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VisionPro中的VR电影:从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看见虚拟现实与人类身体的结合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303)

摘 要:苹果公司此次Apple Vision Pro产品取得了较好的评价,尤其是其中的影院功能,而这次苹果公司的成功无疑要归功于虚拟现实技术与现实空间的融合。当观众选择戴上头戴式显示设备时,人类身体真正地被放置到了虚拟现实空间中,虚拟化身模拟着人类身体,虚拟现实模仿现实,人类将在虚拟现实与人类身体的结合过程中,从一种真实走向另一种“真实”。

关键词:VR电影;知觉;虚拟现实技术;沉浸;交互

2024年2月2日,苹果的新产品Apple Vision Pro正式发售,这款曾在半年前的新品发布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的产品再度引发热议。官方对于此次新产品所用宣传用语是“欢迎来到空间计算时代”,主打将虚拟应用与真实空间的结合。根据官方发布的短片和官方网站给出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这款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整体外观还是和传统的头戴式VR设备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但是视频中有提到比较特殊的一点:整个设备并非一个全透明的真实的眼镜,而是通过12颗摄像头对所处的空间进行实时的拍摄渲染并输出到眼前的屏幕上,才诞生了宣传片中非常奇幻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画面。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VR设备已经问世很久了,也算不上新鲜事了。然而,苹果这次的设备所宣传的自身特性,以及产品实时渲染的功能和对于社交、互动、图片视频功能的强调,使得人类身体似乎真的可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发生真正的融合。那么我们也可以将目光聚集于此,本文将基于此次发行的虚拟现实设备着重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电影与身体结合的新的可能性,以及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为VR电影进一步发展所提供的思路。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身体理论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作为建立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兴媒介,这项技术可以直接与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交互。这种交互的目的是让人在虚拟世界中也能感觉到这个世界似乎是真实存在的。或者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个技术、这个设备本身已经成为人的身体的一部分。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游戏都会在虚拟现实空间中生成一个“我”,且这个“我”就是根据人类肉身所形成的“化身”,玩家可以体验到化身所体验到的虚拟现实世界的一切。这样的独特性质也决定了虚拟现实技术将具有沉浸感、交互性等特征。

沉浸感是指感情被媒介的叙事情节所调动,进而产生情绪。事实上,传统媒体也能带来沉浸感。比如当你在影院里看电影时,周围的光慢慢暗下来,你的眼睛与身心都沉浸在屏幕上播放的电影中,你的耳朵听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立体声,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全身心地沉浸在了电影中。这种体验在观众观看恐怖片时更为强烈。观众常常被恐怖片中导演所设计的怪物、鬼魂等元素吓到,就是因为电影给观众带来了较强的沉浸感。而在这里将沉浸感作为虚拟现实的特点,是因为虚拟现实技术产生的场景能给受众带来更加强烈、更加明显的沉浸感。当电影院、导演、编剧等众多幕后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让你获得沉浸感的时候,虚拟现实技术仅需要受众戴上相应的头戴设备,沉浸感唾手可得。如果说传统媒体追赶如今潮流的途径就是让人获得更强沉浸感,那么VR设备可以说从问世起就是伴随沉浸感而生。在此次苹果新产品Apple Vision Pro的体验视频中有太多视频博主说出对于这种极强沉浸感的画面的形容——震撼。画面场景太真实、太逼真,更容易调动使用者的情绪。如同这些博主所言,当他们在看到活生生的人物以3D照片的形式被展示在眼前的时候,这款新设备让人类跨越时间与空间去留存记忆、留存瞬间甚至留存情绪都成为可能。如果再更进一步,当未来的电影行业将这种设备成熟运用在电影中时,将会是一种多么震撼人心的全新体验。

交互性指的是一种交互方式,在这里强调的是受众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进行交互,这种交互是突破了我们自身所处现实空间的限制。比如在宣传片中,官方人员着重介绍了一个可以无限拓展的播放器功能。这个功能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者只需要轻轻一划,播放窗口就能在使用者家中的任意一面墙上以类似投影仪的形式出现且无论这面墙上有没有杂物。显然,这打破了原有的物理空间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做到了在现实世界里难以达成的事情。除此之外,在虚拟现实中与其中的人物、环境进行交互,抑或是成为虚拟现实中的一部分,如此种种都在无形中体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目前主流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游戏大多都是通过与游戏中的环境产生交互,以此来推进游戏流程。市场也正在朝着更加复杂的交互形式前进。

虚拟现实技术的这两个特点是我们将身体理论与虚拟现实技术相连的桥梁。当观众佩戴上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身体放置在了虚拟现实的世界中。

(二)虚拟现实中的人类身体

知觉研究在哲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梅洛-庞蒂在发展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知觉现象学的概念。在这一理论框架中,身体不再仅仅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而是个体的本体,是所有体验的主体。因此,梅洛-庞蒂所描述的知觉经验与个体的整体存在紧密相连,是个体对于世界的根本感知体验。因此,梅洛-庞蒂意义上的主体就不再是纯粹的意识。也就是说,并非“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就在我的身体中”,或者说“我就是我的身体”[1]。他同时引入了“身体图式”的概念,可从多个视角来解读。首先,这指代我们身体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其知觉远超所有器官感知的总和,呈现出整体性。其次,身体本身具备运动功能。这种运动功能显现在身体的动作计划和动作意向中,“它向我们提供进入世界和进入物体的方式”。最后,身体拥有空间性。这里的空间涵盖了处境意义上的空间,身体内包含着时间和空间元素,可说身体空间是其他各类空间的根源[2]。因此当虚拟现实世界中出现了人类身体的化身时,化身会根据人类身体的指令与虚拟现实中的种种元素进行交互进而影响虚拟现实世界,以达到推进故事情节的作用。至此,一个完整的交互系统形成,与人类身体自身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形式类似,人类身体也以化身的形式存在于虚拟世界中。

近年来,随着元宇宙元年概念的提出、各大虚拟现实设备的发行,虚拟现实再次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Apple Vision Pro的视频演示中,演示人员仅通过眼球手势、声音就能完成Apple Vision Pro所有可实现的交互,如同该设备宣传片中描述的那样“just like magic”。它就好像有魔力一般,身体参与了现实世界,同时也参与了虚拟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体”已经超越了其原有的生物认知和哲学思考。它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过程提供可能,这恰恰应合了梅洛-庞蒂所强调的:身体在理解外部世界以及与之发生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3]。

二、从Apple Vision Pro到VR电影

(一)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的VR电影

梅洛-庞蒂认为观众与电影之间存在一种联系,他主张情绪和情感的接受并非仅限于大脑纯粹的认知,而是一种全面的、涉及身体参与的接收过程。他强调电影与观众身体之间存在紧密而超然的联系。显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强这种联系。在虚拟现实电影强调观众知觉感官的背景下,知觉现象学为电影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观众和电影作为行为一致的整体,其本身构成研究的对象。以目前的视野来说,虚拟现实电影是观众和电影最高水平的一致性,虚拟现实电影也将会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继续发展[2]。

据反馈,在此次发布的Apple的各种功能中,VR影院功能是最成功的,各大视频博主在实际体验后反复强调“最高水平”“沉浸感”“密闭感”“交互”等词汇。同时,官方宣传片中也有提到“空间音讯围绕着你让你感觉到自己是行动的一部分”等众多让人联系到上文所提到的沉浸感、交互感等特点。沉浸感不仅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它本身也是对于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的褒奖。尤其是电影,随着电影技术的演变,沉浸感越来越关注个体,实现了观众与影像之间主客关系最大程度的自由化。此外,交互性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交互引导的叙事是虚拟现实电影区别于传统电影的最大特点。故事的演进在针对时间轴的设计之外,要添加针对互动轴的设计,这样一来,讲故事就从一种时间的艺术变成了互动时空的艺术[4]。总而言之,虚拟现实电影特有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使观众对影像体验的真实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些特点也使得电影的表达手法、技巧都得以提升,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表达方式。同时,交互性和沉浸感本身在虚拟现实领域被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进一步延伸了电影媒介中人类感知的环境[5]。

由此,我们可以构想一个强调“沉浸感”的、充满“交互性”的虚拟现实电影的未来。当然,这种关于电影的新兴技术革命,并非某一家企业能够独自完成的,而是将要由整个虚拟现实行业来实现。但是此次发布的Apple Vision Pro的的确确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可以在电影中加入纵深的视角。纵深视角的加入首先可以使我们所认知的3D电影成为真正的3D,也能打破以往3D电影中奇观式的制作理念和宣传策略,转向对于沉浸感和交互感的营造中。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3D电影创作所积累的经验,也能为VR电影的发展提供思路[6]。据了解,许多电影界的名人也对此次苹果的新设备感兴趣,其中就有漫威漫画公司的总裁凯文·费奇。这种有可能开创全新未来的技术已经吸引到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电影从业人员。当大众还在惊讶于这些头戴式显示设备所能带来的新鲜感时,就已经有一批有野心的电影人已经站在了技术革命的最前沿。VR电影终会迎来自己光明的未来,至少它正在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二)VR电影的两种发展方向

很遗憾,即使电影界各方都很看好虚拟现实电影,但VR电影走到今天,实际上还是没有完成一部各个方面都很完善的电影,更不可能大面积发行。目前整个VR电影界的大部分影片都基本上只出现在各大电影节之中。而这些出现在各大电影节中的VR电影对于“互动感”和“沉浸感”的营造都有较高的热情。从现有的VR电影可以看出,VR电影也有着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朝着极度增强互动性,使得观众真正地沉浸于叙事之中的方向;另一种则是处于旁观者的视角,即观众身处于一个360度可见的视角之中,他们能够观看到故事的发展,却在互动性上有所减弱。这也与目前观看VR电影的时候的两种方式相对应。一种是观看者站在一个指定的可供活动的区域内,观看者通过身体的较复杂的活动来参与VR电影;另一种则是坐在可旋转的椅子上,仅有一些简单互动,更多的仍然是以观看的形式参与其中。

两种发展方向都有潜在的可能性。对于让观众成为“旁观者”的这种VR电影,看似放弃了VR电影的“互动性”,其实它反过来也能从另一种方向增加沉浸感。例如很多市面上的多人VR合作游戏。当其中的某些参与者因为网络问题、设备问题、互动元素不够明显等问题而不能顺利进入下一环节时,其他参与者会因此被“现实”强行介入,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沉浸感。“互动感”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观众通过化身与虚拟世界互动,也能够暴露出虚拟世界本身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这种选择削弱“互动感”的旁观视角反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现实”介入虚拟的可能性,使得虚拟世界能够相对稳定地运行,从而增加VR电影的沉浸感。

另一种通过增强互动来增加沉浸感的方式,在目前的VR游戏领域非常热门,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游戏通常会在有限制的箱庭式的虚拟空间中尽可能地增加可交互性,交互也成了这类VR影视的核心。在以交互为核心的VR影视中,最理想化的场景便是所有剧情都通过观众的一举一动来推进,虚拟现实中的人物和观众的“化身”共同促成故事结局。但很遗憾,这种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实时演算的技术在今天还是难以实现的目标。在目前的VR影视中更多的还是节点式的互动。这种互动方式通过设置关键节点、引导观众做出互动与选择,而观众的选择又通过虚拟化身反馈给虚拟世界,从而推动故事继续发展。VR电影以符号的方式给出观众以提示,并在自己所构建的符号体系中让观众能够简单明了地了解到此交互符号所想要让观众完成的交互。引导符号通过VR设备显现给身体,身体能够理解并对引导符号作出判断,这也是符合知觉体验的,这种知觉体验再通过身体反馈出来,由此身体也构成了VR叙事中的一环[7]。再回到前文所提到的实时演算技术,2024年2月16日,OpenAI公司面向全社会公布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系统,这是一个智能视频编辑系统。它能够根据简单的文本直接生成视频,也能根据已经上传的视频和“修改需求”对已有的视频进行实时修改并再现,整个过程甚至不超过一分钟。这个视频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进步无疑为以后各种影像的发展都拓展了可能性。这样的实时演算的视频技术正是VR电影这种强调互动改变剧情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进入VR电影领域将指日可待。

三、虚拟现实技术如何走向未来

虚拟现实技术在这两年间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虚拟现实技术面对如何走向未来这一问题时,仍然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这次Apple Vision Pro的问世被赋予了较高的评价。有人认为苹果不仅仅改变了这个行业,甚至改变了虚拟现实和交互的定义。甚至有人直言,一切不具备移动性质的设备都将被Apple Vision Pro取代,未来已来。显然这番话有些偏激,但是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一些场景:当虚拟现实技术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回到家后的娱乐活动都是依托于虚拟现实设备;当人们无论是听歌、看电影还是跟朋友视频聊天都离不开这个设备时,人们才可能后知后觉地发现未来似乎已经到来;当普通人脱离这些计算机、摄像头、头戴式设备,会本能地觉得在自己的身体上存在一种“退化”;当人们在取下虚拟现实设备后那些虚拟的界面消失,使用者在设备里看见的“现实”变成真实的现实,反而会产生不适。这一切场景都如同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已经无法摆脱手机。进而,我们可以想象的是,以后的VR设备也会有着同样的未来:人们的身体以最大限度进入虚拟世界,又在虚拟世界以化身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模拟着人类肉身,真实世界被虚拟现实所模仿,人类被化身所模仿,大众将从一种真实走向另一种“真实”。

参考文献:

[1]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98.

[2]熊越.交互的肉身:虚拟现实电影中的身体图式[J].当代电影,2022(2):126-128.

[3]熊越.现象的身体:虚拟现实电影的感知传播[J].电影文学,2023(4):28-33.

[4]秦兰珺.互动和故事:VR的叙事生态学[J].文艺研究,2016(12):101-111.

[5]张晓艳,雷岩.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VR电影创新发展探究[J].电影评介,2022(15):1-6.

[6]李迅.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看3D电影到虚拟现实的美学轨迹[J].当代电影,2017(11):106-109.

[7]朱钧宇,李栋宁.媒介化的身体:VR电影交互动作叙事构建[J].电影文学,2023(6):21-26.

作者简介:涂金益,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青年电影研究。

标签:  虚拟现实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