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剧剧目IP结合动漫设计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发展、文化融合以及人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缺乏保护意识,导致川剧的社会影响被严重削弱,地方川剧团数量与从业人员大幅缩减,川剧演出剧目数量也急剧减少,川剧正面临着文化传承与市场发展的严峻挑战。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代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剧目作为戏剧文化IP,以IP带动市场,以IP联动产业或将成为川剧发展的新契机。因此,将动漫设计与川剧剧目全方位结合,打造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地方传统文化IP具有重要意义。
川剧是我国西南巴蜀地区的传统地方戏,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可见川剧剧目之丰富,但川剧发展至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发展和传承好四川传统戏剧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尤其在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戏剧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动漫元素已被应用在诸多传统文化IP中,被开发成动漫衍生品,受到粉丝追捧,形成动漫粉丝经济。比如由故宫博物院以故宫文物和藏品为IP,以动漫设计为元素,研发上市了一系列故宫文创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IP衍生品,受到游客和收藏者的喜爱。2020年5月26日,艾瑞数智官方微信号发布的《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中指出:2019年我国动漫产业已达到1941亿元的总产值规模,动漫网站约有402个。动漫产业掀起了一股新浪潮,IP衍生品让动漫市场的商业化收益变得更加具有潜力,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川剧剧目繁多,如《黄袍记》 《东窗修本》《五子告母》等传统经典剧目;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的《柳荫记》《彩楼记》《白蛇传》《打红台》以及新编历史故事戏《巴山秀才》《易胆大》《龙兴鼓声》《草鞋县令》等剧目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也拥有众多戏粉。其中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川剧院联合提升打造的大型原创川剧《草鞋县令》在2022年9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为四川的川剧事业发展赢得了荣誉,掀起了一阵川剧狂潮。将川剧剧目IP进行重新设计创作,结合文旅产品、文创产品、动漫作品,围绕《草鞋县令》创作出了青竹酒、古树茶、折扇、口罩等20多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廉洁文化,富有四川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创产品。以此结合创意经济,寻找川剧IP资源创新与发展多渠道模式,结合地方文化旅游,以文化促旅游,以文创促经济,不仅有利于川剧剧目的宣传推广和川剧大IP的应用发展,更有利于四川传统戏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二、动漫在川剧剧目IP设计中的优势
(一)角色的动漫化表达
国产动画在发展之初就充分利用了传统戏曲元素,尤其在角色造型的设计上,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设计中,就大量借鉴了戏曲元素进行角色造型设计。动漫化的角色造型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应用广度,在IP打造中能够充分发挥动漫的优势作用,在当下诸多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中,大部分角色形象的设计均是动漫化表达。动漫产业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宣扬提供了广阔平台,有利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传统文化元素又为国漫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民族素材,在动漫题材上讲述“中国故事”,宣扬中国文化,扩大我国动漫的国际市场和文化影响力。(郭朝暾.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理应促成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J].黑龙江: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01):56-60.)
川剧剧目IP中角色动漫化表达能够通过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幻想、想象、设计出区别于川剧演员在剧中的人物造型,动漫化的角色表达更具亲和力。纵观动漫发展史,但凡经典作品,一定伴随着成功的动漫角色设计,比如《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设计,就充分利用了剪纸风格来进行创作,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一个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动漫角色,才能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才会有更好的商业价值。美国华特·迪士尼集团代表人物形象米老鼠就是最早的动漫角色IP,鲜明的角色形象至今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市场,为迪士尼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和品牌价值。
角色动漫化对川剧剧目IP中角色的设计表达是功能上的追求,只有通过对角色进行重新动漫化设计,以此适应衍生产品在功能和艺术设计上的需求,才能有效为川剧剧目IP设计带来更具有典型性和表现性的IP形象。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与四川省川剧院联合打造的川剧《草鞋县令》和《龙兴鼓声》的IP应用设计中,分别以纪大奎和能海法师的人物形象为基础设计的动漫表情包被应用在微信和QQ社交软件中,受到用户青睐,不仅强化了川剧剧目IP中的角色动漫化设计,更让川剧剧目IP成为流行文化元素中的一部分,对川剧剧目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推广作用。动漫化的优势显而易见。
《草鞋县令》和《龙兴鼓声》这两部川剧在宣传推广中,都充分运用了“动漫化表达”,以此让剧目更接地气,更能走进当下人的生活,让喜欢这些剧目的粉丝们能够通过动漫衍生品和文创产品产生情感寄托。“动漫化表达”能够将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得以最大化挖掘,多维度为剧目带来更大的文化和市场影响力。
(二)文创产品市场化
文化创意产品又叫文创产品,是一种文化衍生品,设计师通过对文化独到的理解与物质载体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形成一种全新的创意产品,并具有产品化、市场化的特点。文创产品作为当地文化与消费者的媒介,能够帮助消费者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又可以带动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
文创产品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组成部分,是以创造力为基础的商业产品。以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意产业为出发点,结合川剧文化,以其动漫衍生品为文创产品出发点,以创意经济模式为基础来带动四川文化软实力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马茜,易晓蜜,高中立.川剧动漫衍生品的设计与研发[J].四川戏剧,2016(07):33-35.)川剧剧目IP打造要依托文化旅游市场,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才能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在成都各大旅游景点,有一款名为“变脸娃娃”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变脸娃娃”是基于川剧变脸而设计,玩家可通过触按玩具的帽子而引起玩具喜、怒、哀、乐等脸谱的表情变化。玩具造型以夸张、可爱的动漫化为表现手法,通过互动、变化、趣味等特点吸引玩家,连续推出了“功夫系列”“西游系列”“电动变脸”等变脸玩具,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成为川剧IP文创市场化的代表产品,不仅推广了川剧文化,还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旅游产业化发展及文化创意产品特点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将川剧剧目IP融入文化创意的新领域和新热点中,将川剧IP文创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这对推动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川剧剧目IP打造的优势所在。
(三)故事动漫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认识到,在动漫创作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已成为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将经典黄梅戏剧目《女驸马》改编创作成漫画版的《女驸马》,用戏曲+漫画的跨界组合吸引年轻一代,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风漫画作品。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国粹戏剧图书《盗御马》《桃花扇》《窦娥冤》《西厢记》《三岔口》《空城计》等戏曲绘本,以水墨动漫为风格,成为适合3-6岁儿童阅读的绘本图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九天星戏曲工作室共同策划出版的《中国戏曲动画故事绘本》系列漫画图书,包括了《三岔口》 《花木兰》 《张飞审瓜》《劈山救母》《牡丹亭》等经典戏曲故事,用绘本漫画的形式讲述经典戏曲故事,并随书穿插了知识窗,通过扫二维码可以让孩子了解相关的戏曲知识,还可以观看戏曲动画视频,成为能看、能读、能听的多功能少儿漫画图书。
川剧是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浓缩与结晶,经过代代传承,留下众多传唱不衰的经典剧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川剧也不再局限于舞台之上,川剧与动漫结合能够创造出新的形式。当下的年轻人是未来川剧发展的生力军,给川剧加上动漫的翅膀,将川剧剧目故事动漫化,年轻人会更加容易接受,这对戏曲本身也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众多的川剧剧目故事将成为打造戏曲动漫的丰富创作资源。
三、川剧剧目IP与动漫结合的路径
(一)剧目文创产品研发
川剧剧目IP与动漫相结合可以在文创产品研发中创造出多种可能,以剧目为基础,将川剧角色原型进行动漫化设计,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动漫形象,然后经过加工、研发、制作出可销售的文创产品。目前市场上活跃的川剧文创产品种类主要有玩偶、手办、玩具、图书、食品包装、服饰、生活用品等实物产品,此类文创产品也成为四川旅游市场中地方特色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放眼市场,大部分川剧文创产品几乎都与川剧的变脸或脸谱元素相关,针对川剧具体剧目IP研发的文创产品则较少,由剧目IP打造文创产品,对川剧大IP具有丰富、完善和补充的作用。川剧剧目从古至今已经有五千多个,针对剧目进行点对点IP研发,打造更多的川剧文创产品,丰富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川剧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为剧目起到宣传推广和保护的作用。
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出品的川剧《龙兴鼓声》的文创产品设计中,以主角能海法师的人物形象进行动漫化表达,将动漫元素融入川剧剧目IP的应用设计,并结合彭州白瓷开发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白瓷茶具,成为游客、戏粉收藏、送礼的剧目IP文创产品。
(二)剧目IP改编动画
近年来,国漫的发展态势良好,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风动漫越来越受观众欢迎。由传统故事改编的动漫作品也取得了丰厚的受益,比如由神话故事改编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创造了中国动画票房奇迹;由《白蛇传》改编的《白蛇:缘起》也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和票房。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文化团体也开始积极探索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动漫改编创作,四川多所专业院校、文化机构也都在探索尝试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漫创作。漫画化的川剧是通过年轻人喜欢和容易接受的形式,让川剧走进大众的生活,用动画的形式对川剧进行宣传、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四川地区的一些专业院校也在探索将川剧剧目改编制作成动画,由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主持研发,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创作的动画片《秋江》,是根据川剧经典折子戏《秋江》改编创作而成,短片采用水墨画的风格,人物则色彩鲜明,采用元件动画进行制作。在川剧《龙兴鼓声》的前期宣传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动漫系创作团队通过动漫CG技术创作的《龙兴鼓声》动画宣传短片,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改编设计,不同于传统川剧剧目的宣传推广形式,更具有新颖、震撼、独特的视觉效果。川剧剧目IP打造有效通过动画进行改编,具有更多创造性和多样性,为川剧剧目IP打造带来新路径,也为川剧剧目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带来更多的方法和途径。
(三)沉浸式舞美视效体验
动漫是数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动画、动漫、数字游戏、影像、数字特效、动漫衍生品等艺术形态。动漫可以通过数字视觉化呈现,达到一种沉浸式的视觉特效体验。
近年来,VR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迅猛,电影、电视、游戏等领域中均有应用,通过互动、沉浸、多感知等特点被人喜爱,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对川剧角色的表演进行三维立体扫描,并通过三维虚拟空间营造数字化舞台的效果,呈现出完全区别于传统川剧的表演形式,达到沉浸式的视觉体验。在剧目表演的舞美设计上可结合动漫CG技术,利用LED显示屏打造3D立体舞台,让观众完全沉浸在震撼的视觉体验中。2021年5月20日上映的粤剧戏曲电影《白蛇传·情》,虽然取材于一个“老IP”,但通过全新的戏曲演绎与动画特技结合,带来了震撼、惊艳的视觉效果,影片将动画特技与东方审美进行了完美融合。川剧剧目IP的打造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和数字动漫技术为观众呈现出完全区别与传统舞台美术效果的川剧表演视效设计。
四、结语
传统川剧有现代舞台艺术无法替代的艺术价值和群众情感,在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传统川剧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机遇,让川剧剧目IP价值最大化,是川剧发展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在川剧剧目IP的打造应用过程中,充分利用动漫的功能和优势,顺应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将优秀的传统戏剧艺术以新的思路和载体结合时代新元素、新媒体、新科技,打造出年轻态、多元化、市场化的川剧IP产品,让川剧剧目IP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