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9 阅读(344)

〔摘 要〕在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过程中, 日趋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就业带来的影响愈发引人关注。本文利用中国沪深股市A 股上市企业的数据, 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对企业就业的影响, 并探讨这一政策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碳交易政策对企业的就业水平具有正向作用, 主要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影响就业水平; 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提升作用对不同的企业存在显着的异质性, 碳交易政策能够显着地促进年轻企业和企业所有制为国有、民营的企业就业。本文将碳交易政策和就业问题纳入同一分析框架,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与积极促进就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碳交易 就业水平 双重差分法 产出效应 要素替代效应 异质性 环境规制 协同效应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4.08.009

〔中图分类号〕F061.3; F062.1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碳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1] , 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和核心政策工具。近年来中国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积极开展碳交易政策试点, 以期使用市场化的手段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1 年10 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 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省市启动全国第一批碳交易试点建设。2017 年12 月,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发布标志着全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完成总体设计。2021 年7 月, 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 碳交易体系逐渐完善。

碳交易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碳市场的不断成熟与扩展, 研究焦点逐步从碳交易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拓展到其对社会的影响。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劳动力就业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保就业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首要任务。“十四五” 规划中, “推动绿色发展,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扩大就业容量” 被列为国家主要战略目标。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就业优先, 保障关键群体的就业稳定, 多出台稳固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的政策。就业在维系民生福祉方面具有核心作用, 碳交易如何影响就业市场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验证碳交易的实施是否能够产生保护环境和增加就业的双重效益, 进一步澄清关于碳交易对就业影响的争议, 有助于中国不断完善碳交易政策, 协调好绿色发展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1 文献综述与理论机制

1.1 文献综述

环境保护和充分就业都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界对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持续研究, 主要有3 种观点: (1) 环境规制能够产生就业创造效应。如Kondoh 和Yabuuchi[2] 指出, 环境规制会增加污染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从而提高就业率。Manresa 和Sancho[3] 研究发现, 征收生态税可以带来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较低的失业率, 实现双重红利; (2) 环境规制会带来就业损失, 闫文娟和郭树龙[4] 的研究发现, 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缩减了高排硫和高污染企业的就业规模, 没有促成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的双赢局面。Walker[5] 的研究揭示了环境监管强度与就业发展之间的紧密相关性, 如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的实施迫使企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3) 环境规制和就业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李梦洁[6] 以39 个行业为对象进行分析, 发现环境规制与总就业之间是非线性的“U” 型关系。马赛等[7] 使用面板门槛、空间杜宾等多种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的影响, 发现环境规制对就业呈现“U” 型影响。

标签:  环境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