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 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出版社)
一、新媒体对传统图书的挑战科技网络信息的日新月异,催生了各种新生媒体,如手机报、新闻网等。与传统纸媒不同的是,新媒体与互联网联系甚密,新媒体加载了视频,其动态画面感强,传播范围广,出版周期短,这些特点很快得到读者重捧。因为传统图书呈现出来是静态的图文,有少许枯燥,而且新事物出现的早期总会吸引人。于是,新媒体迅猛崛起,对传统媒体如图书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图书出版之路遇到瓶颈,于是出现了“纸质图书出版成了夕阳产业”的说法。为了追求迎合市场弥补不足,各大出版社开始追求速度、简化图书出版流程、缩短出版周期,图书质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事实证明,出版社针对传统图书的这一做法不仅没有促进图书发展,反而走了条恶性循环的路。那幺,传统图书的发展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呢?
二、图书出版的方向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转化,动态新媒体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缺点,如内容不精,标题有夸大噱头,甚至超过一定时间浏览引起眼睛疲劳强于图书,因此人们对动态的新媒体热衷度度开始削弱。于是,出版社找到了图书发展之路,即立志做好书、做精品书、做线下线上互动图书。与此同时有了“出版图书不是夕阳产业,在这个时代它尤其有价值”的呼声。因为传统的图书出版周期相对稳定,有严格的流程把控,其内容的权威性尤为突出,从这一点来说,新媒体无法比拟。尤其是涉及专业知识的图书,读者更愿意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那幺如何做好书,要归结到图书质量上来。
三、图书质量的重要性最近几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质量管理专项工作检查中,每年都会查出多家出版单位有不合格出版物,其中个别图书的差错率更高。编校质量是图书生命的重心,是图书出版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纸质图书出版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图书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切入点。可以说图书质量如同食品质量一样重要,丝毫马虎不得。因此狠抓图书的编校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出版社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说,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传统图书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法宝。
四、责任编辑与图书编校质量图书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不像别的产品一样一目了然。它是需要读者购买后,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所以说图书编校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图书出版的发展。而提升图书编校质量的重大责任与每一位责任编辑分不开,责任编辑都应以专业的经验和负责的态度认真审读每一部书稿,保证出版的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由此责任编辑在审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流程把控尽管说图书出版周期较长,慢工出细活,但是也有一定期限,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稿件流程是责任编辑的初衷。所以责任编辑拿到稿件时首先要规划好出版流程周期。
流程周期要先从书稿内容难易、字数多少上初步估算。其中编辑加工是最重要的环节,把周期要留足。其次,开始初审,检查来稿是否齐清定,如果前辅文或者正文的图文有缺失,尽快让作者补充,有的文章由多名作者完成,可以以每位作者为单元,审核相应作者编写的内容;另外,结合目录和内容提要宏观上浏览一遍稿件,检查其章节名和内容提要是否相符,及时发现问题,尽早给作者反馈。作者对稿件的补充和反馈内容要有时间限制,提前和作者沟通好。着急的稿件可以在不影响审读的情况下,作者一边补充,编辑一边审读。
(二)编辑加工编辑加工环节在整个出版流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占有周期也较长。编辑加工环节做得好,那幺这本稿件的编辑质量就能过关;编辑加工做得不好,稿件的编校质量就不容乐观。那幺编辑加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认为,针对航空稿件,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政治等敏感问题
一般在科技类书中政治等敏感问题较少,但是在涉及科技成果的历史前沿、史料记载、专家院士文集等类选题时也会或多或少遇到敏感问题,所以科技图书的责任编辑对政治敏感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具有强的政治责任意识,仔细阅读稿件,避免出现政治性错误。
2.语句结构问题
语句结构方面要从语句的完整性、逻辑性、简洁性、科学性、知识性方面审读稿件,责编有不确定的地方、不懂的专业知识描述,可以和作者沟通来解决,切忌擅自做主修改,以免引入错误。另外,还需要注意语句不能口语化。
3.专业术语问题
以航空稿件为例。航空稿件的专业性较强,稿件里很多术语为国标或国军标规定术语,所以责任编辑要特别留意这些术语,我在编辑加工中常遇到的稿件中容易出错的一些术语列举如下(括号内为正常):
速压(动压)、胶接(胶结)、铺敷(铺覆)、暴晒几周(曝晒几周)、附面层(边界层)、鼻锥(头锥)、形面(型面)、型心(形心)、脱粘(脱黏)稍根比(梢根比)。
更多的专业术语请查看邵箭编着的《编着译校手册》,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4.公式、符号以及单位问题
科技图书中公式较多,所以相应的符号也多,众多符号中有的是常量,有的是变量。有一些变量还有下标,下标也分常量和变量。一般变量为斜体,如果该变量为矢量就是加黑的斜体。变量的下标常用解释该变量的英文首字母表示,一般为正体;个别下标也可能是变量,为斜体。如果责编不确定下标是变量还是常量时,一般采用统一的方法处理。这部分是审稿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责任编辑要反复阅读,前后找到因果,去理解符号的含义,若有自己未理解的公式符号,一定要和作者沟通,再来确定符号及其下标的涵义。
有变量就有单位,单位要采用国际单位,如果书中出现非法定单位,如长度单位英尺,要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换算为法定的米、毫米制等,作为页下注,下次出现可不改。另外,一般文中的数值后会跟单位,作者在编写稿件时会因习惯或默认数值的单位,而把省略单位,但是书稿中,数值后面应该有单位的必须加出来,不能省略,如某型飞机机身长度124ft9in,数值后面的单位不能省,图中也一样数值和单位都应该有;另外(ft)和英寸(in)属于非法定单位,要换算为法定单位米(m)。
书稿中单位的格式也常常出错,其中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度(°)的格式,如3°/s,应该为3(°)/s,注意加上括号,但是3℃/s,℃在这里是不加括号的。
5.图表与文字描述问题
科技书稿中图表较多。日常审读稿件常常发现,稿件中图表和相应文字表述不一致,如图中显示5种物质对比的试验,而文字中解释了4种;有的图表在文字中找不到出处;甚至有的图或表没有图题或表题。按照出版要求,上述问题都不合适,需要责任编辑在编辑加工中认真审读,逐一解决。
6.参考文献着录方式
学术性着作,一般应列参考文献,以说明着述内容的科学根据和出处,进而方便读者扩展性阅读的查找。若引用他人成果,更应列出引文出处,以尊重他人的科学研究成果。所以如果稿件中没有参考文献,让作者及时补充。参考文献的着录方式参考《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