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人间:河南老君山文创产品创新探赜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238)

摘" 要:本文探索道家文化视角下河南老君山特色文创产品的创新策略,结合地域性特征与创新设计视角打造河南老君山特色文创,提升老君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结合实地考察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国内外案例分析等,总结老君山文创开发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基于老君山道家文化探析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与人间维度的文创开发策略,凝炼时代风格、地域符号、互动体验与精神情感4个模块的文创设计方法。老君山文创产品应当充分结合时间效应、空间效应、过程效应及心理效应进行创意设计开发,为产品注入时效动能的同时融汇地域符号,注重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体验,从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老君山;道家文化;文创产品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22-ZZJH-469)阶段性研究成果。

河南老君山,古号“景室山”,因东周道家始祖老子归隐修炼于此而得名。作为国家5A级景区,老君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余米。作为道家文化的圣地,老君山积淀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便流传着“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的说法。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主流消费人群对文化性消费的不断追求,依托于道家文化的老君山在文创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试探性步伐。在景区企业店,一些印制老君山景观的文创产品,如笔记本、帆布包、明信片等,都是被消费的主要对象。在视觉设计上,产品多以实景照片为主,照片景象被简单粗暴地印制在各类产品上,美其名曰“文创产品”。河南老君山现有的“文创产品”,可谓是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大市场环境下、机器批量化制造的工业产物。如何在道家文化视角下挖掘设计表现符号,结合地域性特征与创新设计视角打造河南老君山特色文创,是设计师当前所要深度思考并重点探索的方向。

一、道家文化与老君山文创产品融合的现实意义

道通天地,德普人间。道之要在通,通则包容,容则和谐。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关爱环境,向善利物,为构建和谐社会之依凭[1]。道家文化的内核在于互通互容,德纳万物,三位一体,共筑和谐的时间观、空间观与人间观。文创产品作为区域影响力对外辐射传播的符号载体,能更为多元地诠释地域文化精神意涵的内在价值。树立独具特色与地域风情的文化品牌,对提升地域知名度,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老君山文创产品与受众建立彼此认可的互动关系需要构建文化性交流与创新性差异,潜在的文化性与创新性是文创产品与受众建立情感关系的纽带。传统的文化传播往往以“文化-人”的单向路径为主,拥有具象载体意义的文创打破了这一固定模式,人们主动参与文化创新并及时反馈,“文化-产品-人-产品-文化”的循环路径得以形成。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始终处于传播路径的核心地带。面对文化信息,通过创新方法对不同地域、情感、意象的文化符号进行筛选与归类,选取特定文化符号进行深化与外现,构筑风格迥异化、体验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寓教于乐,达到与人的情感共鸣,自此文化输入和输出的传播互动过程才算完成。老君山道家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融合设计,一方面能激发设计者的灵感[2],为产品设计初阶段提供优质内容源;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人们与道家文化的双向互动,加深人们对于道家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老君山道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

二、河南老君山道家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体系博大精深,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说,是关于人生智慧与人生态度的哲学[3]。道家文化提倡道法自然,用“道”来探究时间、空间、人间的辩证关系,包罗万象,涵盖万千,由此衍生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哲学思想。河南老君山,作为道家学派的“耶路撒冷”,记载了老子“骑青牛,出函谷,求道法,定景室”的掌故传说,并留下“丹井”“丹室”等诸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时间:时间即道,道生万物

《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4]在道家哲学体系中,道为宇宙的本源,它是万物萌发的原动力,也是大自然的规律。在道家的生命体验模式下,时间的本质为能量,而这种能量是道的主要运动方式和存在形式,时间的消逝催生了世间万物,时间能量的不同存在方式决定了事物的不同形态,由此实现形式与内容、生命与宇宙的统一[5]。河南老君山形成于十九亿年前的大陆造山运动,它记录着19亿年来华北古陆块南缘裂解、离散、增生、聚合、碰撞、造山等构造的演化过程,光阴的磨练与历史的变迁造就了老君山的今世面貌,印证了道家文化的时间哲学——道生万物。山内隶属喀斯特地貌的天然石灰岩溶洞鸡冠洞,被发现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地质源头上可以追溯至8亿年前,据《栾川县志》记载:“鸡冠洞,有四殿,如龙蛇之窟……蝙蝠如织、险象四伏。”洞内景观布局疏密参差,曲径通幽。钟乳石形象各异,姿态万千,据科研数据表明,较长的石笋在18.4万年前就已形成,通过石笋的内部结构、层状结构及沉淀物质,可勘探出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等多方面信息,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科研价值。此外,在老君山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抛石祈子”“疗伤倡孝”等诸多典故传说,这些传说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发被人津津乐道。

(二)空间:有无相生,虚实意境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是老子哲学体系所辩证的核心,而“有”“无”正是用来描述“道”的哲学范畴。基于现象学的审视角度,“有”“无”之关系正是对宇宙空间“实”“虚”的宏观辩证体认[6]。“实有”内蕴“空虚”,“空虚”凸显“实有”,二者相辅相成。道家文化的空间哲学旨在引导人们不仅要注意环境之“实”,更要体会意境之“虚”。道家文化“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在老君山建筑设计与自然光景的融合中得到了最直观的呈现。老君山金顶道观群依山傍势,以现有的老君庙为基础,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布置金殿、道德府、钟楼、鼓楼等建筑单体,强化空间层次感及轴线纵深感;在南北轴线的基础上,增加东西方向的轴线,依托玉皇顶、亮宝台将建筑群充分扩展,形成丰富的空间格局。登临金顶极目远眺,层峦叠嶂交相辉映,十里画屏云雾飘渺,八百伏牛耸立天凌。老君山的自然景观和群体建筑是“实”(“有”),容纳游客并供其观赏活动的空间为“虚”(“无”),实体景物与“留白”空间的和谐统一共同营造了“有无相生、虚实相生”的美妙意境。其次,在空间审美范畴上,“有”和“无”的辩证思想已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空间实有”与“空间留白”,还涉及到了审美心理上的“虚实交替律”。人们在游玩老君山的过程中,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空间的置换使人感悟不同的人文景色与天然风光,虚实交替、亦虚亦实的空间景象满足了游客追求新奇的审美爱好与心理结构。最后,在空间建筑元素上,老君山金顶建筑群作为极具特色的亮点景观,其内部空间处理与门窗布局疏密恰当,在有限的空间内突破局圄,通过“门窗之虚”远借外景,风物万象皆乘虚而来,有限空间与无限景色互通互融,营造“幽”“远”之意境。

(三)人间: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家文化着眼于人的发展并以此为核心,注重人的内心体验与情感需求,优化人的心灵生态[7],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生态道德理论,将人的发展轨迹与自然、社会生态整体性联系在一起。道家“人本主义”的伦理思想从根本意义上区别于西方的“人类中心论”。道家文化从人类长远发展的眼光出发,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在“天人合一”的过程中实现精神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完美统一。在道文化的氛围中,河南老君山的神山秀水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自然山水了,而是人与自然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的人间奇境,旅游者来到这里感悟自然,与心灵对话,达到天人合一、心物一体的道学境界。而在人性情感体验方面,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河南老君山都会举办为期数天的古庙会,杂耍、秧歌、戏曲等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了一幅欣欣向荣、和谐繁华的人间景象。此外,在生态景观的保护上,栾川县环境保护局定期联合社会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生态清朗”环保活动,切实贯彻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号召人们敬畏自然,爱护环境,守护老君山的青山绿水。

三、道家文化视角下老君山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分析

道家文化作为河南老君山的内在精髓与灵魂,其文化意识形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贯穿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与人间维度。道家文化能够为老君山文创产品提供“内在系统”的创新性和“外在系统”的差异性。正基于此,立足道家文化觉醒文创产品的创新化与差异化,打造河南老君山特色文创产品,从而在众多名曰“老君山”风景区及其文创产品当中提升形象、树立典范,是开发河南老君山特色文创的核心目的。

首先聚焦道家文化,探析时间、空间与人间维度下的物质与非物质素材集。其次分析并归纳元素间的共性和个性,凝炼时域体验、外观识别和精神情感层面的设计趋向。最后从风格引导、视觉形象和文化互动角度出发,综合多模多维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打造文创产品(如图1)。具体的创新设计要点如下:

(一)时间效应:时代风格引导

时代风格是物质与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特定时期内的社会特征与文化精神在艺术形式上的时代反映。时代风格所折射出来的大众心理与大众审美是文创产品设计风尚的指向标。后现代主义设计下的流行风格是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在观念形态上的映射,从深层意义上来说,以流行元素为代表的时代风格内含现代人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的表达,具有意识形态性[8]。就文创而言,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流行风格的时效热度,将其时代特质与娱乐指向注入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特殊的“时效元素”,诸如自然演变、气候时令、四季更迭等,将文创产品与时节时间相融合,让产品在特定时期和特殊阶段与受众达成情感共鸣。

(二)空间效应:地域符号融合

地域性是指特定空间内的地理条件、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独有的文化或特色,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是文创设计的灵感源泉。空间内的地域符号具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个性,是展现当地特色与魅力的资源库。因此,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当中,应立足于多样化的地域符号资源,对辨识度较高的地域元素进行提炼转化,将地域特色与艺术特色充分融合,全方位挖掘地域符号的艺术设计价值,打造文创的归属感。

(三)过程效应:文化互动体验

文化是凝结于物质之中、游离于物质之外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在文化与产品相互磨合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类精神理念的注入。文创一方面脱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也需要人格化的思维塑造方式。在文化视域下,产品已不再是冷冰冰的器物,而是被赋予了“人之属性”的文化载体,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悲欢直接被产品所影响,人们在“文化-产品-文化”输入与输出的互动环节中。感悟文创产品的活化人格,在交互体验中品味文创背后的精神意蕴。

(四)心理效应:精神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用户在与文创的互动中获得敬畏、爱、共鸣等感性评价的心理体验[9]。在物质生活极度充裕的今天,人们通过文化活动、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情感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进而在产品领域也出现了“情感化”的设计趋势。所谓情感化设计,就是基于用户心理,在满足产品功能、实现造型美观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娱乐、认知等体验活动完成用户内心情感的升华。唐纳德·诺曼的情感三层次理论“本能、行为与反思”揭示了情感运作的规律及其重要性,“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共鸣是实现精神和谐的必要途径。因此设计师应当对用户的情感需求进行精准定位,立足于文创产品的物理特质与文化特质,实现物与人的通情、共情与合情。

四、道家文化与老君山文创产品相互关联的创新策略

(一)顺道而为:时代风格的准确把握

风格是时代主题与社会主导性审美取向的代表,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感知并顺应社会潮流,洞悉其背后所反映的大众心理,才能准确把握时代机遇,建立长久而稳定的品牌发展生态。新媒体时代的日新月盛与个性化手法的层出不穷使得“信息茧房效应”持续性加剧。受众面对与自身趣味相近的符号信息往往更容易产生化合反应,流行性元素的表现风格作为“互联网+”时代意态下的产物,具备更强的吸睛性。因此,老君山文创产品应谋求市场的深耕与厚植,扎根时代的流行性土壤,结合大众的消费动向和审美倾向对道家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述,让老君山道学文脉在赓续的同时,不失时代神韵。

道家文化集哲学、宗教、神话等多种意识形态于一体,蕴藏丰富多元的人文思想与艺术内容。顺应社会的趋向,把握时代的脉搏是道家文化“顺道而为”发展观的实践体现。打造河南老君山“时代文创”,首先,要求设计师深入考察并研究河南老君山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元素,开展“实景+文化”体验模式,建立“物态+意态”地域素材集,实现老君山地域文化符号的存档、处理和优化,获取精确描述与科学表征的过程和方法[10]。其次,梳理艺术设计领域的表现风格,归纳流行性元素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转化方案,选取特定素材,通过挪用、嫁接、错置等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将流行性风格与素材符号相结合,熔铸文创产品的时代性审美。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伎乐天系列·金属书签,书签采用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国潮设计风格,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强化了视觉效果,扁平化的块面插画手法配合烤漆工艺营造的金属色泽,极具高级感与现代感。经过敦煌研究院的艺术处理与设计优化,新时代视域下的伎乐天已不再是冰冷古拙的石壁造像,而是象征潮流、炫酷的文化符号。同为小商品物件,老君山也可提炼相应的人物IP进行年轻化打造,赋予其时代语义,突破当前同质化、低端化的现实桎梏。

除了在设计手法与设计风格上紧随时代,老君山也可借助影视资源的时效动能开发特色文创。由赵丽颖、TFBOYS等艺人主演的仙侠剧《青云志·诛仙》在河南老君山取景拍摄,借乘明星效应与粉丝效应的时代东风进行文创联动,实为老君山文创开发的可行性策略。如电视剧《狂飙》制作方联合“吾流文化”IP潮玩开发公司打造的影视文创周边,选择剧中重要道具、经典台词和名场面,打造了手机气囊支架、口罩、马克杯等产品,其中“冻鱼”抱枕更是凭借超高话题强势出圈,深受各年龄段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捧。

此外,季节时令作为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化生产与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老君山可根据不同时域下的气候美景与四季特征,开发“季节文创”与“时令文创”,让现有的“时效产品”不仅仅只是停留在“金顶雪糕”和“金顶耳护”的简单层面,还能激发更加活跃的时效动能,让受众在特殊时期与特殊情境充分领略老君山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例如“故宫食品”文创平台推出的“初雪调味罐”,巧妙地再现了故宫腊月飘雪的唯美意境,诠释了“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诗意美与季节美。

(二)师承自然:地域符号的特征转化

地域符号包括天然与文化两个方面,天然方面主要是指特定地域的地理面貌、有机生态与自然景致等;文化方面指民风民俗、文化遗存与人文景观等[11]。天然和文化当中富有代表性的符号或元素,往往构成文创设计的视觉源与辨识度,独具意蕴与颜值[12]。合于自然,顺应万物规律,此为美的本质。道家文化所倡导的“自然”并非仅仅拘泥于天然生态或大自然层面,更涵盖了人类社会自然而然所形成的文化风俗与传统观念,这是唯物主义视角下社会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道家文化“师承自然”的设计原则启示人们在老君山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当中,应充分挖掘地域符号的天然特质与文化特质,汲取自然之灵感,通过解构、提炼、抽象、重组等设计手段,将地域符号转化为可被感知、接收、理解的产品形式,赋予产品认知意义,从而实现地域符号的语义阐释、形态呈现与传播使用,从根本上提升老君山文创产品的天然价值与文化价值[13],突破当下单纯以自然景观和建筑形制为样本而进行机械复制与囫囵模仿的设计困境。

(三)物我一体:文化创意的互动体验

道家文化“物我一体”的哲学观念强调体“道”者的主体之情与自然万象中“客体之景”的和合统一[14],而文化互动体验则能够将客体纳入主体的思维轨道,使主客体融合共通,最大限度地调和两者的鸿沟。基于双线联动的文化体验模式为老君山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开辟了多维路径,体验主体的信息反馈作用于驱动源头则有效地合成自我反省与内部优化的闭环系统,加强马太效应。

在线上可对老君山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诸如工艺美术、IP形象、传统节日等,以VLOG、Web展览馆等信息技术为文旅赋能,增强游客体验情趣。例如,针对老君山彩陶艺术的游览体验,可建立专业网站,构建“老君山彩陶历史”“老君山彩陶工艺”“老君山云端彩陶博物馆”等模块,多方位对老君山彩陶艺术进行介绍。在“老君山彩陶工艺”界面设计Flash、H5等互动小游戏,运用手机屏幕或电脑鼠标点击的方式完成彩陶的炼制,增设彩陶图案绘制功能,增添游览乐趣,同时通过游戏了解彩陶的制作原料、烧制时间、烧制程序和烧制温度等技术;在“云端彩陶博物馆”界面,可采用当下最流行的裸眼3D技术,让网站的参与者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对老君山彩陶艺术的沉浸式体验。除此之外,游戏数字IP也能助力文旅发展,让文化更加生动。

单纯的文化创意产品仅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环,结合线下游览与产品设计的文化体验品牌活动则为产业发展另辟蹊径。联合真人表演、Cosplay、观光游览等文化创意体验,能更加灵活地打造“线上传媒”与“线下人媒”的双向宣传模式。河南老君山地处洛阳,可乘借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新业态+新体验”文旅模式,诸如举办汉服旅拍沙龙、大型实景剧本杀、金顶剧场灯光秀、丛林山水避暑节等活动;打造十里画屏、中天门、玉皇顶等网红打卡点,并开展拍照集卡领纪念品的活动,让旅客的游玩体验更为多元。此外,老君山还可与其他景区相互借力、彼此带动,诸如与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进行佛道艺术联合巡演,一方面打响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实现双赢,构建联动游览线路群。

(四)怡情冶性:精神情感的双向联动

情感化设计是设计师通过对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分析预判,将消费者通过产品可能产生的某种情绪,有意识地隐喻到产品上,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15]。追溯其本质,情感化设计强调“以人为本”“怡情悦性”,这与道家文化所倡导的“无人无本”“澄心定意”异曲同工。设计者通过设计技巧为产品赋能,进而有意识地调动受众的“反思层”,受众隔空体悟设计者所赋予产品的热忱与情怀并与之产生共情,自此以产品为媒介的情感联动便得以完成。

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需要设计师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将主观情感“映射”于产品之上,使之具有情感属性[16],继而洞悉用户的三层次需求,使消费者与产品产生共情(如图2)。河南老君山作为道家文化圣地和精神文化追求的重要场所,在特定情境和节日下可满足受众纳福祝愿、延年增寿的心理企盼。因此设计师可扎根受众的生活方式、行为理念、审美情趣等,提炼代表喜庆、祥和的精神文化元素,并结合特殊情境以创意产品的方式加以体现,从而与大众产生心理归属和情感共鸣。

五、结语

河南老君山文创产品设计应当立足道家文化视角,结合时间、空间、人间的多维路径进行创意探究。无论是从时代风格、地域符号、互动体验与精神情感哪一方面,老君山文创产品设计都应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意识的融汇,而“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设计思维,必将助力老君山文创设计之路走得更加坚实长远。

参考文献:

[1]李振纲.哲学研究老学研究的回顾、反省与理论创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6-45.

[2]刘维尚,刘卓,秦嘉霖.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融合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21(18):262-268.

[3]喻琪雯.基于道家哲学思想的自贡井盐文创品牌设计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0.

[4]成智杰,何潞潞.浅析《道德经》中“无为而治”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汉字文化,2024(14):189-191.

[5]沈文华.道家哲学时间观初探——科学和哲学两种时间观对道学的启发[J].学海,2009(5):13-19.

[6]孙宗美.道家时空意识与中国园林空间艺术——兼论园林空间艺术之于园林意境的意义[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35-240,280.

[7]王前,刘国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人本旨归[J].东岳论丛,2008(1):149-151.

[8]李翔宇,李轶南,鲁红雷.基于当下流行风格的敦煌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1(18):356-367.

[9]于娜,吕玥,张小帆,等.面向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用户体验研究方法[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4):84-87.

[10]易军,汪默,肖狄虎.地域文化事物原型的设计解析[J].包装工程,2016(22):119-123.

[11]顾卫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的构建——以淮安盐河大桥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6):196-199.

[12]姜鸣.文创设计的入眼、入心[J].创意设计源,2019(4):85.

[13]李淳,孙丰晓,焦阳,等.基于莫里斯符号学的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1(20):188-195.

[14]马汉钦.从天人合一到情景交融——试论道家意境论的生成[J].宜宾学院学报,2004(6):130-132.

[15]杨宇程.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敦煌乐器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3.

[16]唐婷.移情-共情路径下的竹制生活产品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22.

作者简介:

张新凯,硕士,郑州城建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创意产品设计等。

延正飞,硕士,郑州城建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美术学专业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画、动漫、产品创意设计方向。

标签:  文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