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园林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技术作为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支撑,其推广应用对于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给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高效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以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林业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技术推广缺乏针对性、推广资金投入不足、推广队伍建设滞后、技术推广模式单一等,并提出了注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推广;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推广经费;注重人才培养,发挥骨干作用;创新推广模式,拓展新媒体渠道等对策。
关键词 生态园林;林业技术;技术推广;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326.2;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59
山东省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环渤海湾,东临黄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东省总面积15.79万km2,人口超1亿,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将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园林绿化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到2022年底,全省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32.93万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8 m2。然而,随着山东省城镇化快速推进,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推进生态园林建设任重道远。林业技术作为生态园林建设的关键支撑,其在山东省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也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助力山东省高质量发展。
1 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概况
山东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截至2021年,山东省已成功创建17座国家森林城市和60座国家园林城市,还有15座省级森林城市、158个森林乡镇及1 530个森林村居,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7.26%和41.48%。以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市为例,济南市以建设生态园林、百姓园林、活力园林、文化园林、智慧园林“五个园林”作为工作目标,持续擦亮“一城山色”城市品牌。2024年,济南市将“新增公园绿化活动场地200处”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4年8月,济南市已建设完成54处古树保护园,已完工绿道71 km,开放共享绿地80处,生态园林建设扎实有力。在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逐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2 林业技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园林建设不仅需要绿化美化环境,更要着眼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这一根本目标。林业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科学的植被配置和植物选择,能最大程度还原自然生态系统,为各类动植物创造适宜的生境,从而维系物种多样性[1]。同时,林业技术能指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取生态工程措施修复受损山体、恢复湿地等,助力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与重建。此外,林业技术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等具有指导意义,为生物安全筑起防线。林业技术为生态平衡保驾护航,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好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实现绿色发展
林业技术的持续创新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更能推动生态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林业技术赋予园林绿化新的生命力,植物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等核心技术不断升级,使园林绿化工程的造价和后期维护成本逐步下降,经营效益得以提高。同时,林业技术催生了一批新兴绿色产业,如特色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为生态园林建设注入了活力,拓展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优化景观环境,美化人居环境
林业技术在优化景观环境、美化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能够塑造优美怡人的园林景观,为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改善微气候,调节城市热岛效应,为市民营造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此外,林业技术可以保护和修复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园林,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地方人文特色,体现地域生态文化,从而增强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推广缺乏针对性
当前,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着显著的针对性不足问题。林业技术推广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有些技术超前或不切实际,难以在基层应用。同时,推广对象分类不够细致,忽视了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技术需求未予区分,对政府决策者、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者等不同主体的服务意识淡薄。此外,缺乏对不同林地权属主体的有效覆盖,国有林场、集体林地、个人林地之间存在推广盲区,导致推广效果大打
折扣。
3.2 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中许多先进的林业技术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政府财政对这一领域的专项资金支持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林业技术推广需求[2]。同时,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导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难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这种资金匮乏的状况直接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许多先进技术和设备无法及时引进,严重制约了林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和范围。此外,现有的有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无法有效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3.3 推广队伍建设滞后
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山东省生态园林事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中,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难以覆盖全省各地,推广工作开展受到严重制约。许多偏远地区甚至长期处于“推广盲区”,林业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现有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不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推广工作流于形式。再加上培训机会少、培训质量差,知识无法及时更新,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此外,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地位待遇较低,职业吸引力不足,优秀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人员频繁流动,难以保证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连续性和
针对性。
3.4 技术推广模式单一
目前,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依赖传统的现场讲解、分发宣传单等方式,覆盖范围和受众群体都较为有限,缺乏新颖生动的推广形式,难以引起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浓厚兴趣,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林业技术推广渠道较为封闭,缺乏融入新兴媒体的创新意识,未能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构建多元立体的线上线下融合平台,造成推广渠道狭窄、传播半径有限[3]。另外,林业技术推广内容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差异化设计和智能化服务,未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公众了解和参与热情不高。
4 对策
4.1 注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推广
针对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应当注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推广。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实际,避免生搬硬套、统一模式。例如,对于环渤海地区,立足盐碱地条件,推广盐渍化改良技术和耐盐碱树种;对于胶东丘陵山地,依据干旱少雨环境,引进适生树种并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在黄河流域则应重点推广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林业技术。同时,不同推广对象需求不尽相同,分门别类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服务。例如,对各级政府机关,重点推介相关规划编制、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指导性技术;对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学术交流和实践操作的技术培训力度;对林农和相关企业,致力于实用性、高可操作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各类人群也应有侧重点,如对涉农人口重点推广林下经济技术。在准确研判各方需求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地编制分众、分区域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包”,精准推广适宜技术,才能切实提高推广效率,增强推广实效。
4.2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推广经费
为解决林业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的问题,山东省需要多管齐下,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山东省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林业技术推广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这不仅能确保林业技术推广基础性工作的持续开展,还能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同时,山东省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林业技术推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实施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企业投资,这样不仅能扩大资金来源,还能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和市场2C0/iOyaK+aa3Sb6sSqGT0LtfpQresmre1v1mYxOfGA=化应用[4]。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同样不可或缺,如发行绿色债券、设立林业科技创新基金等,这些新型融资方式能够有效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此外,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规范,确保经费使用透明、高效,并定期评估资金使用效果,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这不仅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资金投入。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保障体系,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4.3 注重人才培养,发挥骨干作用
人才是推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根本动力。山东省应当从多渠道大幅增加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做起,确保林业技术推广网络实现全覆盖。山东省要高度重视推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开展跨领域交叉培养,使人才能够系统掌握农学、林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领域知识,具备宏阔的视野和创新意识,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指导。同时,注重加强基层一线推广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常态化分级分类培训机制,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教育,牢牢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服务意识,使之真正成为林业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此外,优化职业发展通道,为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避免人才流失。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和职级晋升政策,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推广队伍的工作热情与事业心,为山东省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夯实人才基础,助力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行稳致远。
4.4 创新推广模式,拓展新媒体渠道
山东省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大力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打造立体化、多元化的林业技术推广新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林业技术的应用场景,提高公众对林业技术推广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实现公众接触前沿林业技术的“零距离”。同时,建立智能化服务系统,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林业技术咨询和指导。此外,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组织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如开设网络直播讲座,云端开展专家在线问诊,或举办线下现场体验活动,让公众实地观摩新技术应用等。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推广,不断扩大林业技术影响力,吸引更多公众主动接受、应用新技术。通过这些创新措施,打破传统林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局限,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推广效果[5]。
5 结语
为推进山东省生态园林建设,提升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在林业技术推广中,山东省应注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推广;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推广经费;重视人才培养,发挥骨干作用;创新推广模式,拓展新媒体渠道。通过采取这些策略措施,林业技术的推广将更加精准高效,能够真正服务于生态园林建设实践,为山东省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在科技和智慧的驱动下,山东省生态园林事业必将行稳致远,进一步美化家园环境,真正助力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向生态强省迈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山东绿色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晖,马贵友.林业技术推广对林业产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24(3):70.
[2] 黄尚鼎,徐震.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要点和策略研究[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3(7):74-76.
[3] 王婷.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3):84-86.
[4] 陈静.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22,13(10):118-119.
[5] 李海,李亚萍.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中的林业技术推广策略[J].广东蚕业,2021,55(6):103-104.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