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禅宗哲学探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美学营造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304)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禅宗哲学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营造,以安藤忠雄(Tadao Ando)设计的和美术馆建筑为例。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一批盲目追求炫目形式与功能主义的建筑出现了,现如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日渐丰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逐渐增长,作为人类栖息地的建筑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精神性改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和美术馆的实地考察与文献调查,发掘出安藤忠雄建筑精神背后蕴含的禅宗哲学,基于禅宗哲学对和美术馆进行美学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禅宗哲学;禅宗美学;安藤忠雄;和美术馆

禅宗哲学呼唤着一种不同的建筑方式,一种能够唤醒内心深处共鸣的建筑;一种能成为自然与人类联结点的建筑。这种建筑以内心的平静与静谧为出发点,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提倡简约朴实,引导人们世俗中的灵魂返归自然,回归内心和谐,关注本质而超越表面。

安藤忠雄便是禅宗哲学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他用现代主义的极简手法勾勒出一座座承载着东西方美学的建筑,它没有华丽的外观,却能在沉默中震撼内心。禅宗哲学的智慧让安藤忠雄将笔下的建筑转化为对心灵、对自然的一次启迪与礼赞。本文主要介绍安藤忠雄在和美术馆设计中受禅宗哲学影响的美学营造,以洞察他建筑作品背后的巧思。

一、禅宗哲学及其美学在建筑中的营造

(一)禅宗哲学概述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目的是为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禅宗强调真正的觉悟并不能用言语文字涵盖与传达,认为觉悟本身是超越言语的,每个人内心本具佛性,只有通过直接观照与体会才能开悟。

禅宗哲学历史悠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发展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中国的禅宗于12世纪镰仓初期传入日本并形成了日本化的禅宗。日本镰仓时代由武士阶层掌权,禅宗与武士精神的简约、朴实相吻合,因此得到武士阶层的支持而迅速渗透日本生活。禅宗经过了室町时代、江户时代的发展,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铃木大拙通过翻译禅宗著作把禅宗介绍到了西方。直至今日,禅宗仍旧是日本社会中活跃的宗教力量,其哲学思想也深刻影响着本国的一批设计师。同时,禅宗哲学通过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艺术设计等方面。

(二)基于禅宗哲学的建筑美学营造

祁志祥先生曾指出:“佛教虽然无意建构什么美学,很少正面切入美学问题,然而在阐发其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时,又不自觉地透示出丰富的美学意蕴,孕育、胚生了许多光芒耀眼的美学思想。”[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禅宗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蕴含着反“二元论”的世界观,反对非黑即白,这句话也强调了万物的相依性,即没有任何现象独立存在,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存在,这告诉我们应直视事物的本质。当认识到了事物的“空性”时,我们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丰富与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堆砌,这种思想也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少即是多”的理念殊途同归。

禅宗哲学强调朴素、自然和回归本质的生活方式,以“禅定”的修行方式来排除各种世俗欲望对自身内心的干扰。这种哲学理念映射到建筑设计手法上常常表现为简化的形式,强调留白与空间感,利用最纯粹的几何形体与最朴素本真的材料创造出宁静、空寂、清幽与平衡的美学体验。“禅定”这一过程被理解为层层递进的心灵状态,从“入静”起步,通过“至静”的深化而达到“寂静”的终极境界,从而进入忘我的状态。在建筑空间布局的美学营造上常以“禅定”修行过程进行隐喻性体现,“入静”作为过程的开端,其空间布局设计常常能使人达到一种从日常杂念中解脱的状态;“至静”则进一步要求促成内省与集中;而“寂静”则是对最终精神归宿的空间体现。这不仅仅是创造一个引导使用者经历内在转化的空间序列,更是关于空间如何触动人的感知,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深层互动。

佛教认为山川草木都有佛性,万物都有自身的价值,大自然是佛性的显现[2]9,禅宗更是将这种佛性论的思想发挥到极致,认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2]9。其延伸而来的寓意即是万物平等。现如今,城市的脉络不断扩张,人类的足迹似乎意图征服每一寸大地,禅宗哲学却认为,与其征服,不如相融。在这片土地上,万物并非对立,而是共存的统一体。这种视角恰与现代社会正在觉醒的生态观点不谋而合[2]9。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下的建筑美学营造呈现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艺术,或是追求与周围景观和谐一致,顺应自然地形;或是创造风景,以不加修饰的自然材料将大自然风光引入建筑中去,实现对自然的再现;或是提取自然要素并在建筑中表现。

二、和美术馆中禅宗美学的体现

和美术馆(HEM)是位于中国广东省顺德的非营利民营美术馆,用地面积8,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340平方米,由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该美术馆专注于近代艺术思潮到当代艺术进程,致力于呈现引人入胜的艺术展览和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和美术馆的设计理念以“和谐”为主题,采用了多样化的圆形元素,融合了岭南建筑文化,旨在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枢纽。建筑特色包括圆形的重叠设计和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以及与圆形相呼应的水景。和美术馆不仅是艺术展示的场所,也是推动文化交流的新中心。

(一)空间与光影的禅意营造

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大多数建筑中,建筑空间布局都蕴含着禅宗美学,空间流转如禅宗三境的修行:“入静”“至静”“寂静”。如安藤忠雄设计的“水御堂”“头大佛”等都体现了这一空间的美学营造。在和美术馆,这种禅意的空间布局被巧妙地塑造,如同行禅的美学意境,从尘世的喧嚣步入心灵的静谧深处。

踏入和美术馆主入口,这里,植物的生机与清水混凝土墙的坚实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道夹岸花园,仿佛将人从纷扰尘嚣中抽离,引领至一隅世外桃源,进入了“入静”的阶段。在这初步的静谧里,心随景转,通过两块偏移错位的弧形清水混凝土墙形成的路径,一条悠长且笔直的“水之径”映入眼帘(如图1)。

行走在“水之径”上,两旁平静的水面静静映照着来访者的影子。在这条水径上,心灵随着每一步的脚印逐渐沉淀,如同宁静的水面,抛却了尘世的杂念,步入了“至静”的阶段。这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让人在赏析艺术作品之前,先与自己对话,以最平和的心态去感受馆内的艺术作品。

而馆内中庭的双螺旋楼梯是这座建筑的高潮。楼梯,正如安藤忠雄所说的那样:楼梯是为人的希望而设置的。螺旋上升的楼梯,引领着我们的目光与心灵一同攀升,直至触及灵魂的极致——“寂静”。光本无形状,是空间塑造了光,通过光影交织赋予了光的含义,相辅相成,营造了空间的意境。阳光透过顶部的尖顶天窗,洒下温暖而神圣的光芒,光影伴随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敬畏与神圣感,触动心灵的每一寸角落。在这里,精神找到了归宿,我们不仅见证了艺术的力量,更是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如图2)。

(二)材料与感官的禅意对话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对清水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这两位惯用混凝土材料的建筑大师不同的是,安藤忠雄对清水混凝土的工艺要求极其严格,并且呈现出极其细腻且接近均质的状态,这与日本文化背景和民族性相关。日本人对材料的运用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他们对材料的加工,完全依从材料的本性来进行[3]。安藤忠雄强调材料的自然质感和真实性,他认为建筑材料应该展现其本质,而不是被掩饰或过度装饰。

这种朴素、清雅、不加修饰的材质被大面积运用于和美术馆中。一次浇注成型的混凝土与精心设计的接缝和螺栓孔共同形成了材料最为自然的状态,这种简约的美学可以让人的视觉焦点不容易被分散,直观事物本质,从而更容易进入令人遐思的禅境。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肌理与纹路总是会吸引人们忍不住地去触摸,去感受。

通过这种材料的选择,安藤忠雄让建筑本身成为了一种直观的禅意体现。他的建筑不是封闭的容器,而是开放的对话,邀请着每一位来访者与之心灵交流。在他的建筑中,光影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内在的觉醒。在和美术馆中庭最具特色的双螺旋楼梯中,光线穿过精心设计的天窗,与清水混凝土的细腻肌理相互作用,创造出一种动态而又和谐的氛围,这种设计让人们的感官得到了唤醒,以螺旋路径引导着人们去体验、去感受清水混凝土在光影中的不同表现,让人们的感官直接与建筑对话,从而实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沟通(如图3)。

(三)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存

禅宗美学强调与大自然融合,认为所有事物都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倡导人们回归自然、与自然连接,禅宗修行常常通过体验自然的真实本质与内省以寻求顿悟。安藤忠雄认为“建筑之力必须适应自然之力,建筑的目的永远是创造一种能让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在矛盾中共生的环境”[4]。在安藤忠雄创作的思考中,自然元素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在当今城市发展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亦无声地增加了我们与自然界的距离。然而,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中,我们得以窥见一种别样的风景,建筑不再是自然的对立面。在圆形平静的水面和植物景观构建的环境中,人们的感官体验被引导至一种深远的禅意思考,从而感受到生机与沉寂的完美融合。

和美术馆建筑周边的景观通过堆土筑成假山,并缀以石组、树木,再与水面基底巧妙组合,可以看出日本造园海与岛共生的池泉型园林的影子,但也融入了岭南园林的造景智慧,如障景与框景之运用,水榭的恰到好处以及对岭南植物的精心选择。同时,设计师还将自然景观渗透于建筑之上,在和美术馆的平屋顶上营造了一处凹凸起伏的草坡,似乎是将大自然的山川树木抽象成一处小山坡,把它们从自然界中汲取以引入建筑之中,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内化与再现(如图4)。正如安藤所说的那样:“我试图从被人类破坏后所剩下的自然环境中将真正的不朽与精华一个接一个地夺回。”[5]

三、禅宗美学在美术馆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对和美术馆的美学分析,笔者将禅宗美学在美术馆设计中的应用归纳为了以下几点:

(一)禅意氛围

禅宗美学所营造的静谧、平衡、清雅与放松的氛围,在美术馆设计中应用再合适不过了。美术馆本是一种安静的空间,在设计上,这意味着要营造一种引人入胜的静谧空间,让人们在参观艺术品时能够抛开杂念,进入一种几近冥想的状态。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光环境的塑造、水景与自然景观的布置以及对自然朴素材料的运用来增强空间中宁静祥和的禅意氛围。此外,空间布局本身也是一种对艺术无声的表达,禅境并非必须要用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或是通过对“禅定”修行方式精神层面的转化以形成空间中的设计语汇。一种空间变换的感受,实现一种超越物质的对话,使参观者在视觉和精神上都能感受到禅的宁静与淡泊。

(二)简约之美

禅宗美学追求简约之美,它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简化,而是通过简约的设计来达到一种内在精神的升华。在美术馆设计中,这意味着要去除多余的装饰,让建筑简约的形式、朴素的材料本身成为美的载体。简约的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简洁,更是对功能和形式的深思熟虑,以及对空间的极致利用。例如,墙面的处理可能会选择留白或是用单一材质覆盖,以此来突出美术馆中的艺术品本身。以不干扰观众视线为目的,从而引导观众更深入地体验艺术。正如安藤忠雄那样利用有限的形式来触摸人心深处的无限。

(三)和谐共生

和谐共生强调的是建筑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这一点在禅宗美学中极为重要。这种共生关系,不仅是与草、山、木等自然景象的共生,还是与风、光等自然现象的共生。在这种观念下,建筑不仅仅是人类栖息的空间,还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美术馆的设计中,建筑师对空间进行精心规划,在廊道或是观景窗可能会特别设计,使参观者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室外的自然美景。并且美术馆设计还会考虑到光线等自然要素,自然光被空间构造赋予多变的形式,使光影的游戏为观众提供禅意的氛围。

(四)文化圆融

禅宗的圆融思想意为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禅宗美学的理念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它是一种深植于东方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设计师们都将这种禅文化与特定地域的文化背景圆融,进而以新的美学形式对当地文化进行了传承。正如此次安藤设计的和美术馆,圆融了岭南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对文化进行表达与传承。正如和美术馆的设计宗旨:“希望和美术馆可以成为岭南文化的新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汇集人群、孕育“和谐”关系的场所”[6]。因此,美术馆的设计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融入,将本土元素以禅宗美学的语言重新诠释和融合。在美术馆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装饰艺术等方面,都要体现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五)小结

禅宗美学在美术馆中的运用以及禅意氛围的营造,不仅使得美术馆成为了静思与艺术沉浸的圣地,更通过简约之美的追求,将空间还原为艺术品与观众之间纯粹的交流媒介。简约的形式、朴素的材质与色彩,共同构建了一种内在的精神对话。而和谐共生的理念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话,使建筑与自然间的互动成为可能,引导参观者在自然与人造美之间自由穿梭,享受无界限的艺术体验。文化的圆融也使得美术馆成为了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传统与当代审美,让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欣赏在这里和谐共生。

四、结语

本文通过挖掘安藤忠雄背后的日本文化背景并结合他的建筑语言,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禅宗哲学思想。禅宗美学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风格上的借鉴,它更深层次地影响了建筑的精神内涵和空间体验。安藤忠雄在反思“功能主义”的同时,运用现代主义建筑语言来表达他对建筑精神的理解。

禅宗美学在当代美术馆设计中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促使人们回归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本质。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便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典范,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展示,更是文化传承与自然共生的场所。禅宗美学的理念在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引领人们探索更加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的共存之道。

参考文献:

[1]祁志祥.佛教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

[2]池哲.利用自然要素营造禅意空间的手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3]张荣华.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东方文化意蕴表达[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4]王建国,张彤.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第三辑):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6.

[5]王彩霞.普利茨克建筑大师思想精粹[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12.

[6]Tadao Ando Architect amp; Associates.和美术馆[J].建筑实践,2021(2):74-79.

作者简介:叶俊然,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村落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佳,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村落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通讯作者:李女仙,硕士,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村落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标签:  禅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