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川剧孵化焕新

known 发布于 2025-09-19 阅读(360)

千年巴蜀,百年川剧。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与上世纪最著名、有超过110年历史的川剧班社“三庆会”一脉相承。作为四川省内国有文艺院团之一,近年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坚持以剧目为重点、以演出为中心、以人才为根基,加强剧院在剧目多元化、剧场布局合理、院团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奋力构建国有文艺院团在新时代运营的发展之路。

以剧目创作为重点" 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拥有丰富而多元的剧目是一个艺术院团得以良性且长久发展的根本。国有文艺院团要走好创新发展之路,需要根据院团本身艺术样式和属性来聚焦其经典代表作、新编和改编剧目、现实题材原创新作等多种类别,建立健全剧目孵化生产创作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近年来不断提升剧目创作生产水平与质量,在做好经典代表作复排传承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作出一大批新编、新创剧目,如经典代表作川剧《白蛇传》 《红梅记》 《燕燕》 《鸳鸯谱》 《好女人·坏女人》《目连之母》《彩楼记》《盗冠袍》《谭记儿》 《田姐与庄周》等,以及新创大型剧目《欲海狂潮》《马前泼水》《尘埃落定》《黎明十二桥》《天衣无缝》《岁岁重阳》《落下闳》《烈火中永生》《医·生》《花自飘零水自流》《沃野炊烟》、新创中小型剧目《卓文君》《爱情天梯》《武生》《桂英与王魁》《离恨天·审》等。正是通过一部部优秀剧目的孵化创作和排演,充实了川剧研究院的“家底”,适应了不同演出条件,满足了不同观演人群的需求,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极大地实现了国有文艺院团的社会效益属性。

以演出运营为中心" 走好市场拓展之路

演出是连接艺术院团剧目生产与受众群体之间的重要桥梁,作为国有文艺院团更应该以演出运营为中心,加强对自身艺术受众市场的拓展力度,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人民,以观众需求为本,在市场中求生产,在演出中求效益,并重视利用新媒体宣传渠道,打造和建立剧目网络传播路径与平台,以实现对年轻一代观众群体的挖掘和吸引。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近年来在剧目孵化创作阶段时期,通过加强创作与演出一体化意识,提前针对不同的演出条件与观演人群来设置多种版本的剧目演出,以更好地实现剧目演出常态化、多样化、可持续化的目标。如近年推出的新创剧目《天衣无缝》《落下闳》《烈火中永生》《花自飘零水自流》《沃野炊烟》等,均设有演职人员阵容强大、舞美制作大气恢宏的剧场版,以适应和满足走进大剧场观看的观众群体。而受限于部分演出场地基础设施有限等因素,在保证演出效果和质量的前提下,也特别推出了人员精简、舞美简化的校园演出版和基层演出版,以更为节俭的成本让剧目能够走进更多基层地区,惠及更多受众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剧场剧目演出、实验性川剧演出和周末折戏演出方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也有作出积极尝试和努力。如在2020年推出的小剧场川剧 《桂英与王魁》在四川艺术基金的扶持下,成功参演第七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并荣获优秀剧目奖;2023年推出青春版实验川剧《离恨天·审》于6月在成都上演,并积极申报全国性小剧场展演活动,入选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在上海举办的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于2023年11月、12月赴北京、上海展演;开展的周末惠民川剧折戏演出,则成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们锻炼展示以及培养观众的新平台。

为顺应新时代戏曲传播发展需要,利用院团丰富的剧目资源,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同多种新媒体渠道的积极合作,并提高和强化国有文艺院团对于演出市场运营的认知和构建,打破传统戏曲演出团体在宣传和营销方面的僵化和滞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充分利用自身所有的媒体平台以及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新媒体等传播渠道,积极建设线上演出播映和宣传机制,努力拓展演出新媒体宣传方式。通过利用自媒体平台以及官媒新媒体等渠道,积极开展剧目演出线上直播,满足更为广阔人群的观剧需求,实现传统戏曲演出与新媒体传播的有益合作,如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首演期间,通过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官方抖音号、文旅成都微信视频号、四川观察等媒体进行同步直播演出,川剧《沃野炊烟》首演也是通过院官方抖音号和四川观察进行现场直播,近4万网友在线观看了演出实况。另外,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与传媒机构和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充分发挥媒体矩阵优势,拓宽剧院优秀作品网络推广渠道,打造川剧融媒体传播平台。种种数据显示,较之以往传统戏曲艺术的宣传推广方式,利用新媒体、多矩阵的散布式布局传播推广,得到了极大的传播推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以人才培育为根基" 走好孵化传承之路

艺术的传承发展依赖于对艺术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因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育工作是院团的重要任务,也是院团创作演出的基础条件。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在人才培育和孵化传承方面也进行了多项举措。

通过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和“以老带新”模式等,大力挖掘院团内部潜力人才,并启用和推选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担纲剧院创演剧目的重要创作职位,如编剧、作曲、舞美灯光设计及主演等,以此来培育和锻炼青年艺术人才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水平。川剧《桂英与王魁》 《盗冠袍》《琵琶声声》《医·生》《沃野炊烟》《离恨天·审》《碧潭飘雪》等剧目,就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启用青年艺术人才担纲创作重任的有益尝试。除此以外,剧院还通过培养年轻演员担纲传承复排剧院代表性剧目,新创重点剧目的主演、配演等,来给予年轻演员提高自身艺术修为,展示自身艺术魅力的途径。这群青年艺术人才最终用舞台上的完美呈现和观众的好评与认可,证明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实力与付出。

为积极引导艺术人才自身发展,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重点打造名角人才,鼓励和支持川剧青年演员积极夺梅夺奖。近年来剧院推出了一系列青年演员个人专场演出活动,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以专场演出形式极大地提高和锻炼了青年演员的表演水平和技艺。例如剧院推出的《传与承》系列,其中包括2018年推出“叶长敏川剧小戏表演专场”;2019年推出“师带徒、传帮带”专场演出;“存世以华 留泽而茂——王华茂川剧折子戏专场演出”;2020年推出“孔武刚劲 髯飞气扬——孔刚生角专场”“川韵丑味——青年川剧演员薛川个人专场”;2021年推出“夔龙礼乐承先范 贯甲提兵耀梨园——青年川剧演员周礼兵个人专场”“清流茜音 惊鸿倩影——青年川剧演员刘茜个人专场”。2022年为文冬排练录制川剧《望娘滩》《禹门关》。以上青年演员们通过成功举办专场演出,为其在后续的评奖评优活动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还通过积极推送青年艺术人才参与多种培训活动,激励和帮助他们对艺术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开阔个人艺术创作眼界与思路,以追求专业上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多次推送剧院青年创作人才和演员参加如戏曲人才培养“千人计划”培训班、“文旅部人才提升工程”全国戏剧导演研修班和戏剧编剧研修班、全国武戏艺术中青年人才高研等多种培训班,极大地帮助了院团青年艺术人才通过培训学习提升个人专业技术。院团通过鼓励和提供支持等,积极推选青年艺术人才参评参演全国多种展演活动和艺术基金个人项目申报,为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作为国有文艺院团中的一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积极发挥国有文艺院团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弘扬巴蜀文化、天府文化,把传承和发展川剧艺术作为己任,以剧目为重点、以演出为中心、以人才为根基,力争不断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四川文艺的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  川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