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媒体智库建设转型的挑战与优化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6 阅读(245)

一、媒体智库的内涵及发展

媒体智库是指由媒体主办或主要参与的、利用媒体优势资源开展深度研究和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研究机构,是一种媒体与智库结合的新型智库[1。党的十九大以来,媒体智库建设迎来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各部门先后出台文件,鼓励支持媒体开展智库建设,兼具媒体传播力和智库影响力的媒体智库日益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

早在1948年,新华社便以内参报道形式发挥媒体智库职能。20世纪80年代,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成立,由专业记者团队开展新闻理论与业务研究,为我国媒体智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2年成立的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每年向党中央报送大量参考资料,对中央战略决策、外交决策、处理国际关系发挥重要参考作用[3],同时还承接各部委委托的大量课题,对相关政策出台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具备了生产智慧和思想的功能。2008年,《青年记者》首次刊发使用“传媒智库”一词,在当年第3期“智库通未来”版块集中介绍了学界研讨成果,透视了媒体机构借助智力资源来谋求自身发展的现象,此后地方媒体也开始建设媒体型智库,媒体与智库开始融合。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当前,智库建设已然成为传媒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之一,且逐渐下沉到地市媒体机构,各级各类区域媒体智库全面发展,不仅为地方新闻舆论引领提供了理论指导,更充分发挥了区域媒体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了中国传媒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区域媒体智库的功能与优势

媒体智库推动了媒体产品与社会需求对接,更具思想性、专业性和服务性。国内媒体智库表现形态丰富,覆盖了各级各类型媒体,包含了新华社为代表的国家高端智库,衍生了中央主流媒体智库矩阵。与此同时,为服务地方发展而设立的媒体智库梯队建设亦日趋完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平台、面向大众的媒体与专业领域媒体之间,正在展开多元一体化的协同互动。相较于国家级媒体智库,区域媒体智库更注重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信息服务。

(一)区域媒体智库多样态产品发挥社会信息服务功能

区域媒体智库实践样态丰富,不仅以实体机构运营,还有公众号、APP等多种新媒体形式,提供的智库产品主要涵盖三大类别。第一类是以新闻采编为主轴的文字报告型产品,这一类别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报告的发布、内部参考资料的编纂以及图书的出版等形态,往往服务于各行业领域和企业机构。第二类是依托数据与技术支撑的非文字类产品,包括舆情深度分析、专业咨询服务、平台搭建等,旨在通过数据手段和可视化报告剖析舆情演化及社会发展趋势,服务于地方政府信息决策。第三类是基于广泛的媒体资源渠道,打造一系列活动类产品。这些产品包括论坛的组织、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以及业务培训活动的开展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实践,促进知识的传播与能力的提升,服务于专家学者和社会民众。这种多元化的产品形态,不仅展示了媒体智库的丰富功能,也体现了其在信息传播与知识服务领域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二)区域媒体智库依据业务特征呈现差异化功能定位

区域媒体智库具有鲜明的业务特征和定位差异,内部智库和外部智库联动更加凸显决策咨询和传播网络优势。内部智库主要指媒体内部设立的智囊机构,为媒体自身改革发展和战略运营提供业务信息决策服务。一般以媒体战略研究机构、新闻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设立,承担媒体集团的战略研究与管理、新闻业发展改革谋划、新闻业务创新研究等任务。外部智库主要指媒体凭借自身技术人才优势为外部提供智囊服务。表现为:专家型媒体从业者以顾问的方式帮助外部机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媒体作为专业研究与咨询机构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单位提供舆情监测、受众分析、收视率调查等数据调查分析支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咨询和研究服务。这种内外部相结合的智库体系,不仅展现了媒体智库的多元化功能,也凸显了其在信息传播与决策支持领域的重要价值。

(三)区域媒体智库内外联动凸显决策咨询和传播网络优势

媒体智库在实践中逐渐显现出决策咨询和传播网络的双重优势。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高端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的推动,以及新媒体科技发展的冲击和媒体机构自身转型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尝试向智库化转型,拓展内部智库智能,加强外部联动,为政府决策和社会事务提供咨询研究服务。依托主流媒体大平台运作的独立智库,政策研究及内容产出体系完整,而与媒体自身紧密结合的媒体内部智库则能更好发挥原有资源优势。主流媒体与区域主题相关的智库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与战略协作,输出的智库成果针对性更强,浙江日报社与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向政府决策部门提交咨询报告。大多数媒体虽未建立智库机构,但在参与社会治理、引领全民阅读、反馈民声民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间接的决策咨询作用,其区域影响力不容忽视。

三、区域媒体智库建设面临的挑战

区域媒体智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媒体智库的建设,提升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更新与建设。

(一)区域媒体智库布局薄弱及理念局限

媒体智库进行咨政建言和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功能强大,建设定位还待明晰,尤其是应从区域发展天局出发,针对政府、企业和机构的需求明确功能和服务特色。传统媒体智库的原型是报纸内参,多侧重舆论监督和揭露社会问题、反映社会现象,在解决问题层面相对薄弱,而智库产品更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方案,当前还需进一步推动区域媒体智库的生产理念转型。

(二)常态化成果产出和多主体联动缺乏

推进区域媒体智库建设,还需内外资源的协同联动与深度融合。一方面内部建设管理偏重新闻生产,媒体智库产品与新闻生产融合度不高,由于依托媒体,新闻定位鲜明但智库定位不够清晰,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跟踪研究,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限,缺少常态化智库成果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产出不多。尤其是针对城市发展所需,系统性产出智库研究成果的机制仍有待完善和健全。另一方面联动其他机构共同建设媒体智库品牌意识不强。媒体、研究机构和相关领域专家联合建设智库的方式虽然能够集中发力,但是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联系松散、流于形式等问题。区域媒体智库与官方智库、高校智库等机构的协作并不紧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相对有限。在课题立项信息的沟通与对接上,媒体智库往往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存在重复选题、重复研究、无效研究等现象,导致资源浪费。

(三)智库专家及智库管理人才不足

媒体智库建设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记者和编辑转型而来的智库研究人员,新闻敏感度和语言表达水平较高,但宏观政策把握和理论研究功底还有待提升,与高校或其他机构联合组建智库专家队伍,稳定性和系统性较差,所以集实践与理论于一体的媒体智库专家需求量大。成果转化方面未实现媒体智库的智慧化供需对接,需要具有智库思维和技术能力的管理人才进行智库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同时伴随媒体市场经济改革,媒体智库依托的母体机构多以企业法人形态运营,面临着市场盈利与智库研究、新闻业务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矛盾。

四、区域媒体智库建设转型的优化路径

媒体智库建设的关键驱动力是政府顶层设计的定制需求和媒体自身转型发展的必要需求,理论话语和实践探索还需进一步融通,强化具有区域特色的媒体型智库建设与评价,突出媒体智库建设转型的实践创新,尤其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区域媒体智库建设有更大价值空间。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区域媒体智库可持续发展规划

重视区域媒体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政策支持的制定与落实,全面提升媒体智库的公信力、思想力与传播力,是当前区域媒体智库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1.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优化智库布局

加强区域媒体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指导下设定相关领域和主题,为政府数据决策和风险防范提供科学建议。从战略与全局的宏观视角出发,进行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旨在有效服务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同时,将民生改善与企业发展作为服务的重要延伸,以公共政策研究咨询和城市更新治理为重点,出台新型媒体智库建设的相关政策,以区域媒体智库建设为突破,规划建设一批新型智库,打通政府、媒体、研究机构、高校的智库通道,建立多领域媒体智库联盟,解决重复建设问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与决策参考。

2.优化政策支持,营造发展环境

对区域媒体智库在成果产出、产品报送、成果推广应用、智库机构考核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提供区域媒体智库发展的良性环境与空间,鼓励各类型媒体机构建立专题智库,培养媒体内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智库人才,建立社会各领域人才专家库实现合作共赢。帮助区域媒体型智库整合资源,提升媒体运营与社会智库和政府的联结力,获得政策、技术、人才等支持。

3.创新技术赋能,坚持民生导向

依托区域融媒体中心建设资源,突出媒体在大数据舆情研判、公共政策解读、引导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媒体信息采集技术优势,建设基于制度保障和需求对接的智库内容供给平台。媒体的系统性重塑、机制性变革和创新性迭代,为提升区域媒体智库的内容生产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决策服务能力提供了保障,“大数据 + 人工智能”为区域媒体智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打通数据壁垒,依托媒体智库深度报道和数据分析的优势,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发掘数据信息的深层关联机制,实现信息分层和聚类分析,为政府和行业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智库服务。

(二)突出媒体自身特色,建设本土高端智库

媒体资源和平台传播是区域媒体智库建设的天然优势,要突出自身优势凝练特色,建立智慧化供需对接平台,成为本土高端智库。

1.强化媒体智库的专业性和服务性

通过媒体智库平台与政府、企业、社会建立多维度良性互动关系,为各方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专业服务,是媒体智库专业化发展的关键[4]。区域媒体智库可循3条路径来增强其专业化水平和服务导向。

一是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将智慧贡献于国家,谋划策略造福人民,以知识库服务于城市发展。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和民生需求是媒体智库的主体责任,坚持以媒体实践和知识应用服务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媒体人的优势专长,在政策调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闻选题和社会洞察基础上选取热点、痛点、难点问题聚焦和识别,坚持“反应快、调研深、分析专”进行深度挖掘与解析,运用媒体优势开展多维度调研求解,从社会现实需求出发做问题的发现者、梳理者、传播者,发挥媒体智库社会监督和响应职能,为政府有效解决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媒体智库建设。从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适当结合智库团队优势特长谋定智库建设方向,防范伪问题研究,确保媒体智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把智库研究者的学术理想、新闻人的媒体实践、智库成果的知识应用与人民福祉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价值追求融人智库建设中。

2.建立智慧化供需对接平台,提供定制化智库服务

媒体智库作为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强化理论思维、聚焦思维、数据思维、运营思维[5]。

一方面,依托媒体网络可以建立智库智慧化供需对接平台,为各类型智库机构和政府、企业、行业机构提供点对点供需对接服务,完成定制化智库产品生产,并追踪智库成果转化和落地情况,及时调整优化媒体智库建设方案。政府各部门和企业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调研课题,媒体智库接受任务,充分发挥媒体调查研究专长,运用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源和社会资源,集合所需领域专家撰写咨政报告,提供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媒体智库建立新闻智囊库,为各领域发展提供“金点子”。媒体智库发挥新闻采集优势,集纳全国各地主流媒体典型经验报道,为本王发展提供借鉴。可针对重点领域为各单位提供“订单式”服务,划分城市治理领域、民生服务领域、经济发展领域、文化旅游领域等,定期通过邮件系统或微信服务号推送新闻简报,各部门和企业机构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出采集需求,通过既往新闻梳理其他地区典型做法供相关机构决策参考。

(三)创新组织形式,成立区域媒体智库联盟

可整合各专业智库资源,组建区域媒体智库联盟,以弥补当前区域智库研究成果影响力不强、人才不足和研究领域单一等问题。

区域媒体智库联盟作为媒体智库互通有无、共赢共享的智库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联合攻关增强合力,为区域重天发展问题建言献策,同时规避重复性研究和延迟性决策。在推动媒体智库发展的进程中,需进一步深化区域媒体智库联盟与政府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及自媒体协会专家智库之间的协作机制。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牵头和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专题领域学术交流和专家论坛,聚集智库成果,为政府决策部门建言献策。

(四)强化动态考评,产出多元智力成果

在区域媒体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源和专家资源,积累智力资本,搭建智囊聚集平台,做好不同课题的研究计划管理、研究资料准备和研究专家筛选等工作,以确保智库专家团队能够产出具有明确针对性和高度实效性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动态考评机制,根据智库成果转化成效和智库建设质量进行综合考评。一是考评媒体智库的数据获取能力。二是考评媒体智库的成果影响力。智库的影响力取决于运营能力,应善于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和形式影响特定人群。三是考评媒体智库的聚合能力。新型智库建设需构建研究网络,推进智库间交流共创,媒体智库的优势在于聚合资源,因此能否立足自身优势构建智库圈层放大智库效应,能否对接政府、机构、企业等进行智库成果供需对接是重要的考评指标。

参考文献:

[1]张云中,高文倩.理论、实践的混与融:我国媒体型智库研究述评[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3(1):14-25.

[2]李凌.媒体智库生发的背景、原因与意义J].青年记者,2019(15):9-11.

[3]傅琰.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的智库实践[].中国记者,2016(2):23-24.

[4]曹轲,李晓艺.我国媒体智库发展的挑战与进路[].青年记者,2022(15):71-73

[5]周对葵.媒体智库定向定位及运营优化策略[].中国记者,2023(4):93-97.

标签:  媒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