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途径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01 阅读(281)

●陈金友 廖金雄 胡 巍

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指出,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此,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项目。其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融合创新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必要性(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为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号召及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并未很好地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并使得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不准确,导致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两张皮”现象,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有机地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只是单设的一个课程而已。

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重表轻里,都只是教授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及创新创业技巧,没有更多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没有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创业训练,使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现象严重,以致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后期工作中,缺乏探索和创新意识,创新创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创新蕴含着创业,创业离不开创新。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该倡导“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教学改革应基于创新创业而进行,并需有机地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在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挖掘其中的创新创业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创业案例解析及创新创业实践。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其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并提供其职业可持续发展力,让其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途径

高职院校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更新教育观念,需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实训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双创教育。

(一)与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全民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高职院校也适应社会的需求,需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做出调整。需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如校校、校企等协同育人的模式,以此吸引社会资源,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营造相应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其职能是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办法及政策。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体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把握融合的抓手,如课程建设、成果认定、考试、学分认定等,并给予创新创业以一定的政策支持,还需组织精锐力量开发关于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等选修课程。

(二)与课程体系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体系的融合,需先将创新创业知识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教授中,这就需对课程进行系统化再设计,使课程体系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内含创新创业内涵。在开发融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基础类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需要对具有汽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补充。更进一步,就需组织汽车行业专家及专业教师根据职业教育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课程体系进行开发建设。

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课程的素质、知识及能力结构的不同,分为公共基础模块、汽车专业课程模块和创业提升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业过程中可能用上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管理等内容,并将这些课程内容纳入到必修课程中;汽车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含有创新创业元素的汽车专业知识内容及汽车实训项目;对于选修课,还需根据汽车专业特色,以双创与专业互补的角度切入,将创业提升模块纳入。

(三)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首先应变“加法职业教育”为“减法”。现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汽车技术及汽车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变革,而大多数院校的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还停留在“加法职业教育”,即没出现一项新的汽车技术或工艺,又或是新的汽车服务项目,都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下增加相应的一门课程或项目,使得汽车专业教学内容越来越庞大,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老师总感觉课时不够用,学生又觉得学的没用的尴尬。如此,汽车职业教育就陷入“啥都学,用时啥也不会”的怪圈。为突破这一怪圈就需将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不需要的、严重滞后的知识、技能“删减”掉。同时,还需组织专家对汽车后市场领域进行调研分析,筛选出与双创教育可融合的知识、技能,并进行整合。

课程内容做“减法”的同时,需将汽车行业发展新动态、发展新趋势,就业前景及行业热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引入,并同学生一起研究分析汽车新技术、新工艺及新的汽车服务项目,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后市场的空白点与创新点,以此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汽车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信息及创业成功案例,使学生视野更为开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同时,为实现汽车专业实训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机融合,可有针对性地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设置创新创业训练环节,进行创业思路、创业流程的教育。

(四)与专业平台的融合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校企资源,构建实用型实践平台和创新型实践平台。实用型平台实践是开展创新型平台实践的基础,创新型平台实践成果(案例设计方案、试制台架等)又可以作为实用型实践平台教学资源(当典型案例、实训设备等)。两个实践平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具有节约资源,高度实用的优点,构建成反哺型实践平台。

在实用型实践平台内开展基础实践和强化实践,让学生具备在职业岗位上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开展岗位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是为进入创新型实践平台储备能量;在创新型实践平台内开展优化实践和创新实践,让学生具备在职业岗位上能快速成长提高岗位职位晋升的能力,同时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积蓄能量。

三、结束语

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本应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将双创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内容和专业平台,以此可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更有机地融合,利于探索汽车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路径,由此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及职业可持续发展力。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深化高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学校竞争力,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服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举措;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够为高职院校培养卓越人才,实现卓越高职院建设。

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解读,考虑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的现状,结合汽车专业特点,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解构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专业平台等要素中,真正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可行的高职汽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当代高职教育瓶颈。

标签:  专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