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化隆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马铃薯作为该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其种植深受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基于工作人员多年在化隆县的实践经验,本文深入探讨了马铃薯栽培的关键环节,包括科学选种以适应当地特殊环境,精细整地以提升土壤质量,合理选择播种时机以充分利用化隆县的气候特点,以及全面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策略。通过深人分析这些核心要素,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化隆县实际情况的马铃薯栽培优化措施,旨在为当地马铃薯产业的优质高产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有力推动化隆县马铃薯产业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助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化隆县巴燕镇统种共富\"青薯9号\"种植产业发展
1、马铃薯项目概况
通过推广种植\"青薯9号”马铃薯,促进巴燕镇下卧力尕村和金家庄村的农业产业发展,总投资86.8万元,全部来源于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
2、项目基本情况
① 项目区基本情况
巴燕镇地处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区域,然而,当地农业生产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利用效率低、农产品品种单一等,提出实施\"统种共富\"项目,引入高产、抗病、抗旱的“青薯9号\"马铃薯种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值,项目核心目标是实现农户与村集体的双增收,同时解放更多农民劳动力,增加非农收入。
② 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在下卧力尕村和金家庄村的 土地上配发“青薯9号\"种子,提供种子,结合“统种共富”新模式,发展多种协作模式,如耕地互补、产地联销和技术指导等。预计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青薯9号\"将实现高产,为农户和村集体带来可观收益。
3、带贫减贫机制
项目建成后,预计入股农户可增收300~400元 ,两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达30万~40万元,该项目将有效带动至少50名脱贫户和监测户就业,让他们参与到种植、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中,实现家门口的增收。
二、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精细化选地整地
青海省化隆县,马铃薯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其种植前的地块选择与整地工作尤为关键,为确保马铃薯的高产与优质,必须首先选定适宜的种植地块。这些地块应当位于交通便利、土壤条件优越的区域,以便于日后的管理与运输,所选地块应具备深厚的表层土壤,且土壤结构疏松,确保良好的排水与通气性能,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能够更好地滋养马铃薯植株,提高其抗逆性,水源的充足与排灌系统的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在暴雨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这些设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地过程中,应深耕细耙,将松土层深度达到 ,从而为马铃薯的根系提供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起垄作畦时,严格控制双行植垄面宽在 8 0~8 5 c m 之间,沟底宽 2 0 c m ,垄高 2 5 c m ,确保土块细碎、垄面与沟底平直,保证播种的均匀性与后续田间管理的便利性。
2、合理施足基肥
以腐熟的堆廐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这些肥料能为马铃薯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配合磷、钾肥的使用,能进一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建议施有机肥 、过磷酸钙 1 5 -2 5 k g /
草木灰
,以确保土壤中的养分充足且均衡。施肥方法上,基肥应结合做畦或挖穴施于
以下的土层中,有利于植株根系吸收养分,有效疏松结薯层,为马铃薯的高产创造条件。播种时增施腐熟的人畜粪尿20~30担
或氮素化肥
作为种肥,进一步促进马铃薯出苗迅速、整齐且健壮生长。科学的施肥策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为马铃薯的高产优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3、选好种薯,适时播种
在青海省化隆县,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种薯的优选与精准播种是提升产量的两大核心环节,为确保马铃薯的高质高产,种植户应精心挑选种薯,优先选择结薯迅速、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暂的早熟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备高产、优质以及抗病等多重优势,显着增强马铃薯的抗逆性,更好地适应化隆县多变的气候条件。当前,脱毒薯种在化隆县正受到广泛推崇,这类薯种经过脱毒处理,具有出苗早、生长旺盛、叶片肥厚、根系发达等诸多优点,脱毒薯种的增产潜力巨大,为种植户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不容忽视,种薯需提前20d从窖藏中取出,进行细致筛选,挑选时应剔除畸形、尖头、芽眼坏死以及带有病斑或腐烂的块茎,确保选用的种薯健康无病。随后在散射光下进行催芽处理,机播时芽长控制在 0 . 5 c m ,人工播种时可适当延长至 种薯切块是播种前的重要步骤,通常在播种前2~3d进行,切块时务必保证每个薯块重量在 2 5~5 0 g 之间,并带有1~2个健康的芽眼。为确保切块质量,应采用立体切块方式,尽量多保留薯肉,若切块过程中遇到病烂薯导致切刀受污染,必须立即使用1:200的漂白粉或 0 . 1 %~0 . 2 % 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处理,以防病菌扩散至健康种薯。
至于播种时机,化隆县通常在4月末~5月初,当 土层温度稳定维持在 7~8 % 时,便可开始播种,播种深度应控制在1 0~1 2 c m 之间。春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以确保种薯能够获取充足的水分,保障出苗率及幼苗的健康成长。
4、马铃薯的合理密植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直接关系到产量与品质,科学规划、合理密植成为提升马铃薯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针对标准化种薯和商品薯的不同生产需求,可采取差异化种植密度策略。对于标准化种薯的生产,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确保每个薯块都能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保障种薯的品质和遗传特性;对于商品薯的生产,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结合化隆县实际条件,可普遍采用 的栽培行距,大垄栽培模式有助于提升田间的透光性和通风性,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病害滋生,为马铃薯块茎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既提升了产量,又保障了品质。播种过程中,严格控制薯块的摆放方式,确保芽眼朝上,以利于出苗。为防地下害虫侵害,施用 3 % 辛硫磷颗粒剂
,与细土混合后均匀撒施。为有效控制杂草,还采取了化学除草措施,使用 7 2 % 都尔
或 5 0 % 乙草胺
进行喷雾处理,旨在推动化隆县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赢。
5、精细化田间管理
① 马铃薯的及时铲趟
青海省化隆县,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及时铲趟关乎马铃薯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最终产量与品质。出苗前,化隆县的农户们深知地表浮土对马铃薯生长的不利影响,因此会进行一次细致榜土操作,去浮土,确保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提升土壤温度,为马铃薯的出苗创造温暖环境,初步遏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对马铃薯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农户始终谨慎行事,避免过度土,以防破坏土壤结构和马铃薯的出苗环境。之后,农户会进行深中耕与浅培土作业,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为马铃薯根系提供广阔生长空间,浅培土还能初步固定植株,防止其因风雨等自然因素而倒伏。
马铃薯幼苗整齐划一出土后,农户紧接着进行一次全面铲土与趟犁作业。这一阶段,农户会适量减少培土量,保持较高的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确保马铃薯幼苗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其后续生长奠定坚实基础。随着马铃薯进入发芽期,其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满足这一时期的生长需求,需增加铲地与趟地的频率,通常进行2次铲地和3次趟地,确保垄沟狭窄、垄顶宽阔,便于马铃薯块茎膨大。
② 精细中耕培土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中耕培土能有效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加厚土层,为马铃薯块茎的生长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通过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块茎生长的土壤范围,地下根茎得以增多,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自然得到显着提升。青海省化隆县,农户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通常在4月中下旬、5月-6月上旬这两个关键时期,各进行一次中耕培土作业。在马铃薯生长前期进行中耕培土,可有效提升土壤温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在生长中后期进行这一作业,则能显着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为块茎的膨大提供有力支持。
③ 科学实施水分管理
由于马铃薯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差异显着,农户必须精心调控,确保水分供应恰到好处。出苗阶段,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此时,农户通常会避免过度浇水,以防土壤过湿影响幼苗生长。随着幼苗逐渐成长并进入现蕾期,水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阶段是马铃薯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急剧上升。
为满足马铃薯在这一阶段的水分需求,化隆县农户密切关注土壤湿度,确保土壤保持适宜的湿润状态,通过合理安排灌溉计划,采用沟灌或细水勤浇的方式,既满足马铃薯的水分需求,又避免因水分过量而导致的生长问题。特别是在初花至茎叶生长停止期间,块茎迅速膨大,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顶峰,此时,农户丝毫不敢解怠,严格控制土壤持水量在 6 0 % ~ 8 0 %。
④ 合理追肥,促苗健壮
马铃薯生长速度快,对养分需求量大,通常情况下,化隆县农户会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两次追肥。第1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旨在促进马铃薯茎叶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施用尿素约 ,同时结合人粪尿进行浇施,以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第2次追肥则注重磷、钾肥的补充,以满足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品质提升的需要。施用磷肥20~
、钾肥
或草木灰
,确保马铃薯在生长后期仍能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
⑤ 马铃薯的打花及疏枝
青海省化隆县的马铃薯栽培实践中,打花与疏枝被证明是提升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马铃薯具有强分枝特性,过高的栽植密度或过量的氮肥施用均可能导致植株徒长,对地下块茎的发育构成不利影响,当地农户会精准地进行疏枝作业,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弱枝,优化田间的通风与光照条件,降低病害风险。
随着花蕾的逐渐形成,摘除花蕾便成为农户关注的另一重点,此举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更能促使养分向地下块茎集中输送,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为化隆县马铃薯产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当地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6、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
① 早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青海省化隆县,马铃薯早疫病是威胁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攻击马铃薯的叶片和块茎,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块茎出现干腐现象,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早疫病,首要任务是选用早熟且具备抗病性的马铃薯品种,通过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抗病品种,可以显着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适当调整播种时间,避开病害高发期,也是减少早疫病危害的有效手段。除品种选择外,田间管理同样重要。农户应选择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田块进行种植,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增施生物活性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能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助于增强马铃薯的抗逆性,提高其抵抗病害的能力。病害防治方面,喷雾防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农户应密切关注田间病情,一旦发现有早疫病的迹象,应立即采取喷雾防治措施。常用防治药剂包括 2 5 % 嘧菌酯1500倍液 , 6 8 % 精四甲霜·锰锌600倍液和 5 0 % 异菌脲1000倍液等。这些药剂对病原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有效控制病害扩散蔓延。
② 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晚疫病是化隆县马铃薯生产中的另一大难题,与早疫病不同,晚疫病主要侵害马铃薯的叶片、茎秆和薯块,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多雨年份和温暖多雾的天气条件下,晚疫病的发病尤为严重。为有效应对晚疫病,农户除需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外,还应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进行早播,通过优化种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与早疫病相似,晚疫病的防治同样离不开药剂的使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能够显着减轻病害对马铃薯的危害,农户也应注意轮换使用不同药剂,以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③ 马铃薯早死病的发生及防治
马铃薯早死病(又称黄萎病或早熟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早死病的基础措施,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应化隆县生态环境的抗病品种,提高马铃薯自身的抗病能力,降低早死病的发生风险,改善土壤环境对于防治早死病同样重要。农户应使用生物肥或充分发酵好的有机肥来替代传统化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合理灌溉和排水也是保持土壤环境健康的关键。播种前进行药剂浸种处理是防治早死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常用浸种药剂为 0 . 2 % 的 5 0 % 多菌灵溶液,通过浸种处理,能杀灭种薯表面携带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初侵染源。实行轮作制度也是防治早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与非茄科作物进行4年以上的轮作能够显着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并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通过合理安排轮作计划并避免连作障碍,可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更加健康的土壤环境
7、收获
青海省化隆县的马铃薯产业,收获期的科学管理是确保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马铃薯开花后的20~25d,是农户根据植株生长态势和市场供需变化,精准判定收获时机的黄金期,可以选择晴朗或阴凉的天气进行采收,以此保障薯块优良品质,最大化减少不利气候因素对收获作业的干扰。采收作业中,始终坚持轻柔操作,力求将薯块碰伤脱皮的风险降至最低,确保薯皮的完整性,提升产品整体观感与商业价值。采收完毕后,马铃薯被妥善存放在阴凉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通过薄层摊开晾干,严防烈日暴晒引发的芽眼老化问题。
新形势下,高产高效的马铃薯栽培技术正展现出无可比拟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此技术精准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马铃薯产业的产量低和品种单一等难题,为其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栽培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把握每一环节,以实现精准监控和科学管理。
(作者单位:810900青海省化隆县巴燕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