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实践操作与优化措施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01)

当前,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任意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所以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需要种植人员对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与创新,推动玉米种植产业的进步,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从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农业技术部门对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长期研究下,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际实践过程中,都出现了许多玉米栽培新技术,实现玉米栽培高产稳产的目标。比如,在玉米育苗管理中开发了玉米集中育苗移栽种苗新模式,能够使玉米幼苗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玉米栽培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覆膜滴灌技术,通过滴灌的方式实现合理滴灌和有效施肥,能够保证玉米幼苗的根部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使玉米根茎部干物质积累增加,促使玉米幼苗更加健康的成长,避免玉米幼苗出现倒伏。此外,保护性耕作技术、一穴多株或非平种种植等栽培技术也成为了玉米优质高产稳产的新途径。

二、 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

1、地块选用

玉米是高产、喜肥水作物,但不耐盐碱,必须选择上等或中等肥力的土壤种植。玉米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多数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中都能够健康的生长。在对玉米种植地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理化性能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还要当结合玉米品种的不同,选择与玉米品种相符地块。选地时还需要考虑到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种植地土壤pH值在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最为适宜。

2、种植地的深耕细作

种植地的深耕细作是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经相关实践证明,若是没有在玉米播种之前完成土壤深耕细作,就会使得土壤颗粒大小不均匀,则会难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甚至还是出现坑洼的情况,导致坑洼中积累水分,使得高处玉米难以吸收到充足水分,低洼处玉米出现渍害导致根系腐烂的情况,对玉米的健康生长产生影响。深耕细作可松散土壤层,使耕层死土变活土,生土变熟土,改善土壤水分、肥、气、热标准。在提升土壤层孔隙率的同时,扩张土壤层渗水、储水功能,有利于微生物菌种活动和营养物质的溶解,进而提升土壤的供肥能力。种植人员需要突破传统土地翻整模式的限制,采用深耕技术或是机械深松整地技术,通过实现技术个性的方式,使土地翻整工作更具高效性,为玉米根系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为玉米生长创造条件。种植人员还需要对秸秆进行充分利用,在清理好上轮作物留下的秸秆后,可以将秸秆进行粉碎,并抛撒在土壤当中进行秸秆还田,通过秸秆还田可以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提高玉米种子的成活率。种植人员还可以通过施加基肥的方式增强土壤肥力,每亩玉米种植田需要施加3000千克优质基肥、2.5千克氮肥、4千克钾肥、5千克磷肥,深度应当在20厘米以上,并跟随整地深耕入土。另外还需要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科学的控制,整地前要掌握好土壤墒情,整地时以土壤墒情为中心达到整地“六字”标准,即墒、松、碎、平、净、齐。

3、 选择优良品种

在玉米种植中,玉米品种的选择通常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一定影响,优良的玉米品种能够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在选择玉米品种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玉米品种的选择,尽量引进适宜当地种植和管理的品种,并经过审定或引种备案的品种。选择优良玉米品种的要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①抗病虫害能力强。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候应当优先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特别是当地或是该地块经常发生病虫害现象,更需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否则会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②抗自然灾害能力强。对于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在选择玉米品种的时候还需要选择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品种,特别是高温、伏吊、秋旱等频繁发生的地区,需要将抗旱能力、抗涝能力以及抗倒伏能力作为考虑的重点。

③适宜当地土壤和地形。在选择玉米品种的时候还需要选择与当地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相符的品种。比如,山坡地土层较薄、土壤贫瘠,需尽量选择抗旱、耐瘠薄的玉米品种;地势低洼地区地块排水能力较差,在雨后不易将积水排出,需尽量选择喜水、耐涝的玉米品种;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地势平坦的地块,需尽量选择喜水、喜肥的玉米品种。

④密植品种。由于密植品种具有种植密度大、产量高、稳产性好等特点,种植人员在选择玉米品种的时候选择密植品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

⑤需结合用途和市场需求选择玉米品种。如果玉米需要使用到饲料加工,则需选择角质、半角质玉米;如果玉米使用到面粉加工,则需选择粉质玉米。

对于怀远县来说,适宜当地玉米种植的品种主要为金北516、全玉1233、郑单1102、皖垦玉1号、秋乐368、中科505、丰大611、联创839、丰大611、沃玉3号、裕丰303、秋乐368、德单5号、隆创310、黄金粮MY73等。

4、科学处理种子

①在播种玉米种子之前,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认真的挑选,将其中颗粒较小、发霉、发烂的种子去除,只保留颗粒大、外形饱满、颜色光亮且没有虫蛀病害的玉米种子,这样才能够确保种子在播种之后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在精细化挑选种子完毕之后,种子的发芽率可以达到85%以上,种子的纯净度在98%以上。

②为了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通常需要在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将玉米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4小时左右,使玉米种子更加饱满,也能够利用紫外线将玉米种子中携带的病毒和细菌杀死,避免玉米在种植后出现病虫害问题。经研究表明,晒种作为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的重要环节,其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期,减少种子水分,以避免玉米后续发生病害。

③浸泡和包衣也是玉米种子处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在播种之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种子,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生根。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生长激素类、赤霉素类等。而在种子浸泡之后,则需要使用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主要采用杀菌剂、微量元素、缓释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而成,种子包衣也是有效预防病虫害,促进玉米生长的重要措施。如对根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茎腐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可选用抗(耐)病品种,利用含有苯醚甲环唑、氟唑菌苯胺、噻呋酰胺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包衣。

5、玉米种子播种时间确定

虽然玉米种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够种植,但是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也有所差异,使得玉米播种时间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确定玉米播种时间的时候,不仅需要结合自身的播种经验,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需要确保播种时间的气候条件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

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淮北平原的南端,地处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带,兼有南北方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7月下旬平均温度最高,达29.2℃。所以,当地玉米种植人员在确定玉米播种时间的时候,需要对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夏玉米种植为主,多在6月上中旬播种。

6、做好田间管理

①秧苗密度管理

由于玉米秧苗种植密度会对玉米叶子的生长以及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对玉米秧苗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管控,可以避免玉米作物之间间隔距离较近而引起的叶面相互作用,确保玉米叶片能够吸收到充足的阳光,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养分上的需求。但是,如果玉米种植密度过低,则会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影响玉米种植效益。所以,在开展秧苗密度管理工作的时候,需避免密度过大或过小,将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借此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玉米秧苗生长期间,需要对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结合玉米不同生长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秧苗管理。根据玉米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补苗,或是拔除病苗和弱苗,并在玉米生长到2叶-3叶的时候定苗,生长到4叶-5叶的时候间苗。

②除草管理

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还需要做好除草管理工作,如果不及时清理和去除田间的杂草,杂草则会与玉米一起争抢养分,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而常见的除草方法为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就是利用人工进行除草,将田间杂草拔除,或是使用锄头、镰刀等工具除草,主要应用在小面积区域除草;化学除草就是使用喷洒化学药品的方式消灭杂草,需要根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化学药剂的合理选择。在喷洒除草剂的时候,尽量选择在晴天,且需要在玉米播种之后、出苗之前除草,可选用乙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莠去津(或唑嘧磺草胺、特丁津)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玉米3-6叶期,杂草2-4叶期,选用烟嘧磺隆、苯唑氟草酮、苯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莠去津、硝磺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防治反枝苋、马齿苋、田旋花等阔叶杂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化学除草所需成本比较低且除草效果比较高,但如果没有对除草剂的用量、用法等进行掌握,或是在选择除草剂的时候选择错误,则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③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作为玉米播种后田间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主要是为玉米生长提供其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在玉米苗期,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不大,无需进行施肥和灌溉,但如果在干旱季节或是土壤基肥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适当施肥灌溉;在玉米拔节期向孕穗期过渡期间,玉米对水分和养分需求有所增加,应当结合玉米生长情况以及土壤养分情况进行合理施肥与灌溉,保证土壤肥力充足,满足玉米生长所需。一般来说,需要追施尿素,尿素的施加量应当以每公顷150千克为主,追加尿素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玉米小穗和枝梗快速分化,提升玉米拔节速度;在玉米生长后期,种植人员应当对氮肥的施加量进行控制,以免氮肥施加过多引发植株倒伏问题。从整体上来说,水肥管理工作需结合玉米生长情况开展,一般多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施肥,并对各个阶段施肥和灌溉的量进行控制,以免出现过度施肥和过度灌溉的情况,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影响。

对于怀远县来说,可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使用缓、控释肥。玉米播种苗前进行机开沟,沟沟相通,降渍防涝,进入拔节期后遇旱及时灌溉,注意卡脖子旱,玉米大喇叭口期视苗情追施尿素10-15千克/亩(使用缓释肥的可不再追施或减量追施),追施深施,注意以水调肥。

7、做好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为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病毒病等。例如,大小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位置,患病原因多为空气湿度较大,导致病原菌传播;病毒病主要包含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主要是以昆虫传播感染为主。而常见的虫害为玉米螟、玉米黏虫、小地老虎、棉铃虫、草地贪夜蛾、二点委夜蛾等。例如,玉米螟幼虫经常出现在玉米苞叶的位置,对苞叶进行啃食。所以,种植人员应当重视对玉米病虫害及时防治工作。

①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指通过人工管理的方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对于玉米种植来说,农业防治措施是一种最安全的防治措施,也是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防治措施。其中,常见的农业防治措施有三种:第一种是整地时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措施,病虫严重发生地块秸秆离田处理,压低病虫源基数;第二种是在玉米种植的时候选择好最佳玉米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第三种是通过对种植人员进行病虫害防治教育培训的方式,使其掌握更多的防治方法,达到有效防治的效果。

②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是利用化学药品消灭田间的病虫害,该方法也是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该方法虽可有效防治病虫害,但如果没有对化学药剂进行正确的使用,则会对玉米植株的生长以及附近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化学防治措施出现不利影响,就需要对化学药品的用法、用量及防治时间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掌握。如对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等病害,在发病初期,选用井冈霉素 A、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三唑酮、己唑醇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 7-10 天再喷1次。对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草地贪夜蛾、桃蛀螟等害虫。在幼虫低龄阶段可选用四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四唑虫酰胺等杀虫剂,抓住低龄幼虫窗口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就是通过利用害虫天敌或是生物农药的措施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第一种是在玉米田间投放常见害虫的天敌,借此方式抑制害虫的生长,减少害虫的数量,避免害虫对玉米植株造成伤害;第二种是采用生物农药、微生态农药以及植物性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治理,只能够对某种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不会对玉米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在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和草地贪夜蛾等成虫始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 1.5-2万头,每亩设置 2-5 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2次统一释放。在卵孵盛期和幼虫低龄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若想将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仅需要农业技术部门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实现技术上的创新,还需要种植人员对该技术进行学习与掌握,并在实际玉米种植中对该技术进行应用。

(作者单位:233400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标签:  玉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