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品,在粮食生产加工油脂生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对确保国家粮油科学供给以及粮油安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玉米大豆种植模式之下,由于一块土地只能够种植一种农作物,农作物增产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在耕地资源逐渐锐减的大背景下,切实提高农田的产出比和农田利用效率是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的关键环境。带状复合工作体系尤其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农业生产方式,近年来,在广大基层必须得以有效地推行,该项技术能够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相互协调促进作用,维持特定的种植带宽,促进作物之间互利共生,应用该项技术可以显着提高农田的整体利用效率,并且显着提高农作物的产出比,使同一土地可以有效地培育出两种农作物,与传统的单作相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深度应用能够使种植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但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技术规范,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精准地掌握该项技术的具体操作要点,保证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在农村地区得以有效地普及和推广,真实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探讨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旨在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比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往往导致土地利用不充分,尤其是在一些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区,单一种植的产出率有限。而通过大豆与玉来的带状复合种植,不同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合理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大豆作为一种豆科作物,具有固氮功能,可为玉米提供部分所需的氮肥,减少对外部化肥的依赖,从而提高整体的产出比。同时,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还可以更好地利用阳光、水分和养分,从而实现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
2、有利于实现一季双收,确保增产增收
在同一季节内,通过科学的种植结构设计,使大豆和玉米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的不同阶段,做到一地双收。大豆和玉米在生长周期上的互补性,使得它们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相继成熟并收获,增大了单位面积的生产量,从而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豆具有生物固氮功能,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化合物,减少对化学氮肥的需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玉米的种植能够有效利用大豆提供的氮素,进一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复合种植模式下还能够通过作物间的生物多样性,抑制杂草生长和害虫繁殖,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生态友好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4、有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多样化发展
大豆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增加了作物的种类和数量,丰富了农产品的结构。通过应用该种种植方式,能够实现种植结构的有效调整,种植结构的调整可以有效分散农业生产的风险,减少单一作物种植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带状复合种植还促进了不同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逆性。此外,多样化的种植结构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人来源,增加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种植模式
适宜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推广应用较好的大豆玉来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大豆4-6行玉米2-4行的种植方式,推荐采用4:2、4:4或者6:4三种种植方式。4:2种植模式之下,整个生产单元可以种植四行大豆和两行玉米。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大豆行距一般控制在 0 . 3 5 m ,玉米和大豆之间的间距控制在0 . 7 m ,玉米行距控制在 0 . 4 m ,整个生产单元的宽度在 2 . 8 5 m ,玉米株距保持在 0 . 1 m ,大豆株距保持在 0 . 1 2 m 。4:4种植模式之一般整个生产单元当中种植四行大豆和四行玉米大豆的行距控制在 0 . 3 5 m ,玉米大豆的间距控制在 0 . 7 m ,玉米行距保持在 0 . 6 m 玉米株距控制在 ,大豆株距控制在
6:4种植模式下是一个生产单元当中种植六行大豆和四行玉米,大豆行距控制在 0 . 3 5 m ,大豆和玉米间距控制在 0 . 7 m ,四行玉米实行等行距种植,行距控制在 0 . 6 m ,玉米的种植株距控制在 0 . 1 2 m ,大豆的株距控制在 0 . 1 m ,播种玉米4500粒
,大豆8000粒。
2、优质品种的科学选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种植方式,旨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在该模式下,选择的品种需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选择在本地生长良好、能够适应本地气候、成熟期相互匹配、植株较矮、抗倒伏、紧凑、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光合效率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到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趋势还需要确保所选择的品种适应机械化播种、管理和收割。自前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推广应用较好的大豆品种,主要有郑1307、中黄301、齐黄34、郑1440、周豆25等,高产的玉米品种主要是郑单958、豫单9953、德单5号、郑单1002、伟科702等。
3、大豆玉米播前种子处理
大豆玉米播种之前要做好种子的精选处理和药剂伴手工作正是播种前一周选择晴朗天气对种子进行连续2-3d的晒种作业,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4点之前进行下一种期间每间隔2-3h翻动1次,保障种子受热均匀,提高种子的吸水力,同时利用阳光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微生物,结合晒种作业要做好种子的精选工作,提高种子纯度和精度。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常见病虫害,要做好针对性的药剂拌种,为有效预防玉米苗枯病茎腐病和黑穗病播种之前可以选择使用 4 . 2 3 % 甲霜·种菌唑微乳剂进行药剂拌种,药剂使用量为种子用量的 0 . 3 % 。为有效预防灰飞虱蚜虫和蓟马可以选择使用7 0 % 的噻虫嗪水分散剂进行拌种处理药剂使用量为种子用量的0 . 2 % 。防治玉米蚜虫茎基腐病可以选择使用 1 0 % 噻虫·咯·霜灵悬浮剂药物使用剂量为种子用量的 0 . 3 % 。为预防大豆立枯病及根腐病,在播种前应选用 2 . 5 %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其使用剂量应为种子量的 0 . 1 % 。防治孢囊线虫、根腐病可用2 0 . 5 % 多·福·甲维盐悬浮种衣剂等拌种,使用剂量为种子用量的0 . 3 % ,防治蚜虫、根腐病可用 3 5 % 噻虫·福·萎锈悬浮种衣剂等拌种使用量为种子用量的 0 . 2 % 。在进行拌种作业处理过程中首先使用药剂用量5-10倍的清水,将其稀释之后与种子翻拌均匀,堆闷4-5h,然后在阴干处摊开晾干。
4、播种前的麦茬处理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主要以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制度为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以夏季大豆和玉米种植为主。所以在播种之前要做好灭茬处理工作。小麦机械化收获之后要及时进行秸秆还田和灭茬处理,在灭茬操作过程中尽量不要扰动表层土壤。对于田间小麦病虫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小麦秸秆通常不适合进行还田作业,要及时将秸秆打捆移出大田。播前可选用9 6 %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或 3 3 % 二甲戊灵乳油
,兑水 4 5 k g ,在播种前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施药,均匀喷雾后应迅速进行浅混土。切忌提高药液浓度和使用量,严禁重复喷雾,喷雾器械使用完后,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5、大豆玉米的科学播种
小麦收获之后要做到及时抢熵播种一般在小麦收获3-5d内,要将玉米和大豆拨入大田当中,最晚播种期不能够超过6月下旬。在播种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小麦收获之后的大田水分管理,对于土壤情相对较好,田间程能够达到 6 5 % 以上的可以及时进行抢步骤,对于土壤过于干旱的,要结合天气预报情况及时噪声播种,在噪声处理过程中,大田可以进行浅表层的灌溉处理,然后晾晒3-5d之后进行播种作业。在多种作业过程中根据所选择的种植模式,推荐使用种肥一体化播种机开展播种施肥作业在播种操作过程中,在播种机上可以加装秸秆处理装置,这样能够提高播种质量,确保播种出全苗培育健壮幼苗优先推荐使用同机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诸多工作。在播种作业过程中为了保证整体的播种密度,要确保机械设备匀速直线前行,对于机械式的排种器,行进速度一般控制在 3-5 k m ,每小时对于气力式的排放器,行进速度一般控制在 6-8 k m / h 。播种作业过程中提倡在机械设备上搭载北斗自动导航系统,这样能够提高播种作业的精度,同时也能够确保播种行之间衔接更加均匀,有利于后续阶段的田间作业和机械化收获。机械化播种作业过程中,玉米播种较深,大豆播种较浅,玉米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 4-5 cm ,大豆控制在 3-4 c m 。
6、大豆玉米田间管理① 中耕松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田中耕松土操作目的是控制杂草、改善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促进根系发育,通常在玉米出苗后3-4叶期,大豆出苗后三叶期进行,玉米区深度 5 -1 0 c m 大豆区深度 2-5 c m. 。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带扶手的中耕机或旋耕机沿玉米行或大豆行进行中耕,注意避免损伤玉米或大豆幼苗,也可以使用手持除草器或小锄头,沿玉米行或大豆行进行松土,注意挖除杂草的同时松动土壤
② 大豆玉米的化学调控
为使大豆、玉米两作物协调生长,玉米7-10片叶,利用矮壮素、玉黄金(胺鲜脂和乙烯利)等化控药剂控制株高,按推荐剂量使用,喷药时注意控制速度,不宜太快和太慢;大豆在分枝期用5 % 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 ,兑水 3 0-5 0 k g 喷施茎叶实施控旺。如果玉米大豆同时喷施,则在玉米拔节(1 . 2 -1 . 5 m) 或 大豆分枝期用无人机喷施烯效唑,个别较旺田块在玉米大喇叭 口或大豆初花期再喷1次。
③ 水肥的科学管理
在播种作业过程中可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在播种时以基肥形式全部施入,肥料以玉米、大豆专用缓释肥或复合肥为主,如玉米专用复合肥或控释肥(如
,后期视长势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和微肥。玉米追氮时,应集中喷洒玉米带,切忌漫灌冲肥和撒施,否则大豆出现旺长、不结荚,产量严重下降,推荐使用磷酸二氢钾 1 0 0-1 5 0 g /
,尿素 5 0 0 g ,兑水 1 5 -3 0 k g 进行叶面喷洒作业,间隔7-10d使用1次,连续使用1-2次。大豆专用复合肥(如
8-13-4)
左右。大豆在分枝期、初花期与鼓粒期,结合病虫统防及调节剂处理喷施叶面肥,用 9 0 % 的磷酸二氢钾5 0 g+ 稀施美
,兑水 3 0 k g ,初花期可添加 8 % 胺鲜脂
结合大豆玉米生长发育规律,也需要做好田间的灌溉处理,通常在玉米拔节期运转期,灌浆期可以分别进行一次灌溉处理,但应该严格控制好灌溉量,避免水分过大,导致大豆土壤影响到节假律,通常每次灌溉时湿润土层深度控制在 1 5-2 0 c m 。
7、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① 杀虫灯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
杀虫灯是一种利用昆虫趋光性原理,通过灯光诱捕并杀灭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根据大豆和玉米种植区域及害虫种类,选择频振式、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按照每30-50台 地设置一台杀虫灯的原则,在田地边缘或作物行间安装。杀虫灯安装过程中应该确保处于开阔地带,避免安装在树木、建筑物等高大物体附近,以免影响灯光效果,运行期间确保杀虫灯电源正常,诱捕器清洁,高压电网无损坏。杀虫灯应在害虫产卵初期的5月底开始,一般从日落前1h开始,到日出后1h关闭,应用过程中做到每间隔1-2周检查杀虫灯运行情况,清理集虫器,保持灯光清洁。
② 粘虫板防治技术
粘虫板是一种利用昆虫的趋色性来诱杀和监测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对于蚜虫、灰飞虱、蓟马等小型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通常情况下蚜虫和灰飞虱选择黄色粘虫板,蓟马使用蓝色粘虫板,若同时存在多种害虫,可以黄蓝板相间悬挂。悬挂高度一般位于作物冠层 1 0-1 5 c m ,与作物持平,并随着植株生长及时调整。在虫害发生初期,尤其是春夏季使用效果最佳,一般从作物苗期开始悬挂,保持不间断使用。使用竹(木)细棍支撑固定,田间棋盘式分布,均匀插挂20-40块 粘虫板,具体数量根据作物面积和害虫发生情况调整。每周检查一次粘虫板,确保其正常工作,当粘虫板上黏虫面积占板表面积的 6 0 % 以上时更换。
③ 赤眼蜂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期间主要选用适合当地玉米螟发生情况的松毛虫赤眼蜂或玉米螟赤眼蜂。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当玉米螟化蛹率达到 2 0 % 时,向后推10d为第1次放蜂的最佳时期,隔5-7d进行第2次放蜂,隔10d进行第3次放蜂,总共放蜂量约为15000头 。每次放蜂时,选择一株生长健壮的玉米中上部叶片,沿主脉撕成两半,将蜂卡放在叶片背面,卵粒朝下,叶片向下轻轻卷成筒状,用线订牢,防止雨淋,在释放处理过程中可以在地边、地头、上风头适当增加放蜂点。白僵菌防治赤眼蜂时主要选择含孢子量在50亿-100亿/g的白僵菌粉,在玉米螟化蛹前将白僵菌粉与10倍的细土混合,使用白僵菌粉处理秸秆垛,秸秆使用
(含孢子50亿-100亿)的白僵菌粉和10倍细土的混合物,通过喷雾或手撒的方式将混合物均匀撒在秸秆垛上,确保白僵菌粉均匀覆盖秸秆表面,形成白烟状,以提高杀虫效果。
④ 大豆玉米的药物防治
苗后3-4片叶、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一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推荐使用 2 . 5 % 高效氯氟氰菊酯 2 5 m L+5 % 虱螨脲 2 0 m L+ 1 2 % 甲维虫螨腈 2 5 m L+ 1 0 % 乙唑醇, 1 5 m L+5 % 烯效唑 2 5 m L ,兑水3 0 k g 进行田间喷洒;大豆荚果期用 5 0 0 g / L 的甲基硫菌灵 的高效氯氟氰菊酯 2 5 m L+ 1 2 % 甲维虫螨腈
,兑水 3 0 k g 进行田间喷洒作业。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能够显着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方式,该种种植技术有着更为严格的操作技术规范和操作技术要求,在大田作业过程中应该明确相应的操作技术要点,尤其是应该明确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搭配模式,保证栽培的规范,合理充分发挥两种农作物协同增效的优势,为提高玉米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466715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葛店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