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做好“三农”图片新闻报道的实践与启示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225)

摘要

在媒体信息日益图像化的背景下,图片新闻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成为传递信息的关键要素,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贵阳市白云区融媒体中心策划与实施的“三农”摄影专题及其他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三农”新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及其可视化报道方式的影响,以期为县级融媒体“三农”图片新闻的创新报道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三农”图片新闻 乡村振兴

新闻图片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1]

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摄影记者,如何把握好融媒体传播规律,在丰富的乡村素材中,精准有效地传递乡村振兴中的动人故事,这需要充分践行“四力”,用心感受乡村的脉搏,用镜头捕捉时代的风采,用图片讲述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一、坚定政治方向,坚守人民立场

“三农”宣传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力,更能增强社会共识、促进乡村发展。县级融媒体在讲述“三农”故事时,应牢牢坚守政治方向和新闻传播规律的双重指引,积极履行舆论宣传引导的职责,为“三农”实践构建和谐的舆论生态。

(一)坚定政治方向

县级融媒体在“三农”新闻宣传工作中应始终与中国新时代发展大局保持同步,确保宣传旗帜鲜明、方向明确。在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应坚守立场,积极传播正面声音,壮大主流舆论。同时,要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提升新闻“四力”,精准聚焦“三农”领域的革新突破、挑战与解决方案等核心议题,提供全面深入的报道,为乡村振兴贡献媒体力量。地方媒体应着重报道我国“三农”领域的实践成果和国家惠农政策,以生动的镜头展示这些举措的积极成果,从而增强公众对“三农”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农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新闻素材。随着乡村面貌的不断刷新,记者应该积极关注和记录这些变化,用镜头捕捉农村的新风貌,展现乡村的魅力和活力。以贵阳市白云区融媒体中心为例,该中心聚焦“三农”工作,以专题形式借助传统媒体白云电视、白云门户网新媒体“爽爽贵阳 品质白云”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传播方式,精心组织策划,开展主题报道。

(二)坚守人民立场

地方媒体在新闻工作中应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真实客观报道,深入反映农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突破“三农”工作的难点,总结并传播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

2022年10月28日,笔者拍摄的一组主题为“村播直播助农记”的图片新闻在“爽爽贵阳 品质白云”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后,反响热烈,图片超越文字更加直观地展示了直播的效力,为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红米销售带来了2万+的粉丝流量。这组镜头对准当地驻村干部袁启梅组成的直播团队,通过镜头,可以看到袁启梅在红米基地、农户家中直播带货的场景,她们穿行在山乡之间,和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创新销售模式,把手机当成新农具,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把直播获得的粉丝和流量持续转变成产品销量和收益。目前,袁启梅的直播团队,专注于农产品在线直播销售,并定期组织农村电商的相关培训活动。“直播助农”不仅通了销路、活了产业,更富了农民、乐了市民。

二、县级融媒体“三农”新闻报道的探索

摄影报道在新闻报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往往以图片形式加强文字报道的效果。对于摄影报道来说,只有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不乏其“形象特征”,才是摄影报道选择的最佳对象亦即摄影报道的生命所在[2]。一个好的摄影报道,必须扬长避短,既要有新闻性,又要兼顾形象性。

现如今,新闻图片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在讲述新时代故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为了有效传达“三农”故事并提升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应注重发挥县级融媒体与群众的双向互动优势,拓深选题视角,筑牢流量思维,捕捉“三农”报道图片的角度,不断提升新闻可视化表达,探索创作出更具地方特色、更贴近群众需求的新闻作品,以进一步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发挥县级融媒体与群众的双向互动优势

县级融媒体在“三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县域范围内,他们不仅具有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农业、农村和农民,及时准确地反映农业、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的区位优势,还能借助多媒体传播手段,将党的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农民,帮助农民了解政策内容,引导农民按照政策导向进行生产活动,实现县级融媒体与群众的双向互动。

2022年7月10日,笔者拍摄了一组题为《贵阳市白云区石龙村:矿污撂荒土地变草海 种上乡村旅游“幸福花”》的图片,用影像记录了为有效治理石龙村火烧组石板田矿山污染用地,贵阳市白云区石龙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创新思路,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在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带领附近村民在废弃矿地上种植粉黛乱子草,着力打造贵阳粉黛乱子草育苗育种基地及观赏景观。

通过对石龙村改善矿山污染用地、盘活撂荒地,建起现代农业生态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的报道,吸引了不少游客来石龙村看粉黛花田、摘精品水果,有效助力石龙村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借助融媒体平台有效传播,扩大了当地旅游线路、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2023年12月,石龙村累计接待游客群众近5万余人次。

(二)拓深选题视角筑牢流量思维

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众多领域如古村落的守护、文明乡村的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等,都与农民群众紧密相连,成为“三农”新闻报道的丰富土壤。而教育、医疗、养老等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三农”报道的重点领域。县级融媒体应敏锐捕捉这些实践中的焦点事件,运用生动的叙述手法,展示“三农”新闻报道的广阔视野与深刻主题,同时通过新闻舆论的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正能量。

在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瓦窑村有“簸箩绣”(当地的一种刺绣)的传统,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做法,采用“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民宿+旅游”等模式,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促进村民多途径增收。为此,笔者拍摄了一组图片,展现 “绣娘”绣制作品的过程,该组图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彰显了产业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在融媒体时代,“三农”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不应仅仅以阅读指数作为核心指标,而更应注重其传播效果和社会价值。长期以来,“三农”新闻报道话语往往较为严肃,不接地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传播难度。为提升报道影响力,应积极提高涉农新闻亲和力,不断改变“三农”报道的话语体系,摒弃以往“说教化”“机关枪”的用语习惯,运用平民化的视角,真正从讲好“三农”故事的角度做好新闻报道。例如,2024年3月26日,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融媒体中心推送的一条图片新闻《牛孔镇:春茶采摘正当时 彝家姑娘采茶忙》,通过跟拍的方式,用图片记录了牛孔镇4.2万亩茶叶的生长、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这种“观察日记”的报道方式,可以帮助受众了解农村的真实面貌,让受众潜移默化间感受到了茶叶种植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三)捕捉“三农”报道图片的角度

长期以来,“三农”新闻报道偏重于政策宣传和宏观展示,看似宏大开阔的视觉布景,却未能真实引发受众的共鸣共情。

重实践、下基层、观细节,“三农”新闻报道的图片角度选取尤为关键,一张轻松明快、接地气的好图片往往能够更受读者认可喜欢,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促进信息的广泛传播。

因此,为了使“三农”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不仅需要转变文字报道语言和叙述方式,更要精雕细琢捕捉合适的拍摄角度,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三农”故事,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过这样的改变,我们可以为“三农”新闻报道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其在社会舆论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以交通设施的摄影报道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四好农村路”①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12月19日,白云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组图《白云区:铺就“四好农村路” 架起“小康幸福桥”》,此次拍摄实践,从“小切口”入手,将视角交还给路上行人、驾驶员、交通警察,用最朴素、最真实的路人视角,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白云区农村道路交通日新月异的更迭变迁。该组摄影作品结构精巧,见人见事见政策,视角鲜明、立意深远,深刻剖析阐述了“交通+产业”的带动作用,在“爽爽贵阳 品质白云”微信公众号一经推出,便被《农民日报》、“中国农网”等多家媒体综合采用,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综上而述,图片新闻的角度选取,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用事实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才能打动受众,实现新闻本身的价值[4]。要创作出真挚感人的图片新闻报道,摄影记者就必须以真挚的情感去采访,甚至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拍摄,唯有如此,呈现给读者的图片才能流露出温度,才能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四)不断提升新闻可视化表达

图片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可视性,受众看到图片,第一时间便能了解当时情况。县级融媒体在报道新时代“三农”故事时,应不断提升可视化的表达方式满足广大受众的阅读需求,发挥新闻媒体视觉传递功能。

2021年9月10日,笔者跟着驻村“蓝马甲”的脚步,走访了白云区黄官、麦架、艳山红等村寨,通过实地采访,用镜头记录了他们开展驻村帮扶、帮助老百姓的“寻常事”,展现了该区选派的48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组建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在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担当“铁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这组《贵阳市白云区:驻村“蓝马甲”温暖百姓心》的组图在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上刊发后被新华报业《乡村干部报》微信客户端“乡村影像”栏目、《乡村干部报》学习强国“人物风采”栏目转发。该新闻采用组图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群身穿印有“白云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字样的“蓝马甲”到各村开展驻村帮扶的“寻常事”, 该作品的直观性抓住受众的眼球,留住受众的脚步,实现了高效的信息传播。

图片报道不仅仅只有图片,还可以配合短视频、现场直播等传播方式。例如,2023年6月28日,四川省石棉县融媒体中心报道的图片新闻《发展猕猴桃?川农教授来支招》,除了通过组图介绍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勇到蟹螺藏族乡开展石棉县猕猴桃种植技术现场培训和技术讲座活动外,还在“石棉融媒”APP上对猕猴桃种植技术现场培训进行了直播。通过直播的方式,观众可以实时看到教授讲解的每一个细节,听到他们与农户之间的对话,甚至感受到现场的氛围。这种实时传播的方式,让新闻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和真实。直播的加入,无疑为这则图片新闻增添了极大的说服力和传播效果。这种图文结合、动静相宜的报道方式,不仅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可看性,也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三、不断提高“三农”图片新闻质量的策略

当前,“三农”报道中的部分图片新闻,还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突出表现在大量照片题材重复,内容较平庸,画面手法较陈旧,静止的表象较多,深度不够等。

优秀的图片新闻不仅仅是拍摄技巧的体现,更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展现。一个同时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度、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的记者,能够捕捉到更具新闻价值的瞬间,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样的图片新闻往往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更好地提升社会传播效果。

(一)提高“三农”新闻敏感度

要想拍摄好一幅(组)新闻摄影作品,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非凡的新闻“摄影眼”,才有可能拍摄出具有时代特质的新闻影像作品。除此之外,新闻摄影记者还要具备一种超越他人的摄影洞察力,以悲悯的情怀观察世界,才能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既有新闻价值又有传播意义的影像作品[5]。

对于“三农”报道,题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加强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包括农业技术、农村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报道三农新闻。“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他们的需求和声音是“三农”新闻的重要来源。新闻工作者应该积极关注农民的需求和声音,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诉求,为农民发声,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强与农民和农业部门的联系,是提升三农新闻敏感度的有效途径。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农民和农业部门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获取一手资料,为“三农”新闻报道提供更加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

(二)练就“摄影眼”,提升选图技巧

一张优质的图片应当具备叙事能力,受众目光与之交汇,便能瞬间感受到图片中蕴含的深情厚意,心灵被其触动,思维被其启迪,精神被其鼓舞,进而受到教育和启发。在具体工作中,拍摄好照片,需要摄影师具备捕捉好画面的能力。新闻摄影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摄影师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光线运用、构图法则、色彩管理等,还需要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拍摄和反思,积累经验并不断进步。在照片选择上,需根据表现的主题去选择摄影图片,选择一张最有视觉冲击力,最契合主题的照片,以充分展现报道的核心内容。同时还应严格把控图片的技术质量,确保曝光、焦距和景深等关键参数都得到精准控制,以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

(三)提升文字功底

在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往往过于重视图像的表现力,而忽视了图说文字的重要性。实际上,图说能够清晰地阐述图片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能够引导读者的视线和思路,聚焦图片中的核心信息,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摄影记者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学习如何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揭示图片背后的故事。此外,摄影记者还应该关注文字表达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使图说文字既能够传达信息,又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结语

在融媒时代,图片报道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视觉传播和情感渲染的能力为新闻报道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在关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闻宣传领域,县级融媒体需要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积极发挥价值指引作用,为“三农”工作的发展营造优质的舆论环境。这不仅要求媒体传递党的声音,还需深入实际,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和期待,更好为“三农”推广唱出最强音。同时,县级融媒体在发挥新闻的社会传播作用时,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基层记者的综合技能,让基层记者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拓展服务领域,让“三农”故事更加生动鲜活。

注释:

①“四好农村路”是指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

参考文献:

[1]杨昕.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创新策略探析[J].中国报业,2020(8):80-81.

[2]杨平.摄影报道要突出形象特征[J].新闻前哨,1999(12):32-33.

[3]齐中熙,赵文君,叶昊鸣,郑明达.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农村公路发展纪实[EB/OL].(2018-02-04)[2024-3-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769.htm..

[4]张鑫.融媒体背景下“三农”新闻报道新策略[J].中国有线电视,2023(9):64-66.

[5]徐天保.浅析党媒摄影记者职业素养四要素[J].新闻潮,2021(7):49-51.

标签:  三农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