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高粱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这里不仅拥有适宜高粱生长的气候和土壤,还具备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和成熟的产业链条,为高粱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高粱的高产种植以及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种植户的积极参与。因此,相关部门应致力于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确保种植户能够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提供全面而精准的指导服务。
一、高粱高产种植技术
1、土壤要求
(1)土壤质地要求
高粱作为一种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尤其偏爱那些肥沃、疏松且具备良好排水性能的土壤环境。土壤的质地直接关系到高粱根系的健康和生长状况,因此,选择适宜的土壤对于高粱的茁壮成长至关重要。
①壤土因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认为是种植高粱的理想土壤。壤土不仅具有适宜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还富含充足的养分,有利于高粱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②河淤土是另一种适宜高粱生长的土壤类型。河淤土以其丰富的全氮、速效氮以及速效磷含量,成为提升高粱产量的重要因素。这种土壤类型为高粱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基础,从而有助于实现更高的产量。
(2)土壤养分要求
在高粱的高产种植过程中,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精确控制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①土壤调理与肥力提升。在种植前,应进行深翻、耕松土壤,并结合施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科学施肥,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污染和浪费。
②基肥施用。通常情况下,每亩土地需施用2000-3000公斤的有机肥、15-25公斤的过磷酸钙和10-20公斤的钾肥作为基础肥料。撒施肥料主要在播种前,与耕作和耙平田地的工序同步进行;而条施则适用于播种前后,通过起垄和开沟的方式施用。基础肥料应在播种前施入,确保土壤中含有充足的养分,以满足高粱生长初期的需求。一般而言,春季犁地前是施用有机肥的最佳时机,例如畜禽粪肥和绿肥等,这有助于提升土壤的肥力。
③土壤酸碱度要求。根据多数研究和实践经验,高粱最适宜的土壤pH值通常在6.0-7.5之间,这个范围内的土壤酸碱度能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高粱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在种植高粱之前,进行土壤测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土壤测试,可以了解当前土壤的pH值及其他养分含量,从而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例如,当土壤的pH值过低时,我们可以通过施加石灰等碱性材料来进行调节;反之,若土壤pH值过高,则可考虑施用硫酸等酸性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土壤酸碱度的调整应逐步进行,避免一次性大量添加改良剂,以免对土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3)耕作要求
种植前需进行细致的土壤翻耕,确保翻耕深度在20-25厘米之间,以优化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秋季收获后,应立即施用有机肥料并进行耕翻和耙压,这有助于促进根系深入和叶片繁茂,进而使植株更加健壮,实现高产。遵循这些耕作规范,能够为高粱的生长创造理想条件,进而提升产量与品质。
2、选用优质高粱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粱品种,优先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品种。种子质量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如纯度大于93%、净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90%、水分小于13%。
(1)选种原则
①适应性。高粱品种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单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但夏季易遭受干旱和高温的威胁。因此,应选择抗旱、耐热、耐贫瘠的品种。
②高产性。高产是种植高粱的首要目标。优质品种应具备高产潜力,能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③抗病虫害。高粱种植过程中易受到蚜虫、黑穗病等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④品质优良。高粱主要用于酿酒、饲料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因此,品种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品质,如籽粒饱满度、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确保种子完整、饱满、健康。种子在播种前应晾晒3-5天,以提高发芽率,并使用符合标准的农药进行拌种,如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8%-0.64%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和高粱黑穗病。
3、适时播种
(1)播种时间
春季播种高粱时,应选择土壤温度在5-10厘米深处稳定达到10-12℃的条件,通常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左右;而夏季播种高粱则需在前一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
(2)播种方法
实施等行距(50-60厘米)或宽窄行(宽行距70-80厘米,窄行距30-40厘米)的种植方式。播种深度需精确控制在3-5厘米,以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误差应控制在1厘米以内,每穴播种1粒种子,单粒率需超过85%,空穴率应低于5%。
4、田间管理
(1)合理密植
应根据高粱的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而言,植株矮壮、分蘖少、茎秆韧性好、抗倒伏的杂交高粱品种适于密植;而植株高大繁茂、秆细、分蘖力强、易倒伏的品种则不宜过密。例如,“齐杂”1、2、3号和“晋杂5号”等品种,秆子矮、粗壮、分蘖力较弱,适宜密植,在肥水条件充足的条件下,每亩留苗10000-12000株;而“反修10号”“嫩杂9号”和“黑杂34”等品种,植株高大,茎叶比较繁茂,每亩宜留苗7000-8000株,以避免后期倒伏。
(2)田间除草
田间除草是高粱种植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应根据杂草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除草方法。
①机械除草。使用旋耕机、除草机等机械设备,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杂草,节约人力和物力,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并且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②化学除草。草甘膦是一种常用的化学除草剂,可以快速清除杂草,但用量过多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其他除草剂,如敌草快、草铵膦等,使用这些除草剂时需注意对高粱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复配应用示例:以含有39.8%氯氟吡氧乙酸、二氯喹啉酸及莠去津等有效成分的悬浮剂为例,该制剂能够高效地控制1年生及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以及部分莎草科植物。
③生物除草。借助多种植物,例如四季豆、紫云英、千里光以及华南一枝黄花等,这些植物能够与杂草和谐共存,从而有效抑制高粱田中的杂草生长。
(3)追肥
追肥是高粱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常在拔节-开花期进行。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高粱生长状况合理施用,以氮、磷、钾肥为主,确保高粱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健康生长。
①拔节-开花期。该时期是高粱生长的旺盛期,正值其营养需求的顶峰。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进行合理追肥显得尤为关键。在高粱追肥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至关重要。通常,肥料分为有机肥和化肥两大类。有机肥,如牲畜粪便、鸡粪、人粪等,它们的优势在于提供全面的营养并改善土壤结构,然而其劣势在于肥效较慢,需要提前施用。相对地,化肥则以其快速的肥效和易于吸收的特性受到青睐,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退化。因此,在高粱追肥时,应综合考虑有机肥和化肥的优势,实现平衡施肥。
②高粱拔节期。在这一阶段,重点应放在施用氮肥上。氮肥作为高粱生长不可或缺的关键营养素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并提升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但是,氮肥的施用量必须适度,因为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高粱生长过旺,成熟延迟,从而减少产量和降低品质。通常情况下,每亩地可施用尿素10-15公斤,或者碳酸氢铵30-40公斤。追施时,可选择条施或穴施的方式,将肥料均匀地施入土壤中,并随后覆土并浇水,以助于肥料的溶解和吸收。除了氮肥,磷肥和钾肥对高粱的生长同样至关重要。磷肥有助于高粱根系的发展和果实的成熟,提升籽粒的充实度和千粒重。钾肥则能增强高粱的抗逆能力,进而提升产量和品质。在追施高粱肥时,每亩地可施用过磷酸钙20-30公斤。
(4)灌溉与排水
在高粱高产种植中,灌溉与排水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高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显着影响。
①灌溉方面。高粱苗期需水量相对较少,适当干旱有利于蹲苗,除长期干旱外一般不需要灌水。然而,进入拔节期后,高粱的需水量迅速增多,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5%时,应及时进行灌溉,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到了孕穗、抽穗期,高粱对水分的需求更加敏感,此时如遇干旱,必须及时灌溉,以防止“卡脖旱”影响幼穗发育,进而影响产量。
②排水。虽然高粱具有一定的耐涝性,但长期受涝会导致其根系腐烂,茎叶早衰,严重影响高粱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因此,在低洼易涝地区,必须做好排水防涝工作。这包括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在雨季或暴雨后能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性,为高粱的生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二、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
1、高粱病害
(1)叶枯病
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这种病害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出现大片褐色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叶枯病的蔓延速度快,一旦感染,会对高粱的光合作用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2)锈病
该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锈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斑点,随后逐渐变成红色斑点,并伴有黄色粉状物。这种病害不仅影响叶片的美观,还会削弱叶片的功能,降低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高粱的生长和产量。
(3)腐烂病
该病由霉菌引起,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季节。穗部感染腐烂病后,会出现黑色腐烂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导致高粱无法正常成熟。腐烂病不仅影响高粱的产量,还可能导致籽粒品质下降,失去商品价值。
(4)霜霉病
该病主要侵害高粱植株的叶片,并且能够波及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农作物。若在幼苗阶段遭遇感染,叶片上会出现淡绿色或浅黄白色的斑点。在环境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叶片背面会滋生出白色的霉状物。随着病情的加剧,叶片上将形成绿白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最终会转变为浅红褐色。原本颜色变淡的叶脉间区域将出现坏死斑,导致叶片破裂。
2、高粱虫害
(1)蚂蚁
蚂蚁是高粱播种后频发的地下害虫,常在种子吸水膨胀时对种子胚部造成损害。它们会蚕食种子,导致种子出现缺口,进而丧失发芽的潜力。此外,蚂蚁还可能将播种沟中的种子搬运走,导致植株缺失,形成断垄现象。特别是在新开垦的荒地或经历长时间干旱后的播种期,蚂蚁的危害程度会显着加剧。
(2)地老虎
又名土蚕、地蚕,是高粱苗期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初孵出时全身为灰褐色,有白色长毛,取食后逐渐变为绿灰褐色。成熟幼虫以咬断幼苗为害。地老虎的危害往往会导致高粱幼苗大量死亡,严重影响田间出苗率。
(3)金针虫
又名黄泥虫,成虫叫叩头虫,主要为害高粱的种子和幼苗。金针虫在土壤中活动,咬食高粱的根系,导致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金针虫的危害严重时,会导致高粱田出现大量缺苗断垄现象。
(4)黏虫
黏虫也是高粱苗期的重要虫害。它们以叶片为食,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田块的高粱幼苗被吃光,造成严重减产。
(5)舟蛾
舟蛾主要以高粱叶片为食,导致叶片被啃食,影响高粱的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
(6)芒蝇
芒蝇在高粱苗期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它们以幼虫在土壤中取食高粱根部,影响高粱的生长和发育。
3、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技术
①轮作倒茬。连作种植不适用于高粱种植,会极大程度降低高粱产量,并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
②选择优良种子。选用具有较强抗病性且适应本地环境的高粱种子进行播种,是增强高粱抗病虫害能力的关键。
③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日晒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同时,可以通过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方式,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④合理密植。根据高粱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以提高高粱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⑤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提高高粱的抗病能力;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防治
①光源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害虫聚集的地方放置光源来引诱害虫,然后集中采取消除措施。例如,可以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在夜间吸引并杀死害虫。
②色板。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偏好,使用黄蓝板等色板诱杀害虫。这种方法对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③食物诱杀。根据害虫的食性,放置它们喜爱的食物作为诱饵,然后集中处理。例如,对于蝼蛄等地下害虫,可以在农田中挖小坑放置鲜草和毒饵进行诱杀。
④物理阻隔。通过设置物理屏障来阻隔害虫的侵入和传播。例如,在高粱田周围设置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止害虫的迁移。
(3)生物防治技术
①可充分利用高粱田中的天然捕食者进行生物防治,例如瓢虫、食蚜蝇等,它们具备捕食害虫的能力,可有助于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
②还可以研究和使用生物制剂,如细菌制剂、真菌制剂、昆虫病毒等,来防治特定的病虫害。这些生物制剂往往对害虫具有专一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较小。
(4)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
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中,虽然强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但在必要时仍需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以免对高粱和环境造成药害。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高粱的产量,单县的农户与农业技术专家持续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既科学又高效的高粱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展望未来,随着高粱栽培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单县的高粱种植业将迈向更高的水平。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浮岗镇人民政府;2740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朱集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