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应用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83)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大型农机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了有效推行,水稻栽培环节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通过依托现代农机装备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升了水稻生产效率,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更好地解脱出来。新时期需要充分认识,水稻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深度应用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要明确相应的应用操作技术方案,切实提高水稻的种植机械化水平,以此来助推水稻栽培的现代化。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当前水稻栽培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水稻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水稻栽培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管理维护不到位

在进行水稻农机化生产服务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机械设备可能存在故障率高、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这不仅延长了作业时间,也增加了作业成本。由于维护不到位,即使使用了先进的农业机械,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从而影响了水稻栽培的效率和产量。此外,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不到位也会影响到水稻栽培技术的实施。例如,水稻插秧机、收割机的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水稻植株受损,影响其生长和产量。农业机械的选用和搭配不合理,还可能导致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法有效衔接,进而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栽培技术和机械设备不断涌现。但是由于管理服务的不足,农民可能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使得这些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机械设备无法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从而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升。

2、农民群众技术素质不高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水稻主产区,基层群众整体的受教育水平低下,科技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水稻栽培技术的正确应用和推广。由于缺乏系统的栽培知识和技术指导,许多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水稻种植管理环节普遍存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适时的人工拔草的行为,不当的栽培管理方式不仅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一些地区虽然配备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但由于农民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维护知识,使得这些设备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甚至出现故障率高、使用率低的现象。

二、 水稻栽培与机械应用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1、合理选择育苗基地

当前,水稻种植广泛使用育秧移栽技术,因此在育秧前选择合适的育苗基地至关重要。理想的育苗地块应具备平坦的地势、便于排灌、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且未喷洒除草剂,并要确保育苗地周边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远离污染区域,避免对秧苗正常生产构成影响。集中连片的地块更为理想,因其深厚的耕作层便于后期机械化操作。育苗地选择完成之后要进行妥善有效的翻耕整地,使用机械设备对育苗地进行25cm以上的翻耕处理,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并及时清除育苗地的杂物和杂草,适量追施基肥。建议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667m2和三元素复合肥50kg/667m2,将肥料混合均匀之后撒到地表深翻到土层以下,然后将地面整平制作苗床。苗床宽度为1.2m、沟宽0.4m、厢长8~10m。完成苗床后,需喷施消毒剂以预防苗期病虫害。

2、科学选择水稻品种

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品种的影响,因此育苗前的选种工作至关重要。稻农应根据当地条件、用途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科学选种,优先选择农业部门推荐的,适宜机械化收割的优质水稻品种。例如,安徽省六安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有六优1218、两优938、皖优638、浙优11、武运粳2号、华粳15号、金香丝苗等几种。确保种子质量,即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含量不超过13%。

3、推广工厂化育苗模式

在进行工厂化育秧时,按照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育秧基地,并结合工厂化育秧的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统一的水稻育秧管理和供秧工作,从而培育出健康且整齐的秧苗,为后续阶段机械化育秧提供便利的条件,有效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和高效机械化生产。在进行实际的工厂化育秧操作期间,要明确相应的操作技术流程,整个环节包括了晒种、选种、浸种、催芽、播种、覆土和叠盘暗化处理、增温出苗和炼苗等几方面,在育苗过程中,一般选择使用长宽58cm×25cm的专用育秧盘,并提前配置好育苗基质,准备好充足的育苗盘和催芽好的种子。通常,早稻和晚稻大田应准备36张育秧盘/667m2,其中早稻种子为2.5~3.0kg/667m2,晚稻种子为2.0~2.2kg/667m2,上述种子量为杂交稻种,若使用常规稻种需增加稻种量。在正式育苗之前要做好种子的晾晒、消毒和浸润催芽处理,当种子露白之后,要及时进行机械化播种,播种结束进行堆盘暗化处理,将处理好的苗盘直接堆放起来。无论是早稻或者是晚稻,在机械化育苗操作过程中推荐使用大型钢结构的拱棚进行集中育秧,播种之后严格控制好育秧棚内的温度,当水稻生长出两片叶片时,要及时揭膜炼苗,防止出现高温烧苗现象。

4、推广机械化整地

在进行水稻机械化整地操作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稻田专用的种地机械设备,或者水田驱动盘和旋耕机开展整地作业,将土层进行彻底深翻确保深翻作业之后,地面高差控制在3cm以内,保障土壤松软达到移栽定植标准。作业期间优选水田旋耕法,这样能够一次性完成多项作业工序,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在机械设备配置过程中,要确保旋耕机具有较强的碎土能力,能够达到理想的翻耕效果,为水稻根系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翻耕处理的稻田耕作层相对较浅,灌溉水层之后,土壤的沉实时间相对较短,地面土壤疏松柔软,适用于机械化插秧作业,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插秧效果。

5、应用水稻机插秧施肥技术

在采用水稻机插秧施肥技术过程中,应该对机械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试作业,利用专用的水稻机械化插秧设备,在机械化插秧过程中,将肥料施入土壤当中,确保秧苗和肥料能够分割,避免出现肥料烧苗的现象,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秧苗健壮生长。水稻机械化插秧之前应该对大田进行精细化的处理,田泥浆沉实1~2d,保障整个泥浆层软硬适中,水深深度控制在1.0~1.5cm,不能过深,在进行机械化插秧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插秧时间,保障秧苗的年龄达到20d以上,插秧行距25cm,株距控制在13~14cm,每穴插秧3~5株秧苗,插秧深度为2~3cm,确保插秧之后达到不飘秧、不倒苗的目标,保障机械化插秧的空穴率在3%以下,插秧深度一致,插秧作业过程中将肥料施入种苗侧下方8~10cm处。

6、科学水肥管理

水稻生长离不开水和肥料,如果缺乏这两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精细化水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根据地理条件、预期产量及品种特性等因素,制定科学的水肥管理计划,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在肥料管理中,返青期建议施用15kg/667m2尿素,施肥后4d内禁止排水和串灌。穗期应分两次每次施用5kg/667m2尿素。粒期则需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水分管理方面,应遵循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的原则,并在水稻收获前7d停止供水,晒田以方便收获。

7、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病虫草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当大田病虫草害危害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绝产减产。大田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农业机械设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显着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病虫草害防控推荐使用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者选择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科学配置农药,快速完成整个施药作业,实现高效防治目标。当前水稻栽培过程中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了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传统防治模式之下,由于大田行进较为缓慢,药物防治效果低下,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推荐选择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低空飞防作业,飞行高度一般位于水道上层1.5~2.0m的位置,飞行速度控制在4~6m/s,作业宽幅控制在3~4m。大田除草作业一般选择在插秧后7d,将水溶性的分蘖肥和除草剂混合之后进行大田喷洒。

8、水稻机械化收获

水稻达到收获阶段之后,要及时进行机械化收获作业,在收获作业之前应该灵活安排收获时间,明确最佳的收获方式。一般在水稻成熟度达到90%左右,开展机械化收割,割茬高度控制在12~13cm,选择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水稻的收获、脱粒和秸秆粉碎还田工作。选择晴朗天气下进行作业,保证露水干涸,禁止在连续阴雨天气下进行作业,严格把控机械化收获质量,在收获作业过程中,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机械化损失率和破损率应该低于3.5%和2.0%。半喂入式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损失率和破损率应该控制在2.5%和0.5%。

9、机械化秸秆还田

在水稻收获期间,积极推广使用机械化技术将秸秆还田。具体的方法是将秸秆粉碎之后均匀地抛洒到大田当中,然后注水浸泡,并施加适量的氮肥来加速腐熟发酵。接着,选择使用灭茬机或者旋耕机对稻田进行进一步的埋草作业。目前,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秸秆粉碎混埋还田另一种是秸秆粉碎之后翻埋还田,其中后一种是应用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工艺流程包括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翻耕、机械整地和机械移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秸秆粉碎还田的质量,确保秸秆在收割时被切碎并均匀撒在地表,割茬高度控制在15cm左右,机械化秸秆粉碎长度不能够超过10cm,大田秸秆的抛撒均匀度控制在80%以上。割茬高度不超过15cm,秸秆切碎长度不超过10cm,抛撒均匀度大于80%。在进行秸秆翻埋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翻埋的深度保障符合农业标准,确保翻埋之后大田的秸秆覆盖率能够达到90%以上。另外,建议在翻地前施加基肥,将其均匀撒在地表,进行进一步的旋耕作业,确保旋耕和耙地的深度满足农艺要求,地面整平,确保地面的最高差不能够超过3cm。

10、水稻机械化烘干

水稻收获后需要进行烘干,以防止霉变。水稻机械化烘干操作过程中,通过依托现代的机械装备和生产技术,通过高温环境,迅速降低稻谷中的水分含量,方便后续阶段的储存和加工。在进行烘干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对稻谷的品质造成严重损害,建议采用多段干燥或者缓速干燥操作方式,合理控制烘干时间。一般整体的烘干时间控制在10h左右,并将温度控制在47℃左右,通过机械化烘干之后,稻谷的水分含量维持在13%以下,确保达到安全储存标准,避免在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在烘干作业期间只能够烘干一个批次的稻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稻谷装入料斗当中,并运送到烘干机的顶部装满之后开启作业进行正式烘干,当含水量达到标准之后可以停止作业。

三、水稻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水稻栽培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轻简化绿色栽培

在今后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轻简化栽培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中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将成为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水稻栽培将更加依赖于精准农业技术,依托传感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水稻生长环境和状态,提供精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方案,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未来的水稻栽培技术必须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维护稻田农业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另外,在水稻品种选育和改良过程中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水稻新品种,显着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帮助解决水稻栽培过程中面临的抗病虫害能力不强、耐旱耐盐能力低下等各种问题,从而进一步简化栽培管理过程。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做好农民群众的专业技术培训,因为农民群众是应用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重要群体,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过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

2、农机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也愈加明显,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业中的诸多问题。首先,智能化设备如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拖拉机的使用,使得大面积农田的管理更加精确和高效,利用无人机可以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控,收集作物生长数据,帮助农民及时发现病虫害和水分不足等问题,从而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能够使得农田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多种环境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作物生长趋势,通过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决策,还能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益。此外,今后水稻在被管理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借助AI技术对大量历史种植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种植方案,优化种植模式,提升产量和质量。同时,智能机器人在田间管理如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水稻是安徽省六安市的重要粮食性作物和经济类作物,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农作物,为了更好地保证粮食安全稳定生产,就需要不断加强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的深度推广和应用,将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应用到水稻栽培的整个环节,并引导广大种植户不断学习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发挥农业机械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价值作用,有效提升生产质量,达到高产稳产目标,以此来提高经济收益,实现脱贫致富,最终推动水稻种植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237421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农业农村局)

标签:  水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