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番茄栽培与种植技术要点的全面分析与应用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76)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果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而且可以生吃、煮食、制作番茄汁等,被誉为菜中的佳果。番茄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柠檬酸与苹果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益处。本文从番茄选种、播种、棚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几方面展开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一、大棚番茄栽培与种植技术

1、整地

(1)底肥使用种类的选择及用量

①使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6-10m3/667m2。切忌使用鸡粪作为农家肥,鸡粪中含有抗生素,会造成肥害。

②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肥料代替农家肥,用量约为8袋/667m2。

③添加复合肥料,元素含量15-15-15,用量为25kg/667m2。

④适度添加使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以防产生肥害。

(2)底肥使用顺序

①使用完全腐熟农家肥或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肥。

②在定植前1-2天使用复合肥。为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肥料流失,不能过早使用复合肥。

③底肥的使用建议使用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菌剂+天然中微量“四肥一体”的搭配原则。

④天然中微量指的是天然的钾长石、方解石等矿石颗粒。

2、播种

(1)选种

应选择高产、生长势强、抗病性强、耐储藏、硬度好的品种。例如,农博粉霸15号、农博粉3号、特拉多、普罗旺斯、圣女果等。

(2)种子处理

为防止种子带菌,播种前种子消毒。可把种子放入50%多菌灵500倍溶液中浸20分钟,或放入50-55℃热水中浸种15分钟。清水冲洗,放入自然水温中浸3-4小时,取出阴干待播。

(3)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番茄品种特性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大棚番茄的播种时间会选择在气温稳定且适宜番茄生长的季节。最佳播种时间为晴天。

(4)种植密度

在播种过程中避免损伤根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播种2500株/667m2。可以根据植物品种的特性和栽培需求进行种植密度的适当调整,以实现合理播种。

3、环境管理

(1)温度

①幼苗期。播种后,白天气温应保持在25-28℃,夜间温度不低于20℃,3-4天内可出苗。幼苗从出土到长出第1片真叶之前,需适当降温,白天23-25℃,夜间13-15℃之间,以保持较大昼夜温差,防止幼苗过快生长。当幼苗适应后,应逐渐降低床温,继续增大昼夜温差,以培养健壮的秧苗。在定植前的7-10天内,应对秧苗进行低温炼苗,使其适应塑料大棚早春低温和温差大的环境。番茄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幼苗徒长,而过低的温度会容易产生畸形果。适宜生长温度23-28℃。如果白天温度较高,那么夜间或地温应相对较低;如果白天温度较低,则地温应相对较高。此外,为防止幼苗期徒长以及定植后突然受到冻害,幼苗期进行低温炼苗,以提高幼苗抗寒能力。lt;8℃会影响花芽分化和形成质量,10℃为宜。

②开花期。适宜温度25-28℃为宜,gt;33℃、lt;15℃均易引起落花落果。秋季易遇高温,应引起重视。

③坐果期。在番茄果实的膨大和着色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昼夜温度至关重要。白天温度应维持在25-32℃,避免gt;35℃;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3-17℃,避免gt;18℃或lt;12℃。

(2)湿度

①开花期。大棚里的番茄开花期生长迅速,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这时候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满足开花需求。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根据土壤的干燥程度适量浇水,浇水小浇开花水,避免过量的水分导致枝叶生长过度。

②坐果期。番茄果实开始生长至直径约1cm时,进入生长的盛期,特别是在施用2,4-D等催果剂后,水分需求增加。此时应适时浇水,确保水分透彻,促进果实的膨大,避免果实发生僵化。

③长期干旱后突然大量浇水会导致环境突然变化,对青果的影响很大。可能导致果实颜色不均匀,即所谓的“铁皮果”。果实一旦变红,还容易导致大量果实开裂。

4、定植

(1)整地施肥

大棚番茄产量高、生长期长,施足基肥,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kg/667m2,复合肥60-80kg/667m2,深翻耙平。大棚春番茄可垄作、可畦作。畦栽可做成1.2m平畦,垄栽可做成60cm宽高垄。

(2)定植密度

定植时每畦栽2行。早熟品种株距25-30cm,栽4500-5000株/667m2。中晚熟品种株距30-33cm,栽4000-4500株/667m2。幼苗种植密度2000-2300棵/667m2。密度太大会导致大棚的通风透光性差,植株生长弱。为防止发生病虫害,不能种植过多。

(3)定植

挑选无病壮苗,选择晴天上午大小苗分开定植。将土坨与畦面平齐为定植深度,徒长苗采取分期培土或浅卧栽的方法进行复壮。

①放苗。使用木棍在地面打孔,将幼苗放入孔中。将第1片真叶朝向过道方向。番茄的特点是其第1片真叶指向某个方向,所有的果实也会沿该方向生长。过道方向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病害较少,果实颜色更加鲜艳。

②轻浇缓苗水。大棚番茄在定植后至缓苗期间,需水量较小,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和疏松,但不应过于干旱以免影响缓苗过程。为此,通常在定植后7天内进行1次轻度灌溉,并及时进行中耕以提高土壤温度。

5、植株管理

(1)整枝

可采用单干整枝,保留主结果枝,其他侧枝早疏除,留3-4穗果,在最后1个花絮前留2片叶摘心。番茄整枝方式主要有单干、双干、主副干3种。保护地栽培一般使用单干整枝,整枝时要去掉侧枝和侧芽。

(2)搭架与绑蔓

搭架、绑蔓不可过早,以免造成田园管理上的不便,一般在植株第1花序果实膨大、第2花序开花时进行。生产中主要用竹竿搭架和用细绳吊蔓。在秧苗高30cm左右,开花初期时,开始搭架。绑蔓时,每穗果绑1道,绑绳与蔓和架呈“8”字形。

(3)保花保果

一般每穗留3-5个果,选择健壮、圆正,向阳处的大果,一般留3-4层果。当花朵达到5%开放率时,在每个棚室内放置1箱雄蜂。移动蜂箱时,防止剧烈震动或倾斜。雄蜂完成授粉后,花柱会留有褐色标识,随时可观察到授粉状况。在放置蜂箱前的20天内,禁止在棚室内使用强内吸性杀虫剂。

(4)疏花疏果

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果实发育情况,应采取适当的果实疏剪措施,并及时移除植株上的病态或畸形果实。在考虑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基础上,对于棚室中的番茄进行果穗的适度修剪。一般来说,可选择保留每株植株3个果穗,其中第1穗果可留2-3个,第2穗果可留3-5个,第3穗果可留3-4个,以优化果实的发育和产量。

(5)肥水管理

缓苗前尽量减少浇水频率,当第1花序开始开花结果时,可考虑适量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当番茄植株第1穗果达到蛋黄大小时,追施10kg/667m2硫酸钾复合肥。当第3穗果开始膨大时,追施40kg/667m2三元硫酸钾复合肥。采摘3次后,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500倍液。

二、病虫害防治

1、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主要对植株的花、果实、叶片以及茎造成严重危害。其中,果实在青果期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可能导致大量果实腐烂。病原体常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侵入,向果面或果柄扩散,引起灰白色腐烂病斑,并在病部生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导致果实失水,最终变得枯萎。灰霉病病菌可从活体植物摄取营养,也可在残体中生存。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

(1)物理防治

在晴天的上午,通过适时放风促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当棚内温度达到31-33℃时,应开始放顶风。维持在31℃以上的高温条件有助于降低病菌孢子的萌发速度,并推迟其产孢过程,从而降低产孢量。在棚温降至25℃以上时,中午继续进行通风,以确保下午的棚温保持在20-25℃之间。在棚温下降至20℃时,应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内温度的下降速度,从而保持夜间的棚温在15-17℃。

(2)化学防治

①病情初期。可采用40%施加乐、65%万霉灵、50%速克灵、50%扑海因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施,间隔7-10天1次,连续喷施3-4次。而在灰霉病暴发期,可选择使用疫霉净、特克多、10%速克灵烟剂等药剂进行治理。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治效果并延缓病菌对药剂的抗性产生,可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

②苗期用药顺序。在苗期,应错开用药时间,并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施药,注意温度变化。当苗的生长点开始生长时,使用嘧菌酯、百菌清和氟啶虫胺腈的组合药剂。7-10天后,使用寡糖·链蛋白和恶酮·霜脲氰的组合药剂。再过7-10天,植株生长至50cm左右,使用氟菌·肟菌酯。距离上次用药7-10天,再次使用百菌清和氟啶虫酰胺的组合药剂,或者使用苯甲·嘧菌酯和氟啶虫酰胺的组合药剂。

2、番茄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叶片发黄、变褐枯死。发病常从植株一侧开始,有时叶片一半褐色,一半正常,所以又叫半边枯。天气潮湿时,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土质偏酸、黏重,土壤积存枯萎病菌多。浇水过多,土地土壤透气性差,大量番茄植株生长点附近嫩叶变黄。过量施肥会增加根系周围盐分浓度,损伤毛细根,植株萎蔫。氮肥施用过多,磷、钾供应不足,施肥时间、位置、类型不当,频率过高,都可能损伤根系,影响营养吸收,叶片枯死。高温条件下,特别是在密闭的大棚内,空气流通不畅,如果不能及时通风降温,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进而影响番茄植株的健康状况。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包衣、无病的种子,未包衣种子用浸种剂或拌种剂灭菌。

②发病初期要及时拔除病株,及时对田间病果、杂草、落叶等彻底清理,及时集中焚烧或深埋。

③为防止长时间高水位沟灌及漫灌导致的土壤水气失调、根系活力降低,整治排灌系统,开好环田沟,降低地下水位,高畦深沟栽培。

④施肥。施用土杂肥,适当增施钾肥。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合理浇水,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气,及时排水。

⑤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新土育苗。实行3年以上的非茄果类作物轮作。

(2)化学防治

①种子消毒。0.1%硫酸铜浸种5分钟。

②苗床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m2,混合4-5kg土壤制成药土。将药土1/3均匀撒在畦面,播种后将剩余药土覆盖在种子上。病害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③植株定植时防治。使用1000倍稀释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根部浸泡。从定植后至结果期间,可定期或不定期喷洒100-500ml高锰酸钾水溶液,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在病害初期发现时,可在挖除并妥善处理病株的基础上,采用高锰酸钾液、10%双效灵水剂100-300倍稀释液或铜氨液600-800倍稀释液进行浇灌。连续进行数次浇灌,每隔7-10天1次,前期密集,后期逐渐减少,确保充分浸润土壤。

(3)物理防治

利用夏季土地休闲期间,高温闷棚,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3、番茄晚疫病

病斑在下部叶片叶尖或边缘开始出现墨绿色水渍斑,后期病斑扩散至主脉与叶柄,带有白色霉层;茎部出现墨绿色水渍斑,后变黑褐色湿腐状,同样形成白色霉层;果实病斑多出现于果柄附近,前期出现墨绿色水渍斑,后期变褐、凹陷,果实腐烂。

(1)农业防治

①为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足底肥,配合运用氮、磷、钾肥,增施钾肥。

②合理密植,早搭架,整枝、打杈,摘去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③给叶子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提升番茄抗病能力。

(2)物理防治

①适当浇水,大棚番茄小水勤浇水,切忌大水漫灌。

②晴天放风,降湿,防止棚内高湿。

③调控温湿度,结果期白天25-30℃,夜晚12-15℃,最低温度不得lt;10℃。晴天室温30℃,高温时短期放风。

4、番茄根结线虫

番茄根结线虫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发黄、萎蔫,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番茄产量大幅度下降,还会加重土传病害的传播与发生。根部感染了根结线虫,导致根系受损,影响水分供应,从而引起叶片萎缩,严重时叶片可能变黄并最终枯死。种子、育苗土壤或有机肥料可能携带病原体,尤其是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可能引发粪蛆危害根部,使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并造成损害。

(1)农业防治

①合理轮作。不要将相同科属的蔬菜在同一块地种植,避免根结线虫的滋生和传播。合理安排轮作作物,避免与线虫寄主植物轮作,减少线虫数量。选择对根结线虫病抗性较强的番茄品种进行种植。

②保持土壤酸碱度平衡。适量硫酸铵或石灰等调节土壤pH值,维持土壤酸碱度的平衡。

③合理浇水。控制水分量,不要过多或过少,维持适宜土壤湿度。

④及时清除残根。为防止根部根结线虫继续繁殖,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根。

⑤注意肥料施用。为提升番茄抗病能力,合理应用有机肥、复合肥等营养物质。

⑥高温闷棚。利用夏季高温,深耕土地并覆盖塑料薄膜,提高土壤温度,杀死线虫。线虫幼虫在温度48-60℃时经5分钟死亡,只要让地温达到55℃以上,连续7天,就可把棚里的线虫部分杀死。

(2)生物防治

①释放天敌。可释放一些寄生性天敌,如捕食性线虫、细菌和真菌等,控制根结线虫的数量。利用植物的提取物,如苦参碱、藜芦碱等,对线虫进行毒杀。也可使用含有拮抗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抑制线虫的生长繁殖。

②定植前,用1.8%阿维菌素乳油1ml/m2,稀释2000-3000倍后,喷雾器喷雾,钉耙混土,防治根结线虫;生长期发病植株,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根部穴浇,100-200g/株。

③生物技术法。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提取物或天然的微生物来控制根结线虫。例如,拟南芥植物释放的一种化合物对根结线虫具有杀灭作用。同时,还可使用一些具有益生菌作用的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抑制根结线虫生长。

(作者单位:050700河北省新乐市农业农村局)

标签:  番茄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