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麦种植健康发展的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技术手段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70)

小麦作为三大谷物之一,在世界各地的种植比较广泛,当前也成了制作面粉、食物或饲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山东东平县拥有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在过去栽培过程中出现过一系列的问题,未能科学合理落实好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而导致整体小麦种植品质偏低,难以满足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本文结合山东东平县小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提出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段,从而促进小麦种植行业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一、山东东平县小麦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东平县作为我国重要农业县之一,小麦种植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主要发展现状如下:首先,种植面积和产量。东平县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小麦种植面积较大,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稳定增长,农民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次,技术支持。政府和农业机构为小麦种植业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支持,农民得到了种植技术、肥料和农药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政策支持。最好,品种改良。东平县积极推进小麦品种的改良工作,通过选育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小麦品种,提高了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收益。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东平县的小麦种植业也得到了很大地改善,农民使用农机完成耕地准备、播种、收割等工作,提高了效率和生产能力。

二、小麦栽培的生物学特点

1、温光反应特点

等到小麦进入不同生长期间,对光照、温度等反应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实际进行小麦种植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气温、光照等多方面要素,科学合理进行筛选小麦品种,进而合理调整与优化播种时间及播种量,还要严格加强水分的有效控制,进而可以全面提高小麦的实际质量及数量。由于不同小麦品种对光照、温度的反应性存在差异性,如果从外地进行引进小麦品种,容易出现早熟、无法抽穗等情况。特别是在进入春天以后,可以采用优质技术管理手段,促进农作物的更好生长与发育,还要注意避免出现冻害情况。在实际进行小麦播种环节,为了促进小麦进行更好分蘖,要合理进行控制播种量,从而可以确保每株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营养来源充足,进一步延长温光反应时间与分蘖时间。

2、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因素

结合小麦种子的实际萌芽率来看,与所选种子的品种类型、活力特点保持密切联系,其中水分条件、环境因素是决定小麦种子萌发的关键要素。在实际进行实践过程中,要保持田间地块的土壤水分>80%,与此同时要保持最低温度>1℃,最高温度<35℃。其中温度、水分与光照等要素是直接影响小麦生长与发育的关键因素,以15-20℃最适合根系部位的生长与发育。与此同时,种植人员要保持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水分含量处于60%-70%。一般情况下,在太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小麦的根冠会出现隆起情况,定期要进行施肥管理,这样促进小麦根冠部位更好生长与发育。为了避免由于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幼苗根系部位产生毒害,要严格加强日常通风处理,特别是处于分蘖时期要及时进行施肥管理,并有效补充氮磷钾肥。

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开展选地整地

在小麦实际栽培环节,要选择适应的土地开展种植工作,确保小麦具备良好的外部生长环境,满足小麦在各个生长环节对营养条件的实际需求。东平县拥有大面积的平原,整体土壤肥沃,比较适应小麦的种植,可以切实提高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在科学合理选择好适应土地以后要及时借助深耕方式来促进土壤内部结构更加通风,保障营养与水分实现更好传输。

2、科学选择小麦品种

在实际栽培环节,科学选择小麦品种显得尤为重要,选择良好的小麦品种可以更好发挥其的优势与潜力。种植人员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则,结合东平县的自然环境条件科学选择品种,切实提高小麦品种的整体成活率。东平县属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可以满足小麦的实际种植需求。在实际选择过程中,要结合县域小麦病虫害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与选择,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出现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此外,在科学选择品种的时候不能只以新品种为主,而是要结合整体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选择,符合县域的实际发展情况。

3、小麦种子处理与催芽

在进行正式播种前7d要及时进行种子处理工作,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后续实际发芽率。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每天晾晒种子6-8h,选择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晾晒最为合适。结合实际晾晒情况来看,少数种植户为了简化操作流程,会直接将小麦种子放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晾晒,特别是经过长时间高温晾晒以后会导致种子出现烫伤情况,因此要事先在地面上铺好草席并将种子在上方进行均匀铺开晾晒。此外,还要及时清理干净质量差、干瘪严重的种子,直接将种子放置在清水上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干瘪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将其剔除以后可以留下颗粒饱满、品质优异的种子,从而大大提高后续种子的实际萌芽率。在实际浸泡种子过程中,要加强水温的有效调控工作,其中在水温处于20℃的时候需要浸泡种子2d,水温处于20℃-25℃的时候需要进行浸泡种子1.5d,水温超过25℃的时候只需要浸泡24h即可。在整个浸泡种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每2-3h进行换水处理,避免浸泡时间过长影响到后续的发芽情况。

4、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在开展播种前期要明确具体的播种时间,要结合不同小麦品种的特性科学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按照200万苗/hm2左右标准进行种植,从而有效避免出现密度不够均匀的情况。当前,在实际播种环节通常以机械化手段进行播种工作,这样可以更好提高播种的准确度及精准度,有效降低播种工作带来的各项难度,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播种作业模式。

在开展播种环节,要保持播种深度为3-5cm最佳,采用等行距宽幅播种模式最佳,行距为25cm,这样更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当前,以分散式粒播方式为主,保持小麦播种分布均衡到位,从而避免出现断垄、缺苗等情况。在进行机械播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播种速度,确保种子下拨的深度均匀统一、行距一致,还要结合所选小麦品种类型进行适时播种。一般情况下,小麦最佳轮作周期为3d,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小麦播种的成活率。

5、加强小麦田间科学管理

①小麦田间水肥管理

在开展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肥标准进行操作,从而确保土壤中所含有的氮磷钾肥充足,要精心挑选与使用肥料,并适当添加有机肥,从而大大提高土壤肥力效果,促进小麦植株实现健康稳定生长。为了促进小麦实际产量及质量,要重点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进行有效分析,确保实际含量gt;1%。一般情况下,土地施加二铵20.2kg/667m2、尿素20.2kg/667m2、氯化钾5kg/667m2。

此外,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浇灌水分,避免出现干旱情况,但是,一旦降雨量过多要进行排水处理,避免田间地块出现严重积水情况。在实际进行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条件情况,控制土壤处于合适的酸碱度范围内,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并及时浇水。

②小麦除草管理

在小麦实际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田间各类杂草的影响,进而导致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降低,还会出现严重的病虫害传播与蔓延情况。为了降低这类问题的发生情况,等到进入春天、冬天以后分别开展一次中耕除草,并借助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直接消除地块中越冬的草籽,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喷洒浓度为70%甲基二磺隆可湿性粉剂80-95g并兑水60L。

③小麦查苗补栽

等到进入冬天以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栽工作,确保小麦种植密度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针对一些缺苗较为严重的区域要及时进行人工干预补种工作,避免出现小麦断垄问题。针对一些小麦植株长势比较旺盛的区域,要通过开展镇压处理的方式,避免出现倒伏情况。等到完成小麦播种以后,要密切关注苗期小麦植株的生长情况,并结合观察结果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施肥处理。

④小麦种植地修整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土壤的疏松程度,严格控制好水肥实际用量,彻底清除田间地块存在的各类杂草。一旦发现小麦植株断垄的情况,要组织种植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重新栽植处理,从而确保小麦植株可以获取充足的光照与通风条件。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的实际产量及质量,要根据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土壤结构。与此同时,定期进行松土、除草也显得尤为关键,可以保持田间地块处于最佳环境条件。

⑤小麦收获与晾晒

在日常种植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田间检查工作,等到小麦进入成熟期以后及时进行收获处理。在实际收获环节,要结合地形条件、种植规模等进行确定收割机的运行速度,并结合外界气候条件要素进行确定收割最佳时机,避免后续出现连续降雨天气影响到小麦收获的实际产量。等到完成收获以后要及时进行晾晒处理小麦籽粒,控制实际含水量<14%,避免在后续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烘干机进行降低籽粒中实际含水量。

四、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小麦常见病虫害类型

①白粉病的发生特点

在开展小麦种植过程中,白粉病作为常见病害类型之一,从苗期到成株期均有概率会染病,以入侵小麦植株叶片部位为主,随着染病时间的不断变长,叶鞘、茎秆、穗部等位置会逐渐出现病变。在染病初期阶段,小麦植株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斑点,随着病害的不断加重斑点会逐渐扩大形成圆形病斑,叶片正面部位的数量明显多于叶片背面,上方部位的数量也明显多于下方部位。等到病斑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自动聚合形成片状,进而与叶片进行争夺吸收养分,久而久之出现叶片变黄情况,甚至出现枯萎衰败等问题。等到进入染病后期阶段,小麦表层会出现白色霉状物,逐渐从白色转变为浅褐色。一旦小麦根茎部位感染了白粉病,会影响到小麦植株整体的平衡性,久而久之出现倒伏情况。

②纹枯病的发生特点

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有概率出现纹枯病,其中在芽期阶段一旦出现染病情况会导致小麦胚芽鞘逐渐变成褐色,更为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胚芽直接出现死亡。在实际染病过程中,靠近地表的小麦叶鞘会逐渐出现淡黄色斑点,随着染病程度不断加重,斑点会逐渐变成黄褐色。如果在小麦进入生长中后期以后出现染病问题,叶鞘上的病斑会自动聚合形成云纹状的斑点,中间区域呈现出草黄色或灰白色。如果小麦生长环境湿度过大,纹枯病的病斑会逐渐从叶片部位扩散到茎秆位置,之后出现植株倒伏问题。

③蚜虫的生长特点

蚜虫作为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虫害类型,主要出现在叶片、茎秆及穗部等区域,这类虫害经常性发生在小麦生长的灌浆期,特别是要关注蚜虫防治工作。一旦小麦植株出现虫害侵袭情况,在叶片表面部位会出现明显的黄色斑点状,进而导致小麦籽粒的饱满度逐渐下降,产生严重的营养流失情况。随着蚜虫入侵虫害的不断加深,在小麦植株上会出现真菌寄生问题,导致小麦叶片逐渐变黑进而影响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成效。

④红蜘蛛的生长特点

红蜘蛛作为常见虫害类型之一,一旦入侵小麦植株会影响到嫩芽、花蕾等部位,一旦出现红蜘蛛大量繁衍与蔓延的情况,会导致小麦植株出现减产甚至死亡的情况。

2、小麦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段

①物理防治技术

在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般以物理防治为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实现病虫害规模的控制,全面提高防治效率。在应用物理防治技术进行小麦蚜虫防治过程中,通常应用放置黑虫灯的方式来吸引小麦蚜虫,将其集中到灯附近进行虫害数量的有效控制。其中设置黄板也是比较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蚜虫在看到黄板以后会直接飞到黄板上并被粘住,进而可以对黄板上的蚜虫进行统一消杀处理。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指的是,借助生物系统不同生物的关联性进行病虫害有效防治,这符合绿色无害的防治要求。开展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借助小麦田间物种的多样性特点,科学合理借助田间害虫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实现对病虫害数量的合理控制。在实际防治过程中,需要充分分析当前田间已经出现的各类病虫害,结合病虫害的流行规律,提前准备好固定数量的天敌。如果出现了病虫害入侵的情况,那么就要及时进行天敌的释放。以小麦蚜虫防治为例,可以在田间选择释放蚜茧蜂,这样可以避免对小麦的生长产生较大压力。此外,还可以借助白僵菌等生物药剂进行有效防治,尽量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与影响。

③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落实好各项农业技术为小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大大降低出现病虫害危害的情况。为了确保小麦实现健康成长,最为直接有效的防治技术是农业防治技术。一般来看,农业防治技术的准入门槛相对偏低,种植人员可以凭借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进行操作,这也成了当前主要推广的绿色防治技术之一。在小麦栽培环节进行应用农业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分析病虫害出现的主要原因,从而在根源上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进行种子处理过程中,要提前将种子进行晾晒、浸泡及消毒等多项处理,这样可以及时清除干净种子内部所带有的虫卵及病原菌,避免后续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此外,要及时对田间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借助深耕的方式来将内层土壤进行翻新,避免出现土传病害的问题。

④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指运用化学药物来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这也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为了降低化学药剂对农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科学合理进行药物的浓度、用量及次数的调整,有效降低小麦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成分实际含量,大大提高小麦的种植品质。

山东东平县具有丰富的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与研究。为了更好提高小麦的生产质量及数量,要不断优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围绕多个层面进行着手,从而切实提高小麦的实际种植效益。

(作者单位:271504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人民政府)

标签:  小麦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