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菏泽地区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56)

山东省菏泽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花生种植的重要区域。当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花生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提高花生产量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提高花生产量不仅关乎农民经济收益,更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已取得显着进展,包括优质品种的选育、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的优化、病虫害的有效防控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推广不够普及、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制约了花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强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菏泽地区花生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花生种植地的选择与土壤准备

1、种植地的选择

在选择种植地时,首先,要考虑土壤类型,菏泽地区应选择耕作层深厚、疏松且肥力较高的砂壤土,这种土壤有利于花生根系的发育和营养的吸收。地势条件方面,平坦或微坡地更利于排水,防止积水引起的病害。菏泽地区适合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水稻等进行轮作,不仅可以避免土壤中养分的过度消耗,还能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同时,应避免与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这些作物可能携带与花生相同的病害,增加染病风险。此外,种植地应远离污染源,确保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符合生态与环境质量标准,为花生生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2、土壤准备

深耕整地是土壤准备的首要任务,秋季深翻土壤25—3 0 c m ,可以有效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消灭潜藏在土壤中的病虫害,为花生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早春解冻后,应及时进行耕保作业,通过细碎土块、平整地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为花生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条件。在施肥方面,应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底肥。在菏泽地区,农家肥是首选,其富含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对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显着效果,推荐用量为 。同时,辅助施用化肥,如硅钙肥 、磷酸二铵 、尿素 和硫酸钾

,或选用花生专用肥 ,满足花生生长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需求,为花生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良品种的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在花生种植中,优良品种的选择与种子处理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在菏泽地区这样的花生重要产区,品种选择尤为重要。根据菏泽地区的区域特点,应优先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其中鲁花系列因其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在菏泽地区广受欢迎。这些品种不仅能够有效抵御当地常见的病虫害,还能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的产量和品质。在种子质量方面,菏泽地区的花生种植户应严格把关,确保所选种子的纯度不低于 9 8 % ,净度不低于 9 9 % ,发芽率不低于 9 5 % ,含水量不高于 1 3 % 。高纯度的种子能够减少杂株的出现,提高田间整齐度。高净度的种子可以减少播种时的杂质干扰,确保播种质量。高发芽率的种子能够确保出苗率,为高产打下基础。

2、种子处理方法

在菏泽地区的花生种植中,种子处理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环节。播种前10一15天,选择晴朗的天气晾晒种子2一3天,不仅能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还能通过提高种子的温度,激活种子内部的酶活性,从而增强种子的发芽势,为后续的播种和出苗打下良好基础。在剥壳时,播种前3一5天进行剥壳最为适宜,此时应挑选粒大饱满、色泽鲜亮、无病虫害的种仁作为播种材料,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成活率。为了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花生种子的侵蚀,可采用 4 0 % 乐果乳油进行拌种处理,能够降低害虫的危害程度。此外,为了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出苗率,可以采用浸种催芽技术,通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种子内部生理活动的进行,加速种子的萌发过程,为花生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三、花生播种技术

1、播种时间与温度

在菏泽地区的花生种植实践中,播种技术的掌握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播种时间的选择非常关键,菏泽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10日—20日之间,这一时间段内,需要确保连续5—7天内 5 c m 土层的地温稳定在 1 2 % ,是花生种子正常萌发和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菏泽地区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不仅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还能明显提高地温 3 9 C- 5 9 C ,为花生生长提供更加温暖的环境。因此,采用地膜覆盖的花生地块通常可以比露地栽培早播7天左右,从而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花生的生长期,提高产量和品质。这一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菏泽地区花生种植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播种方式与密度

播种方式与密度的选择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单垄种植是菏泽地区常见的种植方式之一,垄宽通常设置为6 5 c m ,采用单行拐子苗的种植方式,穴距控制在 左右,这样的配置下,每公顷可以栽植约12万穴花生。另一种常见的大垄双行种植方式,采用 的大垄,穴距在 1 5-1 7 c m 之间调整,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这种种植方式下,每公顷的栽植密度可达13万一15万穴。无论采用哪种种植方式,播种深度都需控制在 之间,且要求深浅一致,确保种子能够均匀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播种完成后还需要及时覆土,从而保温保湿,为花生种子的萌发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3、花生地膜覆盖技术

花生地膜覆盖技术是一项提高产量、优化生长环境的关键措施。地膜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选用宽度为 9 0-1 0 0 c m ,厚度为 的地膜,这样的规格既能有效保温保湿,又能保持土壤的透气性,为花生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覆膜作业前,先喷施除草剂,预防杂草的生长,减少后续管控的工作量。覆膜时,要将地膜展平、拉紧,确保地膜与土壤紧密贴合,四周用土压实,从而防风吹起地膜,影响保温保湿效果。当花生顶土鼓膜时,要及时开孔放苗,避免高温烫伤幼苗,同时要用土封严膜孔,防止膜内热气外泄和膜外冷空气侵入,保持膜内温度的相对稳定,为花生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花生田间管控策略

1、土壤处理方法

在菏泽地区的花生田间管控中,土壤处理是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花生的生长状况和最终产量。中耕培土是土壤处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在花生的生长过程中起到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同时,通过培土还能有效防止花生植株的倒伏,增强抗风能力,为花生的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在花生播种后、出苗前,菏泽地区的农户通常会采用 7 0 % 都尔乳油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有效防治杂草的滋生,减少养分竞争,为花生幼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在花生生长期间,若发现有杂草生长,可及时使用精喹禾灵等除草剂进行除草作业,确保花生植株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光照,促进健康生长。此外,根据土壤熵情和花生生长需求,适时进行灌溉和排水,以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为花生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

2、花生施肥技术

花生施肥技术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根据花生的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进行追肥,满足花生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在花生生长旺盛期,通常会追施高磷型复合肥,促进花生的根系发育和果实膨大。在花生生长后期,为了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提高花生的抗逆性和品质,应追施氯化钾或硫酸钾等钾肥。此外,叶面喷施也是菏泽地区花生施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叶面喷施保绿王、大肥王或尿素等叶面肥,可以有效提高叶片的活力,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从而增强花生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能力,为花生的高产优质提供有力支持。

五、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

1、花生病害防治方法

在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化学防治是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针对叶斑病,通常在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在初见病叶时,及时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每公顷土地使用 8 0 %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2 . 5 k g ,兑水 1 0 0 0 k g 进行喷雾防治,每次间隔7—10d,以有效控制叶斑病的蔓延。对于根腐病,种植人员可采用灌根的方式进行防治。使用 7 0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1 . 6 7 k g ,同样兑水 1 0 0 0 k g ,对花生植株的根部进行灌根处理。灌根时应确保药液能够渗透到根部周围,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化学防治技术的实施,不仅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害情况和天气条件来确定药剂的种类、用量和浓度,还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避免对花生植株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花生虫害防治技术

在花生虫害防治技术中,针对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种植人员可采用 4 0 % 乐果乳油进行拌种处理,以预防虫害的发生。在虫害发生时,使用800倍的辛硫磷药液进行灌根处理,每公顷土地使用辛硫磷乳油 1 . 2 5 k g ,兑水 1 0 0 0 k g 进行灌根,以确保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对于蚜虫的防治,种植人员可在花生始花前,喷施 4 0 % 久效磷1000倍液或 5 0 %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预防。每公顷土地使用 4 0 % 久效磷乳油 2 . 5 k g ,兑水2 5 0 0 k g 进行喷雾,或使用 5 0 %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5 k g ,兑水1 0 0 0 0 k g 进行喷雾,防治1次即可。

六、花生灌溉与排水方法

1、花生灌溉方法

灌溉是保证花生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0-3 c m 土壤层的水分含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4 0 % 时,花生植株会出现中午叶片萎蔫、夜间尚能恢复的现象,这是花生缺水的重要信号,此时应立即进行灌溉。在灌溉方式的选择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沟灌、润灌、喷灌或滴灌等多种方式。沟灌适用于地势平坦、土壤透水性好的地块,能够确保水分均匀渗透。润灌通过细流慢灌的方式,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效率。喷灌和滴灌能够精准控制灌溉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避免土壤板结,有利于花生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2、花生排水方法

排水技术的有效实施对于防止花生因积水而受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雨季。由于菏泽地区部分地块地势低洼,土壤排水性能较差,一旦遭遇连续降雨,很容易形成积水,对花生的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低洼易涝地块,种植人员应在雨季到来之前,提前规划并挖好排水沟。排水沟的挖掘应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和排水需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沟深、沟宽和沟距适宜,形成有效的排水网络。在雨季,排水沟能够迅速将地块内的积水排出,防止水分过多导致花生根系腐烂,从而保障花生的正常生长。此外,种植人员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降雨情况,一旦发现有强降雨预警,应立即做好排水准备,确保排水沟畅通无阻,最大限度地减少积水对花生生长的不利影响。

七、花生生长周期中管控技术要点

1、花生出苗期管控方法

出苗期管控是整个生长周期中的关键一环。当花生种子破土而出,进入出苗期后,及时进行检查,确保苗全苗壮。一旦发现缺苗、断条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催芽补种,以免延误农时,影响花生的整体生长和产量。在催芽补种的同时,清棵放枝也是出苗期管控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花生幼苗出土后,种植人员将幼苗根际的浮土轻轻扒出,使2片子叶外露,这一过程被称为清棵。清棵能够促使花生幼苗的侧枝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枝数,从而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在花生出苗后的3一5天内进行清棵放枝,清棵后,还需及时浇水、施肥,促进花生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2、花生开花期管控技术

开花期是花生植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开始大量开花结果。因此,稳定土壤水分成为开花期管控的首要任务。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进行灌溉,确保土壤水分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促进花生的开花和结果。除了稳定土壤水分外,适当培土也是开花期管控的一项重要措施。花生开花前后,在花生植株根部周围进行培土,培土厚度一般控制在 左右,能够增加土壤对花生根系的支撑力,防止植株倒伏。同时,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养分竞争,为花生植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种植人员应根据花生的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进行追肥和叶面喷施,补充花生开花期所需的养分,提高花生的抗逆性和品质。

3、花生下针结荚期管控措施

结荚期花生植株进入生殖生长的高峰期,果针开始大量形成并扎入土壤结荚。为了促进果实的饱满度和增加果重,通常会喷施800倍的壮饱安、籽满堂、粒粒饱等药剂。这些药剂富含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促进花生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与此同时,在花生植株根部周围进行培土,使土壤更加紧实,缩短果针与地面的距离,促进果针早入土结荚。此外,对于生长旺盛的花生植株,进行适当的压蔓处理,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植株的主茎部分压弯并贴于地面,控制植株的高度,减少养分消耗,使更多的养分输送到果实中。

八、花生收获与贮藏方法

当花生植株下部叶片发黄、部分自然脱落,且荚果果壳上的网纹变得清晰,海绵层呈现出黑色光泽时,便是收获的最佳时期,这一时间点一般在9月下旬一10月上旬。收获后,种植人员将花生放在垄上晾晒5—7天,其间每隔3天翻动1次,以确保晾晒均匀。待花生晾晒至八成干时,再进行脱果处理,并将脱下的荚果继续晾晒,直至籽仁含水量降至 9 % 以下,以确保贮藏时的品质。在贮藏过程中,种植人员应特别注意环境的干燥、通风和避光,防止花生受潮、发霉和变质,从而确保花生的品质和贮藏期限。

综上分析,花生高产种植技术是一个系统而精细的过程,从王壤处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到灌溉与排水、生长周期中的关键技术节点,再到收获与贮藏,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显着提高菏泽地区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岭岗镇人民政府)

标签:  花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