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猪的饲养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涵盖了从仔猪到肥育猪的各个生长阶段,旨在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本文将对仔猪和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进行分别介绍,并对饲养过程中常见猪病预防保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仔猪的饲养管理
1、哺乳仔猪阶段的饲养管理
(1)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高成活率的提升依赖于良好的接产准备和技术,确保每一只仔猪都能顺利出生,并及时获得必要的护理。
①接产准备。在母猪分娩前的3-5天,必须完成接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对产圈进行彻底消毒,备齐用于断脐、称重的工具和药品。若母猪出现分娩提前的迹象,例如阴户肿胀、频繁排尿以及躺卧与站立的交替行为,这表明分娩即将开始,此时应安排专人值守,准备接产。在接产前,还需对母猪的后躯和乳房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并在消毒后用温水进行冲洗。
②仔猪接产技术。在母猪分娩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分娩情况,及时协助娩出仔猪。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口鼻的粘液掏出,并擦净,再用抹布将全身粘液擦干。并用消毒过的剪刀在离脐根约5厘米处剪断脐带,再用5%碘酊消毒脐部,以防感染。接着,将仔猪称重并记录,以便于后续的饲养管理。对于弱小或行动困难的仔猪,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护理,确保它们能够及时吃到初乳。在接产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产圈的干燥和温暖,为母猪和仔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产环境。
③固定奶头,吃好初乳。仔猪应在出生后2小时内尽早吸食初乳,以增强体力、恢复体温、补充水分。此外,初乳对于显着提升仔猪的免疫力至关重要。仔猪通常会固定1个乳头进行吸乳,一旦确定,直至断奶都不会改变。乳头定位通常在最后1头仔猪出生后1小时内建立。为了确保同窝仔猪均匀、健康地成长,在出生后的2-3天内,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具体做法是在母猪分娩结束后,将仔猪放置在母猪身边,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对那些较弱小或较强壮、喜欢争夺乳头的仔猪进行调整。将较弱小的仔猪放在前面乳汁较多的乳头上,而较强的则放在后面的乳头上。经过2-3天的辅助,仔猪将学会自行固定乳头吸乳,且不会发生争斗。
④做好保温防压工作。在冬季和春季,母猪分娩时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寒冷被冻死或被母猪压伤。保温防压的办法很多,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尽量避免在严寒季节产仔;设置仔猪保育补饲栏,通常使用红外线灯进行保温,大约200瓦的红外线灯泡悬挂在仔猪的休息区域上方;建立护仔栏架。
⑤做好哺乳仔猪的哺乳补饲工作。一般在第2周开始补料,补料的方法:第一是矿物质补充。如铁铜合剂补饲,是在仔猪出生后1-3日皮下或肌肉注射右旋糖酣铁钴合剂或亚硒酸钠维生素E 1-2毫升,7天后再注射2毫升。也可在仔猪出生后第5天开始,在补饲间放置盛有食盐、骨粉、红土、木碳等,任其自由舔食。第二是水的补充。一般出生3-5日龄起,在补饲间设置水槽,补给清洁饮水,并可稍加甜味剂。第三是饲料的补充。在仔猪5-7日龄时,开始进行补料训练。补料不仅是为了补充母乳的不足,促进胃肠的发育,还可以缓解仔猪牙床发痒和防止仔猪下痢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补饲间的墙边地面上,撒一些仔猪爱吃的饲料,一般到20日龄时,仔猪已能正常采食植物性饲料。
(2)确保断奶窝种及个体重量大
为了确保仔猪在断奶时的窝重及个体重量增加,必须在哺乳期间提供充分的营养,并且精心安排补饲工作,以满足它们快速生长的需求。以下是一些争取仔猪达到最大断奶窝重的方法:
①根据仔猪的采食习惯,选择香甜适口的饲料,如煮熟的红薯、切碎的南瓜。这些饲料不仅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还能激发仔猪的食欲。
②饲料要多样配合,做到营养全面。在配制饲料时,不仅要考虑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还要注重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通过将多种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鱼粉、麦麸等进行科学配比,可以确保仔猪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③补饲的次数要多,以适应胃肠消化能力,最好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如采用限制饲养,则饲喂次数要多,一般每天5-6次,其中1次放在夜间。在补饲过程中,要观察仔猪的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确保仔猪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此外,要保持饲槽的清洁卫生,避免饲料受到污染,影响仔猪的健康。
④注意饲料调制,加强饲养卫生,一般白天采用湿料限量饲养和夜间干料饲养相结合。湿料应易于消化吸收,同时保持饲料的清洁和新鲜,以防细菌滋生。夜间干料饲养则有助于仔猪在夜间也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⑤增加进食量,争取最大断奶窝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补饲阶段逐步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和饲喂量。同时,要确保饲料的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吸收,从而激发仔猪的食欲。此外,还应合理安排饲喂时间,避免在仔猪极度饥饿或饱食的状态下进行饲喂,以免影响其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进食量,进而争取最大的断奶窝重,为后续的保育猪和肥育猪饲养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好
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好,则需要在饲养过程中注意均衡营养、合理分群,避免弱小的仔猪被边缘化,确保每一只都能健康成长。为了实现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好,饲养者还需密切关注仔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策略。例如,对于生长迟缓的仔猪,可以给予额外的营养补充,或者进行单独饲养,以便更好地照顾其生长发育。同时,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也不容忽视,要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为仔猪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管理措施,可以确保每一只仔猪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从而实现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好,为后续的肥育猪饲养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断乳仔猪的养育
断乳是仔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后续的养育至关重要。在断乳后,仔猪需要逐渐适应固体饲料的摄入,同时其免疫系统也在逐步建立。因此,断乳仔猪的养育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理控制饲料的种类和质量
断乳初期,可以给予仔猪一些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高蛋白、高能量的配合饲料,以帮助其顺利过渡。随着仔猪的成长,可以逐渐增加饲料的种类和复杂度,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要保证饲料的卫生和质量,避免过期、霉变或受污染的饲料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影响。
(2)要关注仔猪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
断乳后的仔猪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提供一个温暖、干燥、通风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要定期观察仔猪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例如,对于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的仔猪,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在群体中传播。
(3)要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和运动量
适当的饲养密度可以确保仔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因拥挤而引发的压力和疾病。同时,适当的运动量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因此,在断乳仔猪的养育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和运动时间,确保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
(4)仔猪断乳的时间和方法
仔猪断乳的时间应根据猪场的性质、仔猪的用途及体质、母猪的利用强度及饲养条件而定,一般养殖场在24-28日龄断乳,养殖户多在30-40日龄断乳,断奶的方法有三种:①是一次性断奶,当仔猪达到预定日期时,断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一般适宜于工厂化养猪采用,采用此法断奶,应于断奶前3天,减少母猪精料和青饲料量,以降低泌乳量,并应加强母猪和仔猪的护理。②是分批断奶,即根据仔猪的发育和母乳量,分批次断奶。③是逐渐断奶,即在仔猪预定断奶前4-6天,把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栏舍隔离,然后每天赶回原圈给仔猪哺乳,哺乳次数逐日由多到少,如第1天赶回4-5次,第2天3-4次,经过3-4天,至完全断掉。此法可避免母猪和仔猪遭受突然断奶的刺激,也称安全断奶法。
二、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1、肥育仔猪的选择
肥育仔猪的选择是肥育猪饲养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选择肥育仔猪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要选择健康无病、生长发育良好的仔猪,这样的仔猪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
(2)应选择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的仔猪,以确保其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3)还应考虑仔猪的系谱记录,优先选择父母代生产性能优良的个体,以提高肥育猪的生产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观察仔猪的精神状态、行为表现以及体型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挑选出优质的肥育仔猪。
2、做好肥育前的准备
在肥育前,必须对栏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以预防肥育期间可能出现的疫病。此外,仔猪虽然在断奶前已经接受过免疫接种,但为了确保安全,建议在肥育前再次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为了为肥育猪创造最佳条件,应综合考虑猪只的来源、体重、体质、性格以及进食速度等因素,将这些特征相近的猪只分在同一群体中,确保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体重差异不会过大。
3、肥育方法
肥育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肥育猪的生产效益至关重要。在饲养管理上,应采取科学的饲养密度和合理的运动方式,以提高肥育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此外,还应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消毒和通风,为肥育猪提供一个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在肥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猪只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肥育猪的健康生长和最佳的生产效益。
(1)在肥育期需要适宜的温度,一般要保持舍内温度15-23℃。要有合适的光照,光照过强容易使猪兴奋,不能安静和休息,因而会影响增重速度。应保持猪舍通风透气良好,夏季应尽量把门窗打开,冬季定时开窗,排出不良气体。
(2)肥育猪的饲粮必须营养全面而平衡,不仅只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还要提供更多的营养以满足增重的需要,因为肥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多长肉。通常采用一贯肥育法,又称为一条龙肥育法。
三、猪病预防保健措施
1、生猪保健
(1)后备母猪保健
为了控制呼吸道疾病的暴发,预防细菌或病毒性疾病的出现,清除后备母猪的病原菌和内毒素,抑制体内病毒的数量和活性,净化猪场的常见病。增强猪只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发情,以获得最佳的配种率。
在引入新猪只的第1周,为了降低应激反应,帮助引进猪只迅速恢复体质,确保群体健康,推荐使用电解多维和阿莫西林进行饮水;黄芪多糖和维生素C拌入饲料。在培育期间,主要目标是减少呼吸道和肠道疾病以及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推荐使用以下方案:黄芪多糖、维生素C和10%的阿奇霉素;强力霉素、阿散酸120毫克和TMP;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枝原净和金霉素或强力霉素;每月连续使用7天。
(2)母猪保健
清除体内毒素,促进肠道畅通,强化体质,提升免疫力,预防各类疾病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从而提高妊娠质量。
①针对空怀及断奶母猪,主要目标是提升配种受孕率。配种前可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或长效阿莫西林;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阿散酸120毫克+TMP;使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或者采用枝原净+金霉素或强力霉素的组合;以及10%氟苯尼考+磺胺二甲氧嘧啶+小苏打+VC等药物。
②妊娠母猪。主要是预防衣原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预防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可在妊娠前期每一周,和后期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同时饲料添加亚硒酸钠VE,并视情况在妊娠全期饲料中添加防治霉菌毒素物(霉可脱),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VC+10%的阿奇霉素;强力霉素+阿散酸120毫克+TMP。
③围产期保健。主要是净化母体环境,减少呼吸道及其他疾病的垂直传播,增强母猪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产前产后2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VC+10%的阿奇霉素,强力霉素;氟本尼考+阿莫西林;枝原净+金霉素或者强力霉素;产前可根据情况肌注1次长效土霉素,或长效阿莫西林。
(3)种公猪保健
增强公猪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配种力。间隔一段时间或每月投药1次,每次投喂1周,强力霉素+阿散酸120毫克+TMP;氟本尼考+阿莫西林。
(4)哺乳仔猪保健
初生仔猪保健:主要是预防初生乳猪腹泻,增强体质,预防细菌、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长速度、成活率。长效土霉素或长效阿莫西林3针保健,3、7、21日龄各注射1次。仔猪吃初乳前口服庆大霉素、土霉素或氟派酸半片,仔猪出生后每千克体重注射5%头孢0.1毫升,3日龄补铁、补硒(血康,血旺)。7日龄开食及断奶前后,添加抗应激药物,电解多维等。
(5)保育猪保健
主要是减少断奶时的应激,增强体质,提高仔猪免疫力和成活率。预防断奶后腹泻,呼吸系统疾病及水肿病,减少PMWS的发病率。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2周进行保健投药,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阿莫西林;黄芪多糖+VC+10%的阿奇霉素;氟本尼考+阿莫西林。
(6)生长肥育猪保健
主要是抑制细菌和病毒繁殖,预防呼吸道疾病及附红细胞体的发生,缩短出栏时间,提高料肉比。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VC+10%的阿奇霉素;10%氟本尼考+磺胺二甲氧喀唳+小苏打+VC;强力霉素+阿散酸120毫克+TMP;氟本尼考+阿莫西林。一般前期连用6-8天,后期用5-7天。
2、生猪驱虫
选择恰当的时机,确保全群覆盖,实施分阶段的预防性用药策略。务必彻底清洁环境,并强化粪便管理,以防止重复感染。引进新猪只时,应先进行隔离,随后进行驱虫处理,最后才可与其它猪只合群。对于母猪,建议在分娩前14-21天进行1次驱虫,后备母猪则应在配种前14天用药。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至少保证2次。对于育肥猪,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在保育猪35-40天时进行1次驱虫,这可以持续到出栏。若猪只出现较多虱子或疥螨,应间隔大约10天后再次用药。常用的药物包括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左旋咪唑。
(作者单位:415600 湖南省安乡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