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262)

摘 要 在贵州省辣椒种植过程中,疫病和炭疽病是主要病害,蚜虫和斑潜蝇是主要虫害,它们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而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为有效防治辣椒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贵州省辣椒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四大防治技术。其中,农业防治侧重于采取合理选种、加强轮作倒茬和田间管理等基础措施,物理防治是利用诱捕器、防虫网等工具进行诱捕诱杀,生物防治着重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等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则强调科学用药和综合施药。

关键词 辣椒;病虫害;发生规律;综合防治;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S436.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20

辣椒在贵州省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贵州省将辣椒产业作为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持续提升辣椒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推进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小辣椒”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带动140万椒农共享产业红利。然而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辣椒病虫害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贵州省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简要分析贵州省辣椒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重点探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技术,构建适用于贵州省的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以期提高防控效率,降低经济损失,进一步促进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贵州省辣椒种植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

29°13′,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6 ℃,

年降水量1 100~1 300 mm。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辣椒生长。

近年来,贵州省辣椒产业蓬勃发展,贵州省已成为全国辣椒重点产区。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达到34.67万hm2,是中国唯一超过33.33万hm2的省份,产加销规模继续位列中国首位。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宜人的气候优势使贵州省产生了丰富的辣椒品类,而且贵州省辣椒良种覆盖率在85%以上。贵州省现保存3 100份辣椒种质资源,最有名的辣椒莫属“遵义朝天椒”,其产自遵义市,种植历史已有400余年,主要有指形椒、锥形椒、团籽椒三大类型。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辣椒换种工程”工程任务1.67万hm2,实际完成1.70万hm2,主要有遵辣9号、骄阳6号、朝天椒6号、黔辣10号、卓椒圆珠及卓椒8号等共计12个品种,这些品种不仅适宜在贵州省种植,而且在湖南省、湖北省、云南省等也可种植。

2 贵州省辣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2.1 主要病害

贵州省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疫病是贵州省辣椒种植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发病率为30%~50%,严重时超过80%;炭疽病次之,发病率为15%~25%;细菌性疫病和病毒病发生较轻,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些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当年降水量超过1 200 mm、气温在22~28 ℃时,疫病发生严重;在干旱少雨、气温波动大的年份,炭疽病多发。同时,贵州省辣椒病害发生的季节性明显,以7—9月为发生高峰期。另外,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扩大和气候变化,贵州省辣椒病害发生呈复杂化趋势。

2.2 主要虫害

贵州省辣椒虫害主要有蚜虫、斑潜蝇、红蜘蛛和烟粉虱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9—

2023年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蚜虫是贵州省辣椒种植中发生最普遍的虫害,发生率为60%~70%,严重时超过90%;斑潜蝇次之,发生率为40%~50%;红蜘蛛和烟粉虱虫量呈增加趋势,发生率分别为30%~

40%和20%~30%。这些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密切相关。贵州省气象局数据显示,当年平均气温高于往年0.5~1.0 ℃时,虫害发生提前且频繁。贵州省辣椒虫害发生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6月和8—9月为两个高峰期。另外,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和气候变化,贵州省辣椒虫害种类呈多样化趋势,防治难度加大。

3 贵州省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一种基础性、预防性的防治措施,通过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创造不适宜病虫害生存、繁衍的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在贵州省辣椒种植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栽培管理措施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1)应选择排水和通风良好、土壤肥沃、中性偏酸的地块种植辣椒,避免选择低洼易涝地带、盐碱地和酸性化板结土地,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的高发期,如提早或推迟播种[1]。3)选用抗性品种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防治策略,能从源头大幅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结合贵州省的地理气候特点和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下几个辣椒品种值得重点推广:遵辣9号对疫病和炭疽病具有较强的抗性,骄阳6号对辣椒疫病和病毒病抗性良好,朝天椒6号适合种植于高海拔地区,黔辣10号对疫病、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抗性较强,卓椒圆珠对病毒病和青枯病有较强抗性。选用这些抗性品种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辣椒品质和产量。4)辣椒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如与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切断某些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一般3~5 a为一个轮作周期。5)合理密植,可确保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病原菌繁殖。6)及时修剪过密枝和病虫枝,不仅可改善通风条件,还能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7)科学的水肥管理对提高辣椒抗病虫害能力至关重要。应坚持以干为主、干湿结合的灌溉原则,避免过湿或积水,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在施肥方面,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配比,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钾肥和微量元素,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株抗性。8)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不仅可减少病虫害的中间寄主,还能改善田间通风条件。对于病虫株和残枝落叶,应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成为病虫害的传播源。辣椒收获后,深翻土地可将部分潜伏在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翻到地面,破坏其适生环境,降低其存活率。

3.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环保型防治方法。该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或利用其行为特性进行防治,不依赖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天敌昆虫友好。目前,在贵州省辣椒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如下:利用黑光灯诱杀夜蛾类害虫,如棉铃虫、斜纹夜蛾等;使用黄板诱捕蓟马、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采用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有效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应用防虫网阻隔害虫入侵;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夜间活动的鳞翅目害虫。在贵州省辣椒种植过程中,可根据辣椒生育期和主要害虫种类,合理选择和组合使用多种物理防治技术。例如,在辣椒定植初期,可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床,防止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侵害幼苗;在辣椒生长期,可悬挂黄板诱捕蓟马等害虫;在辣椒结果期,则可设置性诱剂诱杀果实蛀虫的雄性成虫,同时可在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全天候诱杀夜蛾类害虫。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还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天敌昆虫,提高辣椒产品品质和安全性[2]。然而,物理防治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某些害虫防治效果不佳、操作较为烦琐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将物理防治技术与其他防治技术相结合,如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构建综合性病虫害防治体系,以实现贵州省辣椒病虫害的高效、可持续防控。

3.3 生物防治技术

在贵州省辣椒种植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越来越受重视。该技术主要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拮抗等,来抑制有害生物的种群发展,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贵州省辣椒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及植物源农药等。在天敌昆虫应用方面,可利用赤眼蜂防治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释放捕食螨防治蓟马和叶螨;使用瓢虫和食蚜蝇控制蚜虫种群;释放草蛉防治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利用这些天敌昆虫不仅能有效控制目标害虫,还可在田间建立稳定的天敌种群,获得长期防控效果。

微生物制剂的应用也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防治鳞翅目幼虫,应用白僵菌防治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利用绿僵菌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等,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疫病等,应用木霉菌制剂防治土传真菌病害如枯萎病、根腐病等。这些微生物制剂不仅能有效控制目标病虫害,还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辣椒植株抗性[3]。

植物源农药在辣椒病虫害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使用苦皮藤素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应用印楝素防治鳞翅目害虫,利用藜芦碱防治蓟马等小型害虫,使用烟碱类植物提取物防治蚜虫、粉虱等。这些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是化学农药的良好替代品。此外,可利用生物拮抗菌株防治辣椒病害,如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农抗120等拮抗菌防治辣椒疫病、炭疽病,使用假单胞菌防治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这些拮抗菌不仅能直接抑制病原菌,还可诱导植株产生抗性,提高辣椒整体抗病能力[4]。

3.4 化学防治技术

在贵州省辣椒种植过程中,化学防治技术仍然是一种重要且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该技术主要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快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具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然而,化学防治面临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等问题,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在贵州省辣椒病虫害化学防治中,选择农药时应优先考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如选择吡虫啉、噻虫嗪等防治蚜虫、粉虱,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鳞翅目害虫,选用嘧菌酯、咯菌腈等防治真菌性病害,选用叶枯唑、噻菌铜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同时,要注意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菌、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在用药方法上,应根据辣椒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适宜的施药技术。例如,育苗期可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将农药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既能防治苗期病虫害,又可减少农药用量;定植初期可采用根部浸润法,将农药稀释液浇灌到根部,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生长期间可采用茎叶喷雾法,注意喷洒均匀,提高农药利用率;结果期则应选择高效低残留农药,采用定向施药技术,避免农药与果实直接接触[5]。

为提高化学防治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确定用药时间,一般应在害虫低龄期或病害初发期进行防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科学把握用药剂量,既要确保防效,又要避免过量用药造成浪费和污染;3)注意农药配伍,可通过合理混用不同农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4)注意化学防治措施与其他防治措施的配合,如在使用化学农药前后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农业防治等措施,以减少农药使用量。

4 结语

辣椒产业作为贵州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体系。通过系统分析贵州省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实际,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防治技术方案。该方案涵盖了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技术。然而,面对气候变化和辣椒种植规模扩大带来的新挑战,未来仍需要在病虫害预警、抗性品种选育、生态调控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以进一步保障辣椒病虫害防治效果,助力贵州省辣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宁宏,刘芬,江秋菊,等.遵义辣椒智慧产业园辣椒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J].长江蔬菜,2022(16):

61-66.

[2] 任伟.辣椒专家夏忠敏:让科技之花开满贵州乡野田间[J].大众科学,2021(12):52-53.

[3] 杜涛.科技助推贵州辣椒产业全链升级高质量发展[N].中国食品报,2021-09-22(4).

[4] 陈乃春,金华.贵州六盘水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六个关键环节[J].长江蔬菜,2018(23):44-46.

[5] 廖芳芳,白立伟,胡明文.贵州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8,35(1):35-37.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贵州省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