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约束下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制度门槛效应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9 阅读(485)

〔摘 要〕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不仅关系本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也影响着中国总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 碳排放规制促进了电力行业低碳转型, 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受财政分权程度与市场化程度影响, 碳排放规制对中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门槛效应。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升, 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减趋势。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趋势。本文为“ 双碳目标” 约束下, 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电力行业 低碳转型 碳排放规制 财政分权 市场化程度 绿色技术创新门槛效应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4.08.010

〔中图分类号〕F206; F426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导致干旱、暴雨等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科学研究表明,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和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为承担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的大国责任, 中国政府宣布, 将在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为双碳目标)。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的时间间隔只有30 年左右, 与发达国家相比时间更短, 面临着更大挑战与困境。电力行业是中国碳排放重点领域, 2020 年约占碳排放总量的43 1%[1] 。电力行业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自“十二五” 规划开始, 中国政府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 明确到2015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并部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重要领域和重大工程。“十四五”规划中指出, “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单位工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18%”。随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逐渐缩紧, 会进一步倒逼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 那么碳排放规制影响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效果大小如何? 财政分权以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重要制度安排, 在其中又发挥着何种作用? 这些问题的回答, 对于优化政策和制度环境, 释放政策和制度红利, 加快电力行业低碳转型, 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在减碳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 关于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研究逐渐增多, 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面临困境的研究。林伯强和杨梦琦(2022)[2] 指出, 中国电力系统转型面临三方面挑战, 发电侧将受到煤电机组改造的经济性问题和新能源电力对供电稳定性冲击。用电侧面临电力消费随经济增长迅速攀升带来的碳减排压力。电网侧则需要从经济上和技术上解决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问题。刘自敏和李兴(2022)[3] 研究发现, 电力价格扭曲导致电力市场无谓损失增高, 进而推动碳排放量的增加, 不利于电力行业低碳转型; (2)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的研究。陈卓淳和姚遂(2012)[4] 从社会技术转型的多层视角出发, 提出了短期的转变路径、中期的重构路径, 长期的重置路径的方式, 以实现中国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段海燕等(2017)[5] 研究发现, 日本电力行业经历4 次能源结构变革,每次发电能源结构调整均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Child 等(2019)[6] 采用能源系统转型模型, 模拟欧洲电力部门到2050 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路径, 提出采用低成本、灵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助于电力部门转型。Jiang 等(2023)[7] 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 碳定价与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相结合是电力行业减少排放、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 (3)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效果的研究。Vaillancourt 等(2017)[8] 采用NATEM 能源模型探讨加拿大发电部门脱碳化进程, 结果表明, 到2025 年发电部门的能源供应几乎完全脱碳。张小丽等(2018)[9] 构建了电力模块的能源系统模型分析电力部门自身的低碳转型效果, 在低碳情景下, 电力部门在2020 年碳排放达峰以后, 将进一步加速脱碳, 进而使电源结构逐步低碳化。汪鹏等(2021)[10] 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动态CGE 模型, 考察了天然气电力、非化石电力及零煤电3 种情景下电力低碳转型效果, 结果显示, 零煤电情景下电力部门的碳减排贡献最大,非化石电力情景下的度电能耗下降效果最好, 天然气电力情景下转型效益最好。Yang 等(2021)[11]基于CGE 模型, 分析一次能源消耗、发电结构和碳排放等指标, 研究出深度脱碳路径2030 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耗约为27%, 且CO2 可以在2030 年之前达峰。Cui 等(2020)[12] 构建具有替代性电力嵌套结构的CGE 模型, 提出电力转型可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产量的显着增长, 以及化石能源电力产量的适度下降, 将带来多种绿色共生效益, 有利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Kehbila 等(2021)[13]比较了肯尼亚在不同情境下电力转型效果, 参考电力需求、温室气体排放、边际减排成本等多项指标, 研究发现, 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情境下, 电力低碳转型效果最好。

标签:  电力行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