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化技术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无限的创新潜能,正深刻地重塑着媒体产业的格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不仅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而数字化技术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无限的可能性,使得媒体内容生产、传播和接收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平衡中,传统纸媒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本文对数字化技术赋能媒体融合提质增效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推动报纸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媒体服务。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媒体融合 提质增效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浪潮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信息传播的新格局。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报纸必须寻求转型之路,以应对时代的变迁。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纸媒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报纸可以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与黏性。基于此,对数字化技术赋能媒体融合提质增效的策略进行探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化技术赋能媒体融合的转型环境与核心价值
(一)转型环境分析
从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6年媒体融合的全面推进,再到2019年后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都清晰地表明,报纸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步伐。同时,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报纸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新基建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网络设施基础,5G及卫星互联网建设实现了更高效快速的信息传输,大大丰富了传媒产业的应用场景[1]。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媒介技术的崛起,也催生了沉浸式新闻、机器人写作等新型新闻生产传播方式,为报纸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核心价值优势
纸媒在数字化转型中,拥有一些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优势。首先,报纸尤其是党报,拥有充足的内容生产资源和权威信源。这些稀缺资源是报纸在媒体竞争中的重要支撑,也是其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其次,报纸拥有成熟的新闻采编团队和完善的编发流程。这些专业团队和流程能够保证新闻的质量和时效性,提升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报纸可以依托这些优势,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数字产品。最后,报纸还拥有较为稳定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这些能力使得报纸在应对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报纸可以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提升议程设置能力,以更好地服务读者和社会。
(三)数字化技术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为报纸赋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一方面,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报纸可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和个性化推荐,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报纸可以实现新闻内容的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编辑,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还为报纸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和互动体验。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报纸可以将新闻内容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四)深入基层的信息触角
报纸的贴近性使其能够深入一线了解民情民意,发挥媒体调查研究、舆论监督等作用。这种与基层的紧密联系使得报纸在报道新闻时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信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报纸可以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基层群众的互动和联系。例如,可以通过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线下采访活动等方式收集民意信息,为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基层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增强报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数字化技术赋能媒体融合提质增效面临的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体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技术为报纸媒体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在提质增效的过程中,报纸也遭遇了一系列困境[2]。
(一)技术融合与创新的挑战
传统媒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融合与创新的挑战。一方面,报纸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以实现新闻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个性化。然而,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需要报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需要克服技术门槛和人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如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这些新媒体形态对报纸的传统传播方式构成了冲击,要求报纸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二)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困境
内容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报纸面临着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困境。比如,随着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碎片化的趋势加剧,用户对新闻内容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要求报纸提供更加丰富、深入、精准的新闻信息。而一些报纸在内容生产上往往受到传统思维模式和生产流程的束缚,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在传播渠道上,报纸面临着新媒体的强烈竞争。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势,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相比之下,报纸的传统传播渠道逐渐失去市场份额,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三)用户获取与黏性的难题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普及,用户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获取新闻信息,而不是传统的报纸或电视。这使得报纸在获取新用户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即使报纸成功吸引了新用户,如何保持他们的黏性也成为一个难题。用户对于新闻内容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且对于新闻的质量、时效性和互动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报纸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用户很容易流失到其他媒体平台。
(四)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的转型压力
传统纸媒长久以来一直依赖广告与发行两大支柱来支撑其经营和盈利。然而,在数字化浪潮与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这种固有的盈利模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广告市场日趋多元化,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使得广告主将更多预算投向了这些更具互动性和精准度的渠道,导致报纸的广告收入逐年下滑。与此同时,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纸媒的销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发行收入同样受到挤压。这种双重打击让报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急需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数字化技术赋能媒体融合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数字化是指将物理事物、信息、过程等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过程。它利用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信息等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形式,从而实现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数字化的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将传统的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以提高信息的效率和价值。在数字化浪潮中,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核心动力。通过持续引入和应用新技术,报纸能够打破传统媒体的局限,实现新闻生产的智能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用户服务的个性化[3]。
以《贵州日报》为例,其在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战略眼光和实践能力。在媒体融合转型方面,《贵州日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传播平台,实现了从传统纸媒向现代化媒体的转型,如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平台融合方面,2019年,贵州日报社和当代贵州杂志社整体合并,通过整合不同的新闻客户端和网络平台,打造了全新的“天眼新闻”客户端,形成了包括《贵州日报》、《当代贵州》杂志、天眼新闻客户端、当代先锋网在内的四大核心平台。不仅如此,围绕媒体融合转型,《贵州日报》还专门进行了流程再造与技术创新,实施了移动优先战略,重构了新闻采编流程,依靠先进的云采编系统,打破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界限。此外,《贵州日报》还自主研发了“天眼云融媒体平台”,推动了传播平台、内容和方式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贵州日报》着眼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选取优秀稿件在贵州国际传播中心的“Discover Guizhou”平台进行推送,还通过Twitter、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iktok等平台,宣传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质内容,加强了海外平台推广,也提升了地方服务外交的“软实力”。同时,《贵州日报》坚持内容创新,通过全面提高报刊端网内容的质量,强化了选题策划,推动了高质量融媒体作品的产生。据贵州省委宣传部印发的贵州省融媒体传播力榜单显示,贵州日报报刊社综合传播力,以及“天眼新闻”客户端的下载量、发稿量、传播力连续在全省领先;2021(第六届)全国党媒网站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天眼新闻”客户端下载量居全国省级党报第六;2019年人民网评比全国党报融媒体传播力排名,《贵州日报》在359家参选单位中位居全国16,西部第一[4]。2023年,《贵州日报》 “天眼云融媒体平台”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入选“中国报业协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主旨报告优秀案例”,入选“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创新案例”,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
(二)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媒体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则是媒体融合提质增效的核心策略。内容作为媒体的生命线,其质量和传播效率直接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媒体可以实现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精准传播,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同时,数字化技术也推动了媒体传播渠道的拓展和融合,使得内容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增强用户的阅读体验。
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其在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提升品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该集团整合大河网资源,精心打造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通过开设多个频道和提供多语种信息发布服务,实现了信息的全面覆盖和精准传播。同时,集团还注重内容创新,不断推出具有深度、广度和趣味性的新闻报道,提升了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在传播方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拥抱新媒体,开通“焦点网谈”等互动服务,倾听民众声音,开展网民活动,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此外,该集团还依托新闻客户端等移动媒体平台,拓展新闻资讯发布渠道,提高了用户黏性和满意度。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品牌影响力,也为其在数字化时代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集团旗下“顶端新闻”客户端自上线以来,凭借其高质量的内容、精准的推送机制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迅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截至2023年底,顶端平台注册KOL超1.8万个,日活用户同比增长61.8%,顶端号活跃数量同比增长80.7%。传播渠道拓至全省,还推出“一端百面”工程,与郑州管城回族区、商丘柘城、新疆兵团日报等省内外的10余个单位完成签约合作,为探索建设省、市、县媒体传播“一张网”、为河南“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样板[6]。
(三)加强用户数据分析与运营,提升用户黏性
用户数据分析与运营,作为提升用户黏性的关键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这一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于站在用户立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精准把握并解决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难点和痛点。树立用户思维,意味着报纸必须转变过去的“编辑主权”观念,真正做到“用户为王”,赋权用户,服务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强化用户连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是提升用户黏性的重要一环。以《大众日报》为例,大众日报客户端读者频道运营团队通过技术提升,创新性打通大众日报客户端和外部技术平台及户外大屏的互联互通,顺利开展了回馈粉丝读者的幸运转盘大抽奖、“复学时刻·最美校园投票”等活动,成功实现和全省30多个高校LED户外大屏、“高校V盟”微信公众号的实时互动,较好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并有效带动客户端下载量实现大幅新增。此外,大众日报客户端提升与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视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抖音)、百度新闻等外部平台的联系,建立覆盖全网畅通的内容分发机制。通过多渠道努力提高《大众日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效果显着。据《2020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大众日报》融合传播力在省级党报中位居第三[7]。
同时,强化用户意识,生产有影响力的新闻精品,也是提升用户黏性的关键。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报纸需要时刻关注用户需求,从选题、立意、写作到设计,都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深入挖掘用户关心的热点话题,采用用户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可以生产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加强双向互动,增强用户体验感参与度,也是提升用户黏性的有效途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成为可能。报纸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调查等方式,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重庆了望”公众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通过建立微信读者群,与用户进行常态化、实时性的交流互动,共同参与到新闻制作的全过程中。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不仅提升了作品质量,也增强了用户与媒体之间的情感联系。
(四)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字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和盈利结构,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成为传统媒体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首先,纸媒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广告形式,实现广告收入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版面广告,还可以探索虚拟现实(VR)广告体验区、语音交互广告、区块链广告认证等新型广告模式。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广告内容,提高广告的转化率和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广告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广告主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以此进一步提升广告收入[8]。
其次,报纸可以延伸产业链,实现内容的多元化开发和利用。通过数字化转型,将报纸的内容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产品,如电子书、数据库、知识付费产品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此过程中,纸媒要积极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将报纸的内容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扩大内容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当然,也可以开展线下活动、举办论坛、提供咨询服务等,进一步拓展报纸的盈利渠道。
最后,报纸应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通过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如报纸可以构建一个集新闻、广告、电商、教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在承载报纸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作为跨界合作的枢纽,整合各行业的资源和服务。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兴趣偏好和购买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跨界服务推荐。此外,报纸媒体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化生成跨界内容,如旅游景点的简要介绍、教育课程的概要等,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最后,在跨界合作中可以基于AR或VR技术来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如与旅游机构合作推出AR旅游导览,或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发VR教育课程等。而在数字化平台上设置社交功能,也能让读者与合作伙伴、其他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加深读者对跨界合作的认知和兴趣,提高合作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方式,推动社会向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的方向发展。而传统纸媒在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数字化技术赋能媒体融合提质增效,需要报纸在技术创新与应用、内容生产与传播、用户数据分析与运营以及盈利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全面布局和深入实践,从而实现媒体融合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延章.技术赋能: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融媒体智慧服务转向[J].中国编辑,2023(1):90-94.
[2]向含笑.新技术如何赋能媒体融合与传播[J].新闻传播,2023(4):13-14.
[3]田钰莹,韩立新.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新闻媒体转型与路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2(6):50-52.
[4]邓国超,李悦欣.守正创新融合发展 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新征程上大步向前——贵州日报报刊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探索[EB/OL].(2022-1-29)[2024-8-10].https://mp.weixin.qq.com/s/KDQGjfCjl0XTC9__wh91wg.
[5]从“纸媒”奔赴“全媒”——贵州日报报刊社媒体融合转型创新发展之路[EB/OL].(2023-11-9)[2024-8-10].https://www.cnci.net.cn/content/2023-11/09/content_30575832.htm.
[6]顶端新闻:提升全国知名度,向全国省级媒体平台前三冲刺[EB/OL].(2024-3-24)[2024-8-10].https://mp.weixin.qq.com/s/zdrUedXCcevNvHrxEoPWjg.
[7]万兵兵.主流媒体运营私域流量的路径与思考!以大众日报客户端创新用户活动实践为例[EB/OL].(2022-9-21)[2024-8-10].https://mp.weixin.
qq.com/s/N7j10uElOeKsL5ZZckV28Q.
[8]郭小平,彭媛.从技术可供到技术赋能:新型主流媒体两会报道的融合创新[J].电视研究, 2022(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