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的到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推荐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在重塑新闻生产的全链条。新闻真实作为新闻业的基石,既面临技术解构传统内涵的挑战,也迎来维度拓展与价值深化的机遇。如何在技术狂飙中坚守新闻真实的本质,同时借助技术之力推动其进阶,成为学界与业界亟待回答的核心命题。
技术解构:传统新闻真实的内涵危机。传统新闻真实强调“客观性”与“可验证性”。但智媒时代,技术逻辑正动摇着分布在新闻生产全流程环节的真实性根基。比如,算法推荐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投喂”,本质是技术对信息的选择性呈现。当用户被困于同质化内容中时,“真实”被简化为算法定义的“偏好真实”,削弱了社会共识的构建。社交媒体中,新闻生产从专业机构转向全民参与,深度伪造技术成为对新闻真实最大的威胁,AI生成的虚假图像、视频和语音,已具备以假乱真的能力。法新社的“Medialab”团队发现,2024年全球虚假信息事件中, 67% 涉及深度伪造技术。传统“眼见为实”的验证逻辑面临失效。
技术赋能:新闻真实维度的拓展与深化。技术对新闻真实的解构并非单向否定,而是推动其向更广、更深层次演进。首先,是从精英叙事到全民表达的广度拓展。自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精英话语垄断,普通人得以多形式记录生活,实现“接近性真实”的民主化。大数据技术可聚合多源信息,实现多元视角的整合真实,呈现更全面的社会图景。其次,是从事实表层到情绪真实的深度跃升。智媒技术通过情感分析模型,可将社会情绪转化为可量化可视化的数据;VR/AR等技术重构新闻叙事方式,实现沉浸式体验的场景真实。
挑战进阶:重构新闻真实的路径探索。面对技术带来的双重效应,新闻业需建立“技术向善”的伦理框架与操作准则。一是构建“人机协同”的新闻生产范式。技术辅助而非技术主导,如澎湃新闻的实践表明,AI工具可承担基础工作,但深度调查、价值判断仍需人类主导,其“采编七环节”模型保留人工审核入口,确保技术服务于真实性目标;算法透明与人工干预并行,如大众新闻接入DeepSeek R1模型时,通过本地化部署与人工审核结合,既提升内容生成效率,又避免算法偏见扩散。二是建立“以真为本”的技术伦理标准。行业标准上,技术价值应以是否有利于新闻真实为评判基准;法律规制上,明确技术应用的边界。
在技术与人性的平衡中走向“高阶真实”。智媒时代的新闻真实,是涵盖事实、情感、价值的多维真实。技术既可能成为解构真实的利刃,亦可化为拓展真实的阶梯。新闻业需以“人本精神”为锚点,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坚守专业主义,让真实在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从“原子事实”到“生态真实”的跃迁,从而走向“高阶真实”,担当好社会守望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