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在促进生态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维护森林结构的平衡性,分析四川省泸定县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保护意识淡薄、森林结构不合理、对森林防火缺乏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及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强化管理意识、优化森林结构、重视森林防火、健全管理制度及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对策。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四川省泸定县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71
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控,不仅有助于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强化森林气候调节及水土保持等功能作用,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维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及稳定发展也十分有利。森林资源属于林业发展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物质基础,落实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是推动林业科学及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结合四川省泸定县森林资源管理情况,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旨在积极提升当地森林资源管理质量及成效。
1 现状
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总面积2 165.35 km2,森林面积82 438.5 hm2,森林覆盖率达38.78%,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泸定县充分重视森林资源管理,提出多样化的管理与保护措施。例如,泸定县构建并实行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明确了540名生态护林员的责任与工作内容;简化林地审批流程,提出5日审批、7日办结的基本要求,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效率;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全方位监测森林资源数量及状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意识淡薄
缺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会导致管理质量的整体下降。泸定县在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保护意识淡薄导致的人为破坏问题。例如,随着木材在市场中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不法人员为获取经济效益,肆意砍伐树木,不仅对资源造成破坏,而且对生态造成影响。保护意识淡薄与森林资源管理宣传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民众无法对各类森林资源及其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拥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致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屡禁不止。此外,一些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在开展资源保护工作时态度敷衍;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的处理也过于形式化,对整体的管理质量造成了显著不良影响[1]。
2.2 森林结构不合理
科学的森林结构对维系森林的生态平衡十分关键。但结合现阶段泸定县森林资源管理具体状况,森林结构合理性不足的情况依旧明显,具体表现在树种比例及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合理性较低,对森林管理的综合效益造成较大影响。例如,一些区域的低产林占比明显高于优质林、成熟林数量明显低于中幼林等,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还会增加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及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3 对森林防火缺乏重视
泸定县森林资源管理责任部门在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期间对森林防火缺乏重视,未重点进行火源的管控和排查,增加了各类火灾的发生风险,对森林资源及周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2.4 管理制度不健全
泸定县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森林资源的管理、开发及利用缺乏规范性,相关操作的实效性也难以有效发挥。同时,责任机制的缺乏导致各项责任不明确,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薄弱,对工作态度敷衍。此外,缺少相应的考核及奖罚机制,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较低,工作实效性难以有效发挥,不利于森林资源的
保护。
2.5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为促使各项森林资源管理的实效性得到充分发挥,需要积极引进和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但现阶段泸定县在实际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期间,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限制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整体效果的提升。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管理意识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在事前开展有效防范,基于此,为实现管理意识的强化,泸定县应重视对保护意识的宣传推广,尤其是要重视普法宣传,积极组织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活动,帮助当地民众对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有更为清晰、明确的认知,引导其充分了解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实现对其行为的有效制约。具体而言,可通过公示普法清单,针对各类管理目标开展有效细化;以森林资源保护为核心,通过组织讲座、社区活动等方式,保证民众充分了解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法律与知识[2]。同时,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伍,逐家发放或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区域发放相关知识的宣传册,增强民众的森林资源管理观念,强化其责任意识,进而主动参与相关保护管理活动。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发动现代媒体的力量,包括广播及各种网络平台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例如,可尝试拍摄一些有关乱砍滥伐行为及其造成后果的视频,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推送,帮助人们更直观、具体地了解破坏森林资源的危害和对自身、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有效制约违法行为的同时,引导民众开展有效监督,进而推动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
针对一部分林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需要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林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同时,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进行动态化考核,定期更新林业人员的考核信息,监督工作情况。还可设立奖励机制,评选优秀员工并给予奖励,增强林业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此外,加强培训,根据个人巡护范围、基本职责,以春季造林、防火防病虫害、管护抚育等工作为重点,对林业管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有效提高其管理意识和管护技能水平。
3.2 优化森林结构
为实现对森林资源的高质量管理,需要重视森林结构的科学设计,推动森林资源的长远、稳定发展。可基于以下4个方面实现对森林结构的合理化设计。
3.2.1 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结合树种生态学特点,对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及气候条件等进行充分考量,包括降水量及土壤环境等;同时科学选择树种及种植方法,重视乡土、经济林及珍贵树种等的种植及发展。例如,若计划种植桉树,则需要挑选一些降水充足、空气温度较高的区域;对于河流沿岸、道路两侧及水库周围,则要注意禁止种植存在短轮伐期特征的品种,有助于保证森林资源的稳定、长远发展[3]。
3.2.2 优化空间布局
转变传统的单一造林模式,大力推行多品种混交模式,优化空间布局,丰富林分层次。针对低产林占比较大的问题,可采取间伐补植改造、密林疏伐、垦复施肥、整形修剪等措施,同步不断加大优质林抚育力度,改善低产林的现状;针对成熟林数量明显多于中幼林的问题,需要结合森林资源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同时针对中幼龄林采取卫生伐、合理疏伐、割灌等措施,并加强松土、扩穴、追肥等管理,进而优化林分结构,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2.3 改善经营模式
遵循质量效益为先的原则,进行结构改良设计,改变传统粗放模式,贯彻落实集约化经营,对树种的种植比例进行科学调控,保证单位面积林地的产出及品质,达到品质与规模共同发展的目标。
3.3 重视森林防火
日常工作中,将森林防火作为重要内容,结合相关要求,建立隐患排查台账,确保防火工作的落实。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区域,如森林和农田的衔接处等,加强巡逻和管控,及时清除火灾隐患,严格控制民众的用火行为。在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时间段,如气候较为干燥的季节或传统祭祀期间,加大对各类火源的管控力度,在每个重要路段和区域实行不间断的换岗巡查,对路过车辆和人员进行仔细排查,避免火源进山[4]。
3.4 健全管理制度
现阶段,根据泸定县森林资源发展实际状况及相关政策规定,应围绕森林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及保护体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1)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针对林地使用创建细致、严格的管理体系,细化相关制度及流程,明确除通过审批的其他所有情况,均不得对森林资源进行随意开发及利用,倘若违反相关规定,需要按照管理制度内容进行严格惩处。2)创建科学、可行的责任机制,确保各项责任能够细化分配至个人,引导其优化自身观念,明确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意识。3)创建严格、有效的考核体系,促使工作人员主动、积极开展保护工作,激发其工作热情,确保开展的各项工作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推动森林资源的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创建合理、严谨的奖罚机制。这一机制有助于优化工作人员的态度,促进其自我监督,实现森林资源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和优化。
3.5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泸定县需要充分发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
1)健全生态感知体系,应用遥感技术、卫星影像分析等技术远程动态监管森林系统基本情况,客观评估管理成果,有序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实践阶段,融合机器学习法、人工智能,以林业模型为载体,以精确预测森林生长情况为导向,利用无人机、遥感卫星等高新技术,准确采集森林资源相关数据,生成信息图表,便于数据统计和实际管理。
2)建立智能监测体系,强化灾害预警防治能力。通过视频监控、卫星监测、无人机巡护等方式,创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灾害预警体系,如可建立无人机森林防火智能化体系,以信息指挥平台为载体,精确预警火情,同时充分整合既有信息技术资源,实行综合指挥调度[5]。
3)促进信息技术与森林管理深度融合,更新管理服务模式。森林资源行政管理过程中,搭建生态大数据平台,辅以生态大数据监测采集体系,实施全方位生态治理,加快林业系统转型的脚步。同时,构建无人值守智能运维监控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系统性监控数据库、虚拟机、操作系统及网络运行状态,形成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信息化森林资源
管理网络。
4 结语
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成为保障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部分。基于此,泸定县林业及相关部门要关注各种现存及可能发生的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同时加大对相关研究的资源、精力、时间的投入力度,积极探寻多种高效率的问题解决及管理手段,包括优化林业结构设计、增强民众及林业工作者的森林资源管理意识、重视森林防火、重视信息化建设等。采取以上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有助于推动泸定县林业经济发展,更好地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张晶晶,李武,吴晓光,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分区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4,38(12):
160-168.
[2] 陈秀云.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吉林省白山市林业发展为例[J].商展经济,2024(21):139-142.
[3] 曹爱平,冯顺柏,黄光体,等.森林蓄积量年度动态监测出数测算方法探讨:基于湖北省森林资源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J].湖北林业科技,2024,53(5):
11-17.
[4] 曹斯蔚,郑婉,曹学良,等.基于生态资源与网络大数据叠加的郴州市森林康养资源评价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4,56(4):4-9.
[5] 孙永涛,林锦怡,张振振,等.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丽水市森林碳汇潜力和森林健康状况的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4,52(12):
101-110.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