每100kg种子的推荐用量为200-400g;若使用硫酸锌,每100kg种子的用量应为400-600g;而使用硼砂时,每100kg种子的用量则为100-300g。以微肥拌种,应当将所选的微肥溶于水中,将含微肥的水溶液喷于种子上,随后拌和均匀即可。
(3)播种
适时早播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确定播种时间时,要对如下因素予以综合考虑:种植地的土壤墒情、耕层的积温情况、霜冻等。当耕层5cm的地温稳定在8℃以上时,便可对大豆进行播种,黑龙江地区最佳的播种时间段为每年的5月上旬至中旬。
(4)合理密植
大豆的种植密度与产量息息相关,通过合理密植,能够为高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采用垄三栽培模式种植大豆时,每公顷控制在25-30万株左右;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种植大豆时,如果所选的品种为半矮秆,则每公顷控制在35-40万株,矮秆品种每公顷控制在40-50万株;采用垄上精密播种的栽培模式时,每公顷控制在15-20万株。
3、田间管理
(1)施肥
为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可将各种类型的肥料配合使用,并控制好底肥、种肥和追肥的比例,在确保氮肥施用适量的前提下,适当增施磷、钾肥,配以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不宜过多或过少,过多容易引起肥害,过少无法达到预期中的施肥效果。因此,要控制好施用量。在施用底肥和种肥时,每公顷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37.5-45kg、225-300kg、90-105kg;叶面追肥可在大豆进入初花期后开展,以1-3次为宜,尿素的施用量每公顷控制在7.5-15kg,磷酸二氢钾的施用量每公顷控制在1.8kg。
(2)灌溉
大豆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水分供给,以免植株因缺水而影响长势,从而导致产量下降。为实现节水的目标,可采取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并在灌溉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溶性肥料,以此来达到水肥同补的效果。
(3)中耕除草
①首次中耕可以在大豆长出2片复叶时开展,中耕的深度以12-14cm为宜,第2次中耕可在封垄前进行,覆土深度控制在真叶以下,子叶痕以上。②结合中耕采用适宜的化学药剂去除田间杂草,要选择毒性低、药效高、残留少的除草剂,如浓度为48%的苯达松与浓度为5%的精喹禾灵联用。
(4)化学控制
当大豆进入生育期后,如果所选的地块土壤过于肥沃,加之种植密度大、肥料的施用量过多,则可能引起植株旺长的情况发生。一旦大豆植株出现旺长的现象,则会导致茎叶过度生长,这样一来,会增加营养的消耗量,分配给根系的养分会随之减少,容易造成植株发育不良。对此,可以采取化控的方法进行控制。在大豆分枝期或是始花期时,选用浓度为15%的多效唑,用量为每公顷0.6-0.9kg,用650kg的水稀释后,对大豆植株进行叶面喷施,可按照大豆的长势确定化控次数,从而达到预期中的控制效果。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要点
1、大豆疫霉根腐病
(1)发生特点
此病害属于土传性真菌病害,在常年重茬连作的耕地中容易发生此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多发于田间低洼处、积水处以及田间地头,这些部位的土壤容易积累病残体,病残体潜藏大量病菌,使病菌可以顺利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传染源。在雨水较多的6-8月份,病菌快速传播,对大豆幼苗造成侵染,侵染后的幼苗茎基部下胚轴软化,变成褐色,幼苗叶片发黄,整个植株逐步枯死。
(2)防治要点
①选择对病菌抗性较好的优良品种,采用轮作倒茬种植方式,避免常年连作大豆。深翻土壤,可加速病残体快速腐烂分解。加强田间管理,在多雨期间及时排出田内积水,降低田内湿度。②对已经发生过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地块,播种时施入甲霜灵颗粒剂,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可有效减轻病害。③播种前进行拌种,使用35%甲霜灵粉剂拌种,以提高种子抗病性。在发生病害时,可以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防治。或者,也可以采用甲霜·恶霉灵+克菌丹、枯草芽孢杆菌+噻呋酰胺、克菌丹+申嗪霉素、甲霜·恶霉灵+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防治。
2、大豆胞囊线虫病
(1)发生特点
这是一种通过土壤、农机具、植物病残体等媒介传播的土传性病害,可对大豆根部造成严重危害。在发病时,大豆根系萎缩,产生节状瘤,根部还会出现浅色的胞囊,呈小颗粒状。随着病害的加重,植株根系腐烂,长势变弱。在砂质土壤、气温较高、土壤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发生胞囊线虫病,并且胞囊线虫的寄主广泛、传播途径多,容易对大豆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2)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采用轮作方式,使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合理轮作,轮作3年以上。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及时排涝,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②在胞囊线虫病防治中可以采用甲基异硫磷水溶性颗粒剂、阿维菌素、菌线克、根保菌剂、菌克毒克等药剂。在采用甲基异硫磷水溶性颗粒剂时,每亩用量为300-400g,在使用播种机播种时同步撒施到沟内。对病害严重的地块,可以每亩撒施5%甲拌磷颗粒剂8kg、3%呋喃丹颗粒剂4kg或10%涕灭威颗粒剂4kg。
3、大豆霜霉病
(1)发生特点
这种病害的病原菌为东北霉菌,主要危害大豆幼苗、叶片和籽粒,受病菌侵染的叶片背面会产生霜霉状物质。当病害侵染豆荚后,籽粒表面附着大量灰白色菌丝层,使籽粒失去食用价值。霜霉病的病菌卵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成为次年的传染源。当大豆田连作、连续多日阴雨、土壤内的含水量偏高时易加重病害。
(2)防治要点
①实施轮作制,当大豆收获后深翻整地,清理田内的病残体。在大豆种植时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条件,适当降低土壤湿度。在施肥时增加磷肥、钾肥用量,做好中耕除草,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②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使用50%福美双、65%福美特、50%四氯苯琨或70%敌克松拌种,能够有效预防霜霉病的发生。③当发病初期,可以在大豆落花后喷施58%甲霜灵锰锌粉剂水溶液、50%福美双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者1∶1∶200倍波尔多液,根据病害严重程度确定喷施次数。
4、大豆菌核病防治
(1)发生特点
此病害属于土传病害,常发生在大豆苗期、花期和花荚期,当植株感染病菌后,叶片、茎秆和豆荚逐步枯萎,直到植株整体死亡。大豆菌核病的菌核借助植株的病残体越冬,成为次年病害传染源。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菌核病的菌丝会快速繁殖,导致大豆田发病较重。
(2)防治要点
①在选择品种时尽量选用耐病型、株型紧凑型品种。采用轮作倒茬种植方式,通过合理轮作降低菌核病发生几率。对菌核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以将大豆与玉米作物进行轮作,轮作不少于3年,不得在重茬、迎茬时播种。深耕地块,将菌核深埋入耕层内。在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适量增施钾肥。对已经发病的大豆田收获后,需集中处理病残体,以有效消灭菌源。②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关键期为菌核病病菌子囊盘发生期与大豆开花期的重叠盛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10%速克进行防治,控制好用药量。为增强防治效果,可以混合使用农利灵+速克灵,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喷药,能够显着提升病害防治效率。
5、大豆食心虫防治
(1)发生特点
大豆食心虫是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中的常见虫害,其幼虫从嫩荚缝中钻入后以未成熟的豆粒为食,将豆粒啃食出沟状,造成豆粒残缺不全。食心虫还会在豆荚内排除粪便,对籽粒造成污染,降低籽粒品质。当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食心虫从豆荚钻出,进入到土壤内准备越冬。在每年的7月末易发生成虫,当8月中旬进入到食心虫的盛发期,对大豆产量造成严重危害。
(2)防治要点
①在大豆收获后深耕土壤,以减少土壤中的虫卵数量。在田间管理中,对虫源地适当增加中耕次数,以增加土壤透气性。②在8月上旬,食心虫即将进入到的成虫盛发期,此时向田内释放赤眼蜂,每公顷释放蜂卡300块。在脱荚幼虫防治中采用白僵菌进行灭虫,每公顷用量为22.5kg,将白僵菌掺入草木灰或者细土中,用量为202.5kg,将药土均匀撒施到豆田垄台上,当幼虫脱荚后直接接触到白僵菌孢子,可引发幼虫死亡。③采用熏蒸法杀灭成虫,使用玉米秆、高粱秆等蘸取充足的敌敌畏药液,每公顷用药3.75kg,根据实际情况设投药点,使蘸药部位离上地面50cm左右。④当发生大豆食心虫时,可以采用功夫菊酯、磷酸二氢钾、氯氰菊酯、来福灵、敌杀死等药剂进行防治。或者使用1.5%甲基1605粉剂、3%混灭威粉剂、20%倍硫磷粉剂、2%杀螟松粉剂进行喷粉防治。
6、大豆蚜虫防治
(1)发生特点
大豆蚜虫群集在大豆幼苗的茎秆、叶背处刺吸获取汁液,破坏叶片组织,造成叶片皱缩,抑制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受阻时,无法生成充足的碳氢化合物,导致大豆植株生长所需能量不足,可造成植株长势衰弱。在蚜虫虫害严重的大豆田,受害植株明显矮于正常植株,并且百粒重减轻,直接影响产量。此外,大豆蚜虫是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传播源,当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时易发生大量蚜虫,可增加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几率。
(2)防治要点
①在播种前使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拌种,可有效防范苗期蚜虫。在田间管理中及时铲除田边的杂草,可减少蚜虫宿体。②利用蚜虫的生物习性使用黄板进行诱杀,也可以在田内铺设银灰色膜驱避蚜虫。③蚜虫的天敌较多,在大豆种植中要加强天敌保护,包括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利用天敌减少蚜虫数量。或者在田内投放烟蚜茧蜂、菜蚜茧蜂、蚜小蜂可减少蚜虫数量。④当大豆田出现轻微虫害时无需立即打药,而是要加强田间观察,如果发现大豆植株有卷叶现象,则要重点对发生卷叶的植株单独喷药。当蚜株率超过70%时进行全田喷药防治。这种喷药方式有助于保护蚜虫天敌,避免天敌受到农药伤害。在防治蚜虫时可以选用伏杀磷、啶虫脒、氰戊菊酯A、抗蚜威等药剂防治,由于蚜虫对单一重复性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故此需要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为控制药害,在药物防治中提倡采用2.5%鱼藤酮乳油500倍液、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000倍液、1%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1%苦参碱2号可溶性液剂1200倍液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大豆种植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中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则可能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大豆栽培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应用,这样才能为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如此方可减轻病虫害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单位:161421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山河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