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杀菌剂防治辣椒疫病有效性的田间试验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35)

辣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辣椒疫霉菌侵染所引起,一旦发生可造成辣椒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在我国各地,辣椒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损害,辣椒的疫病盛发期在5~8月之间,不同地方发病时间有所差别。为了有效防治辣椒疫病,本研究选择了5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对辣椒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通过试验,以期选出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和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辣椒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有利依据。

辣椒别名辣子、辣角、海椒等,属茄科、辣椒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辣椒是云南的主要食材,云南曲靖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特别适宜种植辣椒。为此,近年来,云南曲靖大力发展辣椒产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产量和产值上均有突破,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会泽县更为突出。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在栽植辣椒时既适合辣椒生长,又为辣椒病虫害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辣椒病虫害出现的种类多,给病虫害防治带来了困难,也给辣椒生产带来了损失,导致辣椒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辣椒疫病是辣椒栽种中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病原侵染后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发病,发病速度很快,防治起来较困难,对辣椒叶片、 果实和茎等器官危害严重,为害后辣椒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一般可减产在20%~30%之间,严重时可减产达50% 以上,甚至没有收成。甲霜灵、霜霉威等常规药剂的长期施用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增强,严重影响防效,为对辣椒疫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促进辣椒正常生长,2023年6~8月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与企业共同开展了辣椒疫病药剂、药效筛选试验,以期为辣椒疫病防治提供科学用药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①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仟颐蔬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该基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灌溉条件便利、土壤质地疏松、土壤肥力好,年平均温度14.2℃,夏天最高温度达31℃(少数天出现),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论是大棚种植、还是露天种植都是一个比较适合辣椒生长的环境。

②试验药剂的选择

试验药剂选择具有杀菌效果的5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剂以及清水作为对照。

2、试验方法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法,对辣椒疫病进行防治效果研究。将所选择的不同药剂按照药剂剂量进行处理,观察辣椒植株的生长、叶片病害发生、防治效果以及产量、品质变化状况。

①试验时间

2023年7月初~7月中下旬,辣椒疫病发病期间。

②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当地多年栽植的品种小米椒,适合在大棚内或露地种植。防治对象为植株初感染疫病辣椒植株,生长在大棚中和露地植株的同一品种作为田间试验所选择的材料。

二、试验设计

1、方案设计

在选择试验的辣椒地中,随机设计5个施药处理区组和1个清水对照,分别为:

T1:50%代森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

T2: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1500倍液。由湖北博蓝化工有限公司研发生产。

T3: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由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

T4: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由天津市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

T5: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山东绿丰农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

CK:清水作为对照

该6个处理在大棚中随机排列,每组处理至少为2行30株,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间留出2行为对照行,以喷洒清水为对照(CK处理)。

2、试验方法和实施

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配制,然后进行喷雾处理,定期观察记录病害发生情况,连续喷施药剂4次。在7月5日首次对初感病辣椒植株进行喷施药剂,在这一阶段辣椒处于开花挂果期,辣椒疫病正处于发病的初期,药液安全间隔期为7天,7月12日进行第2次施药,7月19日进行第3次喷药,7月26日进行第4次喷药。在施药过程中,采用手摇背负式喷雾器喷雾,在辣椒疫病出现初期开始首次喷药,喷药前调查1次,喷药后每7天调查1次,试验共重复4次,调查辣椒疫病病情,将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计算出来,并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及严重程度按照标准分级,对病情技术及防治效果参照文献进行归类,病情指数采用0~5级标准,0级表示无病,5级表示全株死亡。试验由单一的试验人员具体负责,在管理中,要求做到施用肥水一致,管理一致。在喷药过程中,需保证辣椒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药,不要施药过多,造成辣椒产生药害。

3、调查内容及方法

①防治效果调查

在观察记载时,分别按照在施药前、第1次喷施药剂7d后、第2次喷施药剂7d后、第3次、第4次喷药后对辣椒疫病植株的防治的病情效果进行调查,采用5点标记法,设立小区,每小区标记30株,对标记小区辣椒植株进行调查,通过每株感病情况占整个调查植株百分率进行分级,调查后记录各处理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然后进行汇总。

②辣椒喷施药剂安全性调查

根据施药情况,在辣椒生长调查期间,调查辣椒是否由于施药导致辣椒植株生长受限,辣椒表现有植株生长矮小、植株萎蔫、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植株叶片边缘出现不明显的病斑、果实蒂部发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干果等现象发生。

③辣椒产量测定

根据施药情况,在辣椒生长期间调查辣椒产量,看是否由于施药导致产量下降,调查辣椒的质量、品质、长度、粗度,并统计各区组辣椒产量,测算辣椒总产量,然后进行比较辣椒的产量,看是否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了产量。

三、结果与分析

1、施药对各处理防治效果的影响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1次施药,辣椒植株病情较轻,棚室内、露地一些植株已经零星产生辣椒疫病。由表1可知,在第1次施药后7天,不同处理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显着差异,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3处理达79.66%、T1处理达73.74%、T5处理达72.65%、T2处理达65.45%、T4处理达61.37%,各处理T3gt;T1gt;T5gt;T2gt;T4,其中 T3处理与T2处理、T1 处理与T4 处理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差异显着;在第2 次、第3次、第4次施药后7 天,不同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较第1次施药后7天防治均有所提升,第4次施药后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3处理达94.37%、T1处理达92.15%、T5处理达90.16%、T2处理达84.43%、T4处理达80.76%,各处理T3gt;T1gt;T5gt;T2gt;T4,其中T3处理与T2处理、 T4处理防治效果存在显着差异,T3与T1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着,病害的防治在辣椒植株上表现出来了。

2、不同药剂对辣椒安全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对辣椒植株喷施药剂后,通过4次观察记录、统计,各处理未感病辣椒植株生长健壮,生长势旺盛,叶片嫩绿;无枯叶、斑点和药害现象发生;感病植株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药剂对辣椒的生长均无植株矮小、叶片皱缩、果实畸形、叶片无明显斑点、植株无坏死、外观未受损伤、无药害等情况发生,这表明所选试验药剂在剂量范围内对辣椒植株生长安全。感病的植株萎蔫、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植株叶片出现污褐不明显的病斑、果实蒂部发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干果减少,显然,通过观察、比较,不同药剂都对辣椒疫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3、不同药剂对辣椒单产量、辣椒长、辣椒径、公顷产总量的影响

通过使用不同药剂对辣椒产量、辣椒长度、辣椒直径以及每亩产量进行统计,各处理情况如下:没有使用药剂,只是用水辣椒单产达12.35g、辣椒长度达8.43cm、辣椒直径达0.74cm以及每亩产量达653.53kg;T1:50%代森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使用后,辣椒单产达12.42g、辣椒长度达9.06cm、辣椒直径达0.81cm以及每亩产量达721.43kg;T2: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1500倍液使用后,辣椒单产达12.51g、辣椒长度达8.79cm、辣椒直径达0.77cm以及每亩产量达700.75kg;T3: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使用后,辣椒单产达12.76g、辣椒长度达9.11cm、辣椒直径达0.81cm以及每亩产量达821.24kg;T4: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使用后,辣椒单产达12.21g、辣椒长度达7.78cm、辣椒直径达0.71cm以及每亩产量达698.26kg;T5: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使用后,辣椒单产达12.37g、辣椒长度达8.89cm、辣椒直径达0.79cm以及每亩产量达710.38kg;

由此可知,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的产量影响不同,其中,各药剂处理的单个辣椒质量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别,辣椒生长长度、辣椒直径等都与对照组(CK)具有明显差别,表现为T3gt;T1gt;T5gt;T2gt;T4;亩产量也比对照(CK)产量高,也表现为T3gt;T1gt;T5gt;T2gt;T4。

四、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防治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通过4次施药相比较,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几种药剂对辣椒疫病均具备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94.37%;5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次之,分别为92.15%、90.16%;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低,分别为84.43% 、80.76%,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产量也都有一定的提高,对植物防治效果最好的是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对产量提高最多的也是药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

但是自第3次施药起,辣椒疫病有所增加,第3次施药期间正值雨水较多、温度较高时期,此时病害发生率高,表明辣椒疫病受湿度和温度影响较大,高温高湿能使辣椒疫病发生和流行。对于辣椒疫病的防治,防治时期在辣椒疫病开始发现病斑时进行施药,视病情发展情况7d左右施药1次,每季施药不超过4次;几种药剂处理均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从安全角度考虑可优先选用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从经济角度考虑建议使用5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这几种药剂都属于低毒农药,对辣椒植株不会产生药害和农药残留,防治辣椒疫病,同一种药剂每季施药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7d,实际施药次数视当地天气及病情发展情况决定,药剂选择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并考虑到相同类型不同药剂轮换使用。

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属于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吸收并传输到病害部位,对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代森锰锌则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能干扰病菌的生理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两者的复配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防治效果。此外,5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也具有一定防治效果。氟吗啉是一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疫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霜脲氰则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能与病原菌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干扰其正常代谢。霜霉威盐酸盐72%水剂和烯酰吗啉50%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低,可能与病原菌对这2种药剂的抗药性有关。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将所选药剂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2种或2种以上同种类型的混合在一起喷施,从而减少辣椒产生抗药性。

五、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条件相同条件下,在设计用量范围内,以上5种常用杀菌剂对辣椒疫病防效比较可以看出,在选择试验的5种杀菌剂中,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表现出速度快、杀菌力强、持效期长,优于其他处理防治,且各处理区辣椒生长正常,无药害症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同时,5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故在生产上,对辣椒疫病防治药剂选择中,同种类型的杀菌药剂,首当其冲可选择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疫病进行防治,其次可选择5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病原菌的抗药性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并应用复配药剂的方式提高辣椒疫病的抗药性,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在防治辣椒疫病的时候,除了选用抗病辣椒品种,合理避病保健栽培外(如合理调节种植密度、适当追施磷、钾肥、感病期间不宜防水浸灌等),适时施用高效杀菌剂仍是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辣椒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655000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标签:  辣椒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