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制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给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崇左市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及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等对策
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广西崇左市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44
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 ℃,年平均降水量1 261 mm,年日照时间1 555 h。全市总面积1.73万km2,是我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崇左市是全国重要的糖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糖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崇左市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发挥其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崇左市乃至广西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示范作用。
1 崇左市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1.1 农业生产状况
崇左市农业生产状况呈现稳步发展态势。2024年上半年,崇左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7.76亿元,同比增长3.8%。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春收粮食总产量0.98万t,增长5.5%。特色产业表现突出,食用菌产量增长580.7%,蔬菜和园林水果产量分别增长2.2%和4.8%。畜牧业总体发展平稳,生猪出栏70.51万头,增长0.7%。蔗糖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甘蔗种植面积27.26万hm2,原料蔗入榨量1 725.05万t,产糖量218.09万t,位居广西首位,彰显了崇左市作为“中国糖都”的地位。
1.2 农村经济结构
崇左市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024年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4.21亿元,同比增长3.4%。农业(种植业)产值完成28.49亿元,同比增长4.8%。畜牧渔业产值完成20.34亿元,林业产值完成19.62亿元。
特色产业如蔗糖、肉牛、星油藤、坚果及鳗鱼等十大全产业链正在形成[1]。同时,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农文旅融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10+10+N”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1.3 “三农”工作推进情况
崇左市“三农”工作呈现全面发展态势。该市聚焦“10+10+N”工作思路,以“三农”重点工作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在粮食安全方面,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完成粮食种植5.73万hm2。在产业发展上,大力推进糖料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工程。在对外合作方面,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交流,推进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申报工作。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方面,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2024年上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
11 130元,同比增长11.9%。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崇左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灌溉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仍依赖传统的天然降水,导致农田水利利用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农村道路网络建设不足,许多乡村道路质量较差,影响农产品运输效率和成本。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大型农机设备缺乏,难以满足规模化种植需求。
2.2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崇左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糖料蔗是崇左市支柱产业,虽然生产产量居全国首位,但是这种过度依赖单一作物的生产方式增加了产业风险。同时,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失衡,畜牧业经济增长缓慢,难以形成良性互补。此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难以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值[2]。未能充分发挥姑辽茶、富硒米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品牌效应不突出。新兴产业如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未能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这些结构性问题导致崇左市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效益不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2.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崇左市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研发经费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难以支撑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糖料蔗等主导产业中,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不足,难以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2.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滞后
崇左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滞后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目前,崇左市以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仍显不足,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无法充分发挥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功能。此外,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受限,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难以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支持。这些问题导致崇左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化水平不高,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2.5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崇左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缺乏针对农业特点的专项信贷产品,现有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尚未完善,加上金融机构与农业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各类金融机构对发放涉农贷款持保守态度。农业保险品种单一,覆盖面窄,难以有效分散农业生产风险。此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滞后,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低,农民金融意识薄弱。这些问题导致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模经营的发展步伐,不仅影响崇左市农业经济向高质量方向转型,也妨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崇左市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和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业抗旱能力,为糖料蔗等特色作物提供稳定水源保障。加快农村道路网络改造升级,打通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提高物流效率。鼓励引进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满足甘蔗等大规模种植需求[3]。加强农产品仓储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冷链体系,提高农产品保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覆盖率,为发展智慧农业奠定基础。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全面提升崇左市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充分发挥崇左市作为“中国糖都”和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的优势。
3.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崇左市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在巩固糖料蔗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水果、蔬菜等高效农业,形成多元化的种植结构。同时,加快发展畜牧业,特别是肉牛产业,促进种养结合,实现农业内部的良性互补[4]。重点拓展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姑辽茶、富硒米等地方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度结合与创新发展。重点打造“10+10+N”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打造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崇左市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3.3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
崇左市应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重点支持糖料蔗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技术等研究,提高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糖料蔗、热带水果等优势产业的科技研发。同时,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作,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积极引进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在生物技术、智能农业等前沿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推进农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充分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
3.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崇左市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发展动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重点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配套扶持政策和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其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提升其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5]。构建完善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双方协同共赢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层次、优质化的综合服务保障。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拓宽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支持糖料蔗、热带水果等优势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构建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崇左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5 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崇左市应着力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下沉,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农村地区金融可及性。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针对糖料蔗、热带水果等特色产业的专项信贷产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加强信息共享,降低信贷风险。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创新,不断拓展保险覆盖范围,增强农业风险防范能力。推广普惠金融,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提高服务效率。支持农村资产抵押贷款,盘活农村资产。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推动更多信贷资源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确保金融服务持续稳定运营。
4 结语
优化崇左市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崇左市应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全面改善崇左市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改善农业融资环境。最终,将有效推动崇左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周万献,谢再志.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崇左市蔗糖产业发展的逻辑、堵点与路径[J].广西糖业,2024,44(4):239-243.
[2] 李万臣.转型发展期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24,34(19):110-112.
[3] 吴贵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市场,2024(27):67-70.
[4] 宋宏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优化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4(10):133-134.
[5] 苏平.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4(18):109-111.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