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森林病虫害是制约内蒙古包头市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全面提升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的预防、监测和治理能力,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包头市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现状,分析了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缺乏综合防治策略、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增加资金投入等对策。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内蒙古包头市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8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森林病虫害作为影响森林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包头市作为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林业规模的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包头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保障林业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森林资源的长期稳定,急需探讨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因此,分析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为保护包头市森林资源和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现状
包头市地处内蒙古中西部,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近年来,包头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为包头市构建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撑。包头市森林类型以人工林为主,占总林地面积的72.3%,其中以杨树、樟子松和云杉等树种为主。包头市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和乌拉山等山区,以蒙古栎、油松等树种为主。包头市城市绿化树种则以国槐、垂柳和白蜡等耐旱耐寒树种为主。
然而,随着林业规模的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监测数据,包头市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8%。在病害方面,杨树溃疡病、松针锈病和云杉根腐病发生较为普遍,尤其是杨树溃疡病,已成为制约杨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在虫害方面,主要包括杨树天牛、松毛虫等,其中杨树天牛危害最为严重。近年来,一些新发病虫害如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等入侵物种也开始在包头市出现,虽然发生面积较小,但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极端温度等非生物性胁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这些病虫害不仅直接威胁森林资源安全,还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林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2 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
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求[2]。1)监测网络覆盖面不够广泛,重点以杨树、樟子松等人工林为主,对天然林和城市绿化树种的监测力度不足,导致某些潜在威胁无法及时发现。2)监测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应用不足,难以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监测。3)监测频率不高,多数地区仅在春秋两季开展常规监测,对病虫害的动态变化掌握不够及时。4)监测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主要关注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而对致灾因子、寄主植物生长状况、天敌种群等生态系统整体因素考虑不足,难以全面评估病虫害发生风险。5)在预警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数据积累和分析模型,病虫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不畅,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了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有效传递。6)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新型病虫害识别、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包头市难以准确把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无法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缺乏综合防治策略
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存在系统性不足、整体性欠缺和协调性薄弱等问题,呈现出碎片化和单一化特征,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森林病虫害挑战[3]。1)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多针对特定害虫或病原体,忽视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作用,导致防治效果难以持续。2)生态调控手段应用不足,过度依赖化学防治方法,不仅增加了环境污染风险,还可能导致害虫或病原体产生抗药性。3)预防性措施如林分结构优化和树种多样性管理未得到充分重视,削弱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4)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林业、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联合行动等方面存在障碍,影响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能。5)病虫害防治与其他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性不足,未能充分考虑防治措施对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和野生动物等的影响。
2.3 资金投入不足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4]。然而,包头市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的资金投入还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防治需求。1)林业部门预算有限,专项病虫害防治资金缺乏,尤其是在监测预警、科研开发、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资金投入难以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2)地方政府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重视程度不够,病虫害防治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级较低,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3)社会各界对森林病虫害危害的认识不足,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社会资金难以有效调动,资金投入渠道较为单一。4)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资金分配不够合理,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的资金保障不足,而一些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却占用了较多资源,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急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为解决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存在的不足,应构建全面、精准、高效的监测预警网络。1)扩大监测范围,将天然林和城市绿化树种纳入监测体系,实现全覆盖监测[5]。2)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地面物联网等多种监测手段,建立多尺度、立体化的监测网络。3)在重点区域实施连续动态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根据季节特征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订差异化监测方案。4)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除关注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外,还应纳入致灾因子、寄主植物生理状况、天敌种群动态等生态系统整体因素,构建全方位的监测评估指标。5)在预警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6]。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集中存储和快速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建立多层次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各级管理部门和林业生产单位。6)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升监测预警团队在新型病虫害识别、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方面的专业能力。7)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的标准化规范,统一监测方法、数据格式和信息传递流程,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结合气候变化趋势,开展森林病虫害长期动态监测,建立历史数据库,为预测未来病虫害发生趋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提升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为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的防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2 实施综合防治策略
为解决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防治框架。1)转变传统的单一防治思路,采取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防治策略,强调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统筹兼顾病虫害防治与林木生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目标。具体而言,要加强林分结构优化和树种多样性管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通过营造混交林、复层林等复杂林分结构,增加天敌昆虫、鸟类等生物防治因子的栖息环境,促进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减少病虫害暴发风险。同时,注重提高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乡土树种,改善林下植被状况,增强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2)在防治手段上,要强化生态调控措施的应用,合理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风险。加快推进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升防治的精准性和生态安全性。在不得已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安全使用规程,采用缓释制剂、靶向施药等先进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用量。3)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防控,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联合行动机制。林业、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制定统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形成防治合力。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时,及时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区域联防。4)注重将病虫害防治措施与森林经营活动相结合,在造林设计、抚育管理等环节充分考虑病虫害防治需求,将防治措施与生产实践有机整合。
3.3 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有效解决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体系。1)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的优先级。可以通过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设立防治工作专项预算,满足关键防治环节的资金需求。2)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投资。探索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补偿机制,将森林生态效益内部化,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积极性。3)加强资金使用的科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等级和区域重要性,合理分配资金,重点保障高风险区域和关键防治项目资金充足。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减少低效无效支出。例如,在资金使用上向监测预警、科技研发等关键环节倾斜,加大先进监测设备和防治技术的采购力度,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含量。通过上述措施,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形成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的“多主体、多层级、多渠道”格局,为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4 结语
森林病虫害是威胁包头市林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对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挑战。通过分析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和增加资金投入等对策。这些策略从不同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包头市森林病虫害的预防、监测、防控和治理能力,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森林病虫害防治任重而道远,需要林业部门与相关机构密切配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创新防治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能力。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攻关,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大防治格局,才能实现包头市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美丽包头、生态包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葛苏会,司根随,肖朵.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3):22-24.
[2] 曹萌.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2):13-15.
[3] 郭光明.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22):243-245.
[4] 孙宏艳.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J].新农业,2023(20):44-45.
[5] 蔺忙碌.环境因素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9):242-244.
[6] 熊伟.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及策略[J].当代农机,2023(8):79.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