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玉米种植产业的规模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发展探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60)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陕西省近年来采取各种措施做好粮油生产工作,通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扎实推进大豆扩种、稳步促进油料增产、全面提升单产水平、科学开展防灾减灾、巩固提升综合产能、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手段实现农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陕西省玉米种植产业的规模化、高水平发展,主要得益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机械化种植模式的发展,有必要对相应的高产种植技术加以探究。

一、玉米种植条件分析

玉米作为一种现代农业中的基础作物,其种植管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玉米种植对条件有一定要求,主要体现在日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维度。

1、日照管理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日照是促进玉米生根发芽、发育生长的必要因素。充足的日照能为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以及生长发育提供基础支持,不过日照过强则可能导致土壤水分大量蒸发而使得玉米正常生长受影响乃至死亡。一般来说,玉米从播种期到适收期每天光照需维持在9h左右,而在适收期后每天光照需维持在1h左右,通常光照时间越长玉米产量就越高。

2、温度控制在玉米高产种植中的重要性

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巨大。一般来说,玉米生长发育阶段的最低温度不得低于7℃,否则可能导致玉米种子无法生根发芽和生长。而且玉米生长发育阶段总积温最好处于1800~2800℃区间范围内,才能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足够温度。从拔节期到抽穗期这一阶段,玉米种植的最低温度一般为18℃。进入授粉期后,玉米种植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5~32℃。而且玉米种植过程中还需具备一定的昼夜温差,其有利于玉米籽粒充实以及光合作用效果改善,不过昼夜温差过大的话则可能导致玉米开花结果受影响。

3、湿度管理对玉米高产种植的影响

湿度对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有着明显影响。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有所不同,同时环境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持水量一般应维持在60%~70%范围内,而在玉米抽雄前后土壤持水量最好维持在75%~80%。总而言之,湿度过低会导致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缺水,湿度过高则可能导致涝害以及各种病虫害。而且在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其需水量往往有所差异,这将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4、土壤管理在玉米高产种植中的关键作用

土壤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土壤环境有所差异,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玉米种植的土壤需满足含水量达到12%、酸碱度适宜且约为7,土壤疏松且氧气含量丰富等要求,才能为高产量、高质量的玉米种植提供必要支持。

二、玉米种植播前准备

1、玉米品种优选

对玉米高产种植而言,品种的优选可谓是基础而关键的一环。不同品种的玉米本就有着不同生长特性,优先选择高产品种相较于低产品种无疑能切实提升玉米种植产量。另外,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也有所差异,那么适合各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自然也有所不同。要想实现玉米高产种植,必然要加强品种优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品种,依托适合的品种确保地区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符合预期。首先,充分考虑玉米品种自身的产量与适应性,尽量优先选择具有高产、稳产、耐密等特性的品种,依托玉米品种自身的优势特性为玉米产量及质量的提升奠定根基。其次,考虑抗逆性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根据地方实际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用抗性较好的品种,能兼顾农药施用量的减少以及种植产量质量的提升。最后,考虑生育期与市场需求。不同品种玉米的生育期有所差异,同时不同地区的种植制度也有所差异,再加上市场需求的不同,自然会影响玉米种植的品种选择。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对全省春夏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提出了指导意见,为广大农民优选玉米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一般来说,陕北渭北春播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金科玉3308、延科288、陕单653、大丰30、农科大8号、陕单609、中榆9号、陕科536、秦鑫2238、益农2020等;关中夏播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郑单958、延科288、陕单609、秦龙18、良玉99、陕科10号、金科玉3306等;陕南地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中金368、安科106、延科368、陕单2001、陕单2001、安玉9号、秦龙810、延科9号等;另外青贮玉米品种一般为大唐12、秦鑫630、秋润100等;鲜食玉米品种一般为彩甜糯9号、陕K8143、高糯60等。

2、玉米种子处理

优选玉米品种的基础之上,还需进一步做好种子处理工作,确保种子质量完全符合玉米种植要求。

①正规渠道购种

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种子,能确保买到的种子质量达标。农民可通过农资市场、农业种植专业店、农民合作社等正规渠道购买省农业部门推广的玉米品种,以免为了购买低价种子私自通过其他渠道购种而影响种植产量和质量。

②初步筛选玉米种子

玉米种植要实现优质高产,必须确保种子质量本身达到一定标准。播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初步筛选,确保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符合要求。譬如一级玉米种植的纯度需超过98%、净度需超过98%、发芽率需超过85%、水分含量应低于13%。种植人员需在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认真观察与筛选,通过肉眼观察剔除以及使用风筛设备等方式对玉米种子进行筛选,将其中干瘪、小粒、有机械损伤、有病虫害的种子剔除掉,确保用于播种的种子足够饱满且具有活力。

③晾晒玉米种子

对玉米种子进行晾晒能切实增强种子发芽势,同时降低种子含水量,有利于种子发芽率提升以及提早出苗,还能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播前需在晴天将玉米种子均匀摊开并置于干燥向阳的竹席上进行晾晒,尽量不要直接将种子置于地上或金属表面进行晾晒,以免种子被烫伤。

④玉米种子浸种

对玉米种子浸泡于溶液之中后再捞出阴干或直接播种,能起到一定的种子质量改善效果,进而为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带来支持。玉米浸种一般可使用温水,即将玉米种子浸泡于50~55℃的温水之中,浸泡12~24h后将种子捞出进行播种。温水浸种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且能将种子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分解转化成玉米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激素,有利于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同步提升。除温水浸种之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有机粪肥、硫酸二氢钾溶液、硫酸锌溶液等进行浸种处理。其中需将腐熟有机粪肥与玉米种子按照1∶1的重量比例进行浸泡,浸泡6h后便可将种子捞出并直接播种,切记有机粪肥浸种的种子应当天播完;硫酸二氢钾溶液浸种,则是将种子浸泡于提前调制好的硫酸二氢钾500倍液之中,浸种10h后将种子捞出后阴干再播种即可;硫酸锌溶液浸种则是将硫酸锌与水按照1∶ 2的重量比进行配置,然后将种子置于溶液中浸泡8~10h后捞出再阴干播种。

⑤玉米种子拌种

玉米拌种指在种子表面拌和上某种溶液或物质,之后再将种子进行播种,能通过拌和的溶液或物质促进玉米生长。常见的玉米拌种方式有过磷酸钙浸出液拌种、草木灰拌种、药剂拌种等。其中过磷酸钙浸出液拌种指将过磷酸钙粉末与水按照1∶5~6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后放置24h后得到浸出液,再将浸出液均匀喷洒在玉米种子上,通常碳酸钙粉末与玉米种子的重量比为1∶30~40,经过磷酸钙浸出液拌种的玉米种子需在当天播完;草木灰拌种则是先将玉米种子喷水打湿,再将过筛后的草木灰和种子进行拌和,通常种子与草木灰的重量比为20∶1;药剂拌种则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药剂和玉米种子进行拌和,主要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譬如0.5%硫酸铜水溶液和玉米种子按照1∶1200的重量比进行拌种处理能起到良好的黑粉病防治效果,20%粉锈宁和种子按照1∶25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拌种能起到良好的黑穗病防治效果。

⑥玉米种子包衣

玉米种子包衣处理能在种子表面裹上一层特殊物质,从而防止种子发芽过程中根部受损,同时还能为种子提供养分以及避免种子被病虫害侵袭。玉米种子包衣处理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包衣剂,使用包衣设备将种子和包衣剂均匀、充分混合,直到种子表面被严密包裹。将包衣后的种子置于干燥环境中,以免潮湿环境导致种子发霉和腐烂。

2土地准备是玉米高产种植基础

①玉米种植地块选择

选择合适地块是支持玉米高产种植的基础。一般来说,玉米适宜在壤土、沙壤土上生长发育,实践中应优先考虑将这两类土壤的地块作为玉米种植地块。除此之外,还应尽量优先选择光照充足、温度与湿度适宜、土壤深厚、灌排水条件良好、肥力充沃、地势平坦、酸碱性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为玉米种植地块,在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为种植人员提供便利。另外还要考虑前茬作物的影响,尽量推广应用轮作制度,优先选择前茬作物为油菜、豆类作物、甜菜、花生、薯类作物的地块,依托前茬作物和玉米生长习性不同的特点实现对土地中养分与水分的充分利用,提高土地肥力,避免病虫害发生。

②玉米种植合理整地

选定玉米种植地块后,需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整地。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翻整深度一般需达到25~30cm,确保土壤下层足够松散,从而为玉米生根和扎根创造有利条件。整地过程中需将地块中的残茬以及杂草清理干净,以免病虫害发生,同时防止杂草和玉米种子竞争土壤空间、养分、水分等。整地过程中要通过旋耕、耙地等方式使土壤松碎,从而改善土壤输送透气性,确保玉米种子发育能获得充足氧气。整地后期还需对土地进行平整,以便之后进行播种与灌溉。

③玉米高产种植施用基肥

配合整地施用基肥,能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生长,为玉米生长和高产奠定基础。玉米基肥的施用一般选用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等,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以免肥料大量流失和挥发。玉米基肥的施用一般采取条施、穴施、全田均匀撒施的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玉米基肥施用量需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一般可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667m2以及复合肥30~40kg/667m2。

三、科学控制玉米播种期

玉米播种需科学控制播期,一般在土壤10cm深处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便可播种,实践中可适当早播以促进玉米早发芽。具体到各个地区,则需结合地方气候条件、种植制度以及种植经验,合理确定播期,譬如陕西省玉米播期一般为5月中旬到下旬。合理控制播种密度,尽可能兼顾产量与质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防止田间植株过密而影响玉米生长质量。通常玉米播种的行距设置为60cm,地块保苗3500~5000株/667m2,具备水肥一体化条件的还可合理增密至5500~6500株/667m2。合理控制玉米播深,通常粘湿土壤的播深为3~4cm,沙性土壤的播深为4~5cm,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适当加深播深。

四、做好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后的不同生长阶段,需做好相应田间管理工作。玉米出苗后,需定期观察苗株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查田补苗、间苗定苗、蹲苗促根等手段促进苗全、苗齐、苗匀、苗壮。间苗一般在3叶期进行,定苗一般在5叶期进行,不宜过晚。玉米拔节期需进行2~3次除草,除草时务必要防止对玉米根系造成损伤。玉米拔节后到大喇叭口期需及时追肥,具体追肥量需基于玉米生长情况、地力水平、目标产量等加以确定,通常需施用15~20kg/667m2尿素以及8kg/667m2复合肥。合理进行玉米灌溉,拔节时期、抽穗时期、成熟期均需进行合理灌溉,其中玉米拔节孕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总量的32.6%,抽穗开花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总量的35%,乳熟到成熟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9%,实践中应根据玉米不同时期需水情况以及降雨情况进行合理灌溉。

五、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防治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根据地方玉米种植制度、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种植经验等因素合理确定预防重点,综合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减轻病虫害对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1、玉米锈病防治措施

玉米锈病防治需要以优选抗病品种为前提,以科学进行种植与田间管理为基础,以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手段为重点,全面减轻玉米锈病的危害。合理调整玉米播期,尽量避开玉米锈病的病菌感染期,能降低相应的病害发生概率。合理施用肥料,避免出现偏施氮肥等情况,为玉米植株提供适宜而充足的养分,也能强化植株抗性而降低玉米锈病发生概率。发现田间植株感染锈病后,需及时对病株进行清理,以免大范围扩散传染。玉米锈病发生初期需及时进行喷药,通常可喷施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2000倍液,喷施药液60kg/667m2,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即可;也可在锈病发生盛期喷施43%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喷施药液80kg/667m2,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2、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着密切关联,在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超过90%的条件下发生概率较大。故而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当和气象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一方面优先选择温、湿度适宜的地块种植玉米,另一方面则要结合气象预报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田间温、湿度条件。制定玉米大斑病测报制度,定期对田间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大雨后及时观察田间情况,并在玉米大斑病发生率达到10%左右时及时进行预报,指导农民适期防治。推广应用抗病品种,合理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采取宽、窄行种植模式并进行高、矮秆作物间作套种,施足底肥,推广地膜覆盖,适期早播,也可起到良好的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发生玉米大斑病后,可及时喷施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使用药液60kg/667m2,每隔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3、玉米螟防治措施

玉米螟防治主要可采取农业、物理、化学与生物手段。其中农业手段指及时清理越冬寄主、合理轮作、彻底粉碎玉米秸秆等。物理手段指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于田间布置黑光灯,可设置15个/667m2,从而诱杀大量成虫。化学手段指在心叶期于玉米植株喇叭口内投施辛硫酸颗粒剂;而在穗期则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施用药液30kg/667m2,每隔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即可。

综上可知,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玉米种植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与基础。地方农业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合理制定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标准,并基于此做好相应的农机农技推广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地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

标签:  玉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