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状分析小麦生产中的高产高质栽培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85)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仅次于玉米和稻谷,为三大主粮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小麦富含丰富的营养,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欢迎。对于虞城县来说,小麦的实际的产量,直接影响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受到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狭小以及地域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本区域内适合耕种的小麦田地极为有限。所以,为使社会公众对小麦的需求得到满足,应积极研究和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手段,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对虞城县小麦生产的现状及问题,为实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一、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分析

河南省属于一个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其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占据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的总产量占据了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自2013年起,河南内的小麦种植面积实现了持续、稳定地增加,并始终处在全国第一。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商丘市区东部,粮食产业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被授予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荣誉称号。全年有适宜的温度和分明的四季,极适合小麦生长。虽然虞城县当地的小麦生产实现了持续发展,但基于新形势下,小麦生产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小麦生产水平亟待提升。具体如下:

1、土壤播种基础较差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当前农业生产中,对小麦种植地进行整地处理时,加大了对旋耕机的运用力度,使得虞城县当地整地作业效率和速度全面提升,从根本上控制了整地成本的投入。但是旋耕机整地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耕层变浅的问题。而随着秸秆还田的大规模实施,出现了严重的秸秆棚架问题。不仅种子坐土不实,还引发了缺苗断垄的问题。除此之外,借助旋耕机对麦田进行旋耕整地处理时,整个麦田的耙地不实,增加了土壤暄虚的问题,进而导致后续播种时种子过深。此时,不仅影响了后续小麦幼苗的整体度和均匀性,还极易产生弱苗。另外,当麦田过于暄虚时,麦田会存在透风和跑墒的问题。当遇到干旱时节时,会增加麦苗发黄率,且极易发生冻害。

2、施肥缺乏合理性

实际开展小麦种植工作的过程中,过度施加化肥,有机肥施加力度较差、过度重视底肥的施加,忽视了追肥作业、提高了氮肥的施加量,忽视了磷钾肥和微肥的施加等,都会引发小麦吸收养分出现高峰期错位的问题。当施加的氮肥过多时,或追肥时间过早时,都会引发小麦前期发生徒长的问题,并导致苗弱,进而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风险。此外,还会增加小麦后期的倒伏率,或使小麦出现贪青晚熟的问题。

3、播种期和播种量缺乏科学性

如果对春性麦、半冬性麦进行播种时,播种时间过早,则会导致小麦早期出现旺长苗的情况,甚至会常常受到冻害影响,进而增加后期的倒伏风险。除此之外,部分农业种植人员为提高小麦产量,随意对小麦的播种量进行增加。如,虞城县一般对小麦种植时,播种量应为8.0~12.5kg/667m2,但实际播种量增加至15kg/667m2以上,甚至播种了25kg/667m2的麦种。则会导致后期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因为过于密集,使得营养、光照、通风等条件不足,最终造成小麦分蘖少、抗性不强、成穗数量低、容易倒伏,进而影响了实际的产量。

4、小麦质量亟待提升

当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许多人员受到传统种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依旧将生产重点放在最终的生产量上,忽视了小麦的质量,使得当前社会公众在小麦品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为最大限度保障产量,种植人员常常会加大化学肥料的施加力度,导致有机肥科学利用的普及度较差,使得小麦生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久而久之,会使小麦实际质量降低。最后,受小规模土地经营模式的影响,导致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段无法得到广泛地推行,间接地给小麦生产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5、种植品种选用不当

现阶段,通过分析虞城县小麦种子市场情况可以发现,小麦的品种较多,且存在一定的杂乱问题。许多农业种植人员在对小麦品种进行选择时,常常存在盲目和求新求异的问题,缺乏对相关品种特性的了解,致使生产过程中,该品种无法有效适应种植区域环境,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科学的选地和整地

对于小麦作物来说,其对种植地具有较高的要求,且种植地的土壤情况直接决定了小麦的产量。为此,在对小麦种植地进行选择时,应确保所选区域内有较为深厚的土壤耕层以及适中的松紧度。并且,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6~7范围内,保证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不仅如此,应尽量避免选择沙质土壤或黏质土壤。因为沙质土壤的整体结构较为疏松,极易会增加小麦的倒伏率。而黏质土壤过于紧密,会影响小麦根部的通风透气性。此外,选择的种植区域应具备平坦的地势条件以及良好的土层结构。既要保证营养物质的丰富,还应确保土壤内富含微生物,同时,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性和较强的蓄水保墒能力。为进一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应选择同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实施轮作的土地。

对种植地进行整地处理时,应对土地实施深翻深松作业,并将深耕的深度控制到20~20cm之间。对于常常发生倒伏的种植地来说,需要每2年使用旋耕机对其进行1次旋耕处理,且将旋耕的深度控制到12cm左右,以此为后续小麦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地条件。另外,为使小麦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还应在整地时对基肥进行施加。在施加基肥时,可将前茬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可增大土壤的孔隙,还可以强化土壤肥力。

2、高产小麦优质品种选择

通常种植人员对小麦品种进行选择时,需要与虞城县当地的地力水平、播种时间、气候环境条件等充分结合。不仅要保证产品自身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还应确保所选品转给你具有早熟的特性。例如,在水肥条件优良的区域对小麦进行种植,选择的品种既要具备良好的抗倒伏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分蘖能力,且多穗。此外,也可对分蘖能力中等、茎秆较为粗壮、较为矮小的大穗品种进行选择。而对于较为干旱,且水肥条件不佳的种植区域来说,应尽量种植有较强抗旱能力、适中分蘖力,且植株较为高大的中产品种。适合虞城县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周麦32、百农4199、丰德存麦1号、郑麦7698、丰德存麦5号、周麦36、周麦28、烟农999、丰德存麦18号、丰德存麦21号、西农 20等。

3、小麦种植前的种子处理

为促使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得到充分保证,应在播种前对种子开展发芽试验。如果发芽率高于90%,即可依照预先播种量进行播种。如果播种量处在85%~90%范围内,则应对播种量进行适当的增加。如果播种量处在80%以下,则需将种子全部更换。播种前,还需要对种子进行翻晒处理,即在天气晴朗时,在有充足阳光的区域对种子进行2~3d左右的晾晒,以此促进种子活性,使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全面提升。并且,晾晒的过程中,种子表皮存留的病菌可以被最大限度杀灭,有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使用“100g/kg辛硫磷+1kg水”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3~4h的堆闷,并晾干后使用200g的15%粉锈宁进行拌种,可以达到对病虫害的防治目的。

4、小麦播种时机的选择

对于虞城县来说,其在对半冬性品种进行种植时,播种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8日~10月15日之间。而对春性品种进行种植时,播种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15日~10月25日之间。播种时,应对播种深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为4~5cm左右,且为确保小麦个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播种的过程中,应对宽幅播种和无垄匀播技术进行采用。而实际的播种量需要与品种的特点、整地的质量、播种时间、土壤实际的墒情等相结合。通常情况下,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量应为8~12kg/667m2,而春性品种的播种量应为10~15kg/667m2。需要注意的是,播种后应及时镇压,并将土壤压实,以此确保种子更好地对土壤中水分进行吸收。

5、小麦苗期的管理

当田间小麦幼苗长出后,种植人员需要对田间出苗情况进行检查。当有缺苗的情况时,应及时在该处进行补种,以此保证后期小麦生长的整齐性。

6、小麦种植期的田间管理

(1)灌溉管理

①蒙头水

通常播种后的10d左右,如果天气过于干燥,且雨水较少,则应及时对蒙头水进行浇灌,使土壤始终处在湿润状态,保证有效的出苗率。当灌溉后有板结的问题时,应立即进行耙地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播种时处在干旱天气下,提早播种,且采用干播的方式。当干旱时间较长,且无雨水时,严禁浇灌蒙头水。不仅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还会降低出苗率,导致弱苗率升高。

②越冬水

进入冬季前,应在土壤未封冻时,对足量的越冬水进行浇灌,以此降低小麦的冻害风险,促使小麦顺利越冬。

③返青水

当进入到次年春季时,应在小麦进入到生长期时,对返青水进行浇灌,其可以为小麦后期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浇灌时应保证土壤冻化层完全解冻,或土壤5cm左右的深度有超过5℃的温度条件。

④扬花水和灌浆水

当小麦进入开花期以后,其有较大的水分需求量,且水分在籽粒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处于该阶段时,应确保田间土壤内始终有75%左右的持水量,当该阶段出现干旱的天气时,应对扬花水进行浇灌。之后,小麦生长进入灌浆期以后,需要对灌浆水进行浇灌,以此使小麦植株发生早衰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不仅可以增产提质,还能够提高籽粒的饱满度,大幅度降低了倒伏的问题。

(2)小麦幼苗期的施肥管理

①有机肥的施加

通常播种前整地时应配合进行基肥的施加工作,若选择对有机肥进行施加,施加量应为3000~5000kg/667m2。而为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应同时加入适量的复合肥。此时,如果为高产田,复合肥的施加量为40~50kg/667m2。如果为中低产田,复合肥的施加量为30~40kg/667m2。

②种肥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分蘖,促进小麦快速生根出苗,在播种时,可同时对种肥进行施加,一般为4~5kg/667m2。

③小麦不定期的追肥

如果小麦幼苗长势不强,则应在进入返青和起穗期时,兑15~20kg/667m2的高氮复合肥或氮肥进行施加。从而促进小麦分蘖,使小麦成穗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进入到小麦拔节期时,为强化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使无效分蘖得到有效避免,可兑20~30kg/667m2高氮复合肥进行施加;进入到孕穗期后,应兑7~10kg/667m2高氮复合肥进行追施,以此降低退花率,使穗粒数量增加;处在灌浆初期时,可在对蚜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对叶面肥进行使用,以此使小麦叶片衰老速度延迟,保证千粒重,进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喷施1%尿素、0.2%磷酸二氢钾30~40kg/667m2。

(3)田间杂草管理

如果田间杂草过多,不仅会同小麦争抢养分和水分,还影响小麦光合作用。所以,应结合田间杂草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药剂。如对野燕麦、稗草等单子叶类杂草进行管理时,可使用6.9%骠马浓乳剂75mL/667m2、10%骠吟乳油50mL/667m2或65%野燕枯150g/667m2等药剂进行使用。而在对阔叶类杂草进行管理时,可在其进入到3叶期时,选择晴天无风、无露水的天气,喷施72%2,4-D丁酯乳油90mL/667m2。

(4)小麦常见病虫害管理

①返青拔节期防治

在该阶段应将重点放在小麦纹枯病和红蜘蛛的防治中。其中,小麦处在各个阶段内都会发生纹枯病。当感染纹枯病以后,小麦会有烂芽、枯死等情况,并且,小麦的花秆会出现烂茎,枯萎的植株会有白穗出现。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防治,会引发小麦10%~20%的减产问题,甚至会造成超过50%的减产。防治的过程中,应在发病初期对2000倍80%戊唑醇、1500倍30%多菌灵或1500倍30%苯甲丙环唑进行使用,并配合喷施100g磷酸二氢钾。通常持续进行2~3次的喷施防治,每次喷施时间应间隔7~10d左右;对红蜘蛛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在小麦田内喷施8~10mL/667m21.8%虫螨克乳油+50kg水的混合药液。此外,还可在田间均匀地施撒75mL/667m240%乐果乳油+20kg细土。

②孕穗期到抽穗扬花期

处在该阶段时,重点对白粉病、锈病、叶枯病、吸浆虫等进行防治。通常小麦开始抽穗以前,若是小麦田内存在15%左右的白粉病植株或5%病叶率、存在0.5%~1%的条锈病病叶率、存在5%叶锈病病叶率、存在1%叶枯病病叶率。无论出现上述哪种指标,都需要开展防治工作。在防治期间,可对20~30g/667m212.5%禾果利或“15%三唑酮100g/667m2+50kg水”进行使用;进入到扬花期以后,应重点对赤霉病进行防治。当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露的天气时,应每间隔5~7d喷施1次50%多菌灵100g/667m2或70%甲基托布津50~75g/667m2,持续进行2次左右;当小麦生长进入到抽穗期以后,土壤中常会出现吸浆虫幼虫,其会给小麦带来严重的危害影响。在防治的过程中,如果将麦垄扒开,可以看到2~3头成虫时,应在田间均匀施撒配置的毒土。即在5kg细土中均匀混合200~250mL/667m2的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然后立即灌溉。

③蚜虫、白粉病和条锈病防治

该时期重点对蚜虫、白粉病和条锈病进行防治。对蚜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667m2、5%啶虫脒乳油40mL/667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667m2。而在防治白粉病和条锈病的过程中,可在发病初期在田间喷施25%的丙环唑乳油60mL/667m2、50%的粉唑醇可湿性粉剂45mL或25%粉唑醇悬浮剂37.5mL。

7、小麦适时收获

通常情况下,小麦进入到蜡熟期以后即可收获。在此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小麦的收获时间。如果收获时间过早,会导致小麦颗粒缺乏足够的饱满度,进而使小麦质量受到影响。如果收获时间较晚,则会增加麦秆的倒伏掉粒风险,进而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小麦收获以后,需要立即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小麦内的含水率低于13%,才可进行储存。

综上所述,小麦是虞城县当地一个重要的粮食作物,为此,保证小麦产量的稳定,对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需要全面了解和明确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探讨高产高质的栽培技术,以此使虞城县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人员增收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单位:476300河南省虞城县农业农村局)

标签:  小麦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