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核心要素与病虫害针对性防治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33)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不仅有助于改善大豆的生长环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在实施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加强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尤为关键。这包括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大豆的生长特性、施肥策略以及灌溉管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确保大豆能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同时,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也是很重要的环节。病虫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开展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研究,并推广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确保大豆的健康生长及提高最终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1、大豆种植的基本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扶持,大豆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确保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必须精心挑选适应当地本土环境条件的大豆品种进行栽培。目前大豆栽培方式选择大垄窄行密植这一技术的较多,在实际操作中,大垄距一般 ,窄行距 2 5 -3 0 c m ,同时重视基础设施配套与灌溉系统的建设,以此为基础,方能更有效地保障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在实施大垄窄行密植技术前,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处理及土质分析。土壤肥沃度对于大豆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土壤肥沃度高且水分充足时,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均能得到有力保障,反之,若土壤贫瘠,则需选择肥力更佳的地块进行种植,以确保大豆的良好生长与发育。

2、选择品种与处理种子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至关重要,因为品种的特性直接决定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品种选择策略尤为关键。品种选择的第一步是进行严格的筛选,这需要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品种的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所选品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适合辽西推广的品种有辽豆36、辽豆15、铁豆49、铁豆53、沈农豆12等,这些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亩产超过或接近 3 0 0 k g ,且是经过正规的省级试验和品种审定的,丰产稳产性均较好。通过细致地筛选,可以初步确定一批符合要求的候选品种。接下来,对候选种子进行质量鉴定,深入了解种子的质量状况、预期产量等关键信息,为后续的品种选择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应密切关注种子的发芽率,因为发芽率高是确保大豆良好生长和最终产量的关键因素。此外,种子的外观完整性、是否存在虫卵以及是否携带病菌等问题也应进行仔细检查,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为了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同样至关重要。种植前应将种子先置于温水中浸泡约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其放入约 5 0 % 的水中继续浸泡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这一处理过程有助于增强种子的活力和抗逆性。完成浸泡处理后,为了确保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还需将浸泡过的大豆置于阳光下暴晒或进行烘干处理,时间约为2小时。这一步骤可以进一步去除种子表面的多余水分,为后续的播种工作做好准备。在选择不同类型及质量等级的大豆种子时,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和实际情况,避免因选错作物类型或质量等级而对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工作,可以为大豆的高产优质奠定坚实基础。

3、整地施肥技术

种植大豆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度翻耕,翻耕深度应保持在约 ,以确保土壤得到彻底翻动,并对深翻后的土壤进行精细耙压,这一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为大豆根系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环境。在施肥策略方面,合理施用基肥和种肥对于大豆的生长极其重要。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其施用量应介于 腐熟的农家肥,以确保大豆生长期间的充足营养。还要施人 磷酸二铵以及 硫酸钾。在施肥过程中,为了避免烧种,必须将底肥和种肥分开施用,并采用分层施肥的方法。大豆种肥的施用量一般控制在450~ 。另外,在施用基肥时,应严格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过量或不足。过量的氮肥可能导致烧苗,从而影响大豆幼苗的健康生长;而氮肥不足则可能减少种子的营养成分,同样不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4、大豆播种技术(1)科学播种技术

在播种大豆之前,需精细整地,目的是确保土壤质量达到最佳状态。土壤翻耕前应提前1周进行浇水作业,这有助于促进土壤的熟化过程。在种植准备阶段,需使用大豆专用的种肥,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以确保肥料分布均匀,为种子的初期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此外,播种前的种子筛选同样关键,需剔除干瘪不良的种子,以提高整体发芽率和苗株质量。地块的选择也需谨慎,需确保所选地块满足大豆的生长需求。通常情况下,中等肥力的地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有利于种植出优质的大豆苗。播种完成后,还需进行人工间苗作业,以确保出苗整齐,为后续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易受天气、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播种和浇水方式。例如,可采用小水勤浇、轻浇快浇等策略,确保种子在出苗阶段不缺水;同时,利用喷灌等措施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还可引入滴灌设备进行精准浇灌,以满足大豆生长的水分需求。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多个技术要点,如选用优质品种、合理搭配种植、及时除草等,这些措施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在品种选择方面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决策。例如,在干旱地区应优先考虑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若播种前需进行浇水或施肥作业,则应选择保水性能较强的品种。通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可确保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顺利实施,进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能够显着提升土地利用率,扩大收获面积,从而实现增产效果。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包含多种实施策略,主要分为1垄2行和1垄3行两种模式。通常情况下,对于大面积土地,1垄2行种植模式因其更高的适用性而被广泛采用;而对于小面积土地,1垄3行种植模式则更为适宜。在播种面积较广时,1垄2行种植模式为大豆提供了更开阔的生长空间和更多的生长机会,此时行距应精确控制在 2 5~3 0 c m ,以保证作物生长环境的适宜性。为了实现大豆的高产优质,播种过程中的关键措施至关重要。 ① 必须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精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逆性。 ② 根据土地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密植,以最大化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适时播种同样关键,应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播种时期。此外,采用先进的施肥和灌溉技术能显着提升大豆的营养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同时,为防止土壤病虫害累积和养分失衡,应避免重茬种植。 ③ 每2~3年进行1次大豆换种,是确保大豆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在换种过程中,应将当年收获的大豆全部移除,以防止种子混杂和遗传退化,为下一季大豆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2)播种方式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主要依赖于两种播种方式:机械播种与人工点播。由于该技术体系下植株密度相对较高,机械播种成为首选。在采用机械播种时,精量播种机的运用至关重要,该设备不仅能确保播种作业的均匀性,还有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尤其在大规模种植时,机械播种以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特点,显着提升了种植效率。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如进行间苗与补苗作业时,人工点播则显示出其灵活性。对于播种深度的控制,需依据大豆植株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精确调整,过深或过浅均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此外,大豆种子的株距控制也是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将株距维持在 1 2~1 5 c m 之间较为适宜。若植株生长紧凑,则需适当增大种植密度,采取密植策略;反之,若植株生长较为松散,则宜采取稀植方式,以优化空间利用并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农业生产中,大豆的灌溉管理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周密规划。首要任务是确保田间水分充足,以避免土壤干旱和结块,这对大豆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连续阴雨天气,应迅速采取排水措施,防止积水导致涝害;而在干旱时期,则需及时灌溉,以保持大豆生长所需的适宜水分条件。同时,大豆生长期间的追肥工作也极为关键。适时追肥有助于确保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提升产量和改善品质。尤其是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长周期中的重要阶段,对产量的贡献尤为显着。因此,特别需要关注田间病虫害的防治。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田间病虫害防治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实施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切实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实施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加强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采用植保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喷施高效低风险农药,提高防控效果,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1、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在大豆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是确保大豆健康生长与高产高质的关键因素。

(1)大豆根腐病防治技术

是大豆生长期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若未能采取及时且有效的防控措施,将显着降低大豆的产量并影响其品质。防治大豆根腐病有以下策略: ① 挑选优良大豆品种。在播种前的准备阶段,应精心挑选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大豆品种。这一步骤对于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性至关重要,为后续的疾病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② 轮作制度。实施轮作制度也是预防大豆根腐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曾经发生过根腐病的地块,应避免连续种植大豆,一般采取与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实施2~3年轮作。通过轮作其他作物来打破病害的循环,从而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③ 栽培管理和肥水管理。加强栽培管理,提升大豆植株的整体素质,是防控根腐病的另一关键措施。一旦发现田间有发病植株,应立即将其拔除并带出田间进行焚烧处理,以防止病害扩散。同时,加强肥水管理,通过适时适量的浇水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在病害发病较轻时,可适量施用氮肥并及时灌水,但需注意避免地块水分过多导致病害加重。此外,还可配合喷施 7 5 % 百菌清800倍液或 5 0 % 代森锰锌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④ 微生物制剂或生物农药。使用微生物制剂或生物农药也是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有效途径。这些制剂具有环保、低毒、高效的特点,可通过菌剂加农药、杀虫剂及微肥的对症喷施,实现对病害的有效控制。 ⑤ 根腐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分析大豆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在病害初期,可采用灌根的方式或喷洒 5 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 0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3 0 %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喷施2~3次即可达到显着效果。在苗期使用药剂时,需特别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以避免对大豆植株造成药害。

(2)大豆霜霉病防治技术

大豆霜霉病主要危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豆粒。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系统发病,子叶无症状,从一对真叶基部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绿。豆荚染病时,外部症状不明显,内部常有灰白霉层,受害豆粒发霉而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 ① 大豆霜霉病发病规律。主要是通过病残体的孢子遗落在土壤中进行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寄生在大豆植株上,再不断地繁殖过程中进行再侵染。一般在连续雨天、湿度大、气温凉爽的时节,在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地发病重。多在成株上发生病害。 ② 大豆霜霉病防治药剂和方法。7 2 . 2 % 霜霉威盐酸盐 , 3 0 % 甲霜灵、4 0 % 乙麟铝、 7 5 % 百菌清。甲霜灵和乙膦铝用于拌种防治,霜霉威盐酸盐和百菌清用于喷施。

2、大豆虫害防治技术

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虫害问题尤其突出,主要涉及的害虫包括豆天蛾、蚜虫以及红蜘蛛等。这些害虫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豆天蛾主要以幼虫形态取食大豆叶片,特别是在幼苗期,它们还会对嫩茎和叶柄造成损害。蚜虫则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通过吸取植物汁液来获取营养。而红蜘蛛则以其虫卵形式潜伏于叶片中,待条件适宜时孵化出幼虫进行危害。针对这些害虫,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通常,可以喷施乐斯本800~1000倍液杀螟螨1000~1500倍液或灭蚜松1000~2000倍液等农药进行广谱防治。然而,针对不同害虫的特性,采用更为精准的防治措施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豆天蛾防治

对于豆天蛾的防治,推荐使用 4 . 5 % 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与 1 . 8 % 阿维菌素800倍液混合喷雾。这种组合能够充分发挥两种农药的协同作用,有效杀灭豆天蛾幼虫,保护大豆叶片不受损害。

(2)蚜虫防治

在防治蚜虫方面, 0 . 2 5 % 抗蚜威乳油1500倍液喷雾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此外,还可以喷洒0.3波美度石硫合剂300\~400倍液或 3 % 吡虫啉2000~2500倍液进行防治。这些农药能够破坏蚜虫的口器,阻止其吸取植物汁液,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3)红蜘蛛防治

大豆红蜘蛛主要症状,主要是成、幼、若螨在叶背叶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缩、枯焦脱落,严重地块如火烧状。

防治方法:清除地头、路边及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和施肥,增强抗螨害能力;利用天敌防治,比如说塔六点蓟马、横纹蓟马及一些瓢虫、椿象和蜘蛛等;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时,使用 2 0 % 哒嗪硫磷乳油 . 2 0 % 三氯杀螨醇乳油 , 3 0 % 杀螨特乳油 , 4 0 % 水胺硫磷等稀释成1000倍液,喷 稀释液; 7 3 % 克螨特乳油1500倍稀释液,用药液 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达到显着的防治效果。这种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杀灭红蜘蛛成虫和虫卵,防止其在大豆叶片中继续繁殖和危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是一套科学、高效、实用的农业技术体系,对于提高大豆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积极学习并应用这套技术,为我国的大豆生产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122300辽宁省喀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标签:  大豆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