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治理、营商环境与国内统一大市场

known 发布于 2025-08-09 阅读(337)

〔摘 要〕 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对搭建稳定健康的双循环体系至关重要, 而打破省际贸易壁垒,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赋能产品要素流通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数字治理发展水平对营商环境的影响, 进而对统一大市场建立的作用机制, 构建指标体系衡量评价各省域数字治理发展能力和营商环境水平, 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的数字治理水平能显着提升营商环境并降低省际贸易壁垒, 促进资源要素的省际流动, 实现产品要素的合理配置。因此, 各地政府应当加强数字治理建设, 助推政务公开透明化, 实现跨部门与跨省协同办公, 降低创业与贸易成本, 进而降低贸易壁垒, 减少资源错配, 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

〔关键词〕 数字治理 营商环境 省际贸易流 国内统一大市场 面板数据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资源要素 产品要素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4.11.013

〔中图分类号〕F270. 7; F123. 9 〔文献标识码〕A

在中美贸易战和国际技术封锁等影响下, 我国政府开始考量自身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生产链中的位置与安全性。对此, 我国提出“建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并将其写入“十四五” 规划之中, 作为中国未来远景目标的重要战略决策。“双循环” 发展新格局实施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 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稳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破除省际贸易壁垒,统一监管与税务标准, 畅通跨省域信息流通与协同办公, 减少地方保护主义等。换言之, 要稳步推进国内大市场建设, 关键是推进政府数字治理和营商环境建设[1] 。数字治理的稳步发展, 强调跨部门、跨省际的协同治理监督, 从而为打破省际隔离的目标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畅通反映渠道, 简化办事手续, 统一监管标准以及政务公开透明化等营商环境建设, 也使得畅通国内市场循环有了进一步支撑与保障。因此, 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和国内营商环境建设的大背景下, 本文研究了数字治理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影响情况。在定性分析部分, 整理汇总了数字治理及其对营商环境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影响的研究文献, 然后厘清数字治理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理论机制, 并提出亟待验证的假设, 为后文的指标测度模型的纳入与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在定量分析部分, 以2015~2022 年中国各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分别测度数字治理水平和营商环境水平, 然后构建计量模型, 在基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索, 如中介效应分析, 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最后基于本文的计量研究结果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数字治理是将现代数字化技术与治理理论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 主要指政府、公民及其他主体依托信息技术的运用而进行的参与、互动与合作, 是融合信息技术与多元主体参与的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社会治理体系。数字治理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加强政府内部协同治理, 进而帮助政府进行转型[2] 。数字治理赋能数字共享和数字一体化整合, 从而推动中国现代化治理水平[3] 。数字治理还可以推动基层改革[4] , 其主要受社会系统、技术系统与外部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具体而言, 公众需求规模、上级压力与互联网普及率对数字治理服务水平显现出正的影响[5] 。

数字治理的推进对营商环境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能过通过多种作用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已有文献中认为, “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可以通过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降低交易成本两条主要路径来优化营商环境[6] 。“互联网+政务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线上驱动、线下驱动和全面融合3 种组态, 降低行政负担是其中的作用机制[7] 。数字治理也会对营商环境存在负面影响。虽然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检查、公共服务、政府信息公开、纠纷解决的便捷性和效率性作用明显, 但政府数字化转型也存在技术风险, 它传导到营商环境中, 可能引发侵犯商业秘密、增加企业负担、危及企业发展、影响企业信誉等法治风险[8] 。并且“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中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间的低效互动参与和无效互动交流也会对营商环境优化产生抑制作用[9]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 是重塑大国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但在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 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产权交易市场壁垒、商品和要素市场分割等[10] 。而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 数字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并能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具有打破市场分割, 重塑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关系的功能, 有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其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11] 。

纵观研究成果, 学术界对数字治理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等领域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 同时也有学者从数字治理的角度对营商环境进行了科学研究。但现有的研究关于数字治理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及其影响理论机制尚待深入探索, 结论有待实证佐证。

2 数字经济对统一市场影响的内在机理

2. 1 数字治理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直接影响

数字治理平台的搭建其首要目标是匹配用户、通过商品、服务和货币的交换, 为所有参与者创造价值。因此平台必须发挥3 个关键功能: 吸引、促进和匹配。从平台的定义、性质和功能看, 平台可以为统一大市场吸引用户, 促进市场形成,实现线上、线下基础设施匹配, 帮助政府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运行的市场规则[12] , 具体如图1 所示。基于此, 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数字治理可以直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2. 2 数字治理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间接影响

数字治理及搭建的平台还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间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9] , 这主要是因为数字治理搭建的平台利用数字技术优势能够使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信息共享与交流也更加畅通。同时数字治理构建的平台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另外, 政府和市场能够在数字治理构建的平台中实现有效互动。政府和市场在数字治理搭建的平台中进行的互动确保了双方深层次的沟通, 构建了一个政府和市场更加有效的互动合作机制。同时, 企业或个人在数字治理平台中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体验也会提升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提升的获得感。

国内统一大市场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最可靠的战略资源, 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路径是要强化竞争政策的作用, 短期的突破口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要消除政策歧视, 提倡公平竞争;(2) 推进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10] 。而营商环境就是从这两个方面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具体如图2 所示。

基于上述分析, 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数字治理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间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2. 3 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数字治理的影响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反过来促进数字治理建设和营商环境的优化。国内统一大市场在内外经济循环当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分为5 个方面: 集聚资源、激励创新、优化分工、推动增长和促进竞争[10] 。资源的集聚能帮助数字治理平台进行信息的收集和资源的调配, 帮助平台更好地发挥吸引、促进与匹配的功能; 鼓励创新与优化分工则使得平台功能更加完善与人性化, 用户的体验效果更好; 推动增长和促进竞争能够鞭策数字治理平台有能力不断进步, 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基于上述分析, 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也会提高数字治理水平。

3 评价指标与模型构建

3. 1 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3. 1. 1 地区数字治理发展水平

参考国家行政学院网上政务研究中心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发展报告, 其对“互联网+政务” 的研究开始于2015 年, 在联合国的指标测度体系框架下, 根据国家政策发展重点、数据可获得性等基本条件搭建中国数字治理调查评估体系。其中, 一级指标包含在线服务成效度、在线办理成熟度、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二级指标包含“好差评” 工作机制建设、统一“好差评” 系统、用户使用度、用户便捷度等22个指标, 从而通过这些考核指标对32 个省(区、市)政府的政务服务进行动态追踪。整体评估框架经过了多方面调研公示、探讨与修改, 力求客观性。其指标体系近年来基本保持相对稳定, 但随着政策大方向与强调重点的调整, 其评估导向也会有所调整。这些调整在近年来表现在不断加强对政务服务中的“一体化” 与“协同性” 的重视。

3. 1. 2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参考李志军(2021)[13] 的研究, 构建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数据均来自EPS 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的中国城市数据库相关统计年鉴, 相关指标详见表1。

标签:  数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