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广电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442)

作为地方媒体融合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对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探究融合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对策,为市级融媒体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市级广电媒体融合现状

2022年4月,中宣部、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推进地市级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市级融媒体中心致力于建设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拓展融媒采编和技术应用平台,建立指挥调度平台。在推进融合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体制创新立体传播

融媒体时代,不同媒介优势互补,已形成新的传播生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共同打造立体式报道,以提升传播效果。例如,无锡广电“潮立太湖湾”客户端通过全区域采访、全景式报道、全媒体传播,全方位、多维度展现无锡企业新风采;六盘水广播电视台建立“中央厨房”,成立台融媒体指挥中心,负责所有重大新闻采访和大型活动的执行。首次完成远距离、多点位、全要素线上线下融合直播——“2023年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开幕式”现场直播,向全国各地的观众和游客展现了六盘水独特的城市魅力,扩大了“中国凉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该直播在“视听凉都”抖音号、视频号、手机客户端等平台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25.8万次。

(二)平台融合形成新模式

以受众为中心,关注受众需求。通过“新闻 模式拓展新闻功能与服务,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增强用户黏性,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受众。

例如,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花城 + ”客户端推出“新闻 + 教育服务”方案,依托教育数字化、“融媒体 + 教育”以及产教融合育人的新质生产力,打造出集前沿新闻资讯与全年龄段“线上+线下”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六盘水广播电视台打造“新闻 + 政务 + 服务 + 舆论监督 + 商务”的聚合型智能汇聚客户端上线,拓展政务服务供给渠道,加大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建设推动力度,为企业和老百姓生活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线上办事路径,让群众足不出户、一键即达。

(三)内容品牌是根本

品牌定位是打造媒体新闻内容品牌的基础。根据自标受众、传播内容和竞争优势确定品牌定位,并从内容质量、视觉设计、传播风格等方面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坚持移动优先和差异化、分众化传播策略,坚持用户导向、需求导向,从民之所盼中找落点,生产制作大量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融媒产品。

六盘水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凉都风物——逃离城市计划》原创视频节目,口语化、网络化的语言表达,让受众倍感亲切。“希望凉都夏天清凉的风,能够吹到全国各地去”“宝子们,来这里一秒闯入童话世界”“观音山的家人们,快回家来看一看”……犹如朋友间分享旅行趣事,与受众情绪共鸣。同时,通过主持人小众体验尚将开发的新景,用挖掘的眼光带领受众窥见凉都另一种美。另外,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以传承“三线”精神为重点,打造线上和线下精品节目《见证者·口述“三线”建设》第一季和第二季,通过探访六盘水市200个“三线”建设亲历者、三线建设二代和三线建设研究、资料收集相关工作人员,以口述的方式,还原大时代背景下平凡个体的真实故事,以此铭刻“三线”记忆,传承“三线”精神。该作品获得2021年度贵州广播电视奖一等奖、2021年度贵州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并被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

二、融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扩大主流媒体传播范围,占领新兴舆论阵地,构建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已是新闻媒介工作的必然。然而目前还存在很多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严重束缚媒体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1]。

(一)体制机制落后

媒体融合体制机制是一个综合系统,包括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技术支持、组织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子系统。

目前,在内容创新创意、新技术应用、经营创收反哺节目创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结构和考核方面,缺乏市场触点;作品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内容时仍然过于依赖转载和搬运内容,缺乏原创和高质量内容供给;在内容生产上缺乏深度思考和精准定位,导致内容与用户需求不符,有些内容大多集中于本地资讯,内容生产优质度、创新性、趣味性等方面存在缺失,以用户需求为主的原创内容较少,导致受众群体产生信息审美疲劳,用户流失严重。

(二)专业人才匮乏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采编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圆乏,人才梯队不合理,导致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例如,六盘水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常态化从业人员仅有15名,队伍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且长期缺乏前沿知识培训,创新实践和应用水平较低。

(三)运营思维不足

媒体账号运营需深入了解目标用户,关注用户需求、兴趣和行为习惯,为其提供有价值、个性化的内容。分析用户浏览历史和点赞评论,精准推送符合用户偏好的新闻资讯、娱乐内容等,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账号运营思维的缺失和定位不精准,会影响品牌形象的塑造。

有的市级融媒体平台在第三方社交平台和自建新闻客户端方面存在明显的平台定位不精准现象,仅仅停留在“两微一端”与全网一键分发等简单操作模式上,对自有平台打造缺乏互联网思维,缺乏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导致受众黏性程度不高,固定受众群体较少,平台流量偏低。

三、推进融合及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处于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架构的“腰部”,是全媒体传播体系中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融合及创新发展需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2]。

(一)以体制改革撬动整体融合

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编办、发改、经信、人社、大数据等部门有针对性出台政策举措,推动市域范围内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等资源向市级融媒体平台倾斜,重大信息发布、重要政策解读,优先通过市级媒体发布;可公开的政府数据资源,优先向市级媒体开放,对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扶上马,送一程”[3]。就媒体自身而言,要加快推动内容生产、渠道分发、运营管理和体制机制等各环节共融互通,实现深度融合,打造具备大数据推送、视频音频制作、多平台分发、网络直播、多屏展示的智慧化跨界平台,真正实现从“相加”“相融”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二)重塑融合生产传播生态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视听内容服务与传播创新,可以进一步推动媒体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转型升级,更大程度实现破壁出圈。

例如:“苏周到”APP、“最江阴”APP等打造用户服务入口,为大众提供高质量服务。有的市级台开设民生节目,打造民生话题品牌,诸如《闪电律师团》《新闻坊》《雷蒙帮帮团》等各类民生类综合信息服务节目,皆注重强化传播和服务效果,切实解决民生问题[4]。

(三)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

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技术的演进迫使媒体行业面临整个产品形态和生产流程的重塑和再造[5]。市级广播电视媒体要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关注和引进,推动新闻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节自制作质量和传播效率,积极采用高清、超高清设备进行拍摄和制作,优化画面和声音效果。同时,加强针对素材数据、媒体数据和系统数据等的本地数据库建设,提高内容采集、编辑制作、渠道分发、媒资管理、数据收集、运用分析等能力。要搭建自主可控平台或依托第三方平台,一方面致力于建设自主可控的融媒体平台,另一方面选择依托第三方平台,借助其技术和流量优势,扩大自身的传播范围。在此基础上,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渠道外,要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形成以移动客户端为龙头,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账号为支点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分发。特别是运用数字技术积极探索直播、虚拟主播、AR、SVG等沉浸式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媒体产品吸引力。

例如,长沙市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AI新技术的多场景应用,为新成立的文旅频道打造数字人“诗远”,还将AI技术应用于舞台设计、楼体投影等方面,在2024年度两会报道中推出3D虚拟AI主播,《两会AI回答》虚拟主播“常小星”回答网友两会提问。系列融媒体报道视角不同、形式新颖、相得益彰,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贴近人民、生动鲜活的融媒体作品。

(四)加快内容品牌创新

为适应不同平台和受众的需求,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内容形式要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外,短视频、直播、H5、AI等新媒体形式的内容要不断涌现,通过直播方式报道当地的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以此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要深耕本地特色内容,注重挖掘本地文化、民俗、民生等特色内容,推出一批形式新颖、直抵人心的精品力作,制作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为大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内容服务,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例如,贵州六盘水广播电视台从2023年底策划并创作完成了《我的1964》(六集)三线主题系列微纪录片。精美的画面,准确的文字展示了六盘水“三线精神”的脉络。作品以重走三线遗址,追忆轰轰烈烈的创业史为主线,让受众从2024年出发倒回1964年。该作品以细腻的镜头、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探寻、铁矿遗迹的还原、旧址的探访,以及颇具感染力的文案成功出圈,目前获得了全网648万+的播放量。

(五)拓宽综合服务功能渠道

不断拓展传统广电边界,探索多元化、融合化场景服务。拓展政务服务合作,积极对接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的政务信息平台,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开展党务政务公开、网上党建等综合服务,既拓展了业务范围,也增强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开展多元经营业务,面向市域党政、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调查研究、舆情监测、技术支持、政策宣贯、教育培训等服务,在宣传推广、创意设计、节庆活动、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拓展产业链条,增加收入来源。加快建设主流声音传播平台、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智慧平台,采取“新闻 + 政务 + 商务+ 服务 的运营模式,深度参与智慧城市、便民平台建设,加快打造集媒体服务、数据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文旅服务、文明实践服务等为一体的广播电视融媒体服务平台。

例如,浙江温岭市融媒体中心构建“大数据局 + 天数据中心 + 大数据公司”运营模式,承担全市数字化改革项目,实现业绩飞跃式发展;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的“攀枝花开”APP探索“新闻 + 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全面拓展“传媒 文化产业链,重塑运营生态;六盘水广播电视台“视听凉都”新闻 + 政务商务服务融媒体平台,通过“节目内容 + 融媒平台 + 线下展示”的立体传播方式和“政企助力 + 社区团购”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广电模式商业生态系统,构建起“从B端到C端,从线上到线下,从终端到餐桌”的完整销售矩阵。

(六)优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考核倒逼机制,健全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以岗定薪、倾斜一线的全员考核制度,健全“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全媒体考核体系。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同工同酬,推动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量化与质化结合,对可量化的指标如发稿量等进行明确量化;对于内容质量等难以量化的指标,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质化评估,确保考核全面客观。根据采编、技术、管理等不同岗位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标准。设立绩效奖金、年终奖励等,对表现优秀员工提供普升机会、培训机会、荣誉称号等,增强员工成就感和归属感。同时,根据媒体行业发展趋势和组织战略调整,及时更新考核指标和权重,使绩效考核与组织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为媒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的整体竞争力。

(七)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融合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充实和优化新媒体运营、技术研发、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人才;加强培训与学习,邀请行业专家讲授新媒体技术、传播规律、内容创作等方面的知识,提升新闻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系统培养优秀年轻编辑、记者、编剧、导演、播音员主持人和复合型融媒体人才;要建立优秀年轻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和从职场新人、专业人才、优秀骨干再到领军人才的全媒体人才培育链条,为推动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浙江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从2022年开始,制定了《2022年度融媒体工作室培育计划》,旨在通过品牌孵化的形式打造若干个具备网红气质的融媒体工作室。共申报成立了37个融媒体工作室,这些平台分为新闻、生活服务、少儿、文化、美食、科普等12个类别。2023年,中心进一步加大融媒工作室培育力度,孵化5个以上不少于50万粉丝的网红账号,具流量化、明星化、标签化特征的个性IP培育工作在省内地市媒体中处于第一方阵[8]。

结语

本文通过探析部分市级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实践和经验,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市级媒体深度融合、重塑融合生产传播生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加快内容品牌创新、拓宽综合服务功能渠道、优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全媒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为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吴红霞.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新闻世界订阅,2016(10):49-51.

[2]国家广电智库: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与 优势重塑的实践[EB/OL](2023-5-4)[2024-12-19] http://gbdsj.nmg.gov.cn/ywdt/gdj_hydt/202305/ t20230504_2305500.html.

[3]杨明品.地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目标、路径与深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1):17-22.

[4]李秋红、冯雯欣、靳丹.国家广电智库:媒 体融合新发展新探索的四个着力点[EB/OL](2024- 8-28)[2024-12-19]https://mp.weixin.qq.com/s/- niDvI4MxB81darGe3eNyg.

[5]徐香.媒体转型:技术就是生产力[J].传媒,2023(8):16-18.

[6]彭勇.广电独家:长沙广电:AI背景下主流媒 体的融合发展路径[EB/OL](2024-10-25)[2024-12- 19]https://news.sohu.com/a/820311163_99994436

[7]国家广电智库:温岭市融媒中心三大改革推动 攻坚突破[EB/OL](2023-4-4)[2024-12-19]https:// mp.weixin.qq.com/s/oAC5fwej4KfQ4ptAQFYkAQ.

[8]王健.传媒评论: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市融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市融改革为例 [EB/OL](2021-4-13)[2024-12-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696936171314562202amp;wfr=spideramp;for=pc.

标签:  媒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