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林业虫害问题日益凸显,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有效的林业虫害防治技术成为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加强洮河管护中心冶力关林场林业虫害防治、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简要概述冶力关林场林业虫害发生现状,并对林业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包括营林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
关键词 林业虫害;防治技术;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冶力关林场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78
森林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还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林业虫害的发生却对森林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林业虫害一旦入侵和扩散,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林木受损甚至死亡,进而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林业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2-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深入研究和有效应用林业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冶力关林场(以下简称冶力关林场)为例,探讨林业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致力于林业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以期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1 冶力关林场林业虫害发生现状
冶力关林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是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下属的林场。冶力关林场成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营造林和天然林管护工作。近年来,冶力关林场林业虫害主要有松毛虫、天牛、叶蜂等。其中,松毛虫在冶力关林场的东区和南区较为常见,据统计,在东区松毛虫危害面积约33.33 hm2,南区约20.00 hm2;天牛主要集中分布在冶力关林场的西区和北区,西区有800株树木发现天牛踪迹,北区约有500株树木受到危害;叶蜂广泛分布于冶力关林场的西南区和东北区,西南区约有15%的树木遭受叶蜂危害,东北区约有10%。
2 冶力关林场林业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1 营林防治
冶力关林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了有效地防治林业虫害,保护森林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营林防治措施。
2.1.1 合理配置树种
在冶力关林场林业虫害防控中,树种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根据冶力关林场的气候、土壤条件及林业虫害的发生情况,合理配置树种,从而有效提升林分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例如,冶力关林场内存在
3个不同的立地类型,分别是湿润型、干旱型和普通型,冶力关林场可以选取樟子松、白桦、红松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树种的配置比例可依据立地类型做出灵活调整。在普通型立地中,樟子松的比例为30%,白桦的比例为40%,红松的比例为30%。在普通型立地中,各方面条件相对较为均衡,大多数树种都能够良好生长,因此各树种的比例也相对较为平衡。在湿润型立地中,樟子松的比例为25%,白桦的比例为35%,红松的比例为40%。由于红松对湿润型立地的适应性较好,在湿润型立地中增加了红松的种植比例,相应减少了樟子松的种植比例。在干旱型立地中,樟子松的比例为40%,白桦的比例为30%,红松的比例为30%。由于樟子松具备较强的耐旱性,更适合在干旱地区生长,在干旱型立地中增加了樟子松的比例,同时减少了对水分要求较高的白桦和红松的比例。总之,通过对不同立地类型的精准分析和树种比例的科学配置,能够有效保障林木健康生长,从而减少林业虫害发生概率。
2.1.2 控制林木密度
合理的林木密度有利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抵御林业虫害的能力[4-5]。在冶力关林场,可以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林业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林木密度控制标准[6-7]。例如,对于白桦林,可以将林木密度控制在800~1 000株·hm-2;对于樟子松林,可以将林木密度控制在700~900株·hm-2;对于红松林,可以将林木密度控制在750~950株·hm-2。
2.1.3 加强抚育管理
在冶力关林场,可以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林业虫害发生情况,制订相应的抚育管理措施,定期对林木进行抚育,包括修剪、疏伐、施肥等,以增强林木长势,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木抵御林业虫害的能力。例如,对于樟子松林,可以每年进行一次修剪,以清除病弱枝条;每5年进行一次疏伐,以调整林木密度和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每10年进行一次施肥,以补充土壤养分和促进林木生长。通过上述抚育管理措施,冶力关林场能够有效提升林木的健康水平和生长质量,同时减少林业虫害的发生,保障林场可持续发展。
2.1.4 加强苗木检疫
在林业虫害防治中,苗木检疫是一个关键步骤,尤其是对于防止外来林业害虫的入侵和扩散至关重要。苗木检疫的目的是确保引进的苗木不带有林业害虫,避免林业害虫在新的环境中扩散和暴发,保护当地森林生态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所有进入冶力关林场的苗木,无论是从外部购买还是内部繁育,都需要进行检疫。
苗木检疫时,必须对苗木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外观检查,认真查看是否存在明显的虫害迹象,如枯萎、斑点、虫蛀等。对于在外观检查中发现的可疑苗木,需要按照20%的比例进行抽样,然后将这些抽样苗木送至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深入的病理学和昆虫学检测。此外,对所有新引进的苗木都要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隔离观察需要持续2周到3个月不等。通过切实实施严格且全面的苗木检疫措施,冶力关林场才能有效降低外来林业害虫引入的风险,为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和维持生态平衡提供坚实的保障。
2.2 化学防治
以冶力关林场中的天牛为例,可以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化学防治。40%氧化乐果乳油对天牛具有针对性强、毒杀效果显著的特点,能够快速有效地遏制天牛的繁殖和危害。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监测和数据分析,精准地确定应在每年的5月和8月进行重点施药。因为在这两个月中,天牛的活动最为频繁,处于活跃期的天牛与药剂接触的概率大大增加,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施药时,专门配备电动喷雾器,将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对准天牛危害较为集中的马尾松林展开全面喷雾作业。经过在大面积试验区域内的实际操作和精确统计,药液均匀附着率可达到92%,这样的高附着率可确保药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有效触杀天牛。
对于胸径大于20 cm的大树,化学防治天牛则采用更为精准的树干注射方式。为了确保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可以选取50棵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树进行注射操作,在注射完成后的7 d内进行详细统计,观察树干注射法对于较大树木上的天牛的防治效果。为了准确评估防治效果和及时调整策略,在施药后每隔10 d便进行一次细致的监测。在专门划定的监测区域内,工作人员认真统计天牛的数量变化情况。同时,在整个施药过程中,要始终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和用量进行精准操作,以避免药剂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8-10]。并且在施药后,持续密切关注林间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通过定期的观察和记录,确保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避免因为防治天牛而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2.3 物理防治
以冶力关林场中的叶蜂为例,在叶蜂频繁出没的马尾松林,可以合理设置多盏黑光灯,每晚开灯诱捕叶蜂成虫,从4月一直持续到7月。通过这种灯光诱捕的方式,叶蜂成虫的数量可得到有效控制。在需要重点防控的区域,工作人员可每隔8 m悬挂一块粘虫板,诱杀叶峰成虫,以进一步减少叶蜂成虫的数量。在叶蜂幼虫最为活跃的关键时期,即6—7月,冶力关林场的工作人员可深入林中开展人工捕杀行动。此外,为了阻止叶蜂成虫的自由迁移和扩散,在林中的关键的路径上,可以设置宽度达10 cm的塑料阻隔带。在叶蜂物理防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专注,密切关注每一项物理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定期开展全面且深入的评估和分析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察觉防治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迅速调整策略、完善方案,确保对叶蜂实现有效的防控,有力地维护冶力关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保障其健康稳定发展。
2.4 生物防治
以冶力关林场中的松毛虫为例,生物防治松毛虫可以选择引入灰喜鹊,在林场内挑选20处树木高度在10 m以上、枝叶繁茂且较为安静的区域,每间隔500 m设置一处鸟巢,吸引灰喜鹊入驻,以有效控制松毛虫数量。冶力关林场还可以引入杜鹃,在杜鹃可能栖息的区域限制人为活动时间每天不超过2 h,噪声控制在60 dB以下,为杜鹃提供良好栖息环境,从而充分发挥杜鹃防治松毛虫的作用。另外,冶力关林场可以通过每日巡查和使用昆虫监测设备,精准确定松毛虫产卵开始时间和集中区域,然后使用专用释放器,在目标区域内均匀释放赤眼蜂,通常每公顷释放20万头赤眼蜂,实际释放误差控制在5%以内,注意选择在风速较小、无雨且相对湿度在60%~80%的天气进行释放,以赤眼蜂控制松毛虫数量。赤眼蜂作为一种寄生性昆虫,会将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从而阻止松毛虫卵的正常孵化,从源头上遏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增长。通过这种生物防治手段,不仅能够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还能实现对松毛虫的长期、可持续控制,维护冶力关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除了利用天敌防控外,冶力关林场还可以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这种方法具有无环境污染、使用简便、无残留、防治效果好等优点。冶力关林场可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在林间均匀喷洒白僵菌,每公顷喷洒白僵菌的剂量应控制在800 g左右。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林间松毛虫的密度、林分状况及气候条件等因素适当调整白僵菌用量。一般来说,如果松毛虫的密度较大,可将白僵菌的喷洒剂量增加至1 000 g;若林分较为稀疏或气候较为干燥不利于白僵菌生长,则可将白僵菌的喷洒剂量提高至900 g。但总体而言,每公顷白僵菌喷洒量应尽量控制在800~1 000 g,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可能的环境污染。喷洒白僵菌5 d后进行第一次监测,之后每隔3 d监测一次,统计松毛虫感染和死亡情况。另外,采取灌溉和遮阳措施,使林间湿度保持在70%~80%,温度保持在20~25 ℃,以利于白僵菌生长,充分发挥白僵菌对松毛虫的防治作用。
3 结语
林业虫害防治技术要点的准确把握和有效实施,对于林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林业虫害防治技术,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冶力关林场能够更好地应对林业虫害的挑战,保护森林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在未来的林业发展中,研究人员应持续关注和研究林业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防治水平,为构建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楠.天敌昆虫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4,47(10):59-60.
[2] 张蕙滢,李念奇,顾皓行.生物防治技术在北京市林业有害生物控制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4,18(8):208-210.
[3] 郭明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精准度提升方法[J].现代园艺,2024,47(8):70-72.
[4] 屈俊池.博峪河林区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24(2):92-93.
[5] 赵从鑫,朱横.吉林省辉南县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4,27(4):151-153.
[6] 廖堂清,王竹信.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6):53-56.
[7] 高伟.无人机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中的运用探索[J].现代园艺,2024,47(6):100-102.
[8] 宋媛媛,赵金同,刘心娟.林业常见病虫害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23,46(24):63-65.
[9] 吕耀斌,刘超,高恒.林业管理措施与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2):101-102.
[10] 莫春芳,文志宏,王建文.浅析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226-227.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