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工会新闻报道的困境与策略探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412)

摘要

传媒行业进入融媒体时代,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巩固并扩大受众群,是摆在传统媒体从业者面前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劳动时报》微信公众号探索媒体融合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报道风格、信息传播的内容和特点,探讨工会新闻报道在融媒体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与传播策略。

关键词

工会新闻 微信公众号 劳动时报 融媒体 传播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在这一背景下,工会媒体作为工会与职工群众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承担着传播工会声音、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任务[2]。《劳动时报》以及微信公众号“劳动时报”(以下简称“劳动时报”)作为贵州工会系统的主要媒体,通过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积极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报道,对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劳动时报》及微信公众号“劳动时报”对工会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探讨工会媒体在传媒领域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通过对工会媒体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工会媒体的困境进行剖析,加深对工会媒体作用与影响的理解,寻找解决之道,为工会媒体更好地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提供参考。

一、《劳动时报》及其微信公众号概况

《劳动时报》是贵州省总工会机关报。作为《劳动时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劳动时报”是其在新媒体时代融媒体传播的重要尝试。

“劳动时报”保持每天推送1次的频率,1次推送1至4篇文章,致力于以更轻松、便捷的方式传递工会信息,积极开展社会热点及关键议题的讨论,以工会的声音参与社会舆论,推动职工权益的维护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既提升了工会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也为职工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信息服务。其特色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包括原创文章、电子报、专题以及视频号等,以多元的形式涵盖了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双重发展的模式下,工会媒体以多样化、多渠道的方式服务职工,旗帜鲜明地关注社会热点,通过丰富的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二、微信公众号“劳动时报”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分析

“劳动时报”在内容方面以专题、深度报道和社会热点话题为框架,以推文、图表、短视频等为表现方式,使工会信息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社会参与性,不断提升深度与广度。

(一)专题、系列报道

专题与系列报道在工会媒体中扮演着引领报道方向、深入挖掘议题的重要角色[3]。“劳动时报”策划制作的“中国工会十八大”“走进最美劳动者”等专题和系列报道各有侧重,各具传播特点,旨在全面展示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系统的报道和深度分析,丰富多彩的内容既让工会信息传播更有层次,也为职工提供了全面了解工会组织及其相关工作的机会,让“劳动时报”的内容传播优势更加一目了然。

(二)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工会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深入挖掘一个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而详尽的报道,旨在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事件的背后[4]。“劳动时报”在深度报道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呈现生动的案例、细致的分析,使报道更富有故事性和说服力。《学习劳模好榜样》(2022年4月27日起推送)《匠》(2023年8月7日起推送)《走进最美劳动者》(2022年12月12日起推送)《劳动与法》(2023年4月7日起推送)等一系列深度报道既展示了工会组织内部的教育培训活动,又传递了工会组织的动态与发展。

“劳动时报”为进一步普及广大劳动者法律知识特意开辟《劳动与法》系列报道,编辑在选题过程中重点关注社会热点,有针对性转载或重新编辑相关内容,保证栏目的特点又增加了社会热点的参与度。例如《物业公司女工下班途中遇车祸,公司却以岗位不能缺人为由辞退她,她如何维权?》(2023年4月7日推送)一文,编辑着重从当前较具热点的社会新闻报道入手提取其中的法律争议内容,并与相关法律条文相结合,在征询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法律意见的前提下制作出具有较强法律普及价值的文章,以期达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传播目的。

(三)社会热点话题

工会媒体致力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通过报道社会关切话题,使工会的声音更贴近群众,更具亲和力。“劳动时报”针对贵州省总工会、各市(州)工会与行业工会开展的“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主题活动除了常规的信息发布以外,还开展了线上讲座直播、主题论坛、投票交流等等多种不同方式的传播活动,为各地劳动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了解和参与的渠道。在多元化活动中,“劳动时报”突出了工会组织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呼吁更多人关注、关心这些问题。这种关注社会关切话题的做法不仅传递了组织的声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问题的解决。

(四)短视频传播

据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6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10.53亿[5]。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用户规模成倍增长。

“劳动时报”以每周推送2至5个视频的频率向公众号受众提供多元化视听体验。2023年5月5日,“劳动时报”发布短视频作品《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熊廷顺一家“两代三劳模”的传承与奉献》(上下集),作品以图片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父亲熊廷顺(全国劳动模范)、儿子熊鹏(全国劳动模范)与女儿熊亮(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家两代三名劳模的感人故事,截至2023年5月8日,播放量近1300次,受众被熊廷顺一家劳模事迹和劳模精神所感动,纷纷留言、点赞和转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微信公众号“劳动时报”新闻报道面临的困境

(一)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不理想

在工会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数字媒体的融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6]。《劳动时报》作为传统纸媒,虽然在服务一部分受众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数字时代,其受众范围相对受限。

“劳动时报”作为《劳动时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传播思维方面很大程度保留了传统纸媒的框架;在策划、行文、产品制作、产品经营等方面还遵循了传统纸媒的传播习惯;在迎合新媒体传播规律,强化媒体融合过程探索上仍然表现出不理想的发展状态。

所以,“劳动时报”如何在保持信息的深度和专业性同时,将内容通过视频、动画、互动图表等新媒体表达方式进行更加有效的传播,以及开展互动性强的活动等运营方式增强用户黏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7]。

(二)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平衡不理想

在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报道上,深度与广度的平衡是一个重要挑战。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平衡不理想是微信公众号新闻报道实操上面临的一个困难。

一方面,为了深度,某种程度上牺牲了报道广度。“劳动时报”在报道前期设置了大量报道专栏,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但拘泥于纸媒思路,内容篇幅过长,深度十足,广度却有限。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广度,又使得内容深度无法有效兼顾。往往出现在前期开展内容报道时报道涵盖范围较广,却内容泛泛,没有结合恰当的案例和解读进行深度报道的现象。

(三)对受众吸引力偏弱

“劳动时报”专业性较强,更多地关注工会发展,所以该公众号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处于相对偏弱的不良状态。

“劳动时报”对于受众吸引力的创新探索相对不足,并未有意识地选择受众更容易接受的信息呈现方式,比如:该公众号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与应用偏少,对热点话题的参与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很好地将话题热度和平台优势结合起来开展线上线下的公众活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报道的时效性和传播效果。

四、微信公众号“劳动时报”新闻报道优化策略

(一)实施媒体融合多元化探索策略

微信公众号需充分实施媒体融合多元化探索策略。首先,强化视觉呈现方式,增强融合黏性。“劳动时报”综合运用精美视觉设计,通过图文、视频、动画等形式提高读者阅读体验;借助投票、评论等互动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关系,增加用户黏性。与此同时,公众号要针对读者的阅读习惯适当调整内容结构,将信息以短视频、图解、动画等多种方式制作成更加易于迅速浏览的产品,以满足新媒体用户的阅读需求,并增强其进行二次传播的欲望。其次,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受众兴趣点进行优化推送,由此提高用户体验。

(二)实施内容深度与广度平衡策略

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平衡不理想对公众号新闻报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为此,“劳动时报”应立足工会媒体优势,循序渐进地实施内容深度与广度平衡策略。

“劳动时报”在不同板块和主题上适时引入具有代表性、热度高的案例,使其成为平衡报道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媒介,在报道方式上结合深度报道与广度覆盖,将信息有层次地呈现给读者。例如《走近最美劳动者》系列报道,展现了一个个全心全意展现劳动魅力的劳动者代表。涵盖不同行业、年龄层次劳动者的广度覆盖,展现出“广度为主,深度为辅”的报道思路。同时,该系列报道在介绍每一位劳动者时又展现出“深度为主,广度为辅”的思路。《宋菲:邮政支局的贴心带头人》通过对宋菲在邮政行业的工作和贡献的深入报道,展示出基层劳动者的默默奉献和领导者的责任担当,不仅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邮政行业的发展状况,也呈现出一位最美劳动者在工作中的感人瞬间。

(三)实施受众吸引力提升策略

首先,公众号可以采取创新策略以更好吸引和留住读者,践行受众吸引力提升策略实施效果,通过拓展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借助短视频、图文报道、H5动画等表现形式,“劳动时报”循序渐进提升信息的传达效果,更好地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其次,“劳动时报”应主动建立存在感,密切关注受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如招聘求职、维权服务、职工普惠、社会公益等,通过信息发布、分享、评论等互动方式拉近与受众的互动距离,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工会信息传递和讨论中。

结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探索。工会媒体应积极融合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升传播效果;在报道内容上,工会媒体需要平衡深度报道和广度覆盖,以更好地服务不同层次的读者,提升信息传递的广泛性和深刻性;针对广大受众,工会媒体应制定创新的策略,利用新媒体形式,提高信息产品的吸引力,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工运事业。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包括微信公众号“劳动时报”在内的工会媒体的发展方向可考虑包括:数智化深度报道、社交媒体拓展、持续关注社会问题、持续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增强工会媒体在社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为工运事业的传播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赖志凯.融媒体背景下工会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会财会,2024(3):18.

[2]章海坚.扛起主流媒体职责 打造传媒工会建设新样本[J].中国地市报人,2023(5):88.

[3]刘涛.工会媒体打造新媒体平台提升维权宣传效能的四大策略[J].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1):80.

[4]杨丹玫,肖国莲.新媒体时代企业工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前哨,2023(1):72.

[5]CNNIC.第53次《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4-03-22)[2024-04-02].https://cnnic.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6]王浩.浅谈新媒体时代国企如何做好工会宣传工作[J].企业文明,2022(7):106.

[7]盛丽.工会媒体策划体育赛事报道的思考——以《劳动午报》冬奥报道策划为例[J]新闻世界,2022(6):75.

标签:  媒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