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作为林业工作的基础,其科学性和针对性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建设。为提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森林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内蒙古扎兰屯市柴河镇分析了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存在的调查范围不够全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规划的前瞻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扩大调查范围,提升调查全面性;创新技术方法,提高调查精准度;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调查队伍结构;完善规划体系,注重规划前瞻性等对策。
关键词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内蒙古扎兰屯市柴河镇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66
柴河镇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6′~121°46′、北纬47°05′~47°45′,东西长约78 km,南北宽约57 km,总面积5 688 km2。柴河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气温1.0 ℃,年均降水量522.2 mm,年均蒸发量1 442.5 mm。柴河镇内河流属于嫩江水系,水资源较为丰富,以绰尔河为最大河流。柴河镇不仅地处我国北方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更是呼伦贝尔市主要的林业资源集中地带。柴河镇拥有极其宝贵的森林生态系统,对维系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森林资源保护视角出发,科学开展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对于准确评估和管理当地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1 柴河镇森林资源概况
柴河镇森林资源丰富。根据2016年最新一次林业调查数据,柴河镇林地总面积达356 008.9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76 303.4 hm2,灌木林地面积8 821.0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8 653 962 m3,森林覆盖率高达74.7%。柴河镇树种组成以落叶松为主,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在西部地区,伴生有白桦、山杨、黑桦等[1];东部山地主要分布蒙古栎和黑桦,落叶松纯林较少。柴河镇林木沿海拔梯度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700~1 000 m范围内分布着落叶松、桦树、栎树混交林,海拔700 m以下主要为草地或灌木林。柴河镇是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对维系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关键作用。
2 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调查范围不够全面
在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中,调查范围的局限性问题十分突出。受到地形条件、交通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常常只集中于局部区域或特定地段,未能全面覆盖整个林区。这种片面化、零散化的调查模式,很难获取完整准确的森林资源信息,难以真实反映整个区域的森林资源分布和组成情况。同时,森林资源调查的内容存在单一性,大多只关注特定的几类林种或数量分布,而忽视了生态系统质量、生物多样性、病虫害发生状况等其他重要因素,无法系统全面地评估森林资源状况[2]。此外,由于非法采伐、生境破坏等行为屡禁不止,大量林地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森林资源调查范围难以全面覆盖已受损林地。森林资源调查范围不全面,无疑制约了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评估与可持续利用。
2.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林业调查对精准性和高效率的要求。大量依赖人工测量和统计的做法,不仅效率低下、工作强度大,还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另外,先进的调查技术在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和推广进度缓慢。例如,遥感测绘、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高精度、高效率地采集林地数据,大幅提升森林资源调查的覆盖面和时效性。然而,由于认识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这些尖端技术在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中的运用还存在较大滞后性,相关硬件设施配套亦未完全到位,制约了先进技术的
充分应用。
2.3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柴河镇林业队伍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困境。柴河镇林业队伍整体呈现老龄化、学历偏低的状况,知识结构趋于单一,且从业经历参差不齐,很难满足现代森林资源调查对综合素质的高标准要求;专业人才纷纷流向其他领域,造成人才断层。同时,柴河镇现有林业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亦面临诸多困难。森林资源调查涉及领域广泛、专业性强,需要调查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林业队伍的培训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步伐,难以真正提升整个队伍的核心竞争力。部分人员对新兴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尚显不足,与行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直接影响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科学水平和工作效率。
2.4 规划的前瞻性不足
当前,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过于注重当下,着眼点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和评估上,缺乏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一些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影响因素未能纳入考量范畴,使得森林资源规划的指导意义和适用性大打折扣。同时,柴河镇正面临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一系列新的挑战,这对森林资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需要根据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及时作出前瞻性评估和预判[3]。然而,由于缺乏对新形势的敏锐洞察力,现有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往往滞后于形势发展,难以及时应对新情况、新挑战,无法规避潜在风险隐患,森林资源规划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不足。森林资源规划的前瞻性不足也降低了现有调查规划对区域森林资源发展的系统性把握和指导作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未来长远目标的前瞻性部署,而目前森林资源规划工作的短视化无疑将阻碍区域森林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难以指导林业的长足发展。
3 对策
3.1 扩大调查范围,提升调查全面性
扩大调查范围是提升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全面性的关键之策。柴河镇环境复杂,各处林地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理应覆盖整个区域的各个角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具体来说,森林资源调查范围不仅应包括主要林种分布区,还应延伸至边远地带、高海拔地区及其他未受重视的偏僻林地,对所有类型的林地资源予以全方位评估。同时,森林资源调查内容需要做到全面系统,除了对森林面积、树种组成等基本情况开展普查,还应重点关注林地质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各要素相互制约、环环相扣,只有从整体出发,细致考查各个影响因素,才能真正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科学评估[4]。人为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亦应纳入调查范围,重点监测非法采伐、人为引发火灾等行为,切实掌握森林资源破坏情况,为制订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柴河镇务必高度重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建立常态化的全面调查机制,及时更新数据,动态掌握森林资源的发展变化,为科学决策、规范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3.2 创新技术方法,提高调查精准度
为提高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精准度,关键在于创新技术方法,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当前,遥感测绘、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传统的人工测绘和统计,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更能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因此,柴河镇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大新兴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的应用力度,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配套,为技术运用创造必要条件。同时,柴河镇相关部门应对新技术进行本土化创新和优化,使其更加契合柴河镇的地形环境特点。柴河镇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将多种先进技术相互融合创新,形成集成化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精准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例如,可将遥感测绘、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构建全面覆盖的地理数据库,对森林资源实行动态监测;也可引入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尖端手段,更精细化地掌握林地细节。此外,创新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技术方法需要结合实际应用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例如,针对不同林地类型,设计差异化的调查模式;针对不同工作环节,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手段等。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3 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调查队伍结构
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保障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高效开展的根本,只有不断补充专业人才,优化林业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升整体素质,才能跟上林业事业发展的步伐。柴河镇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大林业专业人才的储备力度。可深化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应设立优惠政策,为优秀应届毕业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相关单位也要完善内部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理论和技能培训,提升现有林业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涵盖最新的林业理念、技术和方法,使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5]。此外,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可或缺。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通过岗位分工和责任到人,建立一支专业分工明确、技能互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培养人才队伍时,要重视将知识面拓宽至林业、生态、测绘、信息等多个领域,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应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通过举办高端论坛等方式,广纳业内外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提高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效率和水平。
3.4 完善规划体系,注重规划前瞻性
提升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前瞻性,需要从完善规划体系的角度来推进。在这一过程中,林业调查部门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维度。除了对当下的森林资源状况保有精准把握,还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形势变化和潜在挑战给予高度重视,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行科学预判,为应对措施的制订预留空间。同时,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内容需要扩展至更长远的林业发展层面,注重人才培养、技术储备等基础性、战略性问题的顶层设计,为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编制也要与时俱进,保持良好的前瞻性和开放性。森林资源规划不应止步于短期目标,而是要立足长远,对林业发展的长周期性特征给予充分考量,科学预测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为相应对策的制订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森林资源规划能够随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作出修正和完善,确保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另外,森林资源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建议,积极运用前沿理念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深化规划内容。只有注重多方位的系统集成,提升森林资源规划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才能最终形成一个指导性强的优秀规划,为柴河镇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4 结语
优化柴河镇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意义重大。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是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切实解决好调查范围不全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规划前瞻性不足等问题,不断扩大调查范围、创新技术方法、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规划体系,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森林资源状况,为制定发展战略和可持续经营措施提供坚实依据。林业部门应高度重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工作,持续优化和完善,指导柴河镇林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齐娜.柴河林业局森林经营组织的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1,44(5):5-8.
[2] 周洪军.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5):50-52.
[3] 黄齐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农民,2024(14):55-57.
[4] 秦军,彭松青.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研究[J].新农民,2024(11):46-48.
[5] 段泽红.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管护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新农民,2024(8):42-44.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