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小麦高产增效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思考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47)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山东省地处黄淮海平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国内小麦的主产区之一。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病虫害的频发,山东地区小麦种植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研究并推广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对于提升山东地区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东地区小麦种植产业概述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都有所差异,所以小麦种植水平往往参差不齐。部分地区还采用较为传统的小麦种植模式,当麦田出现病虫害征兆时往往会过量施加农药,存在一定的环保安全隐患。种植人员应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气候和种植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筛选合适的品种,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充分应用新型种植技术,为小麦产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还需积极培育新型小麦品种,如在山东省菏泽市的小麦种植产业中,开发出了具有高产量、抗病能力优秀的小麦品种菏麦29。在实际种植中,菏麦29每亩的平均产量可达800kg。种植人员应根据种植地实际情况来适当引进此品种,并规范播种方式,科学施肥,从而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二、山东地区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

1、麦种选择

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目标,小麦种植产业应从选种时期开始应用高产优质种植技术,从基础环节控制,促进小麦产量提升。市场上小麦的种类繁多,种植户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种植地块的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麦种。山东省四季分明,光照、土壤等情况优良,而较为适合菏泽市郓城县种植的小麦品种包括济麦22、鲁原502、鑫瑞麦29、山农28以及菏麦29。同时,种植户在选择麦种时要尽量选取多个品种,以首次种植作为试验,比较各品种的产量、抗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选出最优麦种,为未来的小麦种植奠定基础。除此之外,选择麦种要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①抗寒性,高抗寒性的麦种能保证小麦安全越冬;②抗病性,病虫害防治需贯穿小麦种植全过程,选择高抗病的种子可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保证小麦产量稳定;③早熟性,选择早熟的品种能有效避免部分灾害对作物造成的影响,如干热风等;④抗倒伏,小麦倒伏会造成减产,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为此抗倒伏是麦种选择的必要标准。种植户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抗倒伏类型,实现小麦丰产。

2、种子处理方法

①进行晒种,将小麦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摊晾在防水布或塑料薄膜上进行晾晒,摊放的厚度保持在5—7cm之间即可,定时进行翻动,在光照下持续晾晒2—3d。晒种可以借助光照对种子表面携带的致病菌或虫害进行消杀,同时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其播种后的吸水膨胀发芽能力。②进行小麦种子的拌种处理,拌种可以有效减少苗期病虫害对小麦幼苗的不良影响,可以使用辛硫磷颗粒100g、咯菌睛乳油80ml加入1kg的清水,拌种小麦种子10kg,混合后充分搅拌,取出静置3—4h备用。

3、地块处理方法

①土地检测与轮作。由于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和水分皆需从地块中吸收,所以种植人员应对地块土质进行全面取样检测,确保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具备疏松多孔、含水能力强等优点,还需结合小麦的实际种植品种生长特点,保证土地能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营养与水分,为小麦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轮作是指在同一区域内轮流种植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由此可以减少病虫害。为切实提升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彻底满足我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种植人员应在小麦种植工作正式开始前,先根据种植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条件决定是否需对地块开展轮作,确保地块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会根据种植时间周期性地进行调整。多数情况下,小麦一般更适合被种植于地势较高的地块中,且此类地块一般具备灌溉方便的优势。②整地工作。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须确保种植地块肥力充沛,能使小麦的品质及产量达到最佳,还应该充分掌握地块上一季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与所使用的肥料种类,有针对性地对地块进行整治处理。例如,当地块去年所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时,种植人员应于播种工作开始之前,先将地块中残留的玉米茎秆、枯叶等残留物全部清除,为小麦出苗提供良好环境。在整地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严抓其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要充分了解所选小麦品种的生物习性和需求特征,以便在小麦不同的生长阶段为其提供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还应周期性地在土壤中加入浓缩营养补充剂,使地块肥力满足小麦生长需求。③种植人员需合理规划灌溉流程,确保地块含水量充足。同时,对麦田展开全天候监控,以便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对地块熵值、肥力、含水量等属性进行实时调控,保证小麦产量稳步增长。由于在小麦的实际生长过程中,其发育速度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种植人员需严抓整地工作的严谨性,确保处理后的地块能全面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整地工作时要严格把控对土壤中前茬的处理工作,对地块进行彻底深耕,使处理后的土层切实满足小麦种植深度需求,通过增强小麦根部牢固性的方法,提升其环境适应能力,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改善小麦品质。在进行实际操作时,种植人员应在地块中适当施加底肥,保证其肥力达标,为小麦快速出苗提供充足养分。可考虑加入适量秸秆于地块之中,随后再进行压实作业,充分改善地块土壤质量。种植人员还可根据地块内部的实际土质,采取相应科学措施。在施加底肥之前要充分掌握肥料成分,确保其所含营养元素足够均衡,辅以添加适量微生物菌剂,增加地块的土壤营养含量的同时为小麦提供营养充足的生长环境;还可考虑往土壤中加入适量微量元素,可显着改善小麦的生长状态,促进其快速发育。

4、掌握播种时间、控制播种量

山东省郓城县小麦的播种适宜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上中旬期间,小麦播种施肥的关键,其能够有效地提升小麦在后期生长的抗性水平,培育小麦冬前壮苗的重要措施。①小麦播种时田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墒情基础,通常田间持水量保持70%左右即可。在前茬作物采收后进行浇水,同时进行开沟造墒,做好田间的排灌工作,确保小麦播种时田间的墒情基础适宜。在雨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下,可以选择应用中畦;雨水条件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小畦方式。②做好播种时间与播种量的控制,保障小麦植株在越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即主茎叶片生长至6—7叶、次生根6—8条、单株分蘖3—4个、群体数为60万—70万/亩。小麦播种时每亩需要小麦种子在18—20kg之间,在播种时适当的控制小麦播种时间采取晚播,可以有效的增加田间小麦基本苗的数量。小麦播种时,播种密度通常为行距15cm,当采取宽窄行播种时,窄行行距为10cm、宽行行距为20cm。播种时建议使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播种前对机械进行调试,避免出现漏播、少播的情况,做到小麦播种后的深浅一致、行距一致。在播种后进行种子覆土镇压,覆土深度为3—5cm为宜。

5、科学施肥

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较多,相关研究表明,产出50kg小麦需要吸收氮1.5kg、钾1.5kg、磷0.5kg。科学的施肥可为小麦的茁壮生长提供支持。为了发挥出施肥的最大效用,种植户需要制定符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和作物品种需求的施肥方案,避免盲目施肥。①基肥可增强土壤养分,促进小麦产量。每亩地需要施加氮肥8kg左右、磷肥6kg左右、钾肥7kg左右,可选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方式进行深施。②追肥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重要方式,追肥最好在拔节期进行,同时配合灌溉,促进水肥结合。③种植户需严格把控施肥量,防止过量的施肥造成小麦徒长,降低产量。④合理促苗,小麦从发芽到拔芽期需进行施肥作业,可使用水溶肥,每亩地施用7kg左右。

三、小麦病虫害预防措施

1、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害虫监控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害虫影响非常重要,一旦被害虫侵害,就会直接影响小麦的植株健康和产量问题,而在小麦的不同生长时期所出现的害虫种类是不一样的。在小麦播种期的虫害防治是整个小麦生长周期中的基础,这个时期重点监控的是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苗期主要预防的是蚜虫、叶蝉等传毒媒介害虫;返春拔节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最为敏感的时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时期;孕穗期最主要的是吸浆虫、麦蚜和麦蜘蛛,吸浆虫的防治重点在于吸浆虫的蛹期;小麦的抽穗期主要预防吸浆虫、麦蚜、赤霉病、白粉病和阔叶杂草;灌浆期是害虫种类最为广泛盛行的一个时期,也是防病虫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麦穗蚜、红蜘蛛盛行,还有一些其他的害虫和病害,这个时期多种害虫存在可一并兼治;小麦的成熟期是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种植人员要及时防治害虫,展开针对性地治疗。

2、小麦化学手段预防措施

为了提升小麦的害虫防治效果,在前期预防的前提下可积极配合化学药物治疗,适当结合化学防治能够大大提高防治效率,对小麦的高产收获更有保障。在害虫盛行时期,及时喷农药灭虫,针对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防治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农药,对症下药。在小麦生长期,应在适当情况下也应搭配结合化肥药剂治疗,比如一些可湿性粉剂和乳油类,与之混合喷洒进行病害预防,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3、小麦抗病处理方法

虽然小麦的种植技术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有些病害仍需注意防护,小麦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霜霉病及叶枯病等。小麦锈病又叫秆锈、黄疸等,主要侵害小麦的叶穗和茎秆,小麦被锈病侵染后籽粒不饱满,从而导致产量减少,在发病时及时喷洒可湿性粉剂,粉锈宁或粉锈宁乳油,控制药量;白粉病发生时麦叶上会出现白色的霉斑,使叶子变黄,植株变稀,直接影响产量,对此类病可用粉锈宁外加磷酸二氢钾肥料使用;赤霉病会严重侵染整个植株,造成植株腐烂,雨水天气危害更大,可用井冈霉素和三唑酮通过无人机进行高效喷洒;霜霉病会导致整个植株萎缩,甚至无法抽穗,此病可用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喷洒;而叶枯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叶鞘、茎秆、穗部。发病开始表现出小的不规则形叶斑,但病斑受叶脉限制,趋于纵向发展,随着病害的扩展,在病斑中部变成淡绿色,多个病斑联合常使叶片枯死。可用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第1次施药后7—10d,再施药1次,防效更好。病害预防:①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选择适宜的小麦抗病品种;②合理施肥,尤其要注意底肥的补充,适当追肥;③定期去查看小麦生长情况,在发现有病害表现时及时处理。

4、小麦倒伏防护手段

虽说小麦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改善,小麦的品种抗病虫、防病害科技愈发先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很多麻烦,在提高产量方面也有一定贡献。但如今,气候变化对作物的生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春夏季节暴雨天气,降水量增多,春季常见大风,小麦植株倒伏现象严重,从而直接影响产量。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减少产量危害,一定要在大雨来临前做好防护,在寒冬之际做好防冻。①选择抗倒伏的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用矮菌素混合拌种,降低小麦植株高度,降低倒伏的概率;②要控制小麦疯长,可利用一些药剂控制小麦旺长,在拔节期进行喷洒,缩短小麦基部结节,让茎秆变得粗壮,增加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四、山东地区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

1、蚜虫防治方法

蚜虫防治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有效的手段: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昆虫来捕食蚜虫,这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防治方式。通过引入或保护这些天敌,可以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蚜虫数量。

②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等方法,将黄色粘虫板悬挂在植物周围,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诱其粘附,从而达到减少蚜虫数量的目的。此外,定期检查并摘除受害严重的叶片,也能有效减少蚜虫的繁殖场所。

③化学防治:在蚜虫危害严重时,可喷洒适量的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

④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蚜虫的滋生环境。此外,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败叶,也能有效降低蚜虫的传播和繁殖。

2、小麦红蜘蛛防治措施

此害虫在山东省极为常见,干旱环境比较有利于红蜘蛛的生长,被此害虫侵害的植株会发育不良,甚至会干枯死亡。可用2%天达阿维菌素兑水进行喷施防治,还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其天敌七星瓢虫。除了以上病虫害之外,小麦还易受到全蚀病、蝼蛄等多种病虫害的威胁,种植户需要从麦种选择开始,到小麦收获结束整个过程全方位防治病虫害,确保小麦生长过程的健康稳定。

3、赤霉病防治策略

赤霉病往往在小麦幼苗期、穗期发生,患病植株会出现基腐、秆腐和苗枯、穗枯等症状。治疗赤霉病可选择多种药剂,如50%多菌灵6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或6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等。种植户在喷洒药剂时要注意时间及使用的次数,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4、小麦锈病防治要点

这一病害主要损害小麦的茎秆和叶片,偶尔会危害麦穗,通过空气传播,且在雨季多发。因此,想要有效预防锈病的发生,种植户需要时刻观察麦田情况,结合科学的管控措施控制空气和土壤湿度。对于已经出现锈病的小麦,可使用25%丙环唑乳油500mL兑750kg的水喷施,还可以使用25%可湿性粉锈宁600g兑适量比例的水喷施。

综上所述,小麦产量不仅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更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小麦种植的管控,种植更优质、产量更高的小麦,稳定新时期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274713山东省郓城县黄集镇农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标签:  小麦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