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种植模式,在种植区域合理规划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带,通过两种作物的优势互补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该种种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作物的布局、科学调整种植密度、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等措施,实现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河南宝丰县位于河南中西部,全年稳定通过2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3044.5℃,年降水量746.8mm,适合农业发展,属于农业大县,本文结合宝丰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重点分析种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科学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展种植之前,需要根据种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为播种作业奠定基础。
1、地块选择与轮作
在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时,首先需要选择好种植区域,应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便利的地块,保证在栽培的过程中,大豆和玉米的根系可以正常发育,充分吸收养分,为高产奠定基础,在地形方面,需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区,尽量避免选择坡地和低洼地,防止在后续的管理中出现水土流失和排水不畅的情况。由于大豆和玉米属于不同科属的作物,采取轮作的模式可以避免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以及病虫害的积累,在种植栽培中,可以实行3年以上的间隔轮作方式,充分保持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量,具体的轮作制度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类型进行适当的调整。
2、合理整地
在完成种植地块的选择后,种植人员需要开展整地工作。①对前茬作物进行处理,完成前茬作物的收获后,需要及时进行秸秆还田和清理工作,目的是减少病虫害的残留,控制杂草的生长。②进行土壤的深松和深耕,可以借助机械化设备进行处理,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处理的深度需要根据土壤的类型以及土层的厚度确认,通常情况下深松和深耕的深度需要在25-30cm以上。③根据整地的质量进行地块的进一步处理,在秋季整地质量好的地块,春季可以尽量不耕翻,可以直接起垄覆膜,对于秋季整地质量差的地块,需要在覆膜前进行浅耕。④起垄覆膜,该种种植栽培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壤的保温性能以及保水能力,通过覆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覆膜的宽度和厚度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降雨量以及灌溉情况。⑤施肥,在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施加基肥,增强土壤的肥力,需要将肥料均匀撒在土壤的表面,并将其深翻入土中,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大豆玉米优良品种选择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中,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为此,需要做好选种工作。关于大豆品种的选择,在复合种植的模式下,大豆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遮阴,因此需要选择耐荫性强的品种,保证大豆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长。同时,大豆和玉米的根系在复合种植栽培中会出现相互交织的情况,为此,需要选择抗倒性强的大豆品种,具体品种的选择也可以根据地区土壤环境以及种植习惯,目前可以选择的大豆品种包括中黄37、中黄13、陕豆125、金豆288、菏豆33、郓豆1号、洛豆1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抗倒等性质。关于玉米品种的选择,应以紧凑型和半紧凑型的玉米品种为主,目的是减少对大豆的遮阴,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在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的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因此需要选择耐密植的玉米品种,保证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以及产量,与大豆种植相同,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抗倒伏的要求。此外,还需要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减少后续管理中农药的使用量,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种植情况,选择熟期适中的玉米品种,让玉米可以在大豆收获之前充分成熟,春玉米可选用登海605、沃玉3号、汉玉11、郑单958等,夏玉米可选用五单2号、延科288、江玉877、瑞华玉3号。
三、播种技术分析
播种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生产需求选择科学的播种技术,促进玉米大豆高质高产。
1、播种适宜时间选择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的播种时间需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墒情以及作物的具体品种特性,通常情况下大豆和玉米的播种时间可以不同,也可以同时进行,大豆的播种时间需要在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后进行,目的是保证种子可以正常发芽,由于河南省属于黄淮海地区,可以选择在6月的中下旬进行播种,玉米的播种时间则相对较早,土壤温度在8℃以上就可以进行播种,河南地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和玉米多选择同时进行播种,在6月15日至25日之间。
2、两种播种方式的区别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的播种方式主要有2种。①同时播种可以选择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按照预定的种植模式,一次性完成大豆和玉米的播种作业,该种播种方式可以减少时间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需要保证播种机的性能和精度满足实际要求;②如果采取分时播种的方式,则需要分别使用大豆和玉米的单种作物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可以实现对播种时间以及密度的灵活调整,更好地满足玉米、大豆的生长需要。
3、播种深度与密度控制
播种的深度和密度需要根据种植模式进行确定,①按照2行玉米带与3行大豆带套作种植,应以2.2-2.4m开厢,窄行为玉米带、带宽0.4m,宽行为大豆带、带宽0.6m,大豆行距0.3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6-0.7m,如果在收获阶段需要选择机械收割的方式,间距需要控制在0.7m,玉米、大豆单粒穴播,玉米株距14-16cm、密度3500-4000株/667m2,大豆株距8-10cm、密度8300-9300株/667m2,如果选择人工播种的方式,可采用穴留双株,穴距按株距加倍,玉米播深4-5cm,大豆播深3-4cm。②按照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间作种植,以2.6-2.8m开厢,窄行为玉米带、带宽0.4m,宽行为大豆带、带宽0.9-1m,平均行距0.3-0.4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6-0.7m,机收玉米间距则为0.7m。玉米、大豆单粒穴播,玉米株距0.13-0.14m、密度3400-3700株/667m2,大豆株距0.09-0.11m、密度8600-9500株/667m2,玉米播深4-5cm,大豆3-4cm。
四、大豆玉米田间科学管理要点
田间管理是保证玉米和大豆高质量生长的关键环节,种植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生产环节监测,及时采取管理措施。
1、大豆玉米田间施肥追肥工作
种植人员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维护大豆和玉米的正常生长。在施肥管理中,需要遵循减量、高效、协同、环保的基本原则,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为其提供充足的磷肥和钾肥,需要根据玉米和大豆的生长环境进行综合考量,采取一体化施肥,尽可能减少施肥作业环节,同时种植人员需要选择高效的肥料以及施肥工具,降低施肥过程中氮和磷的损失,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施肥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当采取分别控制施肥时,玉米需要施足氮肥,大豆可以少施或不施,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行玉米施肥量至少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的施肥量。②选择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并在肥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接种大豆根瘤菌在满足玉米需肥的同时,兼顾大豆的氮、磷、钾需求,实现1次施肥,2种作物共同享用。③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周期进行施肥。例如,播种时,利用播种施肥机将种肥施于种子附近,为大豆和玉米提供生长初期的影响需求,该阶段的玉米肥料应以缓释肥为主,大豆则需要选择低氮复合肥,在作物后续生长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玉米、大豆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需要根据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肥料。
2、精准控旺科学排水
控旺排水可以有效防止农作物徒长,对于强化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进行控旺管理时,可以采取化学控旺和物理控旺2种方式,化学控旺主要是在玉米和大豆生长的过程中喷洒化学试剂,控制植株的高度。例如,可以在大豆的3叶期、5叶期和初花期喷施烯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物理控旺是指通过对作物种植密度的调整,并进行合理的灌溉控制作物的生长。例如,种植人员可以调整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比例和株距,对生长空间以及光照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控旺的管理目标。其次,排水管理,种植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种植区域的排水工作,尤其是在雨季,应排除田间的积水,过多的积水会导致作物的根系发展以及养分吸收受到影响,出现病虫害的概率会增加,应在玉米大豆播种和生长期间,保证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3、玉米大豆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害和杂草是影响玉米、大豆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田间管理中,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草害的出现。首先,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需要明确本地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做到对症下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中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包括根腐病、紫斑病、灰斑病、褐斑病、锈病,蚜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地下害虫等,玉米病虫害包括大小斑病、茎腐病、玉米蚜虫、蓟马、玉米螟等,在防治过程中,需要以预防为主,①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在正式播种之前,种植人员需要使用相应的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例如,针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可以使用55%甲拌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拌种,在拌种之前需要将药剂稀释,并使用喷雾的方式对种子进行搅拌,针对玉米苗枯病,可以使用40%美帕曲星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30min以上,晒干之后再进行播种,针对玉米大斑病,可以使用45%代森胺水剂80-100mL/667m2,兑水70kg喷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d,连喷2次,如果种植区域出现干旱问题或玉米抽雄期出现下雨,可以进行药剂的喷洒。②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不会对玉米、大豆以及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中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害虫的种类在种植区域投入一定数量的害虫天敌,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基数,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物理元素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种植管理人员可以在种植区域布置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集中杀灭害虫。③采取化学防治手段,该种防治方法效果明显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例如,针对大豆根腐病,可以使用克菌丹+甲霜恶霉灵、枯草芽孢杆菌+甲霜恶霉灵、申嗪霉素+克菌丹等药剂,对于玉米蚜虫和玉米螟,可以在玉米的喇叭口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kg/667m2或50%辛硫磷乳油按1∶100配成毒土混匀撒入喇叭口,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种植人员需要注重药剂的使用剂量,并做到严格控制,并定期进行更换,并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导致产生抗药性。其次是草害防治,种植管理人员可以选择使用除草剂。例如,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等,药剂的使用量需要根据每种作物的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计算,不能随意增加药量,在对植株茎叶进行药剂的喷洒时还需要在玉米带和大豆带间设置隔离装置,防止药液飘移造成药害。
五、大豆玉米的收获与处理
大豆玉米的收获与后续处理影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收获的时间、方法以及后续处理等。
1、收获时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的收获时间需要根据玉米、大豆的生长周期以及成熟度确定,通常情况下,大豆的收获期是在黄熟期到完熟期之间,该阶段大豆的叶片会脱落,约占80%以上,豆荚以及籽粒都会呈现出良好的色泽,玉米的收获期是完熟期,该阶段的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会变黄,果穗变黄,籽粒脱水变硬。春大豆的收获时间是9月的中下旬,夏季大豆的收获期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之间,春玉米的收获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而夏玉米的收获期需要延至9月中下旬,在栽培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玉米的成熟度,确定具体的收获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影响大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2、收获方式选择
在收获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根据玉米大豆的成熟时期进行确定。例如,先收获大豆后收获玉米,该种方式适用于玉米晚熟的地区,在收获之前,可以先使用窄幅宽大豆收割机进行收割,之后使用常规玉米收获机进行玉米收获作业。采取分步同时收获时,需要做好收获机的前后布局,轮流进行收获,该种方式的收获效率较高,但在操作中需要做好设备的协调应用,控制作业的节奏和顺序。
3、秸秆处理技术
完成大豆玉米的收获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秸秆处理,该环节是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阶段的秸秆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秸秆还田,将收获之后的大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采取深耕和旋耕的方式让秸秆进入到土壤的深层中,该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并提高肥力,为后续的作物种植提供营养成分,也可以对秸秆进行适当的粉碎处理,进一步强化还田的效果。②对秸秆进行重新利用,可以收集秸秆进行离田利用,用作饲料、生物质能源等,在离田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和破坏。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是现阶段农业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可以通过科学的种植布局,实现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升,为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需要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的技术要点,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生产要求,做好栽培管理工作,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的作物品种,确定合理的播种模式和播种方法,完善田间管理工作,为大豆和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达到增产增效目的,从而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可持续生产。
(作者单位:467400 河南省宝丰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