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应用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93)

玉米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与优质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的繁荣,然而玉米的种植并非易事,它对环境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多种病害的威胁。因此,深入探讨玉米种植的适宜环境条件、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以及具体的技术应用,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玉米种植的适宜环境条件分析

1、温度需求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对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适宜的温度条件不仅能促进种子的发芽,还能加速植株的生长和提高授粉结实率。通常情况下,玉米能够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但最佳生长温度区间为20℃-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种子发芽阶段,土温需要达到10℃以上才能顺利萌发。随着生长进程的推进,玉米对温度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在营养生长期,20℃左右的温度最为适宜;而到了生殖生长期,尤其是抽穗扬花阶段,25℃-30℃的温度能够显着提高授粉成功率。值得注意的是,若温度超过35℃或低于10℃,都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高温会导致玉米花粉活力下降,影响授粉;而低温则会延缓生长进程,甚至导致植株发育不良。为了确保玉米在最佳温度条件下生长,农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在春季播种时,可以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在生长后期,若遇到高温天气,可以适当增加灌溉频次,通过蒸发降温来缓解热害。此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也是控制温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播种期,使玉米的关键生长阶段避开极端温度,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2、土壤条件

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对于实现高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类型、pH值、排水性能以及有机质含量。①就土壤类型而言,玉米最适宜生长在壤土或沙壤土中,这类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能为玉米根系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②土壤pH值是影响玉米生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玉米喜欢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最适宜的pH值范围在6.0-7.5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大多数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最高,有利于玉米吸收利用。若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养分的有效性,从而抑制玉米的正常生长。③良好的排水性能对玉米生长同样重要,玉米根系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排水不良的土壤容易造成根系缺氧,影响养分吸收,甚至导致根系腐烂,因此,在种植玉米前,应注意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可以通过深耕、增施有机肥等方式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能力。④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决定玉米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有机质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能为玉米提供必要的养分。

3、光照要求

玉米是典型的喜光作物,充足的光照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阳光不仅为玉米提供了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还影响着植株的形态发育和产量构成,通常情况下,玉米每天至少需要6-8小时的直射阳光才能保证正常生长。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幼苗期,充足的光照有助于苗壮根深,为后期生长奠定良好基础。营养生长期,强光能促进叶片发育,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效率;生殖生长期,尤其是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充足的光照直接关系到授粉结实率和籽粒灌浆程度,对最终产量有决定性影响。为了满足玉米的光照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合理密植是关键,过密的种植会导致植株相互遮挡,下部叶片得不到充分光照,影响整体光合效率,因此,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光照条件,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②注意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合理整枝,可以减少杂草和多余枝叶对主要功能叶的遮挡,提高光能利用率。③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向也很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南北向种植,使每行玉米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④在光照不足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一些辅助措施,例如,使用反光膜增加植株接受的光照量,或者在阴雨天气采用人工补光等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往往会增加生产成本,应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

二、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该病害主要侵害叶片,初期表现为水渍状青灰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椭圆形斑块。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叶片上可能布满病斑,相互汇合,最终导致整个叶片枯死,大斑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高温多湿的天气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此外,连作、过密种植、氮肥施用过多等因素也会增加大斑病的发生风险。为了有效防控玉米大斑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大斑病的首要手段。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抗性的玉米品种,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感染风险。②合理密植可以改善田间通风条件,降低湿度,不利于病原菌繁殖。③适时适量施肥,特别是控制氮肥用量,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④在栽培技术方面,采取轮作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密度。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能够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⑤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深翻土地,可以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⑥当发现病害初期症状时,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在病害早期进行,且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以确保防治效果并降低环境风险。

2、玉米螟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破坏性强,防治难度大。玉米螟主要侵害玉米的心叶、雄穗和雌穗,幼虫蛀食心叶,造成所谓的“花叶”现象;啃食雄穗,影响授粉过程;取食雌穗籽粒,直接降低产量和品质。玉米螟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持续性。幼虫常在植株内部活动,难以被发现,一个生长季节内可能出现多代,持续危害时间长,因此,防治玉米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①农业防治是基础,处理好越冬寄主是关键一环。秋收后应及时清理田间秸秆,深翻土地,可以有效降低越冬幼虫的存活率,轮作倒茬也是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通过打破害虫的生活周期来减少虫口密度。此外,合理密植、适时灌溉等措施可以增强植株抗性,降低受害程度。②化学防治在玉米螟防控中非常重要,在心叶末期或穗期,可以选择喷洒敌百虫、辛硫磷等杀虫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在害虫高峰期前进行,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③生物防治是一种更为环保的方法。利用赤眼蜂等天敌昆虫进行防治,不仅效果显着,而且对环境友好,赤眼蜂可以寄生在玉米螟卵上,阻止其孵化,通过在田间定期释放赤眼蜂,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种群数量。

3、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玉米的叶片、叶鞘、茎秆和雌穗等部位。该病害的危害性较大,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植株早衰,显着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玉米锈病的症状较为典型,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或黄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并隆起,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疱疹状病斑。当病斑表面破裂后,会散出铁锈色的粉末状孢子,这就是该病害名称的由来。锈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天气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此外,过密种植、氮肥施用过多等因素也会增加锈病的发生风险,为了有效防控玉米锈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①选用抗锈品种是预防锈病的首要手段,通过种植具有良好抗性的玉米品种,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感染风险。②加强田间管理也至关重要。合理密植可以改善田间通风条件,降低湿度,不利于病原菌繁殖。③适时适量施肥,特别是控制氮肥用量,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④在栽培技术方面,采取轮作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密度。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能够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⑤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翻土地,可以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⑥当发现病害初期症状时,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喷洒三唑酮、烯唑醇等杀菌剂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在病害早期进行,且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以确保防治效果并降低环境风险。

三、现代农业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精准农业技术

精准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手段,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收集和分析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相关数据,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和管理方案。在玉米种植中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显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升产量和品质。①精准施肥是精准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土壤养分监测技术和变量施肥设备,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实现精确定位、定量施肥。这不仅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减少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②精准灌溉技术也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土壤墒情传感器和气象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变化。结合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性,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既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又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③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种植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精准农业技术通过遥感监测和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及早发现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结合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实现精准施药、精准防控,这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还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④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是精准农业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布置田间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土壤环境、气象条件等信息。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干旱、病虫害等,从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智能农机装备

智能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装备包括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智能喷药机等,它们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导航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度。①无人驾驶拖拉机是智能农机装备中的代表性产品,它采用GPS定位和自动导航技术,可以按照预设路线自主完成耕作、播种、施肥等作业。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作业精度,还可以实现全天候作业,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在玉米种植中,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确保播种行距的一致性,有利于后期管理和机械化收获。②智能播种机是另一种广泛应用的智能农机装备,它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播种参数,自动调节播种深度和株距。一些高端机型还配备了种子识别系统,可以剔除破损或不合格的种子,确保播种质量。此外,智能播种机还可以根据地形变化自动调整播种深度,保证种子的均匀分布和出苗率。③智能喷药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配备了精确定位系统和自动喷洒控制装置,可以根据事先规划的路线进行精准施药。一些先进的智能喷药机还集成了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识别病虫害发生区域,实现变量喷洒,既提高了防治效果,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④收获环节也引入了智能农机装备。智能玉米收割机不仅可以自动导航,还能实时监测作物状况,调整收割速度和切割高度。一些高端机型还配备了产量监测系统,可以绘制产量分布图,为下一季种植提供决策依据。⑤还有一些专门用于玉米种植的智能农机装备,如智能中耕机、智能施肥机等,这些装备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自动调整作业参数,实现精准化管理。

3、生物技术育种

生物技术育种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玉米品种改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通过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手段,将抗病、抗虫、耐旱等优良基因导入玉米品种中,培育出具有更高抗性和更好品质的新品种。相比传统育种方法,生物技术育种具有效率高、周期短、目标性强等优点。①抗病虫害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导入抗病基因,可以培育出对大斑病、锈病等常见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玉米品种,同样通过导入抗虫基因,如Bt基因,可以使玉米对玉米螟等害虫产生抗性,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风险。②耐逆性改良是另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高温、盐碱等逆境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日益显着。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将耐旱、耐盐、耐高温等基因导入玉米品种中,提高其在不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产量稳定性。③品质改良也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目标,例如,通过调控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可以培育出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品种,适合工业加工需求。通过增强某些营养元素的积累,如赖氨酸、维生素A等,可以培育出营养更加丰富的玉米品种。④生物技术育种还可以改善玉米的农艺性状。例如,通过调控株型相关基因,可以培育出适合密植的矮秆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改良根系构型,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吸收效率和抗倒伏能力。⑤生物技术育种还可以用于培育适应机械化种植的玉米品种。例如,通过调控株高、穗位高度等性状,可以培育出适合机械收获的品种,提高收获效率和粮食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玉米种植环境条件、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到,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的关键。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相信玉米种植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农业生产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和农业从业者能够关注玉米种植领域,共同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457500河南省范县科学技术协会)

标签:  玉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