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农村媒介形象的塑造与启示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418)

摘要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下,农村场域成为奋进新征程、展现新时代变迁的“排头兵”。新时代,如何塑造、呈现农村区域新形象,诉说农村场域新篇章,事关我国国家形象传播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也成为传播领域高度关注的课题。如何塑造农村区域形象,塑造怎样的农村媒介形象?本文选取抖音平台中贵州地区“三农”短视频现象级传播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以期对地方农村媒介形象的高质量传播提供启示。

关键词

“三农”短视频 区域形象 媒介形象 集体记忆

区域形象是一个区域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抽象化、综合化的外在反映,对推动区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1],也事关我国国家形象传播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如今,农村区域形象传播成为传播领域高度关注的课题,也成为媒体竞相塑造的对象之一,特别是在被去中心化传播手段赋予话语权的社交短视频平台,凭借短平快、操作便捷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体参与到“三农”形象自主“自塑”过程中,而这些被“自塑”的“三农”媒介形象逐渐深入大众传播体系,部分案例形成现象级传播态势,并发挥着影响现实发展的作用。

本文以抖音平台关于贵州“三农”短视频现象级传播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塑造农村形象、塑造怎样的农村媒介形象,进一步探讨地方农村场域的媒介形象塑造与高质量传播。

一、“流量神话”的“新宠儿”:抖音平台贵州“三农”短视频传播现状

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4亿人、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6.8%、95.2%[2]。网络视频和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全民化应用。

另,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微博五大典型新媒体平台去重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0.88亿,渗透率达到88.9%,三大梯队态势基本形成,其中,抖音以7.43亿月活、同比5.1%增速独占鳌头[3]。

短视频凭借便捷化、碎片化、及时性等传播特性,作为媒介形象传播的载体,也让其承载的内容更具渗透性和较高的传播效度。

所谓“媒介形象”,根据栾轶玫教授在《媒介形象学导论》中定义的第一个维度来理解,“认为媒介形象即社会中的具象或个体(公众人物、社会团体、国家机器、企业、产品、品牌等)通过媒介传播所衍生出来的公开形象……媒介只是作为表现形象的一个传播介质而存在,而不是形象的主体。”[4]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的“新农人计划”,给用户提供流量、绿色通道等扶持奖励,激发了“三农”题材优质内容泉涌。其中,出现了一批如“潘姥姥”“蜀中桃子姐”“乡愁”“张同学”“帅农鸟哥”等以“三农”为题材的优质头部账号,粉丝量超千万,掀起一股“三农”短视频热潮。

在贵州,也有“周周(周莫)”“松松和二毛”“晓凡凡”“安旭”等“三农”账号跻身全网头部梯队,被主流媒体竞相报道,相关话题多次冲上视频热搜榜。此外,仅在铜仁市德江县焕河村,扎堆出现“古村乐乐”“黔东农仓”“古村28渡”等一批优质“三农”主播,带火一个村落的传播现象。多彩贵州风逐步成为“三农”短视频平台热传播的“新宠儿”,形成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如,记录“三农”日常和美食的自媒体账号“周周(周莫)”,账号曾用名“念乡人周周”,于2021年3月正式日更运营,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圈粉千万。目前,该账号粉丝数量已达1225.1万人,获赞量达3.1亿次,530多个作品平均每个作品超50万点赞量[5]。凭借“流量神话”,主播周周多次受央视新闻、新华社、央广网等主流媒体点赞表扬,受邀参加江苏卫视《百姓的味道》、贵州卫视《贵州盛宴》等热点节目,该主播相关话题在一年内冲上平台热榜超20次,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三农”自媒体IP。

毕节小伙一人分饰多角演绎全村日常生活的自媒体账号“晓凡凡”,凭借一口地道毕节方言、精湛演技和农村生活再现,开启“流量密码”,圈粉646.7万人,180个作品,获赞量达1.1亿次,点赞量超100万次的作品30条,平均每条短视频点赞量破50万次[6]。其演绎的毕节农村家庭生活日常中的夫妻、子女、妯娌、邻里等各类小人物,惟妙惟肖,充满烟火气息,深受网友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黔南州“贵州芝姐一家”、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的“龙能”(苗乡兄妹)、黔东南州的“阿慕”“贵州小兔子”“苗意黔缘”等少数民族题材的“三农”账号,虽然粉丝量和传播效果表现尚较弱,但凭借高度还原贵州苗族村落特色生活风貌,逐步形成一股少数民族短视频传播“流派”,为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弘扬,构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增色添彩。

二、重构与呈现:作为“自塑”的贵州农村媒介形象

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农村区域形象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新路径,越来越多农人主体参与到“三农”短视频创作中,他们基本全程参与到策划、摄制、剪辑等短视频生产全过程,既是传播者的角色,又是被传播者的身份。这种“自塑”的农村媒介形象,逐步进入大众传播体系,并凭借其身份属性,让短视频更具真实性和更高的传播效度。

(一)“集体记忆”的呼唤:真实淳朴的农村生活形象写照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媒介社会中,人们通过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构建在场与围观,打破空间壁垒,接续着“乡土性”的沟通交流方式。而作为短视频生产者,则通过塑造的媒介形象,唤起“围观”群体的“集体记忆”,强化用户黏性[7]。

这种表现在“晓凡凡”账号内容创作中尤为显着。博主晓凡凡利用自身演技优势,通过情景短剧方式,一人分饰多角,将农村生活中纵横交错的农村社会人际关系融入短短的3分钟,淋漓尽致地再现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贵州农村生活真实状态和场景。视频采用情景再现手法,用毕节方言拉家常,并精准匹配每个人物身份的话题,且对话隐喻了农村生活的种种实际问题。人物动作、神情、语气、服装……处处抓细节,高度还原农村早晨准备赶集的热闹氛围,触动“集体记忆”的“开关”,引发广大网友的深深共鸣,点燃浓烈的乡土情怀,形成集体“围观”的热传播现象。

(二)自我觉醒的“文化再现”:神秘多彩的民族文化形象诉说

在文化研究领域中,形象演变为一种“再现”的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形象主体的行为。“再现”一词,在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看来,是能够“借助语言使大脑中的概念产生意义,并通过某种文化所特有的知识结构、历史传承与概念体系等组合而成的概念图谱,来构建社会文化。”[8]

贵州是多民族共居省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充分挖掘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2023年7月,贵州提出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提升贵州的文化影响力。同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短视频的创作“富矿”。

在抖音平台中,由贵州少数民族农人自主创作的短视频不在少数,其中较为有成效的有“贵州小兔子”、黔东南州的“阿慕”“苗意黔缘”、铜仁的“龙能”,以及专业团队主导的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水族老年群体的“贵州芝姐一家”。这些账号在塑造民族文化形象方面有着共通的创作手法。

1.显着的民族特色符号。在各大账号中,黔东南州、铜仁市松桃自治县苗族的民族服饰,黔南州水族服饰、传统建筑、节日舞蹈、红花银饰,已成为贵州少数民族标志性形象符号。

2.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在“阿慕”“龙能”的短视频中,博主使用当地苗语、苗歌等独特的声音符号,在短视频创作中极具特色风格,通过声音符号和字幕将观众带到短视频营造的场域中,提高感染力。

3.特色传统节日的揭秘。民族节日盛典成为重点刻画的环节,四月八、六月六、鼓藏节……以主人公视角带入苗族同胞筹备举办盛会全程,揭秘多彩的民族文化。

新媒体时代,活跃在农村场域里的少数民族农人创作者作为“有意识”地塑造农村生活形象的传播主体,利用自身身份,运用声画等象征符号,更加直接、精准地实现民族文化形象“自塑”与输出,完成符号的“视觉再现”到公众对现实印象的认同,实现创作者自我觉醒的“文化再现”。

(三)“沉浸式”的景观空间:绿色、生态的地理形象展现

地理形象,包括区域范围、地质地貌、气候生态,同时也包括群落建筑、都市城镇等人文景观。短视频中通过画面符号最直接地呈现的景观空间,构成地理媒介形象。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形象是农村区域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

在“爱莲嬢嬢”(古村乐乐)、“黔东农仓”抖音账号中,乡村作为主要拍摄场所,主人公的代入,移步换景,满眼绿意,构建“沉浸式”体验田园牧歌般的景观空间,为观者带来愉悦身心的特殊视觉享受。在“乡间赵晓飞”“黔乡姊妹”等视频中,加入了以产业为主导的社会活动面,展示了水稻、蔬菜、水果、养殖等农业生态景观。随着地理空间变化,构建物产丰富,产业兴旺的乡村富足景致。

如今,短视频成为贵州农村展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窗口,不断为公众呈现一个绿色、生态,又宜居、宜业、宜游的多彩贵州农村地理媒介形象。

(四)个人IP的力量:正能量的贵州人物形象构建

特色鲜明的个人IP打造是成功出圈的关键。“周周”“安旭”“古村乐乐”等根据个人真实经历和生活,刻画了当下一批坚守乡村、建设家园、勇于担当,又充满正能量的贵州新农人的形象。

遵义传统木工手艺人安旭,凭借创意木工的精湛技艺,为家人制作的高跟鞋、箱包、玩具等生活物件,运用榫卯结构打造的木楼、曲水流觞宴桌、山水田园景观等引来网友羡慕;为庆祝航天事业发展而制作的“嫦娥五号”木制模型,获得央视等主流媒体点赞,获得“现代鲁班”称号。在“冷门”事业中修心,在乡村里创造舞台,传承宝贵的艺术精神。“我希望通过视频展现我向往的乡村生活,让久居城市的人感受到乡村美好。”“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乡村是个广阔的舞台,找到自己的热爱,就能创造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安旭怀揣着热爱,带火了家乡,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农人主播“周周”,以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真诚、勤劳、青涩,以真诚打动人心,客观真实地展现家乡生活劳作的日常景象。“周周”的农人小团队是5个坚守在家乡的年轻小伙,他们希望借助短视频引流效应,立足家乡资源,打造自己的农特产业和品牌,带动更多家乡人致富。

三、深挖与创新:贵州“三农”短视频创作的启示与反思

在抖音平台中,贵州“三农”优质短视频账号数量和质量虽有待提升,但在农人“自塑”的短视频中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1.真善美的“共鸣杠杆”。短视频作为广大用户生活的“调味剂”,能源源不断为观众输出精神养分。在众多三农短视频里,由声画系统构建的一个个唤起集体记忆的“乡土梦”,呈现出正向、真实、善良、温暖、美好……成为主流审美的选择。而这些正向的情感色彩正是撬动流量的“共鸣杠杆”。

2.故事化叙事手法的运用。故事化叙事手法,是以“讲故事”的叙事形式,充分展现过程和细节。“周周”“晓凡凡”等账号,通过主人公带入,运用声画符号,生动展开故事情节叙事,将视角聚焦农村场景中各种小人物的微观世界,勾起围观群众的乡土记忆。

3.鲜明的个人特色IP打造。人物是“三农”短视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通过围绕人物身份,在其生活空间场景,开展符合身份特性的事件。通过“复制”和“再现”,不断强化人物行为、特质,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IP。

4.地方区域特色农村形象显着。贵州是地方特色显着的区域,生态优良,地貌多样,民族文化浓蕴……这也为“三农”短视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根据抖音平台统计的头部账号所展现的农村媒介形象,基本涵盖了贵州农村地区各类形态,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现状。

5.变“流量”为发展“力量”。在短视频运营中,如何激发和运用短视频“流量”效益是创作者最终目标。作为信息传递桥梁的“三农”短视频,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农村场域的建设发展之中,不少短视频账号则变“流量”为助力家乡振兴发展的“力量”。比如,“周周”联合主流媒体作公益事业宣传,“晓凡凡”花半年多时间走遍毕节市农村地区开启助农带货直播,“开心外婆”通过粉丝力量帮助农村老人实现各种小心愿……变“流量”为“力量”,有效带动粉丝参与农村建设,提升参与感、成就感,增加用户黏性、互动性,实现短视频博主、用户、农村等多方效益共赢。

与此同时,在“自塑”的贵州“三农”短视频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

1.同质化竞争。根据抖音平台巨量算数相关指数分析,“三农”题材传播分指数高,内容分指数低,这意味着该题材拥有高度传播力,然而内容提供量有限。但目前贵州“三农”账号,多以美食为主的题材占据主导地位,表现手法和创作模式过于同质化。

2.展示领域较为单一。农人、环境、农业、文化、教育……每一个都是值得关注和展现的领域。当前的贵州“三农”短视频中,多为农村日常生活的展现,展示领域较为单一,缺乏对专业性垂直领域的关注,如农业产业、农村教育、民族文化与手艺等,“三农”短视频题材创作有待拓展深挖。

3.缺乏专业与系统性的形象传播构建。作为“自塑”的农村短视频,无论是拍摄技巧、剪辑表达,还是在农村媒介形象塑造系统性、全面性上都较为薄弱。比如,在苗族文化领域占据优势条件的“龙能”“苗意黔缘”“阿慕”等账号,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与团队助力,定位不清晰,视频停更或者风格中途改变,导致视频传播效果有限。

内容为王,是传播领域中永不过时的王牌。在“自塑”的贵州“三农”短视频中,仍需在优质内容层面不断深挖、扩面、提质,尝试旅游类、农业类、教育类等新赛道,丰富“三农”内容。同时,更需要主流媒体积极投入农村媒介形象塑造与构建中,发挥资源优势力量,以高质量传播助力高质量发展。

结 语

抖音平台中“自塑”的贵州“三农”短视频通过“集体记忆”的呼唤、自我觉醒的“文化再现”、“沉浸式”的景观空间、个人IP等策略,展现了真实淳朴的农村生活形象,神秘多彩的民族文化形象,绿色、生态的地理形象,正能量的贵州人物形象,完成贵州农村媒介形象的“自塑”,也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下,有效助力了贵州农村形象传播。与此同时,短视频同质化竞争、跟风模仿,展示领域的单一,深度广度的不足,表现形式创新有待提升等问题也摆在眼前,这成为贵州农村媒介形象传播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也为主流媒体融入短视频传播新业态提供更多新路径。

注释:

参考文献:

[1]吴焜,李林.基于文化资源的区域形象建设策略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1-7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8-28)[2024-1-18].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3]QuestMobile研究院.QuestMobile2023年新

媒体生态洞察[EB/OL].(2023-11-21)[2024-1-8].

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1726888

249161519105.

[4]栾轶玫.媒介形象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

[5]抖音账号《周周(周莫)》[EB/OL].https://v.douyin.com/iLFGCnsP/ 8@7.com :4pm.2024-1-8.

[6]抖音账号《晓凡凡》[EB/OL].https://v.douyin.com/iLFtHjPJ/ 2@8.com :0pm. 2024-1-8.

[7]栾轶玫,苏悦.“热呈现”与“冷遮蔽”:短视频中的中国新时代“三农”形象[J].编辑之友,2019(10):38-48.

[8]曹青.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形象:英国电视对华报道话语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4-5.

标签:  贵州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