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发展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广西崇左市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其具备发展水稻绿色种植的潜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推动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农民认知水平和接受度有限、绿色种植技术投入成本较高、缺乏完善的绿色种植技术服务体系、相关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绿色种植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认知水平;降低绿色种植成本,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建立健全绿色种植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政策和市场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绿色种植技术操作等对策。
关键词 水稻;绿色种植;推广策略;广西崇左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32
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通过优化种植管理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推广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崇左市概况
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总面积达1.73万km2,地形复杂多样,西部的大青山山脉、南部的公母山山脉和十万大山余脉构成了其主要地貌骨架;地势总体西北、西南高,向东逐渐倾斜,左江及其支流贯穿中部,切割形成了交错的丘陵和平原。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崇左市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 261 mm,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的雨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9%,年平均气温22.1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555 h。2023年,崇左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2.57万hm2,粮食种植面积11.69万hm2。2024年,崇左市早稻播种面积达到25 240 hm2,机收面积达22 953.33 hm2,晚稻种植面积30 233.33 hm2,水稻在崇左市的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广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意义深远,不仅能够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崇左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 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认知水平和接受度有限
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推广面临着农民认知水平和接受度有限的挑战。部分农民对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理解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对绿色种植的内涵、操作规程、最终效益缺乏深入的认识,无疑制约了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种植习惯根深蒂固,一些农民更倾向于沿用熟悉的传统种植方法,对采用新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农民对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所顾虑,担心投入成本增加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可能导致减产。此外,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加剧了这一问题,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接触到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和技术培训,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对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认知和理解,阻碍了绿色种植理念的传播与推广,使得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推广面临重重阻力[1]。
2.2 绿色种植技术投入成本较高
水稻绿色种植强调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对肥料、农药的使用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水稻绿色种植需要施用有机肥、使用生物农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等,这些绿色投入品的成本通常高于传统的化肥和化学农药。此外,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往往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包括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这必然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而崇左市的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这使得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人工成本压力更加突出。并且,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实施还需要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这也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支出。
2.3 缺乏完善的绿色种植技术服务体系
崇左市现有的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存在一定局限性,制约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广泛应用。目前,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有限,许多偏远地区未能被有效纳入服务范围,导致这些地区的农民难以获得及时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此外,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常规的技术咨询和简单的田间管理指导,缺乏对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深入解读和针对性建议,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当前的技术服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基层技术人员对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无法有效解答农民的疑问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这无疑影响了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效率。
2.4 相关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完善
当前,崇左市对水稻绿色生产的扶持政策相对薄弱,补贴力度不足,难以有效激励农民积极采用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同时,绿色水稻的市场价格尚未完全体现其生态价值,消费者对绿色水稻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相对有限,这使得水稻绿色种植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进一步抑制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此外,绿色水稻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导致市场上存在一些以次充好的现象,损害了真正践行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农户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些问题,制约了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2.5 绿色种植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
当前,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清晰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涵盖范围也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肥料和农药使用方面,而对其他关键环节,如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水资源管理等,缺乏明确的标准指导。这种标准缺失导致了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差异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环境效益。此外,现有的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行机制,标准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农户和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仍然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推广的难度[2]。
3 对策
3.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认知水平
提升农民对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认知水平,是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措施,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1)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在市级层面,应建立专业的培训基地和示范田,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和技术交流会。在县级、乡级层面,要组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和现场演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资源,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推送技术视频和科普文章,实现技术培训的便捷化和常态化,让农民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的种植技术。2)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崇左市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核心要点、操作规程、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可以根据不同种植区域、不同水稻品种、农民的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为了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可以引入一些激励机制。例如,对积极参与培训并成功应用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优先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激发农民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评选绿色种植示范户等活动,树立典型,以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3]。
3.2 降低绿色种植成本,建立利益链接机制
崇左市应大力推广高效低成本的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积极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应用,并结合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开发和推广相应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引进和推广适合崇左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虫害水稻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积极探索和推广新型肥料的应用,如控释肥、缓释肥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施用量,从而降低肥料成本。鼓励企业参与水稻绿色种植,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种植模式,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产品销售渠道,农户则可以按照企业的订单要求进行水稻绿色种植,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而且能够保证企业的原料供应,实现双赢。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此外,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水稻绿色种植基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4]。
3.3 建立健全绿色种植技术服务体系
为构建完善的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应扩大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尤其要关注偏远地区,确保所有农户都能获取技术支持。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服务站、远程在线咨询平台等方式,将技术服务延伸至偏远乡村,弥合城乡之间的技术鸿沟。丰富服务内容,除了提供常规的技术咨询和简单的田间管理指导,还应加强对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深入解读,提供包括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料合理施用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并根据不同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升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定期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和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有效解答农民疑问,提供科学的指导。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专家服务团队,为水稻绿色种植提供更高层次的技术支持。还可以开发和推广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相关的应用程序和在线平台,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方便农民学习和掌握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此外,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格局,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的可持续发展[5]。
3.4 健全政策和市场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营造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的良好发展环境,必须构建完善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补贴资金,用于奖励采用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农户,并根据水稻绿色种植的面积、产量和环保效益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标准,确保补贴真正惠及绿色种植农户。探索建立水稻绿色种植保险制度,降低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强农民参与水稻绿色种植的信心。除了直接的经济扶持,政府还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产品,为水稻绿色种植农户提供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缓解其资金压力。在市场机制建设方面,要着力培育绿色水稻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水稻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从而增加绿色水稻的市场需求。此外,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参与绿色水稻的生产和销售,打造绿色水稻品牌,提升绿色水稻的市场价值。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绿色水稻的市场监管体系,对绿色水稻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绿色种植农户的合法权益。
3.5 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绿色种植技术操作
加强标准化建设,是确保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有效推广的关键。应由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团队,制定涵盖水稻绿色种植全过程的标准化技术规程。该规程应包含品种选择、土壤改良、肥料施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资源高效利用及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并细化各项操作流程与技术参数,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各县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市级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稻绿色种植技术规范,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同时,为了避免标准一刀切,需要针对不同规模的种植主体制定差异化的标准,兼顾大型农场和小型农户的实际需求,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种植主体参与水稻绿色种植。标准制定过程中应注重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衔接,确保地方标准与上位法相一致,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水稻绿色种植标准体系。
4 结语
推广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对保障崇左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崇左市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并积极引导市场需求,从而有效促进崇左市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张亚平,罗龙兵.推进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应用与完善推广策略的研究[J].种子世界,2024(12):111-113.
[2] 詹建平,徐颖.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和种植效益提升的有效策略[J].种子世界,2024(12):81-83.
[3] 贾宗霞.山东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研究[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4,27(12):179-182.
[4] 赵永良,李珊.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策略的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2):61-63.
[5] 范柏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及推广实践[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7):20-21.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农炎烨(1989—),本科,助理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E-mail:6231799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