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流芳人间

known 发布于 2025-09-19 阅读(280)

癸卯盛夏,骄阳似火。和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川剧委培班学员的心情,他们即将迎来一场特别的汇报演出。其中,最让人期待和喝彩的,当属新编川剧小戏《薪火传承》。

川剧小戏《薪火传承》讲述的是民国时期自流井梨园新枝学川剧、爱川剧、传承川剧的故事。剧中,烽火剧社在师傅的带领下红红火火,但是每日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让学员蛋蛋和闷墩儿心生厌烦。有一天训练完,蛋蛋和闷墩儿带上行李包袱想悄悄溜走,不料却被师傅逮个正着。师傅一气之下想将两人逐出师门,在师弟和师妹的劝导下语重心长地为众弟子讲起川剧的魅力、传承所在。经过师傅一番讲解,众弟子方才理解师傅坚守川剧的良苦用心,蛋蛋和闷墩儿也幡然醒悟,决心从此勤学苦练,一定要将川剧发扬光大。

话分两端,欲说《薪火传承》,就要先从《薪火传承》的演出单位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说起。

自贡川剧,源远流长,鼎盛一时。在清代咸同年间,自流井因盛产井盐而成为著名的“戏窝窝”,民间曾流传有佳话“不到自流井,不算戏中仙”。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20世纪50年代为“艺锋剧社”,后更名为“自贡市川剧实验改进社”,1954年组建自贡市川剧团,1959年与“大安区川剧团”合并建立“自贡市川剧院”,1979年改院为团,2012年8月更名为“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是川剧“资阳河”流派的中心,擅长高腔,誉满全川、雄踞川南,与成都、重庆川剧齐名,形成川剧界的三足鼎立之势。

响应号召" 出人出戏走正路

为积极响应省委“振兴川剧”号召,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一直以“抢救、继承、改革、发展”八字方针为办团宗旨,扛鼎“振兴川剧”文艺大旗,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涌现出魏明伦、廖忠荣、余丛厚、杨先才、段蔚等川剧名家。先后创作演出了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的《易胆大》《巴山秀才》《四姑娘》《岁岁重阳》《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和著名剧作家廖时香先生的《人迹秋霜》《刘光第》《还我河山》《惊蛰》等10余台在全国戏剧界引起轰动的经典剧目,曾十上北京、六下江南,演进中南海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足迹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受到邓小平、杨尚昆、张爱萍、钱其琛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表扬。

由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创作演出的多部剧目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四川文华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奖项。一张张证书,是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坚持党的文艺方针的最好见证;一个个奖杯,是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坚持川剧传承发展的最好说明。出人,出戏,是最好的接续传承。

普及推广" 形成常态化

川剧推广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走出剧场的局限,走进更广阔的人民群众。长期以来,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积极发挥自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川剧)传习普及基地的传承推广作用,创立“月月演”品牌,设立贡井陈家祠堂、盐业历史博物馆、王爷庙等常态化演艺小剧场,对推动资阳河流派川剧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公开出版发行《曲海泛舟》,收集整理《四姑娘》《巴山秀才》《易胆大》等九部大戏曲谱,为川剧曲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怎么让川剧年轻化,让川剧走进年轻人群体?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以戏曲进校园为载体,创新川剧推广形式,推出课本剧。即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为原型,通过川剧的艺术手段进行编排,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目前,已创作了《中山狼》《刻舟求剑》等5个课本剧,在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中深受学生们喜爱。其中,《中山狼》参加四川省第十八届小戏(小品)比赛荣获二等奖。

学生的喜欢、观众的认可,带给川剧传承推广的无限可能。

传承发展" 开设委培班

《薪火相传》的演员,均来自自贡川剧委培班,平均年龄在14岁左右。

2021年,面对川剧演员日益老龄化、川剧市场逐渐缩小、川剧观众“去年轻化”等川剧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更好地传承发展川剧艺术,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设自贡川剧委培班。经过视频选拔、现场初试、复试、终试环节,精心挑选出32名“自贡川剧委培班”新学员,委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开展为期四年的培训。其中,4年学制中专学历30名,3年学制大专学历2名。

经过两年(截至2023年)的学校专业技术学习,学员们已经基本掌握川剧艺术的表演和演奏技术技巧。川剧演员,必须在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检阅才能一次次地修正自身、完善进步。所以,才有了这场特别的汇报演出,为了这场演出,他们苦练内功,精心准备了数月。

在无数关心川剧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这场演出如期而至,每一位学员都铆足劲将一个个折子戏精彩地呈现。无论是《穆桂英打雁》 还是 《归舟》;无论是《拦马》还是《拷红》;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乐池的演奏员,都尽情地展现自己在川剧表演、川剧锣鼓和川剧帮腔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和专业素质。这演出本身,就在向我们生动地展现川剧艺术的薪火传承。

梨园世家" "一门川剧人

《薪火传承》所演绎的内容,其实是老一辈川剧人的缩影,也正因为有像剧中“师傅”一类人的坚守,才守住了川剧的根和魂。真实的历史,新编的小戏。古老的川剧艺术和川剧故事,通过一群年轻学员的表演,更能看到薪火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因此也引起了现场所有人的共情。

《薪火传承》中师傅的扮演者廖乙丁台风稳健、声腔裂云。由他扮演的师傅,沉稳、老成,花白的头发和一撮胡须让观众几乎想不到他是由一位仅有12岁的10后扮演。廖乙丁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对川剧舞台的喜爱,和他的爷爷廖忠荣有直接的关系。

廖忠荣,头衔颇多,和川剧有关的就有:国家一级作曲、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川剧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廖忠荣曾任自贡市川剧团团长,一辈子和川剧打交道。廖乙丁是在川剧的影响下长大的,自幼观看一幕幕经典折子戏,耳听一声声昆高胡弹灯。在这样的背景下,廖乙丁对所扮演“师傅”的理解也就更真实,表演也就更自然、更到位。

当《薪火相传》表演时,廖忠荣在台下观看,廖乙丁在台上演出。廖忠荣看到的不止是廖乙丁在现实舞台上的表演,更通过剧中人物看到了自己从事川剧事业的种种过往;廖乙丁的演出不仅是现实中以实际行动传承川剧,更演绎无数川剧人传承川剧的故事。一老一少、台上台下:台下人的故事台上演绎、台上人讲述台下人的故事,似乎时空在交错轮转。廖忠荣的川剧本领后继有人,戏曲园中的川剧艺术后继有人。这,不就是川剧薪火相传最动人的一幕吗?

《薪火传承》2023年8月参加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一举获得“小梅花集体节目”称号,这也是自贡川剧继2009年摘得“小梅花”奖、2022年摘得“小梅花集体节目”奖之后,三度得奖。每一朵梅花,都盛开出一代代川剧人对川剧的执着和坚守。

川剧传承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年轻一代手中,征程漫漫,唯有热爱和奋斗,方能使川剧这门古老艺术薪火相传,流芳人间。

标签:  川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