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广西桉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桉树病虫害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其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隆安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桉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也使得桉树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为提升桉树生长质量,探讨隆安县桉树常见病虫害种类,包括青枯病、焦枯病、紫斑病、叶斑病等病害,以及桉蝙蛾、油桐尺蠖、桉树大毛虫、同安钮夜蛾等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广西隆安县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21
桉树的经济价值较高,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桉树的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来源,在造纸、木材加工以及环境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适宜桉树生长。随着桉树在隆安县大规模种植,其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尽管隆安县的自然条件适合桉树生长,但该地区的桉树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桉树的生长。针对隆安县桉树常见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对于隆安县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隆安县桉树常见病虫害种类
隆安县总面积约23.06万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20.5 ℃,年降水量1 800~2 200 mm,湿度大、日照充足,为桉树的栽培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桉树逐渐成为隆安县林业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桉树的生长特性与隆安县的气候条件高度契合,但高温高湿的环境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严重威胁桉树的生长。
隆安县桉树常见病害主要包括以下4种。1)青枯病。隆安县湿热环境为青枯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该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病原菌通过根部侵染植株,导致导管组织阻塞,影响水分运输。2)焦枯病。焦枯病主要发生于树龄较大的桉树,受持续高温天气和不合理施肥的影响,该病害常表现为树皮干裂、叶片边缘干枯,在隆安县丘陵地区为害较为严重,导致桉树枝干枯死[1]。3)紫斑病。紫斑病在隆安县常见于叶片幼嫩的桉树,在春季和秋季多雨时节高发,表现为叶片出现紫褐色圆形斑点,严重时导致整片叶子脱落。4)叶斑病。叶斑病多发生于夏季雨水充沛的月份,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病斑,颜色由褐色逐渐加深,最终叶片干枯脱落。
隆安县桉树常见虫害主要包括以下4种。1)桉蝙蛾。桉蝙蛾是隆安县桉树最常见的蛀干性害虫,夏季高温环境为桉蝙蛾的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其幼虫会蛀食桉树树干内层,影响木材强度[2]。2)油桐尺蠖。油桐尺蠖常在隆安县春夏交替季节暴发,主要以幼虫啃食桉树叶片,严重时导致整树光秃。3)桉树大毛虫。桉树大毛虫是隆安县桉树林中常见的食叶性害虫,隆安县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条件,其幼虫期为害最重,以大量取食桉树叶片为主。4)同安钮夜蛾。同安钮夜蛾是隆安县危害性较强的迁飞性害虫,季节性发生特征显著,在雨季过后进入高发期,其幼虫以桉树嫩叶为食,成虫可在数千米范围内扩散。
2 桉树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2.1 青枯病
青枯病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1)种植密度应控制在1 200~1 650株·hm-2,避免过密种植导致通风不良、湿度过高。起垄种植时,垄高应保持在20~30 cm,垄宽60 cm,确保排水良好,降低土壤湿度。2)土壤pH值维持在6.0~7.0,避免酸性环境诱发病菌繁殖[3]。施肥时优先选择复合肥,每公顷施用300~400 kg,配合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部浇灌,浓度为0.2%~0.3%,每株灌溉2~3 L。对于严重感染区域,可施用土壤消毒剂,如50%多菌灵或20%甲基硫菌灵,每平方米土壤施用20~30 g,施用后适量灌水,以增强药效。3)在青枯病高发季节(5—9月),通过灌根方式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浓度为108 CFU·mL-1,每株用量3 L,间隔10 d施用一次,连续施用2~3次。在病害发生早期,使用25%氯溴异氰尿酸400倍液进行全株喷施,用量为800~
1 000 L·hm-2。田间病残体需要彻底清除,并进行高温堆肥处理,堆肥温度保持在60 ℃以上,持续时间不少于7 d,以彻底杀灭病原菌。
2.2 焦枯病
焦枯病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4种。1)水分管理方面,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旱季每7 d灌溉一次,每株灌溉量15~20 L,雨季应及时排涝,防止根部积水。2)肥料施用以钾肥和有机肥为主,每年施用钾肥120~150 kg·hm-2、有机肥3 000~
4 000 kg·hm-2,以增强树木抗病能力。施肥方式采用环状沟施法,沟宽20 cm,深15 cm,施肥后立即覆土保湿。3)修剪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每次去除病枯枝和重叠枝的总量控制在树冠的20%以内,修剪后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病害。4)病害高发季节
(4—8月)进行化学防治,每10 d喷施一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药液量为800~
1 200 L·hm-2。对于已感染植株,采用树干注射方式,使用5%苯甲嘧啶溶液,每株注射30~50 mL,在树干基部钻孔注入药液,深度不超过5 cm,间隔15 cm布孔,注射后用蜡封闭孔口,减少病菌扩散。
2.3 紫斑病
紫斑病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4种。1)种植前,应使用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种苗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为15 min,随后在阴凉处进行晾干处理。2)感染初期,采用氧化亚铜制剂喷施叶片,使用30%氧化亚铜悬浮剂300倍液,每公顷用药量为
1 200~1 500 L,重点喷施叶片正反面与叶柄部位,每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4]。严重感染区域需要使用40%氟硅唑乳油400倍液进行二次防治,喷施量为1 000 L·hm-2。3)采用含3%~5%噻霉酮颗粒剂的改良剂进行撒施,重点覆盖病株根基周围区域,并翻土10~15 cm深进行均匀混合。4)种植期间在每年的3—4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优选硼肥和锌肥混合物,每公顷用量为硼砂30 kg、硫酸锌25 kg,兑水稀释成0.5%的溶液后进行叶面喷施,每20 d喷洒一次,连续喷施两次。
2.4 叶斑病
叶斑病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1)在病害初发阶段,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倍液,重点覆盖叶片上下表面,喷施频率为每10 d一次,连续喷施2~3次。大面积暴发时,结合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 d喷施一次,持续喷施3次。2)对于已感染严重的植株,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配置成0.1%的溶液,用药量为4 000 L·hm-2,采用高压喷雾器均匀喷洒整个树体,每次间隔12 d,连续喷施2次。3)在病害严重区域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宽度不小于10 m,间隔使用高抗病性桉树品种,如巨尾桉、窄叶桉,提高种植区域的整体抗病能力。
3 桉树常见虫害防治技术
3.1 桉蝙蛾
桉蝙蛾防治技术包括以下4种。1)在桉树林中安装黑光灯诱捕成虫,每公顷安装3~5盏诱虫灯,悬挂高度保持在2.5~3.0 m,诱捕最佳时间为成虫活动高峰期的19:00—22:00,检查频率为每晚一次,集中处理捕获的成虫。2)喷施10%高效氯氰菊酯600~800倍液或50%毒死蜱乳油600~800倍液,在成虫初发期进行全面喷施,重点针对树冠和嫩叶进行喷洒。在虫害高发期,可直接喷施5%氟虫腈悬浮剂700倍液,每隔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以上。3)利用寄生蜂对卵和幼虫进行寄生控制,每公顷释放赤眼蜂3 000~5 000头,每10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
3次。在桉树林内释放白僵菌制剂,用量为2 kg·hm-2,溶解在800 L清水中喷洒,喷洒范围包括所有感染区域。4)病株处理时,砍伐虫害严重的树木,对伐倒后的树干和枯枝进行焚烧,以彻底消除虫源。每公顷林地保留10 m宽的隔离带,对隔离带边缘区域定期喷洒杀虫剂,确保虫害不会扩散到健康林地。
3.2 油桐尺蠖
油桐尺蠖防治技术包括以下4种。1)利用性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每公顷布设6~8个,吊挂高度为2.0~2.5 m,诱捕器每7 d检查一次并更换诱芯。2)在树干处缠绕20 cm宽的防虫带,并涂抹粘胶阻止幼虫上树。3)在幼虫孵化期和1~2龄幼虫活跃期,喷施20%灭幼脲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800~1 000倍液,喷施量为1 000~
1 200 L·hm-2,间隔5~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以上[5]。严重感染区域需要增加喷施次数,每次间隔不超过10 d。对于重度虫害区域,可对树冠和树干底部喷施2%苦参碱悬浮剂1 000倍液,喷施药液量为
1 500 L·hm-2。4)释放捕食性昆虫如蜻蜓,释放数量为400~600只·hm-2,并定期补充。在林地施用球孢白僵菌颗粒剂,用量为3~5 kg·hm-2,通过均匀撒施方式覆盖地表。
3.3 桉树大毛虫
桉树大毛虫防治技术包括以下4种。1)对于成虫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每公顷安装4~6台,诱捕范围覆盖桉树林冠层,每晚开灯时间为18:30—23:30,连续监测30 d。对于幼虫可在树干基部设置10 cm宽的环形阻虫膜,采用聚氯乙烯材质,膜表面涂抹矿物油,以阻止幼虫上树,环状带安装后应确保膜片紧贴树干,无缝隙。2)在幼虫暴发期,喷施每毫升80亿孢子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1 200倍液,每10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以上。3)每公顷施用含锌的复合微量元素肥料20 kg,采用滴灌方式,每株桉树施用3 L,滴灌时间控制在清晨或傍晚。4)引进网式遮光覆盖系统,将虫害高发区的地表覆盖率控制在80%以上,遮光网透光率控制在20%以下,以抑制幼虫活动与扩散。
3.4 同安钮夜蛾
同安钮夜蛾防治技术包括以下4种。1)采用挥发性植物精油诱剂诱杀害虫,每公顷布设8~10个诱捕器,诱捕器挂设于树冠中部,诱剂由丁香油、樟脑和桉叶提取物按3∶2∶1的体积比调配,每7 d补充一次。2)对幼虫栖息地的处理可利用手持二氧化碳喷射装置向幼虫聚集区域注入高浓度气体,每棵树的用气量控制在0.5~1.0 kg,注入时间为5~10 s,覆盖范围包括树基部至树冠下部1.5 m区域。3)林地周围可设置虫害隔离带,隔离带宽度为10~15 m,带内施用天然矿物粉如膨润土,撒施量为100 g·m-2,形成持久的物理屏障。4)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桉树抵御虫害,每公顷施用赤霉素50~100 g,稀释至1 500倍液,以树干喷施为主,每株喷洒0.5 L,作业时间选择日平均温度25 ℃以下时。
4 结语
桉树病虫害对桉树的生长具有明显影响,青枯病、焦枯病、紫斑病等病害,以及桉蝙蛾、油桐尺蠖等虫害,严重威胁桉树的健康生长。在桉树种植过程中,必须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优化桉树的栽培管理,如适当控制种植密度、合理施肥和灌溉,也有助于增强桉树的抗病虫能力。只有多措并举,才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桉树的损害,促进桉树的健康生长,从而保障桉树产业的稳定发展,提升其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朱星华.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桉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乡村科技,2023,14(21):123-126.
[2] 郭萍,曹沅,陈恋,等.营林措施在桉树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4,27(3):
151-153.
[3] 欧如松.速生桉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河北农机,2024(10):121-123.
[4] 覃海林.广西高峰林场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4(4):67-68.
[5] 卢庆林.大桂山林场桉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7):269-271.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