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蔬菜优质高产栽培与大棚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92)

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低下,农民劳动强度大,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占比越来越大,设施农业促使农业栽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不仅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还使蔬菜供应链大大增加,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蔬菜需求。总体来讲,设施农业让农业生产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保障人们的生活以及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了很大作用。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是一种通过人工技术手段将日光照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控制在适合动植物生长的范围内,以提供稳定、高效的生产环境。设施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通过人工改变农业种植环境参数,为农作物提供更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减少了农作物因为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减产、质量下降等问题,设施农业的蔬菜品质也比较高,能够有效避免农业药物残留,实现无公害蔬菜供应。正是因为设施农业优势诸多,所以设施农业成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在设施农业中,蔬菜栽培技术是关键,它不仅影响着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还关系到整个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目前,设施农业中最典型的就是大棚技术,这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本最低的一种设施农业技术,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体系,蔬菜栽培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丰富了蔬菜种类,保障蔬菜品质。目前本地的设施农业规模越来越大,设施农业蔬菜生产技术也不断更新。

二、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形成了区域化和规模化生产,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应结合蔬菜生产要求以及设施农业栽培特点,不断提升蔬菜栽培技术,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1、科学选择农业设施

目前设施农业的主要形式是大棚种植,蔬菜温室打破的首要条件是建立合适的温室,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地址建立蔬菜大棚,并且要对棚膜进行选择。棚膜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太阳能的吸收利用,蔬菜栽培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所以棚膜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使用寿命长,无毒无害,且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目前市场上普及最多的棚膜是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属于比较优质的棚膜,透光性和保温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能使蔬菜增产30%左右。

2、合理选择蔬菜品种

蔬菜品种对蔬菜栽培水平也有很大影响,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适合大棚种植,建立好温室大棚之后要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具体来讲,要根据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等因素来选择适合在本地种植的品种,首先考虑发芽率高、耐寒性好的品种,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季节变化选择一些收益较高的品种。例如春季对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需求较大,则可以多种植一些相关产品。

3、土壤选择与处理

①土壤选择与改良

设施农业中,通常选择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团粒结构佳的土壤,沙壤土适合早熟栽培,壤土是蔬菜生长的适宜之选,黏壤土适合晚熟蔬菜的种植。选择合适的地块之后要对一些不符合栽培要求的土壤进行改良,尤其是土壤质地不佳的地块,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石灰、石膏等物质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②土壤消毒技术要点

常用的土壤消毒技术有高温闷棚、化学消毒等。在蔬菜定植前,选择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10d,使室内温度提高至60℃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或者使用氰氨化钙、硫磺粉等化学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但需注意使用后的通风换气,避免残留对蔬菜造成危害。

③土壤耕作技术要点

为了让土壤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在蔬菜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耕,以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此外,中耕除草也是设施农业栽培中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蔬菜生长期间进行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生长,并减少杂草与蔬菜的竞争。

4、蔬菜育苗关键技术

育苗技术与蔬菜幼苗的存活率有很大关系,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常用的育苗技术为穴盘基质集约化育苗和嫁接育苗技术。穴盘基质集约化育苗即以草炭、蛭石等轻质无土材料按比例混合做为育苗基质,根据蔬菜品种和苗龄选择不同孔穴的穴盘。对穴盘进行消毒后通过人工或自动化设备,精量播种、覆盖、镇压、浇水后集中放置在苗床上。嫁接育苗技术。随着市场对蔬菜品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人们需要的蔬菜品种也逐渐多元化,所以,嫁接育苗技术在设施蔬菜种植中广泛推广。嫁接技术可以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生长势,常用的嫁接方法有顶插法、靠接法和劈接法。在进行嫁接时,接砧木应选择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逆性强、与接穗亲和力强、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以此提高嫁接成活率。

5、设施农业蔬菜科学施肥

施肥是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重点内容,设施蔬菜的要求比普通蔬菜种植要求更高,一旦施肥不科学,很容易产生其他问题,比如施肥太多在大棚内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土壤环境,施肥过少又不能满足蔬菜生长所需,产量和品质下降。所以,在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要加强施肥管理,严格控制施肥量,结合蔬菜的生长情况,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配方施肥干旱天气时可以减少施肥量。与此同时,在施肥过程中首先考虑施有机肥,整地的时候施入基肥,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后期可以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达到精准施肥的目标,确保土壤肥力条件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

6、设施农业蔬菜合理灌溉技术

设施蔬菜栽培中的灌溉技术对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为节约水资源,在设施蔬菜种植中通常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①高效节水滴灌技术

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将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中。与漫灌相比,滴灌灌溉技术可节水70%以上,而且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滴灌过程中还减少了水分蒸发,降低了大棚内的湿度,从而减少作物病害的发生。滴灌适宜在种植效益较高的蔬菜上应用,如温室大棚内的西红柿。

②高效节能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动力机、水泵、管道等设备将水加压后,通过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布在田间的一种灌溉方法。喷灌能适时适量灌溉,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水分利用率可达到80%,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种创新技术。喷灌能改善田间小气候,避免土壤次生盐渍化,一般可达增产20%-40%。

③膜下灌溉技术

膜下灌溉是在地膜下面进行灌溉的一种技术,包括膜下滴灌、膜下微灌等,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等。

7、设施农业蔬菜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以往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通过使用农药,效果快,但是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甚至还有药物残留。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是设施蔬菜栽培的重点。首先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为蔬菜营造良好的设施环境,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植被的生长能力,增强对外界病虫害的抵抗力,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发生。要加强病虫害监控,随时监测大棚环境,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可以通过人工干预防治或者物理防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控制,当病虫害比较严重时,及时用药,但要对药物的用量和使用频率进行控制,尽量保证药物不会残留,不会对土壤和空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大棚西红柿种植为例,西红柿作为本地主要的蔬菜品种,近年来大棚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病虫害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为有效防控各种病虫害,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对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

①农业防治措施

可选用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西红柿品种,如中杂109、金辉1号等,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生长势、较长的结果期和较高的坐果率。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改进耕作制度,避免连作,有计划地集中种植某些品种,使其易于受害的生育阶段与病虫发生侵染的盛期相配合,可诱集歼灭有害生物。西红柿种植过程中需定期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整地、合理施肥、定期修剪和整理植株等,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降低病害的发生。

②物理防治措施

当害虫个体较大、群体较小、发生面积不大时,可以进行人工捕杀,以消灭虫害、减少用药。也可以利用昆虫对外界刺激的趋性或避性反应进行诱杀或驱避,例如,悬挂黄色粘虫板和蓝色板条40块/667m2,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

③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防治技术,可以减少药物的残留与危害。如释放天敌,钝绥螨、智利植绥螨和剑毛帕历螨等捕食螨可以有效防治蓟马和害螨,在田间释放一定数量的害虫天敌即可。或使用生物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如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来防治土传病害和害虫。

④化学防治措施

当西红柿的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时,要及时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威胁,并防止其扩散。例如对于猝倒病,发现病苗后及时除掉,并喷施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防治,间隔7d喷1次,连喷2次。对于灰霉病,番茄定植前,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彻底消毒1次,减少病原菌数量。发病初期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续2-3次。发病严重时,摘除病叶、病果、病茎后,采取以上药剂和办法交替防治2-3次。对于白粉虱,可以使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等进行防治,药物喷施次数根据虫情确定,间隔保持在1周左右。由于长期用药、大量用药会出现耐药性,并且容易造成药物残留,所以,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和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三、设施大棚环境管理要点

蔬菜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都与外界环境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设施农业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人工调节农业设施的参数,为农作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外部温度和季节变化来控制大棚的各种参数,以保证满足蔬菜的生长需求。

1、控制大棚光照条件

首先,要选用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充足的光源可以促进作物生长。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是大棚环境控制的基础。设施蔬菜种植中常用的覆盖材料有塑料薄膜、玻璃等,其中醋酸乙烯膜等新型材料透光性能好,透光率可达90%以上,有利于蔬菜的光合作用。调节光照强度,应根据蔬菜品种的不同来改变,温室大棚中一般有多种蔬菜,可以根据植物的高度、大小等进行排列,避免出现遮挡情况,确保每一种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都能接受光照。如果天气连续阴沉,为了给植株提供光照条件,可以使用人工操作方式,在大棚内安装白炽灯,确保植物有充足光照。据研究,安装白炽灯40W/667m2,每晚补光4-6h,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冬季或阴雨天,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例如冬季在不降低温度的前提下,覆盖物早揭晚盖,可延长光照时间2-3h。

2、对大棚温度进行控制

首先,要合理布局温室结构,如采用钢架结构或竹结构,增强温室的稳定性,同时覆盖新膜、多层覆盖,如大棚内套小棚,小棚上盖草帘,小棚内铺地膜等,可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多层覆盖可提高温室温度3-5℃。根据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来调节温度。冬天做好保温工作,如在地面铺地膜,可以有效达到保温效果,如果遇到突然降温的情况,则可以考虑内部加温,如锅炉水暖加温、地热水暖加温和电热加温等措施,在冬季为大棚提升温度,其中电热加温效果最为显着,但成本也相对较高。夏季外界温度过高,则要加强大棚通风,保持大棚内温度适宜,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掀开棚膜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降温,增加空气流动。还可以采用遮阳网、湿帘风机、喷雾等设施进行降温,遮阳网可降低温室温度3-5℃,湿帘风机系统可使温室温度降低5-8℃,喷雾设施可降低温室温度2-3℃,通常适宜蔬菜生长的标准的大棚室温为20℃左右。

3、对大棚环境湿度进行控制

农作物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土壤过于湿润,会导致植物烂根,缺少水分又不能生长,所以,在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要加强湿度控制,将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频繁浇水,如果气候比较干燥,则可以及时浇水,尤其是夏季,但要注意避免在正午时分浇水。在进行灌溉时要做到科学灌溉,上述的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避免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湿度过高,而且可以有效控制大棚内湿度、

4、对温室气体进行调控

补充二氧化碳。设施蔬菜种植中,由于密闭性较好,二氧化碳浓度往往较低。因此,需要定期补充二氧化碳,据研究,温室每天补充二氧化碳1.5-2kg/667m2,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其次,要做好通风换气。定期通风换气不仅可以降低温室湿度,还可以加强气体交换,释放二氧化碳气肥,尤其是在冬季大棚生产中,要注意在中午气温较高时通风换气,以避免对蔬菜造成冻害。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中的环境控制还可以实现智能化,通过安装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温室内的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参数,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自动调节。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是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控光照、温度、湿度和气体等环境参数,可以创造出有利于蔬菜生长的小气候环境,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蔬菜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改变传统蔬菜市场的供求关系。在设施蔬菜栽培中,要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和分析,对设施环境进行控制,加强栽培过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标准化生产,为生产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255300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标签:  蔬菜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