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土地资源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与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系统梳理当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乡村发展用地供给难、土地资源大量闲置、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及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完善土地供应机制、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广西崇左市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44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轮驱动下,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深度研究,探索其利用与管理的优化路径,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
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崇左市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乡村发展用地供给难、土地资源被大量闲置、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及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村的发展。鉴于此,深入分析崇左市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揭示其在利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崇左市乃至全国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1]。
1 崇左市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崇左市地处北纬21°36′~23°22′、东经106°33′~108°8′,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城市之一,辖7个县(市、区),总面积1.73万km2,2022年末常住人口数208.26万人[2]。《崇左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崇左市共有耕地456 358.80 hm2,其中水田106 085.94 hm2,占23.25%;水浇地160.51 hm2,占0.03%;旱地350 112.35 hm2,占76.72%。江州区、扶绥县两个县(区)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5.22%。崇左市园地64 947.93 hm2,其中果园39 141.10 hm2,占60.27%;茶园889.56 hm2,占1.37%;其他园地24 917.27 hm2,占38.36%。崇左市林地1 052 899.19 hm2,其中乔木林地496 798.91 hm2,占47.18%;竹林地8 277.75 hm2,占0.79%;灌木林地491 558.01 hm2,占46.69%;其他林地56 264.52 hm2,占5.34%。宁明县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4.23%。崇左市草地25 118.57 hm2,其中天然牧草地0.15 hm2,占0.000 6%;其他草地25 118.42 hm2,占99.999 4%。草地主要分布在天等县,占全市草地面积的50.01%。此外,崇左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9 518.47 hm2,其中村庄用地31 158.57 hm2,占62.92%。崇左市交通运输用地32 594.87 hm2,其中农村道路用地21 453.85 hm2,占65.82%[3]。
2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发展用地供给难
乡村发展用地供给难是崇左市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中面临的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1)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扩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崇左市农村地区可供建设使用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特别是适宜用于产业发展和居住建设的优质土地资源较为稀缺,加剧了用地供需矛盾。2)崇左市农村土地碎片化严重,且权属复杂,土地整合和集中连片使用面临较大阻力。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补偿标准的争议及集体决策的难度等因素,阻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配置。3)乡村发展项目用地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流程烦琐,耗时较长,影响了项目的及时落地和推进速度。加之信息沟通不畅,在申请用地时往往遇到政策理解不透彻、操作程序不明晰的问题。
2.2 土地资源被大量闲置
随着崇左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导致大量耕地无人耕种或仅维持粗放管理,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相较于其他行业,传统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特别是在崇左市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农业生产成本高而收益低,农民耕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土地因此被长期闲置。此外,崇左市农村土地碎片化现象严重,土地分散化问题突出,难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上土地流转市场不活跃,土地整合面临法律、经济、社会等多重障碍,导致许多土地资源闲置浪费。仅2023年,崇左市便核实出面积在2 hm2以上的撂荒耕地269块,总面积高达1 313.33 hm2[4]。
2.3 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在崇左市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实践中,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1)崇左市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规范的交易平台和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农民难以获取准确的流转信息,市场供需双方难以有效对接。2)现有的土地流转程序烦琐,涉及多部门审批,流程时间长,增加了农民和农业投资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影响流转效率和意愿。3)部分农村土地权属界线模糊,确权登记工作尚未彻底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界定不明确,增加了流转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纠纷可能性。4)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存在被迫流转、补偿标准偏低、流转合同不规范等现象,影响农民流转的积极性和土地流转的可持续性。
2.4 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
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是崇左市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1)部分地区在制定建设用地规划时,未能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长远规划,导致规划与实际建设需求不匹配,部分规划的建设用地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急需建设的区域却因规划限制无法得到土地供应。2)在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合理,一些地区出现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情况,不仅违反了耕地保护政策,还影响了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3)部分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导致基础设施难以高效配置,增加了建设成本,同时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和美观。
3 优化策略
3.1 完善土地供应机制
完善土地供应机制,可以有效缓解崇左市乡村发展用地供给难的问题,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1)优化用地指标分配机制。建立更加灵活的用地指标分配体系,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项目的重要性,适当调整用地指标的分配比例。引入竞争性分配机制,提倡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实效的项目优先获得用地指标。2)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模式。探索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平衡新路径,如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废弃地复垦等方式,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保障,从而为必要的非农建设腾出空间[5]。3)简化用地审批流程。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实行线上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建立乡村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对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项目优先办理,缩短审批时间,确保项目及时落地[6]。
3.2 盘活利用闲置土地
针对崇左市农村土地资源被大量闲置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盘活利用这些土地,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1)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整合零散地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采取平整土地、修建灌溉排水设施、改良土壤等措施,提高土地的耕作便利性和产出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农业企业参与农业经营,避免土地撂荒。2)推广土地托管服务。鼓励和支持农业服务机构为外出务工农户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包括耕作、种植、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以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保证土地产出。3)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出台优惠政策,如提供土地流转补贴、撂荒地复耕奖励、农业保险优惠等,激发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耕种收益。4)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参与分红,既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3.3 规范土地流转管理
针对崇左市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策略。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成立市级或县级统一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搭建标准化、信息化的交易平台,提供土地信息发布、价格评估、法律咨询、合同签订等一站式服务,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流转效率。2)简化流转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精简土地流转审批流程,实施多部门联合办公或网上审批,缩短流转周期,减轻农民和投资者的负担。同时,明确流转程序和所需材料清单,提供流程指南,提高透明度,方便操作执行。3)加强土地权属管理。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土地权属,解决权属界线模糊问题。同时,加强土地权属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地权利信息数据库,便于查询和监督,减少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4)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并严格执行。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督管理,确保合同的公平性和合法性,防止农民权益受损[7]。
3.4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科学编制规划,强化需求导向。在编制建设用地规划时,应深入调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确保规划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采用参与式规划方法,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确保规划方案既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又兼顾长远发展需要,避免规划与实际脱节。2)耕地保护优先,严守耕地红线。在规划中严格遵循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明确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3)优化空间布局,促进集约利用。倡导集中连片的建设用地布局模式,通过整合零散的建设用地,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规划居住区、产业区、公共服务设施等空间布局,促进基础设施的共享与高效配置,减少重复建设,美化农村环境。
4 结语
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福祉,还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笔者将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王乐.当前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J].新农业,2023(15):75-76.
[2] 广西崇左市人民政府.崇左市基本情况[EB/OL].(2023-08-16)[2024-10-08].http://www.chongzuo.gov.cn/zjcz/lsyg/t16984279.shtml.
[3] 广西崇左扶绥县人民政府.崇左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21-11-05)[2024-10-08].http://www.fusui.gov.cn/sjfb/tjgb/t10723406.shtml.
[4] 广西崇左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23号提案的答复[EB/OL].(2023-07-27)[2024-10-08].http://www.chongzuo.gov.cn/zfxxgkzl/xxgkzn_fdzdgknr/jyta/zxta/t16856381.shtml.
[5] 陈美球.完善耕地保护机制,构建生态粮仓的对策思考[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1):1-3.
[6] 刘畅.三产用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南宁市A街道为例[J].现代企业,2020(8):81-82.
[7] 李晓田,石晶.“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流转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4):177-179.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冯艳彩(1995—),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乡村振兴等。E-mail:18747181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