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18 年起, 美国积极推动对华科技“ 脱钩” 以维护其科技霸权地位, 此举势必会对中美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美科技“ 脱钩” 程度加深, 中美两国GDP、投资和福利水平均大幅下降, 但美国降幅更为明显。同时, 中美两国贸易总量锐减, 进出口国别和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变动。相较之下, 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GDP、投资和福利水平在“ 脱钩” 情景下均有所改善,进出口贸易扩张, 除高技术产业进出口增加外, 其余产业出口受损严重, 但进口提升明显。对此, 中国应通过协商谈判来管控分歧, 拓展中美科技合作空间, 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外开放, 开辟技术交流新渠道。同时, 中国还需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实现产业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关键词〕 科技“脱钩” GTAP 经济贸易 高技术产业 GDP 投资 福利水平 技术交流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5.03.015
〔中图分类号〕F752 4; F752 67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自1979 年中美建交以来, 中美两国科技关系起起伏伏, 但总体上趋向于互利合作。然而, 近年来, 由于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大幅跃升使得中美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差距逐渐缩小, 美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特朗普政府上台后, 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中美科技领域分歧逐渐增加。在此种情况下, 美国政府通过加征关税、外资审查限制、出口管制和单边制裁等措施, 加大对华科技产业的限制力度, 并意图加快两国科技“脱钩”。2018 年, 美国单方面对中国诸多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材料或组件设置关税壁垒。同年8 月, 美国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改革法案》, 将人工智能、芯片、5G 等新兴领域加入管制清单, 限制上述产品对华出口。11 月, 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又将14 类“新兴技术” 纳入出口管制。不仅如此, 美国更是以“打击经济间谍” 和“窃取知识产权” 为借口, 限制向攻读“科学、工程” 等相关专业的中国留学生颁发签证, 并将众多中国高校与企业列入管制清单。同时, 为防范与中国学者合作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大量在美中国科学家不仅遭到解聘, 甚至有部分学者被逮捕与判刑。
拜登政府上台后, 采纳欧洲所提出的“去风险” 理念, 以“去风险” 取代“脱钩”, 作为美国对华政策新标签。尽管美国官员就对华关系表达了不追求“脱钩” 之意, 而是聚焦“去风险”, 但是美国政府仍持续推动一系列针对中国的科技“脱钩” 措施, 进一步强化尖端科技领域对华“脱钩”, 采取诸如设立经贸规则、提升科技壁垒与构建排华联盟等更为精细化的“断链脱钩” 举措,试图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种种行为表明,尽管美国在对华关系上用“去风险” 取代“脱钩”,但本质上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核心目标依旧是打压中国, 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脚步, 加快两国科技“脱钩”。
当前, 美国政府对于中国科技领域的频频举措, 显示出美国与中国科技“脱钩” 的态势仍将长时期保持, 这必然会对两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贸易产生一系列的连带影响。中美科技“脱钩” 对中美两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是否如美国所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 中美科技“脱钩” 对全球其他经济体影响如何? 中国又该如何破局? 准确把握中美科技脱钩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随着美国对华科技“脱钩” 政策的实施, 中美科技“脱钩” 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
关于中美科技“脱钩” 形成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3 种观点: (1) 美国政府推行对华科技“脱钩” 策略源于对中国前沿技术发展的安全威胁认知, 美国担心其国家安全受到中国科技崛起的威胁[1,2] ; (2) 为维护、巩固自身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 美国通过科技“脱钩”来阻止关键技术转移至中国[3] , 以阻止中国对其科技霸主地位的挑战[4] ; (3) 美国对中国科技的歧视性认知是导致美国对华科技“脱钩” 的关键因素之一, “美国优先” 政策致使美国社会以一种民粹、本国优先的角度看待中国科技崛起, 并逐步对中国科技进步产生过激行为[1,5] 。总之, 中美科技“脱钩” 的背后潜藏着两国之间的“大国竞争” 关系, 美国对华科技“脱钩” 是出于对国家安全和科技霸主地位的担忧。
关于中美科技“脱钩” 的影响, 部分学者认为,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科技的引领者, 科技“脱钩” 不仅会挤压两国科技的合作空间[6] , 对两国的GDP[7] 、产出[8] 、进出口贸易[9] 等方面产生负面冲击, 还会导致全球科技呈现分裂局面[10] 。对高科技行业而言, 中美科技“脱钩” 对两国高科技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构成冲击[11] , 而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ICT 产业出口贸易的对外发展上[12] ; 另外, 美国对中国实施科技“脱钩” 策略, 限制了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获取关键技术的能力[13] 。这种限制不仅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产生阻碍[14] , 还导致美国部分高科技产业失去中国市场[15] 。由此来看,中美科技“脱钩” 不仅会影响两国的经济利益,还会降低两国科技产业在全球科技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 学术界对于中美科技“脱钩” 的影响多聚焦于中美两国, 对世界其他国家受中美科技“脱钩” 的影响展开评估的文献较为缺乏。基于中美科技“脱钩” 长期性的判断, 有必要全面衡量中美科技“脱钩” 的国际经济影响。与现有研究相比, 本文做了3 点改进: (1) 将GTAP10 0 版数据库更新至2023 年, 使模拟基准更加贴近现实;(2) 鉴于美国对华“脱钩” 的重心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领域, 本文从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视角出发, 分析中美科技“脱钩” 的影响; (3) 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视角切入, 探寻中美科技“脱钩” 的间接影响。
2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2. 1 区域和产业部门的设定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GTAP)是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多国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 涵盖141 个国家(地区)、65 个产业部门与8 种生产要素, 全面反映了2014 年的全球经济运行状况[16] 。
为了突出中美科技“脱钩” 对主要国家的具体影响, 本文将国家或地区划分为11 个大类(见表1)①。考虑到美国对华“脱钩” 领域主要聚焦于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 本文将65 个产业划分为8 类(见表2)。其中, 高技术服务业根据中国所发布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大致划分。
2. 2 数据更新
本文设定基准年份为2023 年。由于GTAP10 0版本的数据库基准年份为2014 年, 已无法反映实际的模拟需要, 为提高模拟精度, 本文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参考Walmsely 等(2000)[17] 动态递归方法, 在RunGTAP 闭合中将GDP、GDI 转化为外生变量, 即:
Swap afereg(REG)= qgdp(REG)
Swap afreg(REG)= qcgds(REG)
然后将数据库中的人口(POP)、GDP、资本(GDI)更新递归到2023 年。其中, GDP、GDI 和人口数据来自IMF 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在关税更新上, 本文通过梳理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 发现截至2023 年, 除少量敏感商品外, 大部分自由贸易协定已全部实现商品自由化, 故为方便起见, 本文将所有FTA 的关税税率调整为零。
2. 3 模拟情景方案设定
美国对华科技“脱钩” 政策的核心是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因此, 两国高科技产业进出口贸易首当其冲, 表现为中美两国高技术产业贸易量大幅下降。2018 年, 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为192 3 亿美元, 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为54 35 亿美元。2020 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下降至151 61 亿美元, 下降约21%,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下降至43 97 亿美元, 下降约19%②。在美国即将举行新一轮大选之际, 特朗普表示将逐步停止从中国进口所有必需商品, 并实现完全独立于中国③。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新一届政府是否会持续推进对华科技政策? 中美两国间科技关系是否持续恶化? 未来中美“完全脱钩” 的极端现象是否可能出现? 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根据实际情况, 本文设置4 种模拟情景:
(1)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进行贸易制裁,导致中美两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贸易量减少20%。
(2) 假设美国对华单边制裁进一步加剧, 导致中美两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贸易量减少50%。
(3) 假设在科技领域美国与中国“完全脱钩”,导致中美两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贸易量减少99%。
(4) 假设在全部领域美国与中国“完全脱钩”,导致中美两国全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贸易量减少99%。
需要说明的是, 将两国贸易量减少99%而不是100%的原因是为两国之间不可控制的商品移动留下了空间, 并且保证GTAP 模型冲击更加稳定[18] 。相较于Johansen 和Euler 模拟的失真性, 本文采用Gragg2-4-6 步外推法提高模拟的准确性。
3 模拟结果与分析
3. 1 中美科技“ 脱钩” 对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
3. 1. 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中美科技“脱钩” 对中国和美国GDP 均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随着中美“脱钩” 程度的加深, 这种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可以发现, 在后两种情景下, 美国GDP 下降0. 33%~0. 88%, 超过中国0. 24%~0. 69%的降幅, 美国经济受损幅度远高于中国。
(2) 美国科技“脱钩” 政策恶化了中美两国的投资水平。这是因为, 美国科技“脱钩” 政策导致中美两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和资本流动限制, 使得融资成本上升, 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使两国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更为悲观, 从而降低了投资意愿。其中, 美国的投资损失明显高于中国, 从情景一到情景四, 美国下滑0. 21%~2.42%, 而中国仅下滑0. 11%~1%。
(3) 中美科技“脱钩” 降低了中国的福利水平, 且随着“脱钩” 程度的加深, 中国的福利水平降幅越大。对于美国而言, 在前两种情景下, 科技“脱钩” 改善了美国社会福利, 但随着“脱钩”程度加深其福利水平遭受严重的反向冲击, 降幅直逼中国。
综上来看, 中美科技“脱钩” 对中美两国的GDP、投资和福利水平均产生严重的负面冲击, 但美国受损程度更为严重。
3. 1. 2 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1) 进出口总量变动
表4 展示了中美两国进出口总量变动情况。就出口而言, 中美科技“脱钩” 对两国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但中国出口降幅更为显着。美国与中国科技“脱钩” 并未显着改善其出口环境, 反而加剧了出口恶化。原因在于科技“脱钩” 政策导致美国供应链断裂, 生产成本上升, 从而削弱了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致使出口下滑。从进口来看, 中国的进口降幅远高于出口。①与中国从事大量加工贸易有关。中美科技“脱钩” 抑制了中国在加工贸易方面的优势, 导致进口大幅减少;②与国内替代有关。科技“脱钩” 促使中国加速发展国内供应链, 减少了对外依赖, 致使进口需求减少。相比之下, 美国的进口降幅小于出口, 暂时缓解了其贸易失衡状况。然而, 2023 年美国贸易逆差高达7734 亿美元, 贸易逆差现状无法通过对中国科技制裁得到扭转, 可能原因在于美国的单边制裁将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2)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贸易量变动
对中国而言, 中美科技“脱钩” 将导致中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减少。作为加工大国, 中国尚处于全球生产链的中低端, 中国出口受阻必然波及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 另外, 科技“脱钩” 促使中国调整供应链策略, 逐步转向国内供应链并寻找更稳定的国内替代品。从出口看, 4 种情景下, 除对美国出口大幅减少外,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究其原因, 美国对华科技制裁致使中国转向其他市场, 以弥补美国市场的缺失。由此可见, 尽管中美科技“脱钩” 导致中国对美贸易逆差扩大, 但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却大幅改善。
对美国而言, 科技“脱钩” 导致其减少从中国的进口, 进而转向其他国家。究其原因: ①贸易摩擦增加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成本, 迫使美国企业转向其他国家; ②为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加速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和本土化, 并通过“近岸外包” 和“友岸外包” 策略, 将欧盟与东南亚等地区作为采购首选。从出口看, 中美科技“脱钩”对美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前3 种情景下, 美国对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均呈现下降趋势。科技“脱钩” 导致美国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和生产效率降低, 削弱了出口竞争力; 同时, 科技“脱钩” 致使全球技术标准分化, 增加了美国企业出口的难度和成本。然而, 当中美“完全脱钩”后, 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大幅改善。
(3) 行业进出口量变动
出口方面, 科技“脱钩” 显着抑制了中美两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出口贸易, 但中国的出口降幅更为明显。究其原因, 中国科技产业位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多依赖于从其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进口所需的关键技术和组件, 而科技“脱钩” 切断了这一渠道, 从而影响了产品生产和出口。相比之下, 中国其他产业的出口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增长趋势, 且这一趋势随着“脱钩” 程度的加剧愈加明显。相反, 美国其他产业的出口普遍遭受负面冲击。
进口方面, 科技“脱钩” 对中国各产业的进口均有负面影响, 这是因为科技“脱钩” 导致关键技术和中间品进口受限, 抑制了中国在加工贸易方面的优势, 并进一步引发产业联动效应, 导致进口下降。对美国而言, 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进口规模亦受到显着抑制, 且高技术制造业进口规模下降幅度远高于中国, 这是因为中美科技“脱钩” 导致美国难以迅速找到替代供应商,而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自主生产能力, 所受冲击相对较小。相比之下, 美国其他产业的进口大幅上升。然而, 当中美“完全脱钩” 后, 除采掘业外, 美国大多数产业的进口均大幅下滑。
3. 2 全球其他国家经济贸易分析
中美科技“脱钩” 不仅对中美两国带来负面影响, 也必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不可忽视的间接影响。因此, 有必要从全球其他国家的视角进行分析。
3. 2. 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中美科技“脱钩” 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GDP 均产生实质性的正面影响, 随着“脱钩” 程度的加深, 这种影响进一步增强, 但是考虑到所有情况, 增速均不到0. 06%。然而, 新西兰和韩国有所例外, 在前3 种情景下GDP 呈现下降态势。当中美“完全脱钩” 后, 除韩国GDP 下降0. 08%外, 其他国家GDP 均实现增长。
(2) 中美科技“脱钩” 会提高大多数国家的投资水平。情景一之下, 除东盟外, 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水平下降, 但随着中美科技“脱钩” 程度的加深,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水平提升明显。值得注意的是, 欧盟和澳大利亚在情景二下降幅最大, 新西兰在前3 种情景下投资水平持续恶化。
(3) 中美科技“脱钩” 改善了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福利水平, 且“脱钩” 程度越高, 福利改善愈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前3 种情景下福利水平均呈现恶化趋势, 但中美“完全脱钩” 后, 两国福利水平得到改善。
与中美两国遭受严重的负面冲击不同, 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受益于中美科技“脱钩”, 其GDP、投资和福利水平随着“脱钩” 程度的加深而大幅改善, 从而形成“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的局面。原因在于, 中美科技“脱钩” 导致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 世界各国均需重新调整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 部分国家可能会因此获得发展机会。此外, 中美科技“脱钩” 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替代市场的机会, 以填补两国的市场空缺。
3. 2. 2 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1) 进出口总量变动
中美科技“脱钩” 导致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在贸易平衡方面, 各国变化不一。在前3 种情景下, 英国和日本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欧盟、韩国和印度的贸易顺差在情景二下达到顶峰, 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顺差随着“脱钩” 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增长。然而, 中美“完全脱钩” 后, 除东盟贸易顺差有所上升外,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顺差均大幅下降。
(2) 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量变动
从出口来看, 世界各国向美国的出口增加幅度最为明显。原因在于, 中美科技“脱钩” 导致中美两国间贸易大幅缩减, 为了弥补中国产品的缺失, 美国将增加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从进口来看, 世界各国从中国的进口增加幅度最为明显, 其中, 欧盟、日本和东盟的进口规模远超于其他国家。可以看出, 虽然中美科技“脱钩” 减少了中美两国的直接贸易, 但第三国的“桥梁” 作用促使中美间接贸易增加, 进而改变了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
(3) 行业进出口量变动
从进口来看, 中美科技“脱钩” 对全球大部分国家制造业的进口具有显着推动效应, 其中以高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进口增长最为显着。对于服务业而言, 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 其他国家的进口提高明显, 而农业和采掘业的进口却相对下降。当中美“完全脱钩”后, 所有行业的进口均实现增加。原因在于, 在贸易转移效应下, 中美两国的产品最终会通过第三国出口到对方国家, 致使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上升; 另外, 中美“完全脱钩” 后, 两国会转向其他国家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以填补市场空缺。
从出口来看, 无论哪一种情景下,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出口规模均呈现上升态势,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价值链和贸易流再分配的效果。随着美国对华高科技产业单边制裁的加强, 中美两国企业可能会转向其他国家采购所需要的高科技产品或组件, 促使欧盟、日本等国家出口增加。然而, 其余产业的出口在前3 种情景下均有所下降, 但当中美“完全脱钩” 后, 部分行业的出口规模得到改善。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 1 研究结论
为探讨中美科技“脱钩” 的国际经济影响, 本文使用GTAP10 0 版本进行模拟, 得出以下结论:
(1) 中美科技“脱钩” 对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指标产生负面影响, 不同“脱钩” 情景下两国的GDP、投资和福利水平均呈现不同幅度的恶化, 但美国受损程度更为严重。
(2) 中美科技“脱钩” 对中美两国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中美两国进出口总量下降, 其下降幅度随着“脱钩” 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在此过程中, 美国实现了净出口增长, 而中国贸易平衡呈现逆差倾向。不同情景下中美两国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变化趋势不一。从行业来看, 中美两国高技术行业进出口贸易逆向冲击最为严重。相比之下, 中国其他绝大多数行业进口规模下降, 而出口规模提升, 美国正好与之相反。
( 3) 与中美两国遭受严重的负面冲击不同, 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受益于中美科技“脱钩”,其GDP、投资和福利水平随着“脱钩” 程度的加深而大幅改善, 从而产生“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的局面。
(4) 中美科技“脱钩” 导致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出口规模扩大, 特别是从中国进口和向美国出口的增加幅度最为明显。对于产业而言, 中美科技“脱钩” 致使各国大多数行业的进口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进口扩张明显。从出口来看, 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出口提升明显, 而其余行业的出口规模受损严重。
4. 2 政策建议
(1) 协商谈判管控分歧, 拓宽中美科技合作空间。从本文结果来看, 中美科技“脱钩” 会对中美两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美双方没有赢家, 反倒会沦为“旁人之利”。面对美国“脱钩”行为, 中国应明确表明自身的红线和底线, 在核心利益上不妥协, 同时展现合作意愿, 力争通过双边磋商和对话解决争端, 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化解分歧。如今, 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 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美两国作为难分彼此的“共同体”, 双方应加强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合作,实现共赢, 而非相互割裂。
(2) 深化对外开放, 开辟技术交流新渠道。研究表明, 尽管中美科技“脱钩” 导致中美双边贸易锐减, 但增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因此, 面对美国的“脱钩” 行为, 中国不应封闭自守,而应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中国应以科技“脱钩” 为契机, 制定更为开放且高效的科技政策, 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同时, 拓展国际合作, 开辟技术交流新渠道。借助RCEP、“一带一路” 倡议等平台, 努力拓展与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新渠道。唯有持续强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合作, 中国才能突破美国的科技“包围圈”。
(3) 强化科技自主创新,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目前, 美国对华“脱钩” 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科技领域, 科技创新已成为掣肘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中国应加强自主创新, 打破技术壁垒。①要强化政策扶持, 激励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加强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优化国内创新环境, 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确保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②要增加研发投入, 激发创新动能。通过政府财政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途径, 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 同时改革市场机制,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③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兴技术与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 构筑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4) 强化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 驱动科技产业优化升级。研究发现, 受科技“脱钩” 的影响,中国各行业部门尤其是高科技产业进口贸易受损严重, 产业结构大而不强且受制于人的境况依然严峻。为此, 中国需实现产业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①要摸清底数, 补齐短板。根据制裁范围, 将薄弱环节分类列出并寻找替代产品, 针对关键供应链“卡脖子” 技术, 实行集中攻关, 加快研发可替代产品或技术, 填补“卡脖子” 短板; ②要推动国内市场建设, 提高产业供应链环节中的“国产率”, 同时深入挖掘现有产业供应链的潜能, 培育高附加值产业, 提升价值链高端化水平。
注释:
①由于缅甸经济总量较小, GTAP 模型并未单独划分此区域, 故东盟区域并不包含缅甸地区。
②数据来源: WITS 数据库。
③拆解“特朗普贸易政策2. 0”, 新浪财经, 2024 年7 月11 日。
参考文献
[1] 李峥. 美国推动中美科技“ 脱钩” 的深层动因及长期趋势[J]. 现代国际关系, 2020, (1): 33~40, 32, 60.
[2] Zhang Kevin H. US-China Economic Links and TechnologicalDecoupling [J]. The Chinese Economy, 2023, 56 (5): 353~365.
[ 3] Charles W Boustany, Aaron L Friedberg. Partial Disengage⁃ment: A New U S. Strategy for Economic Competition with China[J].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2020, 43 (1): 23~40.
[4] 孙海泳. 美国对华科技施压战略: 发展态势、战略逻辑与影响因素[J]. 现代国际关系, 2019, (1): 38~45.
[5] 邓金堂, 刘夏. 美中科技“脱钩” 视角下中国供应链重塑路径研究[J]. 对外经贸实务, 2021, (12): 49~52.
[6] 渠慎宁, 杨丹辉. 逆全球化下中美经济脱钩风险的领域与应对策略[J]. 财经问题研究, 2021, (7): 102~109.
[7] Peiris M S J, Muir M D V, Rui M, et al. Sizing Up the Effectsof Technological Decoupling [R]. New York: IMF, 2021.
[8] 姜鸿, 朱静, 刘玥. 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经济效应———基于假设抽取法的分析[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 38~46.
[9] 卫平, 张朝瑞. 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及其对两国贸易影响[J]. 工业技术经济, 2018, 37 (1): 76~85.
[10] 刁大明, 王丽. 中美关系中的“脱钩”: 概念、影响与前景[J].太平洋学报, 2020, 28 (7): 12~27.
[11] 程如烟, 张丽娟, 张艾黎. 美国与中国科技脱钩的政策工具及其影响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23, (3): 180~188.
[12] 聂世坤, 周海云. 美中科技“ 脱钩” 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J]. 价格月刊, 2021, (4): 51~61.
[13] 陈峰. 美国扩大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中国科技的影响和对策[J]. 情报杂志, 2022, 41 (8): 1~7, 23.
[14] 刘薇, 张溪. 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J]. 工业技术经济, 2019,38 (9): 35~43.
[15] 周琪. 美国对中国科技“脱钩” 的战略动机及政策措施[J].太平洋学报, 2022, 30 (8): 1~25.
[16] Aguiar A, Chepeliev M, Corong E L, et al. The GTAP DataBase: Version 10 [J]. Journal of Global Economic Analysis, 2019,4 (1): 1~27.
[17] Walmsley T L, Dimaranan B V, Mcdougall R A. A Base CaseScenario for the Dynamic GTAP Model [ R]. Center for GlobalTrade Analysis, Purdue University, 2000, No. 417.
[18] Siddig K. Economic Sanctions and Trade Diversions in Sudan[J]. 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2010, 9 (12): 13~30.
(责任编辑: 张舒逸)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委高精尖学科项目“2023 战略经济与军民融合: 大国对抗对产业的影响、互动量化及可能的对策性手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